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1

《分數除以整數》這節課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透過自主探究獲得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必須以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作爲基礎,因此正確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認爲分數除以整數的學習基礎在於以下幾點:分數與小數的轉化;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倒數的知識;商不變的性質等。這些知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都有了足夠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礎保障,我覺得把研究新知識的權力交給學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節課透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板書,上臺展示,自我總結,發現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節課中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算理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將實驗中的圖與式子對應起來,透過圖形,學生直觀感知了“4/5÷2”可以表示爲“4/5裏有4個1/5,把4個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從而理解計算方法。同時也直觀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爲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於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的計算方法。由於理解算理,學生能正確地掌握計算法則,課堂上表現在學生順利完成4/5÷3的計算。

整節課,孩子們情緒比較激動,課堂紀律不太好,講解的過程缺乏詳細,只會照板書讀下來,對於質疑環節,孩子們不太會提問,這在以後的課堂中要加以鍛鍊。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2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一文支援一種觀點:沒有人能教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的創造與體驗來學習數學。

數學課上老師“把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扛”,而學生依舊是“剪不清,理還亂”,作爲教師我們是否應嘗試另一種途徑: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嘗試,引導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第十一冊中有這樣一課《分數除以整數》,在分數除以整數的法則推導過程中,教科書以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也許是線段圖總是與數學聯繫在一起,所以學生對它沒有太大興趣。在教學中,我插入了一個操作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自己發現總結法則,嘗試着象數學家一樣去不斷髮現探索,結合計算機課件的使用,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得到提高。

準備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把這三張紙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兩份塗上陰影,

(1)把第一張紙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樣折,每份是原來這張紙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並根據摺紙求出答案嗎?

(2)用摺紙的方法求出2/3divide;4、2/3divide;6的答案。

(3)在摺紙操作中,你發現除法算式的結果是怎樣得到的?

在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小組合議的基礎上,得出了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這個法則不是教師講解的,不是書本提示的,而是同學們在自己的動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經驗自己發現,總結出來的。看來每位學生都有成爲數學家的天份,就看教師能否帶動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數學符號的內涵。

同樣也是“做數學”,我校張秋菊老師的一節“角的度量”課,更讓我體會到“做”的重要。她改變了原有的教材呈現方式,在“做”數學中體驗知識的產生與發展。

本節課原教材是先讓學生認識量角器,告訴學生什麼是角,再教給學生如何測量角度的大小,最後告訴學生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舊教材老師教知識,教方法,學生被動接受,張教師轉變了教材的呈現,讓學生在“做”中體驗學習的方法,知識的生成。

張老師在教學從“用扇子折角”開始,帶給學生一個有趣的、需要思考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教學中的這種現實情境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們在數學或其他學科學習過程中能夠思考或操作的,屬於思維上的現實。

面對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數學問題,老師並不忙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deg;45deg;30deg;15deg;角。再試着折一個角,學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難,此時用電教媒體來解決角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求解的過程,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獲得體驗,從而學會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這兩節課都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⑴強調動手實踐活動,從周圍生活選取活動材料。

⑵在強調知識學習的同時,更強調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的培養。

⑶提倡合作學習。

在美國國家委員會的《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實在來說,沒有人能教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的創造與體驗來學習數學。”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去說,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同時,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在操作、實踐、考察、探究、經歷過程中,去自己發掘新的知識,新的規律,也許這些發現是幼稚的,但這必竟是孩子們自己的一次嘗試性的探索,無數次的這種探索才能使學生漸漸的體會出數學奇怪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與哲理。這正是《新課標》中提倡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種“做數學”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寫在書中的無味數學知識,還以豐富的思維過程,將數學課本激活,使之恢復活性和靈性。把古板的定義變得脈脈含情,把艱深的算理變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計算變得豐富多彩。透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實現了數學思維的再現,彌補了課本的不足,還學生以生動、精彩、充實的數學。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3

