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們透過走進花果山來學習《10以內數的加法》。我把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重點定位在兩方面:一是學生的語言訓練和對數學資訊、數學問題的理解上;二是對加法意義的理解上。

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圖”爲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在講課前,我先給學生播放了動畫片《西遊記》的主題曲,本來有的同學無精打采,但歌聲一響,他們都變得精神抖擻。這是他們喜歡的,投其所好讓我在課堂伊始抓住了孩子們的心。

這時候再透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來到花果山,讓學生觀察情境圖,看到了什麼,提出自己的問題,想一想怎樣解決。同學們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很短時間便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我看到了白雲,有的說我看到了小鳥,有的說我看到了小猴子。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他們會看圖會找圖上的事物,但不會用數學語言描述。因此在這一環節用了大量的時間。

對此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隻小猴子?”,由學生回答。繼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出“5只小猴子”,引導列出算式:3+2=5(只),並說出3和2各表示的含義。然後用小棒演示:用一根小棒表示一隻小猴子。先擺3根小棒(表示樹上的小猴子),再擺2根小棒(表示樹下的小猴子),然後把它們合起來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之後再讓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極強,接下來有的同學提出“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有的同學說我是透過數的,有的同學說我是透過擺小棒得到的,有的同學說我是算出來的“1+4=5”,有的同學說我也是算出來的“2+3=5”,前面同學說自己是按上面的和下面的對小朋友進行的分類,後面同學說自己是按男女進行的分類。對這幾種方法都加以肯定,對積極回答的同學進行表揚,孩子們的興致更高了,爭先恐後的舉手回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引導大家動手做一做,用畫圓,擺小棒等活動體會加法的意義。讓孩子們既動手又動腦,積極參與課堂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在本節課快結束時,我鼓勵學生說一說本節課學了什麼。

透過本節課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實際,有效指導學生學習

學生都已經會計算了,所以授課重點不應放在計算的訓練上,而應繼續關注加法模型的建立,所以在教學時我採取 “說一說、擺一擺、交流”三個環節進行,讓學生在說問題、解決問題和交流算法的環境中深入理解每個數表示的.意思和算式表示的意思。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透過實際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模式,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3、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總結

注重總結,加強交流。本節課快結束時我鼓勵學生說一說本節課學了什麼,透過這一環節,提高了學生分析整理知識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本節課,我覺得自己的不足在於因爲初次接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緣故,講課過程中過於搶,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不斷鑽研不斷提高。 教學需要不斷更新方法,基於學生年齡特徵,自己認爲對於低年級數學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我們的課堂吸引孩子,透過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匯入新課,在教學過程設定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再就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定要有一定梯度,由易到難,讓學生不斷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2

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孩子在掌握數概念時存在很多的難點,也許孩子知道兩個數字合起來是多少,但是換了種說法可能孩子就不能理解了,就拿今天的活動來說,第一個環節我先複習了10的組成,利用遊戲的形式,每個幼兒手裏都有一張數字卡片,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數字卡片找到好朋友,前提是兩個人的數字卡片合起來是10,遊戲開始了,孩子都很認真地尋找自己的朋友,而且所有孩子都能找對,但是當我把10的組成利用圖示進行呈現時孩子就開始有些混亂了。同樣地,在第二環節中,我利用情景讓孩子瞭解加法的含義,並能列出相應的算式,如:河裏有三隻鴨子,又來了兩隻,一共多少隻?在我的口頭提示下,孩子能夠回答出總數,部分孩子還能列出算式來,但是在操作時,讓孩子根據圖示列算式成了他們的難點,他們不理解圖的含義,當然也就不知道怎麼列算式了。

仔細想想,在短短的三十分鐘裏要讓孩子馬上理清這麼複雜的數學關係有些牽強,數學的系統性很強,一環扣一環,可能前面數的實際意義還沒理解清楚,後面的數的組成就不可能掌握。孩子時間的個體差異也比較明顯,有的孩子對數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沒有掌握好,所以現在的活動對他們來說是個難點,而對於那些較好的孩子來說又太簡單。所以在數學活動中處理好孩子水平的差異也是我們設計活動時的重點。

當然更重要的是平時應該多鍛鍊孩子數學邏輯思維的能力,如:觀察力、理解力、推理能力等。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小遊戲讓孩子在玩中操練自己的思維,還要在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方面多動腦筋,不僅要考慮到趣味性,還要考慮到學習性,讓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爲學好數學做準備。

《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3

1、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法)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選取了充滿童趣的素材,以兒童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動畫片《西遊記》匯入,創設了“走進花果山”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究“花果山”的強烈願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爲進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準備。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年級小學生上學之前,有90%以上的學生基本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對加法的意義還不理解,所以本節課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加法的意義。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情境圖,提出問題,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其中的一個問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把兩個數合起來用加法計算,再讓學生自己解決其他的幾個問題;其次,透過編故事、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等環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並能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自主學習,鼓勵創新。

學生在入學之前,對10以內數的加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但學生之間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時,我採用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形式,透過觀察提出問題,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互相啓發,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4、注重過程,重視體驗。

本節課,無論是對加法意義的理解,還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於下結論、定算法,而是透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體會加法的含義,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4

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這一課時,爲使學生更快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更爲了讓學生能夠對10以內加減法更有興趣,於是,我透過網上搜集資料、集思廣益等多種手段,最後設計了一個與實際生活貼近的“購物商店”的活動,活動過程中,我在課堂上佈置一個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並且每個物品都標有10元以內的整元的`價格標籤。一名學生扮演購物者,一名學生扮演售貨員,要求正確地付錢、找錢。活動開展中,同學們面對商店內的貨物興趣高漲,他們不斷地進行着交易,從買方和賣方兩個方面不斷的變換角色,讓自己在做與評的過程中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

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明白:這樣的遊戲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及學習生活中數學的樂趣,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今後的課堂中,我一定會抓住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創設更多的有意義的活動,讓課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5

據我課前瞭解,我兩個班的學生大都已經學會了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也會根據具體情境正確地選擇加減法(熟練程度有差異),但是對“爲什麼用加法計算”“得數‘5’是怎麼來的”之類的問題講不出所以然。

“10以內的加減法”教材安排了13課時。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利用坐火車旅遊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爲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透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習題的內容上選擇有生活味的、學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比如點點人數,看看動物園,數數小蜜蜂,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去思考,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透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透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透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