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1

今年的高三上完,我在康中已然完成了14年(完整的4輪+1個高二、三)的教學工作。下面就談談我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學年裏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及反思 :

一、要讓我們的學生不僅知識要成串,而且方法要成套

前幾輪的教學中,從自身反思,講知識多,方法少。在課堂上,注重知識的落實,忽視了方法的強調及訓練。但理科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更主要靠快速辨析題型,尋找合理解題方法,一下抓準,快速正確求解。尤其是普通理科班,學生自身能力低,大多數學生不能夠自己形成思路、不會分類型、不講方法、胡用公式、盲目求解,碰對了是運氣,碰錯了晦氣。透過這些年在教學中的摸爬滾打,對物理方法的教學,感覺是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必須。

1、典型章節中的典型問題的典型方法

例:平衡和牛頓定律的不平衡問題,一定訓練學生的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而且必須明確什麼情況選什麼方法,優先選什麼方法,具體如何構建△,如何建立直角座標系,一定要講明瞭,講透徹,講全面,別留隱患。

2、不同題型的處理方法

例: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接判斷法、定性分析法、對稱法、假設法、特殊值法、極限法、圖像法、模型轉換法、微元法、等效法、類比法、逆向法、整體法與隔離法、臨界條件法、數理結合法、守恆法等等。

這些方法起碼我們教師要明確,要經常在學生耳邊唸叨,碰到時機就講,慢慢學生就知道並且會用了。

3、教會學生解題的程序

例:明確對象、運動分析、受力分析,選擇方法,列方程求解、分析結果。但前提:讀完題能夠正確建立情景。

此外,在講課中,要講清怎麼建立物理模型;怎樣隨着審題而描繪物理情景;怎樣分析物理過程;怎樣尋找臨界狀態及與其相應的條件;如何挖掘隱含物理量等等。這些,都是遠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題任務更有價值的東西。實踐告訴我們,在高三學年,同學們畢竟比高一、高二時有了更強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優勢。一旦領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發揮出比老師更強、更敏捷的思維能力。所以,用方法去解題纔是王道,纔是解題中的戰鬥機。

二、激發、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陶行知告訴我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爲了讓頭腦“能想”到多種方法,甚至能“創造”出更多的好方法,我認爲應多進行小組學習,每一個人都自由思考、大家自由討論、自由發表見解,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不忽視任何一個微弱的聲音。對個人來說,要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應訓練自己多角度思考問題,多尋找與問題相關的資訊及知識,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思考力。

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那多題一解則可以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個能力是真正反映一個人解決問題能力高低的特徵。要擁有多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善於分類、歸納,抓問題本質,異中求同。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上課應該認真聽講,至於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習方法適應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別人用起來好的方法。

2、做題的時候要多思考,多提問題。“我”做題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題後,都看看是怎樣得出的,看看對以後有什麼可借鑑的,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後就置一旁。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爲基礎,同時更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很多同學都感到學好物理特別難,尤其是進入高中以後,經常可以聽到同學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物理難,化學繁,數學作業做不完。"於是就更覺得中學物理非常難學。 物理固然有複雜性的一面,但是隻要我們抓住物理學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門功課是完全可以學好的。在此,筆者就想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學好中學物理。

四、做不到位的

1、能做到經常反思教學困惑,但總懶於動手,拖延了時機,未將其記錄下來,形成教學論文,這一點必須改。

2、能做到經常反思教法,但和同事就授課方式方法相互交流少。這一點還的多琢磨。

3、 反思作業訓練規範練習提高成績

教學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會有所進步,也只有學會反思的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不斷反思的教師,纔會獲得學生的喜愛,纔會立於教學不敗之地。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2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透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爲做好實驗應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

一、認真備課

我們有時一說上實驗課就鬆了一口氣,認爲實驗課好上,學生喜歡上實驗室,積極性高,互動效果好,因而放鬆對實驗課的課前準備,或者說不知道怎樣來備實驗課。有的教師甚至沒有教案就匆忙上實驗課。其實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真正上好實驗課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