整個教學是成功的,具體表現在: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在主動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對“÷2”的算法有了具體的認識,並且分析思考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性計算法則。

(1)學習內容來自於生活。

這節課中,選擇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紅毛線,用它作爲研究問題的着眼點,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和思考,創設了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看的出來,學生對紅毛線的實際長度大膽地進行估測的過程,是極感興趣的,參與的熱情破高;教師藉此,用分數表示這根紅毛線的實際長度,並動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兩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同時再一次讓學生估計“÷2”的結果,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理念。

(2)解題方法來自於學生。

面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經歷、去交流,對“÷2”的研究確實很到位,想出了畫圖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而且計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從研究的結果看,說明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有去經歷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的強烈熱情,這是學生個體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這一過程恰恰體現了學生們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反思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使學生習慣於簡單地接受和被動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教學內容“生活化”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縱觀整節課的教學,從引入、新課、鞏固等環節的取材都是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解題方法“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探索與創新精神,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列爲發展性領域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除了依靠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和原有的認知水平以外,還需要相應的外部環境。這節課上學生一共提出了5種解題方法,其中有3種是我們平時不常用的,第5種是我也沒有想到的。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及時調整了教案,讓每一個想發言的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儘管他們有些數學語言的運用還不太準確,但我還是給與了肯定與鼓勵。在這種寬鬆的氛圍下,原本素不相識的師生在短短40分鐘的時間裏就產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學生有了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併產生進一步學好數學的願望。雖然後面還有兩個練習沒有來得及做,但我認爲對一個問題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題收穫更大,這種收穫不單單體現在知識上,更體現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3、師生交流“情感化”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係的變革。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努力實現師生關係的民主與平等,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說的話並不多,除了“你是怎麼想的?”“還有其他的方法嗎?”“說說看”等激勵和引導以外,教師沒有任何過多的講解,有學生講不清楚,教師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說:“誰願意幫他講清楚?”當一次講不明白,需要再講一遍時,教師也只是用肢體語言(用手勢指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在自己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明白了算理。學生能思考的,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能說出的,教師決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插手。由於教師在課堂上適時的“隱”與“引”,爲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他們真正成爲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幾個方面:

(1)形式能否再開放一些

(2)優生“吃好”了,能否讓差生也“吃飽”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4

《分除以整數》,這課時其實上的.相當失敗。這一節課最主要就是要學生經歷總結規律和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含義,難點是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部分,我設計了兩個複習匯入,分數乘法,說出各數的倒數。這一部分存在的問題時,分數乘法的練習量有點過大,在說出各數的倒數,我重點放在如何將帶分數轉化爲假分數。在教科書上出示的例題中,透過把4/5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幾分之幾?我給學生準備好了一張長方形的紙條,我已經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5份。學生很容易就能表示出4/5,也列出算式,4/5除以2。

但是在摺紙部分,存在兩個問題,同桌小組合作摺紙,有點流於形式,同桌之間交流較少。摺紙結束後,我給學生留的說一說的時間比較少,我應該讓學生多說一說,你是怎樣摺紙的?透過摺紙過程,如何寫計算過程?我引導的太多,導致,學生學習比較被動的接受知識。在引導學生理解4/5除以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相當於4/5的1/2.在這一部分,我認爲應該在匯入部分,增添,說一說5/6乘以6/1的意義。這樣學生再透過摺紙就可以容易理解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的算理。這也是設計中最失敗的部分,沒有考慮到學生對前面學習的分數乘法意義,其實有一些淡忘了。透過三次摺紙,觀察兩個算式,總結計算方法。其實在歸納總結這一部分,我發現其實只有少部分學生,才能發現一些規律和計算方法的。我對於這一部分,通常是在少部分學生髮現規律之後,先讓學生齊讀,再找出關鍵資訊去理解規律,再透過舉列子鞏固找到的規律或者計算方法。這一課時時間也沒有把握好,導致後面鞏固練習的時間不夠。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失敗的課,言簡意賅的說自己的問題是,引導太多,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預設中,應該更多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時候還是要多相信學生,多給學生思考多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後續我會在練習講解的時候,再發現學生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5

教學片段:

師:把4/5米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多少米?

