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1

《分數除以整數》這節課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透過自主探究獲得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必須以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作爲基礎,因此正確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認爲分數除以整數的學習基礎在於以下幾點:分數與小數的轉化;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倒數的知識;商不變的性質等。這些知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都有了足夠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礎保障,我覺得把研究新知識的權力交給學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節課透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板書,上臺展示,自我總結,發現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節課中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算理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將實驗中的圖與式子對應起來,透過圖形,學生直觀感知了“4/5÷2”可以表示爲“4/5裏有4個1/5,把4個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從而理解計算方法。同時也直觀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爲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於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的計算方法。由於理解算理,學生能正確地掌握計算法則,課堂上表現在學生順利完成4/5÷3的計算。

整節課,孩子們情緒比較激動,課堂紀律不太好,講解的過程缺乏詳細,只會照板書讀下來,對於質疑環節,孩子們不太會提問,這在以後的課堂中要加以鍛鍊。

《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2

一文支援一種觀點:沒有人能教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的創造與體驗來學習數學。

數學課上老師“把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扛”,而學生依舊是“剪不清,理還亂”,作爲教師我們是否應嘗試另一種途徑: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嘗試,引導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第十一冊中有這樣一課《分數除以整數》,在分數除以整數的法則推導過程中,教科書以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也許是線段圖總是與數學聯繫在一起,所以學生對它沒有太大興趣。在教學中,我插入了一個操作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自己發現總結法則,嘗試着象數學家一樣去不斷髮現探索,結合計算機課件的使用,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得到提高。

準備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把這三張紙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兩份塗上陰影,

(1)把第一張紙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樣折,每份是原來這張紙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並根據摺紙求出答案嗎?

(2)用摺紙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

(3)在摺紙操作中,你發現除法算式的結果是怎樣得到的?

在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小組合議的基礎上,得出了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這個法則不是教師講解的,不是書本提示的,而是同學們在自己的動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經驗自己發現,總結出來的。看來每位學生都有成爲數學家的天份,就看教師能否帶動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數學符號的內涵。

同樣也是“做數學”,我校張秋菊老師的一節“角的度量”課,更讓我體會到“做”的重要。她改變了原有的教材呈現方式,在“做”數學中體驗知識的產生與發展。

本節課原教材是先讓學生認識量角器,告訴學生什麼是1°角,再教給學生如何測量角度的大小,最後告訴學生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舊教材老師教知識,教方法,學生被動接受,張教師轉變了教材的呈現,讓學生在“做”中體驗學習的方法,知識的生成。

張老師在教學從“用扇子折角”開始,帶給學生一個有趣的、需要思考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教學中的這種現實情境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們在數學或其他學科學習過程中能夠思考或操作的,屬於思維上的現實。

面對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數學問題,老師並不忙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試着折一個1°角,學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難,此時用電教媒體來解決1°角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求解的過程,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獲得體驗,從而學會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這兩節課都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1)強調動手實踐活動,從周圍生活選取活動材料。

(2)在強調知識學習的同時,更強調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的培養。

(3)提倡合作學習。

在美國國家委員會的《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實在來說,沒有人能教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的創造與體驗來學習數學。”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去說,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同時,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在操作、實踐、考察、探究、經歷過程中,去自己發掘新的知識,新的規律,也許這些發現是幼稚的,但這必竟是孩子們自己的一次嘗試性的探索,無數次的這種探索才能使學生漸漸的體會出數學奇怪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與哲理。這正是《新課標》中提倡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種“做數學”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寫在書中的無味數學知識,還以豐富的思維過程,將數學課本激活,使之恢復活性和靈性。把古板的定義變得脈脈含情,把艱深的算理變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計算變得豐富多彩。透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實現了數學思維的再現,彌補了課本的不足,還學生以生動、精彩、充實的數學。

《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節普通的計算課,爲的是以平常的教學內容爲載體,研究怎樣體現“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我認爲,一節課,無論它採用何種教學模式,華麗也好,樸實也好,最基本的知識和學習的技能必須得傳授下去。這節課重點是要求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課內和課後的學生反饋可見,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什麼途徑讓學生獲得?就是過程與方法的實施。這需要老師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數學活動。我把例題的數據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從舊知遷移、轉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驗最優化。這節課學生在一系鞏固練習中充分體會到分數除以整數的最優計算方法是轉化成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一目標並不是單獨存在,它其實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更不能簡單地以爲它代表着德育教育。本節課,學生有困惑、有驚喜、有自豪、他們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悅,這纔是數學課的魅力所在。

《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4

教學整數除以分數時,我根據課改的要求,採用了新的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輔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也倍加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首先,我大膽“放”手。

出示例題後,讓學生自主讀題,自行列式;再推導計算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己發現,試着讓學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歸納概括。比如,學生對18÷2/5究竟如何計算?這是本課的新知識,但是,我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看線段圖,然後根據圖和數量關係,學生列出了算式:18÷2/5=18×1/2×5;有的同學聯繫以前所學的知識——乘法結合律得出:18×1/2×5=5/2,我沒有想到的是,有的學生由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直接推想到18×5/2。所有這些想法,思路正是我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學生纔有了思維的天地,學生纔有了展示自己學習的舞臺。所以,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相信學生,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不抹殺孩子的想象空間。

其次,我引導恰如其分

綜觀其變,教學就是如何引導學生髮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所謂放,並不是放手不管,袖手旁觀,恰恰相反。我敢於放手,因爲我在課前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做到了充分的估和與之相應的措施,這也正是我教學的特點。我的措施是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如:學生列出18÷2/5計算式後,能及時提出研究的程序:

(1)自己畫圖

(2)看圖獨立進行思考

(3)自己嘗試求出結果。這樣做能更好的使有困難的學生透過投影提示爲他們的思維方式導航。與此同時我要學生合作交流,起到了彼此幫助、開導的作用。我桌間巡視,參與學生行動,特別關注較差的學生,起到了個別輔導的作用,提高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對前一個環節“放”的教學的完善。這也正是我講解形式的擴展,對“放”的教學起到了保證作用。此後,我根據學生的建議畫線段圖,適當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計算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

最後,激發學生的思維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維活動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藉助情境的刺激產生的。我靈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情趣激昂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其中運用了評價作用。如對學生回答問題聲音的評價;根據學的關係式列出計算式時,我抓住學生獲得知識的喜悅心情,不錯過時機詢問怎樣計算,是我教還是自己探究學習,學生一致要求自己學。此刻的學習是學生髮自內心的要求主動性相當積極,效果可想而知。

我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不僅*幾句激發的語言,更多的是*我真情的關懷。

雖說這是一節比較好的課,但還存在着不稱心的地方。比如對個別學生關注的少,如果給他們更多的幫助本課的效果就更好了。

《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5

1、本節課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的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到了數學的親切,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堂的學習活動主要以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學習爲主。讓學生在原有經驗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從而保證了學生充足的動腦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形成。

3、解決問題策略上鼓勵求異思維,激發創新潛能。在探究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各小組的學生探討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結果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啓發思路被開啟,於是想出了許多種的解決方法,實在讓我感到欣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性思維能力。

4、能在正確理解《數學課程標準》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地讓學生實施猜想---驗證,從而讓學生又一次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嚴密性,培養學生利用原有經驗和知識進行合理猜想的意識和能力。

5、重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解決問題。本課的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形式多樣,學生練習有興趣,練習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