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中國結》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結》教學反思

《中國結》教學反思1

“8的乘法口訣”是青島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1-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編制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時,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我從外國小朋友學做中國結的話題引入,指導學生有序的觀察情景圖,尋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另一方面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充分放手,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讓學生透過自己發現問題,主動探究來理解知識、運用知識。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鼓勵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8的乘法口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達到逐步鞏固應用乘法口訣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還爲學生提供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解決數學問題。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整節課,在情境設計中注重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學習活動注重豐富有趣,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良好學習情感和應用意識

《中國結》教學反思2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爲基本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爲基本特徵的教育。這次我執教的課題是《學編中國結》。

“中國結”具有優美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產。千百年來,這種編結文化源遠流長,深受人們喜愛。本課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初步掌握編、抽、修等編結技能,學會基本結的編結方法,編制簡單的中國結——吉祥結;並透過製作結藝的過程,感受中國民間文化的內涵,體驗創造美的愉悅。

《中國結》是《生活中繩結技術》的演繹和完善,整合和延伸,是繩結技術的技巧化和藝術化。但真正要完成一幅中國結的藝術作品需要一定的時間,還需要相當的技術。

我從教材中選擇了歷史悠久,寓意吉祥如意的“吉祥結”。本節課集欣賞、製作於一體,內容豐富,工藝製作精緻。

在課堂上,學生了解了有關中國結的文化內涵,知道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因它的形、意而名揚天下,充分體現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願望,我們都感受到濃郁的民族氣息,愛國情結和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吉祥結是中國結基本結中的一種,製作起來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因此我把掌握“吉祥結”的編織方法作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拉內耳”是個難點。

我把事先編好的中國結髮給小組,讓學生觀察,可以拆拆看看,然後讓學生按照出示的示意圖,嘗試做一做。把看不懂的地方和比較難做的步驟提出來。目的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觀察和思考,讓他們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問題並嘗試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在製作過程中,學生髮現問題,經過不斷思考、實踐,最終解決問題,並整理出自己的最佳製作,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由此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愉悅。

因爲吉祥結中隱含着“卍”(讀作“萬”)的符號,它象徵着幸福、圓滿、長久、吉祥,因此常出現在中國僧人的服飾和廟堂的裝飾上,是一個古老而被視爲吉祥的結飾。實際上結的形式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結,它已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課的後面,我設計了欣賞中國結在生活中的運用,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結的運用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透過欣賞中國結作品讓學生知道中國結還有很多種編織方法,課餘時間請同學們繼續瞭解不同的中國結的製作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材料製作自己喜歡的中國結。嘗試由多個吉祥結組成的鏈狀和環狀的大型中國結作品是如何編的?讓我們一起努力,編織一個美麗的中國結世界,把吉祥和祝福送給親人和朋友,讓中國結這門博大精深的藝術之花越開越豔。最後讓我們一起在愉快、歡樂的氛圍中輕鬆一下,走出課堂吧!

成功之處:

1、透過欣賞、學習、動手操作,同學們都掌握了吉祥結的編織方法,並能夠進行調整和簡單的裝飾。

2、製作時很多同學給我和大家提供了不少好的方法和製作技巧,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教學相長帶來的教學樂趣。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上有些前鬆後緊,有的小組還沒有完成的很好。

2、給學生演示編結過程要更細緻、清晰。

3、改變評價方式——讓評價更加適時、適用、適度。

雖然展出了學生的作品,但是由於作品很小,很難呈現作品的細節,更不可能讓每個孩子盡情展示。“作品展示”可以透過展臺在大屏幕上展示,讓全體學生都能欣賞得到,製作的優點和不足一覽無遺,增強活動的時效性,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我市新課程改革和小學教育共同體教研活動爲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難得的機遇;與此同時,學校也爲我們提供了運用現代化技術的有利條件,讓我們將現代技術引進課堂,在探索實踐中,老師和學生都學會了合作,學會了選擇,學會了創新。我也更好地插上了翱翔於新課程改革的翅膀。

中國結,結中情意濃,結中變化多;網絡連技藝,你我互溝通;多少智慧,多少成就,都在這長長一根紅繩中!

