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物理平衡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1

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學好這一部分將對初中物理力學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節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爲基礎,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透過實驗與思考的觀察與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並與日常生活中現象爲基礎加以運用,體現了從簡單到複雜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在教學中我以同學們每天都要見到的講桌、課桌、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列車爲例,首先讓學生判斷其所處的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讓其分析受力情況,從力的三要素分析受力特點,讓學生理解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的含義,進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這樣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時時有物理、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拉近了物理與學生的距離。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我覺得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瞭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應該怎樣活着,使他們在與大自然的相處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給予肯定和讚揚,給一個孩子以同樣的表現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他們創造表現機會,曾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2

本節課採用預習、展示合二爲一,把本節知識分成五個知識點:知識點一是平衡力的概念;知識點二是二力平衡的條件;知識點三是相互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區別與聯繫;知識點四、知識五分別是二力平衡的應用。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是:一是學生能事先預習,完成學案;二是學生能敢於自己動手做演示實驗;三是學生敢於展示自己的風采,能在小組內組長的帶領下,自行分配任務,組長教會組員,起到兵教兵的目的。四是學生樂於參與,幾乎全員參與展示。

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實驗,透過自行討論,總結觀察結果,歸納實驗結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但不足之處也很多,試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於學生剛剛採用“三三四”教學模式,學生在展示時顯得拘謹、生澀,語言不很流暢。而且有的學生怕忘記自己的分配任務,事先寫好稿,而在展示時不能脫稿展示。

二是學生儘管分成了六個學習小組,但要想採用“兵教兵”,僅靠別組同學說一遍就達到會解題的目的顯然不夠。所以,沒有達到小組幫扶、結對子的作用。當別組同學展示完某個知識點時,幫扶小對子沒有重新講解鞏固的過程,這樣印象不深刻。

三是沒有學生質疑的過程。三三四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質疑,創新能力的培養,目的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學生能夠質疑,但在講課中發現,很少有同學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在某小組在展示時,其他組的同學很少提出疑問。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3

《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是一節實驗探究課。由於新課標註重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給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佈滿設想與實踐的探究世界,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是採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來完成的。下面我就按教學過程對本節課進行反思。

一、提出問題。

在這一過程我先請大家回想玩蹺蹺板時,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對此你能提一個讓我們探究的問題嗎?創設了問題情景。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應讓學生充分思考,盡情的提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根據生活實例大膽猜想,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這一教學過程由實際入手,學生配合也較好,所以完成較好。

二、猜想與假設。

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大膽的猜想與假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這一過程由於學生已學過此課,猜想與假設幾乎是一樣的,缺乏了多樣性,效果與設想的有一定的差距。

三、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

學生提出了猜想與假設後,接着引導學生如何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猜想與假設,小組合作結合課本設計實驗方案。我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張揚了個性、掀火了和諧課堂的氣氛,拓展了思維的空間,漸進了各自的理解深度。然後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取長補短、完善方案、進入下一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在實驗的步驟一上指導學生“爲什麼要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因爲這是實驗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考點。透過板書,畫圖分析,學生掌握的情況較好。

四、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分兩步走,第一步教師指名同學上來完成,同時糾正和改進不好的做法,使學生少走彎路。第二步放手讓學生做。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習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嚴謹態度。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收集數據的能力。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關愛他人的精神,都得到不斷地鞏固與加強,無論是成功與快樂、還是失敗與煩惱,都有助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五、組織學生分析與論證。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對已有的實驗數據結合前面的猜想與假設進行分析與論證,然後全班交流。最後得出統一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性。取得較好的效果。

六、評估與交流

在這一過程主要引導學生對剛纔的實驗做得好的與不好的進行一個評價,並從中分析哪一部分沒有做到位,今後應如何去改進。同時談談是否有更好的實驗方法。

同時用彈簧測力計代替一邊的鉤碼,豎直向下拉和斜向下拉,比較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說說爲什麼示數不同。從而更好地理理解力臂概念。

在這一部分教學上評估部分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學生講得少,不太到位,老師講得多,應多讓學生說說然後再來歸納。

縱觀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教學法中,經過小組成員的精心的準備、仔細的觀察、科學認真的分析、再加上激烈而友好的爭論,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都有成就感。充分體現了探究課的精神。

當然教學過程是富有變化、動態生成的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會產生許多的資訊和創新的火花,做爲教師要機智的將有價值的資訊和問題作爲教學的焦點來重新組織教學。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化,保護創新火花,激發奇思妙想。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使物理課堂充滿着生機與活力。教與學的過程也是我豐富自身知識、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我會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最終實現教學相長、生生奮發的目標。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是圍繞着科學探究進行的。由於日常生活中的槓桿現象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本節課教學中並沒有花大量時間進行詳細分析槓桿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對力臂的畫法並未加強訓練,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得出槓桿的平衡條件上。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我始終是把學生放在一個學習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引領着學生進行研究的一個主導地位。

現在的教學,不能像傳授知識一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要更多的創設機會,透過參與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從提出疑問到自主討論再到作出猜想然後實驗驗證以至最後的得出結論。並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不再拘泥於某個特定的結論,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來發揮自己的才能。

我在教學中充當的是組織者、共同討論者的角色,在實驗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積極主動性,有效地利用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實驗得到了較爲滿意的結果與正確的結論。

不過在對平衡架進行研究的時候,還可以大膽的突破教材原有的框框。讓他們嘗試在多個的掛鉤上掛鉤碼,能否使槓桿平衡,結果又會如何?滿足什麼關係?另外,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於受時間限制,實驗探究2,沒辦法讓每一組都能進行探究,需在下一課時,讓學生繼續探究。在對槓桿的力臂理解和作圖上花的時間較少,還得以加強練習的方式來鞏固和理解。

總之,本節課我是充分運用生活中的事例創設問題情境,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新課程的理念,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又透過列舉利用槓桿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使課堂與社會融爲一體,充分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現再則就是透過學生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體現了注重科學探究的課程理念。

物理平衡教學反思5

《二力平衡》這一節課本着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主要在於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學習不緊是一堂課所學內容,更重要是開啟學生的視野,實驗敢於改造創新,書中實驗與改造實驗的對比找出改造後的實驗的優越性,使學生更易懂,我覺得這是成功的一個亮點。

學以致用,迅速結合前一單元彈簧測力計掛一物體爲什麼讀數就是此物重,用本節課知識讓學生來解答,前後知識整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題,環環相扣加深知識點的靈活運用,這也是我覺得成功的第二個亮點。但不足之處也很多,試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班上學生儘管分成了學習小組,但要想採用“兵教兵”,僅靠別組同學說一遍就達到會解題的目的顯然不夠。二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夠,總是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部分內容。

但是由於與學生磨練不夠,學生展現自己的表現不夠自然,活力不夠開放,這些也是今後還要多加鍛鍊和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