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個數除以小數的教學反思

課上完後,有了初步的反思,其中有個問題是——課堂時間不夠用。在小組研討中,綜合大家的想法,知道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太多,這樣的話會出現“貪多嚼不爛”的結果。備課時要抓住一節課的重難點,課堂上要重點突出,突破難點。至於思想方法可以點到爲止,逐步滲透。

一個數除以小數的教學反思

在小組教研活動中,與苗老師和王老師同課異構,聽評課中大家重點討論了三個問題:

一、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基礎是什麼?

經過聽課與討論發現,探究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學生需要具備三方面的基礎知識。一是理解並靈活運用商不變的性質;二是能正確地把小數或整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按要求移動;三是能熟練地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因學生剛剛接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學生需要具備的技能——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也向右移動幾位,是結合了上面的第一與第二個知識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分析難點難在這裏思維層次比較多。

第一層次:把除數變爲整數,去掉除數的小數點即可;——這一層次思維含量比較低。

第二層次:除數變成了整數,小數點隱掉或省略了。需要思考:劃掉除數的小數點相當於把它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

第三層次:被除數的小數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時,有時小數位數夠,如果不夠還需要考慮添幾個0,怎樣添的問題。

因學生剛剛接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不太熟練,更達不到半自動化(借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提法),再加上一個數除以小數的思維層次比較多,這部分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所以課前如果設計專門的準備課,再進行新知的探究也許能提高的教學效率,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嘛。

二、怎樣處理學生自主探究出的正確方法與錯誤方法?

因爲這節內容比較難,自己總怕學生自己學不好,所以我和王霞老師都採用了“半扶半放”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苗潔老師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收集各種問題進行分析。於是思考:自己不放手的原因是什麼?是不相信學生的.能力?還是怕一節課的時間不夠用?(可能太拘於常規時間的限制)

常老師提出來,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千差萬別的錯誤與唯一正確的計算方法之間的關係呢?當時我想,是讓正確的先入爲主,還是先把錯誤的拿出來剖析?是怕錯誤的先入爲主,還是根本沒有辨析錯誤的意識?

大家都認爲苗老師的方法好,但在處理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的順序上有分歧。一方的意見是先展示正確的方法,再分析錯誤的方法;另一方的意見是先處理有明顯小錯誤的方法,再逐步地處理有大問題的方法,最後確定正確方法。經過討論,大家多數同意第一種意見,先引導學生分析正確方法的算理,再用其中的道理分析錯誤方法的問題所在,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從另一個側面理解算理,還可以幫助出錯的學生弄清自己錯在何處。這樣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加靈活地解決綜合在一起的各種計算題。

三、特例與一般例子哪個先出示比較好?

一個數除以小數教材上的第一個例子是“7。65÷0.85”,經過分析這是一個特例,特殊在被除數與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緊跟着的“做一做”中前兩個例子的被除數與除數的小數位數也相同,最後一個是三位小數除以兩位小數的計算。這樣安排會給學生造成“一個數除以小數,把被除數與除數都變成整數(或去掉小數點)”的表面印象。所以我將例子改爲“1.296÷0.72”,這樣的例子更爲一般,也不會讓學生形成上面不太嚴謹的印象。我的想法是“從一般到特殊”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而苗老師與呂老師認爲“7.65÷0.85”比較簡單,應該按“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最終沒有形成統一看法,認爲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對比實驗,看究竟哪一種方式的教學效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