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化學平衡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通用5篇)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1

化學平衡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在中學化學理論中佔重要地位。它的大部分知識內容抽象、理論性很強,學生學起來覺的很吃力。因此課堂教學的主體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重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法上老師精講,學生多練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回顧化學平衡的教學過程,反思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效果,有以下感想:

一、努力做到課堂精講精練

精講精練字面上可以說是陳詞濫調,但在教學實際中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它需要不斷創新,不斷充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教學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課的精講精練,是一個教師時時刻刻必須追求的課堂教學目標。

備課過程中我首先對章節知識的大結構進行粗框架、主線索的大掃描,定好大方向後,再側重知識點之間的有機銜接和知識梯度的合理鋪設,重難點知識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實現學生課堂和課後自我突破,使學生在表觀抽象、散亂、靈活的化學理論知識面前輕鬆領略邏輯和本質在化學理論推證、分析應用中的魅力。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教學目標。對於課上例題及課後練習都按照題型進行精心的篩選,使學生在練習時能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紮紮實實。

對教材的處理,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化學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於對同學門已經很熟悉的溶解結晶平衡的複習基礎之上,類比於化學平衡,找出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動、等、逆、定、變,爲避免部分同學將達平衡時“濃度不變”理解爲“濃度相等”,課本上反應達平衡後CO、H2O、CO2、H2濃度示例數據可稍做改動,以免誤導。

2、化學平衡部分知識的檢測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平衡狀態的判定、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等效平衡的判定。這三方面均爲重難點。教師在處理這類知識應用時,應牢牢把握一個解題原則:萬變不離其蹤。

①平衡狀態的判定標準各種資料上總結的是林林總總,但歸根結底是看正逆速率是否相等或濃度是否不變。

②平衡計算的關鍵在於訓練學生起始量、變化量、平衡量三種關係的規範應用。

③等效平衡的判定可編設習題引導學生透過自我練習先對概念產生感性認識,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判定依據:恆溫恆容看數值,體積不變看比例;恆溫恆壓看比例。

二、抽象知識生動化、形象化

爲將本章較多微觀抽象的的理論具體化,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實驗、繪圖和大量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實際、通俗易懂能體現時代特色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進行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化解難點,讓學生認識到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等許多知識同出一轍,提高學生的認知度並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本章課本內容已例舉大量形象比喻,現把自己在教學中引用的一些實例列舉一二:

1、使用正催化劑降低了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比喻事例:體育課上跳高,降低竿的高度,跳過的同學就多。

2、平衡的建立有多種途徑。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

3、鐵與硫酸反應加入醋酸鈉速率減慢而氫氣生成量不變。這裏可把醋酸根的作用比喻爲銀行,硫酸電離的氫離子是家中的大量現金,部分存入銀行(醋酸根),需用時提取,減緩了花錢速率,但資金總額未變。

我個人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傳給學生的是方法、興趣、解決問題時處變不驚的態度和審視問題的穿透力。前幾天聽曉莊學院的在線繼續教育讓我感受頗多,其中錢志亮教授有句話讓我記憶非常深刻,他談到教師與專家的區別是什麼時說,教師是把一個原本複雜難懂的問題或事物用自己的理解,用最簡單形象,容易理解的語言呈現給學生,這就是教師。讓學生感到這門課學起來簡單就是你的本事,這應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教研上最該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學生立場爲他們着想。提高教學質量要先從我們的業務本領做起,而不是變相轉加在學生身上。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2

化學平衡一直以來是高考化學的一個難重點,實施新課改以後,教科書上關於化學平衡的相關考點和知識點,已經減少了許多,例如:等效平衡、幾種影響化學以後因素的V—t圖等等,看似不需要學生在掌握這些知識點。但是往往與之相互矛盾的是:習題冊和課後練習上的題目需要應用到這些知識點進行解題,這就給上課老師處了一個難題:這些知識點該不該講,如果該講,應該怎麼講,講到什麼一個度最好?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並學以致用。化學平衡一直以來,都是比較難的,知識點講深,學生理解比較困難,很多概念以及知識點會混淆,且效率不是很高。往往一個班最多有20%到30%的學生能理解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如果,把知識點講淺,學生就出現上課聽得懂,下課卻不會做題的現象。爲解決這個問題,我積極參與聽課,想老教師請教,設計了一節關於化學平衡的課。