生:4/52=2/5(米)

師:你們認爲他做得對嗎?

生:對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計算的?

生1:我是由分數乘法的法則類推出來的,我想2也就是2/1,我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所以4/52=2/5。

師: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我是這樣想的,4/5米是4個1/5米,把4個1/5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兩個1/5米,也就是2/5米,所以4/52=2/5(米)。

生3:4/5除以2就是把4/5米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1份也就佔總數的1/2,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所以我能轉化爲分數乘法,4/52=4/51/2=2/5(米)。

師:你們對這三種方法都認可嗎?

生:(一致點頭)認可。

師:(點頭微笑)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更好?

生4:第一種方法不好,如果是4/53就不能除了。

師:看來第一種方法不具有普遍使用性,是嗎?

生5:第二種方法也不能計算4/53類似的問題。

(此時教室裏變得鴉雀無聲,同學們陷入了思維的沉靜,沉默片刻之後)

生6:老師,我有辦法使第一、二種方法都具有普遍使用性,我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被除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3倍,不改變除數的大小寫成4/53=(123)/15=4/15。

師:你的想法太有創意了,謝謝你的精彩回答。

生7:我認爲這種方法還是不太好,如果是4/53/7,按這種方法計算就太麻煩了。

師:大家贊同這點意見嗎?

生:同意。

師:此時你們想想,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概括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

生:

反思: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一味地執行教案,而是以學定教,因勢利導地利用生成性資源進行了教學,才使學生創造出了絢麗的思維景觀,由於生1的回答,才便於我攪動學生思維的漣漪,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接受到了挑戰,從而促使學生去探究、去創造,以尋求新的答案,就使得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深化。有人喜歡循規蹈矩,由分數乘法的法則類推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有人喜歡標新立異,得出4/5除以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有人喜歡提出疑問,在用第一、二種方法能解決4/5除以2時,竟然提出這兩種方法都不能解決4/53;也有人喜歡追準不捨,生2在曲折不平處奮力向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掀起了思維的波瀾,他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問題。如此循環往復,一步步地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飛濺起更高的思維浪花。

此時,我由衷地佩服他們這羣創造課堂亮麗風景的學生們,細細琢磨,不過是給了學生隨心所欲的自由,結果創造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看來,學生是金子,只要我們把主動權還給他們,充分發掘他們自身的潛能,允許學生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就能發出思想的光芒。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6

一、備課也要備學生。透過這節課的教學,對這句話我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例1中4/5升果汁,教材裏已經呈現了4/5升果汁,讓學生在圖中分一分。而在黑板上呈現的時候,我只呈現了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5份,然後問學生怎樣在圖上標註4/5升。我以爲這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沒想到板演的學生標的卻是圖1。我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正確標註圖2(瓶子正放,少的應是上部)。

在把4/5昇平均分成2份,分一分的時候,又出現了新狀況。板演的學生又分出了圖3。從圖形上來說,學生的分法是合理的,但從生活的角度來說,應按圖4(即上、下分)比較合理。隨後用量杯演示了這個過程。

二、備課的過程也是師生一路行進,一起並肩看風景的過程,有曲折,有峯迴路轉,有迷惘,有歡愉……當下課鈴響的時候,我還是不顧一切的拖了堂,將教材裏4/5÷3=4÷3/5無法計算的侷限性打破了,引導學生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此路打通”了(4/5÷3=4×3÷3/5×3=4/15)。這種算法學生在以後的計算裏也許大會去用,但是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可以換個思路解決問題。

有遺憾,有收穫,有感悟,有成長,這節課帶給我的遠不止這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陸游說過:“工夫在詩外。”同樣,教師“上課在課外”。反思、總結、提升、創新……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7