學生們的好奇心強、愛動手,實驗對中差生是一個引起他們學習興趣,從而使其學好物理的好契機,一個好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認真準備,上好每一節實驗課。

如果沒有課前紮實的備課,就很容意出現“亂堂”,一節課熱熱鬧鬧,但有的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實驗上,而是光忙着看熱鬧;或是有的學生很想認真做實驗但卻感覺無從下手。因此,上實驗課應當和其他課一樣備好課,寫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提前預做實驗,以便取得第一手資料,懂得每一個實驗的關鍵,這樣才能取得主動權,做到心中有數。許多老教師,雖然講課多年,每個實驗在他們心中瞭如指掌,每次上課前仍要認真預做。因爲時間條件變了,因素也隨着變化,只有預做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爲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做好實驗,上課前檢查每一組儀器也是應該做的一項工作。而不少教師認爲這是實驗員的事,不予重視,結果實驗開始了,才發現有的器材短缺,有的儀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學生做不成實驗,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檢查每組儀器一定要認真,首先從數量上規格上檢查,其次看每一件儀器是否能用。考慮到實驗的過程中,有出問題的可能,還應有一些備用器具,以便及時補充更換。

二、要求學生預習實驗

提倡學生預習實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號召上,要佈置預習題綱,且要採取多種方式檢查預習情況,逐步做到不預習不準進實驗室。例如可採用提問檢查,進實驗室前檢查筆記等形式;也可以權力下放到小組長,由他們檢查後彙報。對於無故不預習的學生,可採取停做實驗先預習,課外補做實驗的辦法。這樣要求幾次就逐步走向正規了。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實驗課上,教師應抽出適當時間,向學生講清實驗的基本原理、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發生的故障,點出本次實驗的關鍵所在,啓發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查找發生故障的原因並排除故障。這樣能減少盲目操作造成儀器的損壞,又能使教師不陷於被動地解答學生的問題之中。這樣引導,學生反映收穫大,遠遠不止學到一點知識,更重要的是鍛鍊了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老師也解脫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亂,有了指導學生的主動權。

在實驗課上,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認真觀察學生實際操作的全過程,仔細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教師是在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工作的,工作的重點,不是一般的講解和輔導,而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個別指導。特別對於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耐心指導,引導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指出努力改進的方向。

有些實驗較難,而學生基礎又普遍較差,完成實驗有困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採用預先培養“小組長”的做法,利用課外時間,由各實驗小組長參加,先走一步,取得經驗,由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完成實驗。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3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學生實驗的思想,方法,技能和素質是衡量一個學生物理水平的標準之一,高中物理實驗及其教學是物理課程和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又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當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那就是:實驗教學的重視與加強,實驗設備的添置與更新,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實驗教學的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見怪不怪的現象,試舉幾例: 現象一:媒體實驗就是學生透過媒體“看實驗”。過去的實驗“看黑板”,如今的實驗“看錄像”、“看投影”。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讓學生動手做的實驗卻用多媒體來展示,被稱爲是“現代技術的運用”。

現象二:程式化實驗,雖然學生動手,但以單純的機械操作爲主。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實驗目的、器材、步驟,像做廣播操那樣,按照規定的程式進行操作,去獲取教師(或書本)所要求得到的實驗數據(或實驗結果),而不需要去考慮實驗爲什麼要這樣做,怎樣去做,更不必考慮實驗中可能會存在什麼問題,以及需要如何去解決。

現象三:試題實驗,就是學生用筆“做實驗”。由教師編制的大量實驗試題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挫傷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使實驗教學在“應試”的泥潭裏越陷越深。

這些現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那就是“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活動;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訓練、輕實質體驗”。長此以往,學生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受到壓抑,實驗教學也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由此想到,能否透過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物理實驗學習方式發生改變,使實驗教學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實驗學習方式的改變

上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二期課改提出“以改變學習方式爲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高中生的心理髮展特點看,相對初中生,他們具有更爲強烈的探究未知的動機,他們思維活躍,興趣廣泛,自尊心強,絕不會滿足於“按圖索驥”、“按方抓藥”式的實驗學習,因而改變陳舊的實驗學習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選擇。