今後我還要多加學習和鍛鍊,爭取在綜合實踐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中國結》教學反思3

今天教學《中國結》,在設計教案時,我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於中國結這種飾物很喜歡,但對於它所包含的深刻寓意並不瞭解,學習時他們很可能忽略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於是,我把“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中國結的寓意,體會其中飽含的中國情、中國心”定爲本課教學的重點。而把對於“頭”這個詞的理解定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環節的構思中,我主要採用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方法。先是激趣匯入,透過遊戲引出課題。然後結合生活實際和課本內容談中國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說明它受寵,抓住了“風韻”和“裝點”這兩個詞,重點理解了“中國結以它那特有的風韻活躍在人們的視野裏,裝點着中華大地。”這句話。接着由小小的中國結引出它豐富的寓意。出示排比句式,從中領悟代表的寓意很多。

兩課時教學後反思如下:

一、還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時空,爲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提供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基於以上思想的指導,我在執教《中國結》這一課時,充分確立學生閱讀的立體地位,歸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與文字、與教師的對話,鼓勵學生對文字進行有個性、有創造力的解讀,使語文課堂真正閃爍出“以自主讀書感悟爲本,以學生個性發展爲標”要想實現學生對文字的個性化解讀,就必須交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使學生充分地、直接地接觸語言材料。從初讀感知的“四讀”到品讀精思第3自然段,學生始終是讀書的主體。這樣的課堂上,既有由讀得不準到讀準了的進步,又有充滿激情、神采飛揚的誦讀;既有潛心默讀的勾畫圈點,又有搖頭晃腦的書聲朗朗。這樣的.讀書,幫助學生調動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這些都是他們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和敲擊妙悟火花的工具。這樣的讀書,可以幫助學生真正進入課文情境,讓課文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內心世界。在這樣的堅實基礎上,每一個學生才能發出屬於自己的心聲,才能產生屬於自己的思想。

二、透過詞句品味文字背後的情感,引導學生讀進去。

散文大家董橋說:“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的確,文字是有呼吸,有脈搏,有生命的。因此在教學中,對於文字中那些有情感,有厚度、力度與質感的字詞,我引導學生細心體味,從語言的表層走向語言的深層,並從中感受到語言的韻味。透過對“巧妙編結、巧奪天工、變化無窮、歎爲觀止”這些詞語的不斷研讀,學生與文字的對話經歷了幾個來回,逐步深入地領略了作者文質兼美的語言背後蘊藏的豐富情感,促進了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共振。

《中國結》教學反思4

《中國結》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透過介紹近幾年來流行受寵的飾物中國結,表達了中華兒女“同根生”與“心連心”凝聚的濃情。課文首先描寫了人們對中國結的喜愛,接着說明了中國結豐富的寓意及人們寄託於它的濃濃的情誼,指出了中國結已經成爲向世界傳遞祥和和喜慶的象徵。課文表面上寫的是中國結,實際上表達的是中華各族兒女對祖國深深的熱愛。

在設計教案時,我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於中國結這種飾物很喜歡,但對於它所包含的深刻寓意並不瞭解,學習時他們很可能忽略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於是,我把“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中國結的寓意,體會其中飽含的中國情、中國心”定爲本課教學的重點。而把對於“頭”這個詞的理解定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環節的構思中,我主要採用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方法。先是激趣匯入,透過遊戲引出課題。然後結合生活實際和課本內容談中國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說明它受寵,抓住了“風韻”和“裝點”這兩個詞,重點理解了“中國結以它那特有的風韻活躍在人們的視野裏,裝點着中華大地。”這句話。接着由小小的中國結引出它豐富的寓意。出示排比句式,從中領悟代表的寓意很多。而且聯繫生活實際,感悟中國結在特定的地方所代表不同的寓意。最後進一不深入、過渡到中國結更深的一層寓意“中國結表現着中國心,包含着中國結”,透過把實物說明與象徵意義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中國結這個“頭”包含有兩層的意思:表面指的是編結中國結的那根繩子的起點,實際上指的是自己的祖國,自己的鄉土。我透過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從而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進而小結課文,得出課文的主題“喜愛中國結,熱愛祖國”。到了最後,結合國慶,讓學生回家做一箇中國結,以此表達自己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中國結》教學反思5