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體現在:在課堂中,學生從始至終都能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熱情投入每一個學習活動中。整節課都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主動探究除以2的分數除以整數的過程中,學生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同時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透過小組交流,師生探討以及在畫圖的幫助下,成功地小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性計算法則。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透過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具體分析如下:

⒈學生研究知識方法的產生過程比教師研究如何教更重要。

學生對於新的知識一方面有新鮮與好奇,另一方面對又有着相關的舊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和學習經驗,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喚起已有的相關知識。學生能運用舊知識來解決今天所學的分數除以整數,甚至於日後學習的分數除法相關的所有知識。有相關的舊知識做爲基礎,把分數除以整數的學習研究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來研究。體現成功學習的樂趣。

⒉解題方法來自於學生。

對於新的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去講解,而是能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進行看書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師生探討等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充足的時間裏學生進行充分有效地自主學習活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激發出學生各種各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學生的思考,交流,體驗,讓學生對除以2的研究到位,想出了畫圖的方法,乘法的方法。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學生在除不盡的計算中讓學生感受倒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優越性。從整個過程來看,學生完全有能力研究新的知識,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傾聽,學會與人交流,體驗數學本身的魅力,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感。讓學生從心裏愛上數學。

⒊存在的問題:

探究的主體是學生,但對於差生如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是我仍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對於思考的過程體驗得多,對計算的方法有待加強,學生出現除法算式中除數的倒數是寫了,但沒把除號改過來。對於有些差生把被除數也改寫成倒數。怎樣引導學生觀察45 ÷2和45 ×12 相等,引出轉化的思想。

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不斷的反思中會使教學更進一步。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8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法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基礎上繼續探索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例2結合整數除法的問題,“每人吃2個,可以分給幾人?”激活學生對除法數量關係的回憶,並用這個數量關係列出求吃每人吃1/2 個、1/3個、1/4個,可以分給幾人的算式,然後透過觀察、操作探索出一個數除以幾分之一就等於這個數乘以幾分之一的倒數。例3是對一個數除以幾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透過在條形圖上分一分,讓學生直接得到4÷的結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發現結果是相同的。最後,透過對兩個例題的比較,歸納出整數除以分數的方法。練一練和練習十一的5——8主要是讓學生鞏固新學的計算方法,並與分數乘法和前一節課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作對比,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學生學習整數除以分數後,部分中下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1)把被除數的整數寫成的倒數;

(2)把被除數的整數和除數的分數都寫成了倒數。嚴重受到負遷移影響。在教學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算理:整數除以分數,等於整數乘以這個分數的倒數,實質上是被除數除以除數等於被除數乘以除數的倒數。其次,要加強比較訓練: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整數的題目進行分組練習,以強化加深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算理。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9

我在仔細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創設的情景進行了適當的修改,以適應學生的自主探究。

首先,我用畫圖示意:把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了10份,然後取其中的9份,問得到的是多少米?學生回答了9/10米和0.9米2種答案,接着我出示問題:把一條9/10米的線段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米?學生開始畫圖或演算。

[設計意圖: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並能把分數除法與分數乘法有機地聯繫起來,最後還想讓學生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生1:9/103=93/10=3/10(米)

生2:9/10=0.9 0.93=0.3(米)

生3:9/103=9/101/3=3/10(米)

生4:9/103=9/103/1=3/10(米)

生5:9/103=27/10 27/109=3/10(米)

