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學反思

數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學反思 篇1

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過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後進行的。除法的學習由口算過渡到筆算,在三年級學生已經接觸到了,不過所認識的都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學生基本上明白了要怎樣去操作,但是到了五年級學生學習小數除數時,他們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主要是小數點的位置把握不準。

由於對教材把握不太透徹,這節課有地方講的不夠透徹。在作業反饋中,我發現學生計算錯誤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能順利的移動小數點。

透過移動小數點把除數變成整數,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也都能順利完成,關鍵是後進生總是忘了同樣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或者移動得次數與除數不一致。雖然他們知道除數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移動是根據商不變的性質來的,但是他們在做作業的時候,就忘記了。

二、在完成豎式的過程中,數位對不齊。這也是部分學生錯誤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

四、算時用用商乘以移動小數點後的除數。

五、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夠時忘記在商的位置上寫0,再拉下一個數。還有部分學生用餘數再除一次。

現在反思其中的問題,覺得教學中在商的小數點的處理上沒有具體的細化分析和引導,學生的理解也沒有真正到位。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出現了紛繁的錯誤也就再所難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去思考設計教學,不能以爲一些問題能很簡單的生成。教學從學生的新知生長點上去展開重點引導,在學生的迷茫處給與及時地指點,這樣或許效果會好許多。

教學完小數除法後,我發現學生原有的書寫習慣不太好,影響了計算的豎式,學生在移動小數點時,原來的小數點的位置和新的小數點的位置不確定,所以上商的時候不知道小數點該打在哪裏。當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時,有時候被除數就變了一個整數,就應該當作整數除法來算,當整數部分除完還有餘數時,應該先在商中間打上小數點,再添0計算。我改學生的作業時發現,很多學生移動小數的位數錯誤,導致了計算思路不清晰,影響計算結果!而商不變的性質是小學中高階段很重要的性質,它對於分數的學習也至關重要,但真正能把這個性質弄懂弄透,並不容易,很多學生不能體會這個性質的內涵,當利用商不變的性質解題時,其實是將小數除法的計算過程進行簡化的,但是當被除數和除數發生相應的改變後,學生的思路跟不上,造成計算失誤嚴重。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了自身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進取,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數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上了一節《一個數除以小數》。從基本理念、教學構思、操作過程等方面去審視《一個數除以小數》的備課、教學教過程,發現了不少值得深思、改進的問題。

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夠,從備課到講課,因爲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生怕重難點不突出,生怕學生不能較爲熟練地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和技巧,生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追求40分鐘以內的所謂知識的完整性太多的顧慮,導致產生前怕虎,後怕狼的心理,縮手縮腳,該放手做的事情不敢理直氣壯地去做,走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影響着新課標、新理念的實施,特別是以下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尤其突出。

一、一個數除以小數計算方法的依據是商不變規律,又牽涉到小數點移動規律,又想從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引入,導至複習時面面俱到,時間用得太多。有點本末倒置了。

二、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法則”時,存在操之過急,包辦太多的現象。

本來,透過例5的學習,學生已經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的算理是“商不變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後,就能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利用遷移,明確轉化原理,完全可以由學生透過小組討論總結出“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法則”不必要把這個過程總讓教師“扶着走”。

數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學反思 篇3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它在計算教學中處於關鍵地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並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要隨着除數的變化而變化。

本節課的教學自認爲有一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第一,教學時我重視知識間的聯繫,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小數除以整數)進行學習,注重“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二,課堂上注意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

比如,列出算式7.6÷0.85後,問學生“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一樣?你會算嗎?自己先試試。”尊重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透過思考出現認知衝突,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我對一些細節處理得不夠明確,比如:給0.544÷0.16列豎式時,當除數和被除數擴大到它的100倍時,原來的0和小數點沒用了就應該劃去,課堂上的板書這一點做到了但沒有強調,五(3)部分學生沒有做好,但五(4)班大部分學生都忽略了顯示移動的過程。於是學生就搞不清小數點的位置而導致最後的計算錯誤。其次,當除數小數位數比被除數多時,學生容易只移動被除數原有的位數而沒有添0比如:11.7÷0.26只轉化成117÷26。最後,商末尾的0沒寫,比如:13÷0.065轉化後是13000÷65,學生容易得出結果是2,而忽略被除數末尾還有兩個0,商應寫回這兩個0。當然這點與學生原有知識沒有掌握好有關。第三,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不夠好,上課容易走神,感覺是一團“散沙”。

針對以上的不足我做了一些補救。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改變學生上課思想不集中(集中的時間不長)的壞毛病。課堂上我時刻注意着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時提醒他們。其次,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對一些作業上出錯的同學進行面批逐個輔導(我教的是兩個小班總共51人),效果不錯。

總之,每節課下來總覺得有很多的不足。

以後應該在備課上多花點時間,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有時會有一種課不會上的感覺,有點茫然。

數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內容是小數除法的重點,關鍵在於要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前面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一、驗證猜測,明確探究目標

引人新課的小猴分桃故事有兩個目的:一是回憶商不變規律,二是以舊引新,由整數除法得出的性質將其推廣到小數除法。之所以是“猜測”,是因爲我並沒有讓學生說明理由,學生不假思索地立即舉手回答,也說明他們是憑直覺判斷。

二、巧設“階梯”,樹立探究信心

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把自己學習的過程作爲認知的對象,理解、總結自己學習的全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和解題策略。指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就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嘗試、探究、歸納、總結,掌握髮現問題,找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爲此,教師適時指導,採取多種形式,設計適當的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樑,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方向,越過障礙,樹立探索信心,形成探究學習的能力。

透過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找出規律:根據商不變規律,學生各抒己見,討論熱烈,我適時點撥:我們轉化的關鍵是要把什麼數轉化成整數?除數是一位小數時,把除數和被除數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透過觀察分析,學生進一步明確:轉化的目的,是把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繼續提問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轉化時被除數會出現幾種情況?這時學生的認識已形成了能力,很快總結出了三種情況。

針對學生理解知識的特點,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探究過程,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當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遇到困難時,適時加以點撥,指導學生進行探索與思考,這樣,不僅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而且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解決問題後的成功喜悅,增進學生對數學的自主探索和應用數學的信心。總之,有針對性地激活學生已有知識,並啓發學生根據需要適當加以重組知識結構,可以有效地促進思維的發展,不同思維方式的溝通,有利於原有知識和新知識的融合,抓住要點明確地揭示新舊法則的異同,並使學生透過親自實踐切實體驗到這些異同,可以有效地促進新舊法則的精確分化,有利於認知結構的調整與重建。我們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挖掘學生合作探究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