化學平衡屬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枯燥,而且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較高,傳統的課堂模式可能不合乎這塊內容,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透過“草→羊→狼”這個有趣的生態平衡引入(將生態平衡簡單化處理),在學生的哈哈大笑中總結因爲狩獵羊的數量迅速減少,而後羊的數量將如何變化,羊的數量——t圖象?分析圖象中哪部分爲該平衡的移動?並用六個字概括平衡移動的核心——改變,減弱改變。然後把生態平衡的移動推廣到化學平衡的移動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把難以處理的勒夏特列原理也透過形象生動的生態平衡迎刃而解了。而對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先讓學生先預測,而後進行探究,並作對照分析:v正將如何變化?v逆將如何變化?面對這樣的改變,平衡將如何應對?如何知道平衡真的移動了?實驗探究後得出結論並繪製以上全過程的v—t圖。再運用勒夏特列原理幫助分析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進而推廣到減小生成物的濃度、減小反應物的濃度、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時平衡移動的情況。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3

今天上了一節《化學平衡狀態》。化學平衡狀態這一知識點可以說是高中化學是最難的一個知識點,由於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所以這一節的內容往往是老師講的稀裏糊塗,學生聽的一塌糊塗。考慮到我任教的是第一批課改的學生而且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我在教材的處理上做了一個小聰明,儘量將本節課的內容簡單化,先讓學生能夠聽懂,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教材處理上我將本節課分成匯入――例題分析――畫圖――平衡概念的建立――平衡狀態的判斷鞏固五部分。在匯入時利用工業生產上要考慮反應速率和原料轉化率提出了化學平衡。並指出化學平衡是可逆反應的一個重要特點,利用N2+3H22NH3這個可逆反應來討論反應開始前、反應進行中、反應一段時間後生成物和反應物濃度的變化情況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情況,並依據這個變化進行畫圖,瞭解了在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後各組成成分的濃度保持不變,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從而引出了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並利用“逆、等、動、定、變”這五個字對化學平衡狀態進行了總結,最後再透過兩組練習,總結類型題中對化學平衡狀態判斷的標誌。現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1、本節課是化學理論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抽象難懂,所以我採用直接匯入,利用工業生產的實際要考慮和原料的轉化率,提出化學反應研究的程度——化學平衡。但是,由於和學生切身聯繫的不是很密切,學生進入的狀態有些迷糊。課下我對這樣的引課重新設想了一下,從學生學過的可逆反應入手,提出可逆反應的特徵: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反應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也就是說,向這樣的反應是無法進行徹底的,當它反應到最大程度時是怎樣的呢?這樣就引出了化學平衡。

2、化學平衡是建立在可逆反應的基礎上的,但是這節課對可逆反應卻介紹得不是很詳細,沒有展開介紹。如果這一點要是向我第一條說的那樣,就一舉兩得了。

3、問題難易的設定要適當,否則不能啓動學生的思維。過難,學生還不具備回答問題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思維過程難以啓動,會出現課堂上的冷場,學生也得不到成功的體驗;過易,學生不用思考或略加思考即可完成問題,學生又體驗不到探索的樂趣。由於最後一道題,問題設計的過難,學生就有些困惑。

4、課堂上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爲進行評價,我自認爲這節課我做得還的是比較好的。請同學們回答,一個“請”字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每個學生回答問題以後,我及時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這可以對學生進行激勵。

5、課程中利用幾道反應特徵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練習題,感覺不是很好.一方面,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都是我在講,學生只是在跟着我走,沒有形成連貫的思維;另一方面,學生反應不好,理解有難度,特別是對透過密度、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判斷化學平衡不太好懂。

第一,我在備課時習慣做大量習題,把難理解易錯的題都歸納出來,上課時先講解一下再讓學生下去做練習。現在感覺這樣做有兩個弊端,一是課堂任務加重,導致爲了趕進度而忽視學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自己做過錯過後再聽的情況下強。

第二,平衡狀態的判斷難點有:正反應速率等於逆反應速率,指同一種物質的消耗速率等於生成速率;對於有氣體參加的反應,不會判斷反應前後氣體體積、物質的量有沒有發生變化。對於這一節,上課時應注意牽引學生思考,課後讓學生練習找出難理解的地方,再進行指導。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濃度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內容適當,課堂教學探究性的問題和環節比較多,在提出問題→科學猜想→實驗驗證→得出規律→實際應用→反思提高,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課的亮點: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以痛風引起的關節腫大爲例引入化學平衡化學貼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現象引入,讓學生提早進入思維的興奮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實驗探究,突出重點

在研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影響時:在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影響時:二氧化氮球在熱水和冷水中的現象。透過實驗探究,引導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實驗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問題與不足。