教學18課中國結後,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對於“爲什麼華人喜歡中國結”這個問題有困難,而老師也因此而困惑,爲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回答不出來。

自己反思了一下學生回答課後問題的思路(表達的思路),覺得他們的表述還是不行,這一題表述的思路應該是:中國結的寓意——海外華人也是中國人——看見了中國結他們就會看到什麼?——所以他們喜歡中國結。

當老師把教學思路寫出來以後又叫4名同學上講臺回答,結果朗傑同學回答得較好,老師額頭的皺紋也舒展開了。

這樣的作業雖然麻煩一些,但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今後還要堅持。

《中國結》教學反思6

課題:中國結

課時:一課時

課別:手工製作課

教具:圖片多媒體中國結成品

學具:課本剪刀彩繩等

教學方法:觀察比較示範練習歸納總結

指導思想

1、本課着力於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戰勝自我,親手完成編織中國結,讓學生透過學習獲得成就感。

2、本課教學設計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學生的差距分層推進。對能力弱的學生,讓他們三五人形成一個小團隊,教師手把手的點撥,指導,使其完成最簡單的雙錢結的製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初步瞭解和掌握中國結編結技法圖的識圖;提高學生既能動腦又能動手的實踐能力。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並啓發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他的自覺探究能力創造力、體驗在製作過程中的成功收穫和喜悅,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知難而上,勇於戰勝困難的勇氣,耐心細緻的認知態度。

教學重點

重點:中國結的編結與整理

教學難點:

1、編結技法圖的識別

2、後續整理成型

3、學生如何戰勝自我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突出教師的示範性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際操作。

教學流程:

中國結→教師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示範識圖→教師巡視指導→教師演示整理→歸納總結

教學設計

一、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組

二、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看今天的教室和平時有什麼不同嗎?

學生感到好奇引發興趣------中國結裝飾了教室(創設情景、營造學習氛圍)

2、師:匯入新課:小小中國結,喜慶、祥和、寓意深刻,她不僅凝聚着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又能演繹現實生活中的個性美與和諧美。同學們想不想親手編一個具有張揚個性的中國結祝福親友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編織中國結,同學們學會了基本的編織中國結的方法後,在此基礎上,創作出更多更漂亮的中國結。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

3、播放歌曲《中國結》,體會歌唱家陳思思是如何用歌聲來演繹對中國結的情有獨鍾?

透過音樂使學生加深對名族傳統文化的感受和認識

學生回答

三、學習新課

1、簡介什麼叫做中國結和中國結的演變過程

2、中國結的十種基本編法

3、師:利用準備好的投影儀,逐步演示:

①編結中的起步

②線繩的走向,

③固定繩子

④線繩是怎樣穿壓的。明確:線從別的線下面過是穿(插),從別的線上面走是壓。

生:與教師的投影動作互動,體驗最初的感覺

4、教師演示製作過程,學生學習並完成,教師巡視並指導。(在規定時間內誰先完成,將會等到老師的禮物,雙錢結代表吉祥,富貴,金錢等等,那麼將我滿滿的祝福送給你們。)

四、作業

1、作業:根據老師的演示步驟,自己完成或創作一組中國結。要求:分組完成。

2、完成製作後,同學們將手中做好的雙錢結送給每一位老師,並送上自己的祝福。(實現互動增加課堂活力)我們中國有着許多優秀與燦爛的名族藝術,透過我們的學習,應該增加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五、課堂小結與延伸