1、學生實驗學習目標的改變

實驗學習目標是學生實驗學習的靈魂。上海新課程方案將“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能力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方面整合起來,作爲各學科課程目標的共同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即由以知識爲本位轉向以發展爲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實驗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訂高中階段各個物理實驗具體的學習目標,使之成爲實現知識、能力、態度有機整合的載體,並進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實驗學習的總體目標,爲物理實驗學習明確了方向。

2、探索有效的、多樣化的實驗學習方式

在物理實驗活動中,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化。單一、被動的實驗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須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問題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讓學生成爲實驗活動的主人,教師成爲學生實驗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和示範者,特別關注學生親身的感悟與體驗。基於不同的學生對象和不同的實驗環境,這些形式可以選擇,各有側重,又互不割斷。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4

在高中新一輪課改中推行的“物理課”,是在新課標的標準下展開的,此項改革旨在超越學科界限,強調各學科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物理,建立開放型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在物理課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物理精神、物理態度和物理素養,鼓勵學生善於觀察,積極參與過程體驗,倡導學生自主、協作、勇於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情感體驗。

下面,就幾年來物理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與建議。

一、物理課教師面臨的問題與困惑

1、知識結構的變化帶來的衝擊

參加過新教材實驗的老師們普遍反映,物理課是最難教的課,有人甚至將物理課能否推行下去看作是影響課改進程的重要因素。

物理課程的最大特點是綜合,因此,在知識結構上與原來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的學科體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物理課對各分科知識的整合也不是簡單的分科綜合,而是透過對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從整體上的認識自然,從基本物理觀念上理解物理內容”(《物理課程標準》),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建立開放的知識結構,而且其學習能力也得到了發展,但是,把相關學科的“部分”內容重組於“整體”的學習主題之中,物理課本身就構建了超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這就給原本分科授課的老師們提出了全新的教學任務,也對他們的教學觀念帶來極大衝擊。老師們不知道這門綜合性的物理課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儲備纔夠用,因爲很多知識和技能都需要不斷擴展和提高,任課教師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新的物理課程。此外,老師們還要利用大量的業餘時間自學、自練相對陌生的學科知識內容,並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等,可還是覺得知識不夠用。

2、思維方式的變化帶來的不適應

原先的物理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關係,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學生學習的基本理論通常是公認的定律或定論,實驗方式也基本上是驗證性的實驗。在物理課裏,展現給學生的多是當代科技發展的新成果,一個個千變萬化的自然圖像,有着許多不確定性的問題。在學習的方式上更強調對自然社會的觀察,對物理過程的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因此,要求教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更注重指導學生物理思考與猜想,敢於懷疑,主動觀察與動手實踐等等。例如,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試驗方案——收集證據——驗證假設——得出結論——評價交流”的學習方法。

目前任教的絕大部分高中物理課教師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沒有這樣的學習體驗,不容易認識到課程思維方式的這種改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感到種種的不適應,難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例如:教師在實驗教學和探究教學前,經常會把學生在實驗或者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已經向學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學行爲扼殺了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教師自身必須學會由過去的以講授爲主的教學模式逐步過渡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上來。

3、教學資源的缺乏帶來的困難

物理課的教材目前還處於研發階段,倉促而成的教材錯漏難免。這直接影響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與落實。目前的物理課教學資源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軟件上,無論是圖書資源(包括配套練習),還是多媒體資源都有待一線實驗教師自己去開發。物理課教師的教學負擔普遍過重,教材涉及到的各個學科的活動,也需要準備大量的實驗材料,其備課量已經超過了中、英、數這些傳統的“核心課程”,不少教師已感到力不從心。即便如此,老師們也都在盡力去挖掘各種各樣的資源,但是還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學生、家長對此也頗有微詞,如果不盡早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影響教改教學的質量,教師改革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受挫。

二、對物理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開設“物理實踐活動”校本課程

縱觀物理課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爲,要使學生在物理課中有更多的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體驗的機會,建議高中學校在開設物理課的同時,研究開發“物理實踐活動課”。