1、教師教態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缺乏激情,講授知識和組織活動過程中音調變化不明顯,沒有抑揚頓挫之感,導致學生學習情緒不夠高漲,

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對於知識目標雖然掌握但略顯被動。

2、活動組織方面

實驗探究環節中,部分小組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存在錯誤操作比如滴管伸入試管內,藥品取樣過多等。發現問題時我只作了個別提醒,課後想來若是在發現學生現錯誤操作時針對全班一句簡單的提醒,應該可以讓更少的同學犯錯誤,節約更多時間並提升實驗效果。另外在實驗過程中部分小組合作意識體現不夠的問題動手做實驗的只是少部分人,一部分同學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鍛鍊作爲活動組織者的我沒有及時提醒,值得改進。

在展示學生所畫的速率一時間圖像中,我選取的學生作品雖然畫圖正確,但顯得潦草,展示效果不太好,我應該針對這位學生的作品做出辯證的評價,讓同學們明白規範的'重要性。

3、內容目標設定方面:

本節課在設計時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識水平一般,只涉及了影響化學平衡的兩個外界因素:溫度和濃度。對於溫度因素也沒有從深層次原理和速率一時間圖像上加以分析,課堂練習的設定也偏向基礎。若是對於基礎和能力較好的學生再上此課,可能會出現學生“吃不飽”的情況,應從知識和內容設定上加以深化。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5

早在集體備課的時候,組長就告訴我們化學平衡這節課是難點、不好講。這一節內容作爲化學反應原理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內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不斷循環和進行歸納、虛擬過程設計、演繹等邏輯推理的能力。爲此,我在備課時對化學平衡這節課着實下了些功夫。從教學目標的完成來看,我覺得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以下我從三點進行反思。

首先,課前準備。這節課我初步設定用6課時來完成。第1課時,由可逆反應這一前提引出化學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徵和平衡的判定方法。第2課時,由化學平衡的移動引出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並結合實驗分析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第3課時,結合實驗分析溫度和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第4課時,分析各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引出勒夏特列原理,介紹催化劑對平衡並無影響,練習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第5課時,講解化學平衡常數及其應用。第6課時,結合例題講解等效平衡問題。

由於是第一輪新課程上課,又是平衡理論的難點,我在大量查閱資料的同時緊跟師傅的步伐,他每講一堂,我都聽一堂,回頭再將他對課堂知識點的處理與我事先備好的教案做對比,分析哪種方式更能讓學生較快的接受這一新概念,並能對其影響因素做出合理的分析。

其次,課上出現的問題。由於課前對可能出現的突發問題的準備不夠充分,課堂的應變能力不夠強。整體上下來有點前鬆後緊。原來預計的6堂課在實際上課時延長到了8堂課。學生對於虛擬過程推演這種方法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在上課講解時他們的理解情況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處理平衡移動問題和新舊平衡的反應物轉化率問題上,對於虛擬過程中平衡爲何有時會與實際的移動方向相反究根問底。由於備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麼多問題,因此在課堂處理時費了很多功夫和口舌。

從課後學生做練習時所反饋出現的資訊來看,以下幾點是本課沒有達成的目標:

(1)課堂中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很沉悶,只是單純的老師在講,他們在聽、在記,學習效率不高。

(2)對圖像的分析過分依賴老師,沒有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3)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真正理解和深入研究,多半都是一知半解,也不求甚解。

再次,備課組同志在課後分析和討論時產生了爭議,就是在討論和分析各種因素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時,有的老師主張只讓學生記住結論,在日後做題中再慢慢引導分析;有的老師主張在講解影響因素時先領學生分析一個方面,例如濃度對平衡的影響時,先演示實驗,而後進行探究,並作對照分析:增大一種反應物濃度時V正將如何變化?V逆將如何變化?面對這樣的改變,平衡將如何移動?如何知道平衡真的移動了?實驗探究後得出結論並繪製以上全過程的V—t圖。進而讓學生自己推廣到減小反應物的濃度、增大生成物的濃度和減小生成物的濃度時平衡移動的情況。而我比較贊成後面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正體現了新課改對學生自主性的調動和學生能動性的發揮。

透過教學反思,能幫助我改進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由於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再是教師照本宣科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透過自己的分析、研究、探索、討論和總結得出新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充滿樂趣,充滿激情。

透過教學反思,使我提升了教學效率,並能幫助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由於學生對學習充滿樂趣,能自主的去獲取知識,因而知識掌握更爲牢固,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化學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