師生共同分析每一種解答方法,師:誰能說明方法一的理由?生1:9/10表示有9段,所以把9除以3,得到每一份是3段,也就是3/10;生2:爲什麼10不要去除以3呢?生3:因爲10表示的是整體;生4:因爲10表示的是把整體平均分成了10份,我們在平均分成3份時,整體還是被平均分成10份的,所以分母不變。(同學們在講解的時候,老師隨着畫出了示意圖。)隨着圖示的演示,同學們都表示能理解這種方法。師:誰能解釋第二種方法?生:因爲我們沒有學過分數的除法,但我們學過小數的除法,所以我把9/10化爲小數,這樣我就會做了。師:很棒,你們已經能透過恰當的轉化利用我們學會了的內容來解決還不會的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法。師:能解釋第三種方法嗎?除法怎麼會變爲乘法的呢?生1:我們在把除法變爲乘法的時候,同時把3變爲了它的倒數。生2:爲什麼9/10就不變呢?你的這種變化的理由是什麼呢?李響:因爲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三分之一。生還是不很明白,黃鉞虎:因爲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9/10的1/3,9/10的1/3是多少,我們可以用乘法計算來解決,9/101/3,除法算式的含義和這個乘法算式的含義是一樣的,所以可以這樣轉換。(在同學講述的時候,老師在線段圖上示意,幫助學生理解。)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種轉換過程中,哪些是要變的?哪些是不能變的?生:除法變成了乘法,除數變成了它的倒數,而被除數是不能變的,只要照寫就可以了。師:誰能解釋第四種方法?大家都說是巧合,是湊出來的。我示意同學們讓這位同學說說他的想法,這位同學說,他看到平均分成3份就去乘以3,結果發現不對,因爲從圖上看出結果應該是3/10,後來想到27/10只有除以9纔可以等於3/10,所以就除以9了。(學生受到分數乘法的負遷移影響,這種遷移又和圖形上的理解發生衝突,如何解決了?學生採用了杜撰的方法。)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這名同學懂得了自己的錯誤所在。師:第5種方法我們今天不解釋,等我們學完了後面的知識再來研究這個方法。

我還沒來得及往下講,文盛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你看7/133,用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就行不通了。老師和學生一道驗證,同學們發現了問題:分子除以3得到了一個無限小數,第一種方法確實行不通;那第二重方法呢?同學們在實際計算中,又發現了7/13也不能化爲有限小數,因此大家都同意文盛同學的看法,這個題只有用第三種方法來解決最合適,老師示意同學們用第三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在同學們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李響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發現當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可以得到一個整數時,第一種方法簡單;當分子除以整數得到的結果不是整數時,第三種方法簡單。師:你們真的了不起,不僅學會了方法,還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教學反思:首先我深入瞭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從蘇教版的教師教學用書上細緻地理解了轉化和把分數除法和分數乘法聯繫起來的教學思路,因此,我聯想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對分數的認識和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由於我在學習分數乘法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和分數乘法運算的理解,因此我認爲我的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把分數除法與分數乘法聯繫起來。同時,我又看到了一篇教學反思上,寫到學生把分數轉化爲小數來解決,我認爲也是比較可取的,因爲它的出現說明了學生學會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想到這裏,我決定對教材的情境加以修改,因爲教材中出現的6/7是不好轉化爲小數的,它將限制學生的思維;

同時,我還看到了一位老師藉助分毛線的實物操作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但我認爲五年級的學生要實現從形象到抽象的過度了,因此,我想透過線段圖又和實物緊密聯繫的思維模式讓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樣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線段,並演示得到了9/10米的過程,加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喚醒學生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儲備了的知識,由於我的精心設計學生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問題,透過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學生深層次地理解了每一種計算方法和其中隱含的數學思想,而思維活躍的學生更是對方法的優劣進行評價,用實例說明優與劣的原因所在,讓大家心服口服,還有的則能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區別對待。我覺得他們是了不起的。就算是學困生也都藉助圖形語言理解了問題的答案,儘管他們的方法不是正確的,但他們有他們的思維過程,他們找到了自己出錯的原因,所以我感覺這樣的課堂大家都在努力,大家都在收穫。而我所做的就是對問題的設計和對細節的引發思考。當然,我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如:是不是每個問題都給所有的學生留下了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肯怕是沒有實現的;還有,學生出現的第5種方法,我沒有及時給學生明確的答覆,他們會有什麼想法,他們會不會不理解甚至還會在練習中採用呢?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處理呢?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10