首先,設定專門的“物理活動實踐課”,能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能透過實踐活動充分體現物理精神,經歷物理研究過程,對學生進行物理素質教育,其中包括物理的精神、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與體驗。

其次,開設“物理活動實踐課”能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個性,彌補理論必修課程的不足。在物理實踐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更多瞭解當代科技發展的重要成果,激發學生對科技發展的關注和興趣,並對那些有科技興趣和特長的`學生進行思維、技能訓練,讓他們自由選擇所愛好的領域去學習、探究,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並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2、完善物理課師資隊伍培訓機制

物理課教學目前處於改革實驗階段,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師資隊伍的保障是關鍵。現在絕大部分學校的物理教師資源都比較緊缺,由於教學內容涉及面相當之廣,而目前銀川市對物理課教師的培訓時間太少且培訓時間和方式單一,杯水車薪很難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要想順利地推進這門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我們不能僅僅把學習自然物理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爲培養學生物理素質的唯一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物理課理解爲一種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動,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物理素養的過程。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讓物理課課堂成爲學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大舞臺。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5

廣大教師的實踐也證明:凡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應把提高學生擔負邏輯思維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呢?

就思維發展來說,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這是思維活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思維發展的動力。”環境和教育只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外因。作爲中學生,其主導活動是學習。而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爲規範的活動,是一種社會義務,從某種意義來說,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對學生思維發展起着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對思維發展的影響上,即學習內容的變化,學習動機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增進,直接推動着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包含着“量變”和“質變”兩個方面。學生知識的領會和積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維發展的“量變”過程;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智力或思維的比較明顯的、穩定的發展,則是心理髮展的“質變”。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以學習的難度爲依據,安排適當教材,選好教法,以適合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並能引起他們的學習需要,成爲積極思考和促使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創造條件促進思維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過程。應該看到,這兩個過程是緊密聯繫的,缺一不可的。教育並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學生思維的發展,它必須以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掌握技能爲中間環節。而智力、思維的發展又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才能完成的。沒有這個“中介”,智力、思維是無法得到發展的。但是教師教學的着重點應是透過運用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同時給予他們方法,引導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適當的練習,促進他們的思維或智力盡快地提高和發展,不斷地發生“質”的變化。這也就是學生思維結構的“質變”過程或稱“內化”過程。

具體到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智力,特別是思維能力這個問題上,我國一些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與實踐,提出了“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思維能力的突破點,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好途徑”的觀點,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爲智力是存在層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維的個性差異確定的,這種差異體現爲個體思維品質,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形式。因而由此可確定思維能力的差異;思維品質的客觀指標是容易確定的,使定量研究成爲可能;研究思維品質的發展與培養,有利於克服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病,並對之實施改革;思維品質的發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標誌。其中思維的深刻性,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就思維結構來說,皮亞傑提出了“發生認識論”,強調“圖式”概念。他的心理學思想中有着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認爲“圖式”即心理或思維結構,“圖式”經過“同化”、“順應”和“平衡”,構成新的“圖式”,不斷髮展變化,不僅有量變,也有質變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圖式的量的變化,“順應”是圖式的質的變化。

任何一間科學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等組成的。概念、規律、方法等是相互聯繫的;不同的概念、規律、方法之間也是相互聯繫的,從而形成了該門科學的知識和邏輯結構。當然這種結構也在變化和發展着。應該說,人的思維結構和各門科學的知識、邏輯結構都是人們對客觀現實世界的反映,是緊密聯繫的。因此,從教學必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上來說,正如傑羅姆布魯納所說:“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這也符合現代系統科學(控制論、資訊論、系統論)的觀點,系統科學認爲結構與功能是對立的統一。不掌握學科結構,就難以發揮該學科的功能。不僅如此,還認爲任何系統都是有結構的,系統整體的功能不等於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於各孤立部分功能的總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聯繫形成結構產生的功能。

新課程改革給教學實踐的改革提高創造了條件。我們要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積極思考,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迅速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更好地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