歸納小結:本課重難點和教學中出現的實際情況

延伸:我們中華民族有着許許多多優秀與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藝術,透過我們今天的學,同學們應該樹立我們的強烈民族自豪感和增強民族凝聚力。

激勵:我向在座的所有同學祝賀,因爲你們的實踐和勇氣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戰勝自我的開始。我們允許反覆和失敗,成功就在明天。

最後,我們以一段中央舞蹈學校的劉巖帶來的《中國結》結束這堂課,看看舞蹈藝術是如何詮釋中國結的文化底蘊的。

課堂板書

中國結

一、理解什麼是中國結。

二、中國結的演變過程。

三、中國結的十種基本變法。

四、作業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中國傳統藝術-邊織的相關知識,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思想與精神得到了培養,同時具備了探究精神與創新能力。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但老師在作業設計的時候感覺還應考慮充分和與生活結合起來。

《中國結》教學反思7

《中國結》是一篇散文,透過介紹近幾年來流行受寵的飾物中國結,表達了中華兒女“同根生”與“心連心”凝聚的濃情。課文首先描寫了人們對中國結的喜愛,接着說明了中國結豐富的寓意及人們寄託於它的濃濃的情誼,指出了中國結已經成爲向世界傳遞祥和和喜慶的象徵。課文表面上寫的是中國結,實際上表達的是中華各族兒女對祖國深深的熱愛。

本文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尤其是第二、三、四自然段有些句子對仗工整。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適合朗讀。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要反覆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中國結是炎黃子孫同根生、心連心的象徵。

一、課前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結。

中國結是學生熟悉的一種裝飾物,學生們對此並不陌生,教學時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學生已有的經驗,瞭解中國結的製作過程,加深對中國結的瞭解。

二、準確把握文章的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中國結的寓意,體會其中飽含的中國情、中國心無疑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特別是對於“頭”這個詞的理解,如何把實物說明與象徵意義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這個“頭”包含有兩層的意思:表面指的是編結中國結的那根繩子的起點,實際上指的是自己的祖國,自己的鄉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從而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我在設計教學時,十分注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以教師自身美好的形象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師生關係自然融洽,是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的重要前提。其次,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訓練。教學中,老師注意引導學生獨立鑽研文字,自讀、自悟、自得,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就重點句、關鍵句合作研讀、討論、品讀。如:在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老師抓住“因爲他們知道自己是編織中國結那根繩子的一部分”來理解下文中“頭”的含義。透過自由讀、範讀、集體讀、想像讀、感情讀等不同方式,讀出感情,讀出意蘊,在此基礎上,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三、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這是一篇典型的總分結構的文章,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理解表達順序。

四、注重精彩詞句的品味。

課文語句優美,特別是第2——4自然段描寫出了中國結的美和人們對它的喜愛。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仔細閱讀這些段落,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背誦,同時知道某些段落是圍繞中心句來展開的,知道作者是怎樣具體寫的,體會文中幾處排比句的精彩與作用,還有過渡段所起的作用等。

《中國結》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散文,全文圍繞中國結,從中國結的外形寫到它的寓意,由中國結的包含的中國情寫到它滲透的世界意義,層層深入地說明了中國結特別受寵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中國結的喜愛,表達了中華兒女“同根生”與“心連心”凝聚的濃情,也表現了作者對時尚的那份深刻理解。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兩個關鍵詞,即“特有的風韻”和中國結的“頭”。透過理解“特有的風韻”讓學生明白中國結美麗、典雅的東方造型以及其蘊含的豐富、深刻的寓意,使學生明白中國結特別受寵的原因。透過理解中國結的“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中華兒女“同根生”與“心連心”凝聚的濃情。透過這兩個關鍵詞我設計了本課的導學案,透過實踐,效果還不錯。