我所執教的《分數除以整數》是人教版第十一冊30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單位,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教學可爲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和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爲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使學生學會分析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法則正確計算。

關鍵:對除法算式意義的理解

此外,我認爲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基礎,還在於以下幾點,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倒數的知識,商不變性質等,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爲必須找到學生思維的起點,找到知識的來源。由此我制定了適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法的設計思路

知識落實點:

1、知道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意義相同

2、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2、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大膽的嘗試,體驗解決問題,多樣性。

3、滲透轉化的教學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滲透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引導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經驗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環節的設計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了“探索——發現——驗證——修改”的過程,透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完成了知識的自我建構,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分數除以整數意義的理解,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意識。

計算教學,把計算方法直接告訴學生,然後進行大量的訓練。這樣儘管也能讓學生熟練掌握算法,但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機械模仿練習,但當我們給以一定的情境時,使問題生活化,用生活中的經歷來學習數學,來理解推導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課程改革理念在計算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的教學旨在突出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在重點的學習上,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情境創設,讓學生回憶整數除法的意義,並遷移到分數除法中;難點教學時透過圖形結合幫助學生直觀、透徹地理解算理,學生在折一折、塗一塗的過程中逐步發現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誘導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從中悟“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

首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回憶整數除法的意義,並遷移到分數除法中;

然後,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先猜測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再集體驗證計算方法;透過折一折、塗一塗等動手操作活動,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直觀認識中理解算理,明確算法,從而學生領悟“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意義。

練習設計,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在情境中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思維得到拓展,知識得到提高。 在鞏固應用環節,透過在情境中筆算、解決問題、思維拓展這樣具有層次性的練習題,使學生不僅在計算中鞏固並熟練掌握計算方法,而且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整堂課我倡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線,將把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索中發現知識;鼓勵學生採取多樣化計算,使學生在不同思維,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的認識中解決問題,領悟知識,形成自己知識體系。當學生總結出算理之後,讓學生透過小組交流、同桌交流、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強化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形成。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12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課中“動手操作”是學生在理解算理的思維過程中建立表象的必要手段。透過學生分一分、畫一畫,理解4/5和1/2的意義,同時感受到了結果2/5是怎樣來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建立了2/5的表象,既可以表示4個1/5平均分成2份,也可表示求4/5的1/2是多少。透過這一過程,學生已經爲後面算理的概括,提供了第一手、不可缺少的感性材料。

然後再出現“如果4/5 升果汁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讓學生用上述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4/5÷3。引發認知衝突,從而得出第二種方法,也就是“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就是分數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讓學生真正地從分數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上去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算理。其實也在滲透着一種“轉化”的數學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把一些新的問題轉化成已有的方法來進行解決。而方法上的比較只是爲了在方法上的取捨。

透過一節課的教學,課堂作業的反饋,本人發現,學生在做題目時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一、除號變成乘號,但除數沒有變成它的倒數。

二、分子和整數直接約分,計算。

三、把被除數和除數都變成了它的倒數,然後約分計算。

要針對以上錯誤情況,教給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基本理念。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比較---抽象---概括”的過程,

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師生共同參與,協調互動,形成了民主、融洽、開放的課堂氛圍。

1、本節課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的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到了數學的親切,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堂的學習活動主要以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學習爲主。讓學生在原有經驗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從而保證了學生充足的動腦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形成。

3、解決問題策略上鼓勵求異思維,激發創新潛能。在探究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各小組的學生探討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結果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啓發思路被開啟,於是想出了許多種的解決方法,實在讓我感到欣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性思維能力。

4、能在正確理解《數學課程標準》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地讓學生實施“猜想---驗證”,從而讓學生又一次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嚴密性,培養學生利用原有經驗和知識進行合理猜想的意識和能力。

5、重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解決問題。本課的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形式多樣,學生練習有興趣,練習效果好。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14

教學整數除以分數時,我根據課改的要求,採用了新的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輔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也倍加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首先,我大膽“放”手。

出示例題後,讓學生自主讀題,自行列式;再推導計算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己發現,試着讓學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歸納概括。比如,學生對18÷2/5究竟如何計算?這是本課的新知識,但是,我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看線段圖,然後根據圖和數量關係,學生列出了算式:18÷2/5=18×1/2×5;有的同學聯繫以前所學的知識------乘法結合律得出:18×1/2×5=5/2,我沒有想到的是,有的學生由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直接推想到18×5/2。所有這些想法,思路正是我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學生纔有了思維的天地,學生纔有了展示自己學習的舞臺。所以,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相信學生,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不抹殺孩子的想象空間。

其次,我引導恰如其分

綜觀其變,教學就是如何引導學生髮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所謂放,並不是放手不管,袖手旁觀,恰恰相反。我敢於放手,因爲我在課前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做到了充分的估和與之相應的措施,這也正是我教學的特點。我的措施是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如:學生列出18÷2/5計算式後,能及時提出研究的程序:(1)自己畫圖(2)看圖獨立進行思考(3)自己嘗試求出結果。這樣做能更好的使有困難的學生透過投影提示爲他們的思維方式導航。與此同時我要學生合作交流,起到了彼此幫助、開導的作用。我桌間巡視,參與學生行動,特別關注較差的學生,起到了個別輔導的作用,提高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對前一個環節“放”的教學的完善。這也正是我講解形式的擴展,對“放”的教學起到了保證作用。此後,我根據學生的建議畫線段圖,適當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計算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

最後,激發學生的思維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維活動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藉助情境的刺激產生的。我靈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情趣激昂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其中運用了評價作用。如對學生回答問題聲音的評價;根據學的關係式列出計算式時,我抓住學生獲得知識的喜悅心情,不錯過時機詢問怎樣計算,是我教還是自己探究學習,學生一致要求自己學。此刻的學習是學生髮自內心的要求主動性相當積極,效果可想而知。

我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不僅*幾句激發的語言,更多的是*我真情的關懷。

雖說這是一節比較好的課,但還存在着不稱心的地方。比如對個別學生關注的少,如果給他們更多的幫助本課的效果就更好了。

分數除以整數教學反思15

出示這樣一組資訊:

出示:一隻小鳥小時飛行12千米。1小時行多少千米?

你會用線段圖表示條件嗎? (師生一起畫出線段圖)

求小鳥1小時飛行多少千米,算式怎麼列?

這是整數除以分數(板書課題)

1、12÷怎樣計算呢?

學生可能有以下三種方法:

(1) 12÷=12÷0.2 (這是轉化成整數除以小數進行計算。)

你還能否根據線段圖發現不同的解法呢?

(2) 12×5 (這是根據線段圖理解的。)

爲什麼乘5?能在圖中解釋一下嗎?

(3) 12÷1×5 (說出這種做法的同學是班上一個比較認真的孩子,看的出她很動腦子,但是解釋的並不是很清楚。)

(4) (12×5)÷(×5)=60 (這是根據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的。)

師:從計算上面來看似乎第二種算法最簡單!

這時有學生舉手說:我認爲整數除以分數,可以除以他的倒數!(我看的出來他在課前已經看過書了。)

師:對,你真聰明,大家從剛纔的第二種方法也能看出來,12÷= 12×5,那這個結論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在來看例題。

教學反思:

課堂的一開始,我並沒有直接從書本例題開始討論,而是從一個除數是幾分之一的簡單例子推想出結論,在讓孩子們來考慮是否適用於所有的例子呢。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們能真正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算理,讓學生們的思維有一個緩衝階段,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並沒有把學生的思維束縛在整數除以分數的一般計算方法中。以這樣的教學,我相信肯定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