《中國結》教學反思9

《中國結》是一篇散文,透過介紹近幾年來流行受寵的飾物中國結,表達了中華兒女“同根生”與“心連心”凝聚的濃情,《中國結》教學反思,《中國結》教學反思。課文首先描寫了人們對中國結的喜愛,接着說明了中國結豐富的寓意及人們寄託於它的濃濃的情誼,指出了中國結已經成爲向世界傳遞祥和和喜慶的象徵。課文表面上寫的是中國結,實際上表達的是中華各族兒女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教學反思《《中國結》教學反思》。

因此,教學時我準確把握文章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中國結的寓意,體會其中飽含的中國情、中國心無疑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特別是對於“頭”這個詞的理解,如何把實物說明與象徵意義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這個“頭”包含有兩層的意思:表面指的是編結中國結的那根繩子的起點,實際上指的是自己的祖國,自己的鄉土,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如何把實物說明與事物的象徵意義結合起來表達、理解,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

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採用了關注詞句自身,從內容入手查找中國結的特點和中國華人的特點,繼而將兩者進行對比,發現兩者的相似處,那麼華人喜歡中國結的淵源自然順理成章了。在閱讀中發現,在發現中比較,在比較中概括,在概括中領悟,在領悟後又去朗讀,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就得以層層深化。從而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中國結》教學反思10

這學期我執教《中國結》一課,感觸頗深,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處,知道了自己教學水平尚淺,仍需不斷探索和努力。

《中國結》這篇課文思路清晰,課文介紹了中國結的特徵,象徵意義及許多人喜歡它的原因,弄清了這三個方面也就能大致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生字詞的教學,學生的預習情況良好,此項教學達到了一定的效果。本堂課的整體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性很強。在“中國結的特徵”及“許多人喜歡它的原因”這兩個問題上,學生的回答情況較好。但是,我發現有一個環節忽視了,那就是從讀中感悟。本節課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教師沒有很好的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深入的閱讀文字,學生沒有深刻體會到中國結的象徵意義。“中華兒女同根生,這根繩子扯得再遠,也離不開它的頭”,對於這句話,學生一時半刻很難理解,而是要透過反覆閱讀與它相關的整段話,只有反覆讀才能體會。教師沒有注重,而是忽略了,只是提了一個問題:這根繩子的頭指哪兩頭?顯而易見,問題提的太突然,學生沒有時間去閱讀課文,回答有點不盡人意。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沒有注意到。

透過這節課,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語文教學過程中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只有讀通,讀懂,讀透課文,學生才能更好的去理解課文。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註重這方面的訓練,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

《中國結》教學反思11

對於這篇課文我有如下幾點思考:

1、理清順序是把握文章的關鍵。

文章共六自然段:點明課題——受到喜愛——形巧意深——飽含情感——民族象徵——總結昇華。把握住文章的順序,不難發現,文章是由中國結形式上的淺層次含義逐步推進到形式上深層次含義的過程,是由一種中國人內心對生活的美好祝福、美好憧憬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對祖國故土,不離不棄、心心相連的愛國主義情感的高度發展。把握順序、理清思路。

2、抓住要點是切入教學的關鍵。

文中有詞“風韻”、“神韻”同一字在不同詞語中出現,教師由此設疑——“特有風韻”指什麼?“東方神韻”又指什麼?兩者是指一個意思嗎?由寫作順序不難看出,“特有風韻”是指中國結形式上的淺層次含義(風韻的意思是風致、情趣),而東方神韻(意思是精神、韻致)不僅蘊含着這層含義,更多的是指中國結的深刻含義。由此入手,重點昭然。

3、板書設計是滲透兩性的關鍵。

《新課標》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我認爲板書可以設計如下:

點題—引出特點—淺寫含義—深寫感情—總結昇華

中國結—特有風韻—巧奪天工—不離不棄—東方神韻

變化無窮 飽含情感

蘊含深意 民族象徵

第一行爲文章的寫作結構是寫法的指導;第二行爲工具性的體現,學生髮言依據文中詞句,隨時板書;第三部分爲人文性體現,點明中國結特點以及蘊含深意。如此板書既滲透兩性,又不失經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