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1

在新課學習時,我利用教材的主題題給出完整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嘗試有條理地分析數量關係,梳理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從收集資訊,發現和提出問題開始,首先教會學生收集資訊並且整理資訊,要求學生會正確、有序地看圖。要讓學生知道看圖的一般方法:先整體地瞭解圖中的情境講什麼事,再看圖中的其他資訊,還要引導學生認真地,仔細地看圖,把所有的資訊收集起來。然後再理一理:哪些是條件,哪些是問題,哪些條件對這個問題有用,哪些條件對那問題有用。

在收集資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它是解決多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轉折點。雖然只比低年級多了一步計算,但在思考上卻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步計算只要思考怎麼列式就可以了,只用一個數量關係。而兩步計算要用兩個不同的數量關係,要列兩個算式才能解決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必須先分析和思考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個環節中我力求突出思路的提煉和反思的過程,不僅讓學生說出“怎麼想的”更透過追問讓學生反思“怎樣想到這樣想的”,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尋找資訊解決問題,也就是這一過程中實現“從資訊到問題”與“從問題到資訊”兩種解題策略的溝通,使學生感悟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有六條船,每條船上坐4人,這些人後來去玩只能坐3人的碰碰車,問需要多少輛碰碰車?”課堂上有學生利用拆分的數學思想解決的:每條船上去掉一個人,每條船上還有3個人,這樣相當於要6輛碰碰車,再把拿出來的6個人可以坐2輛碰碰車,2加6等於8,需要8輛,於是解決了問題。這種方法其實只有部分學生能想到的,除了要表揚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更要引導學生學會最優化解決問題、

我本節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學生春遊遊玩這一生活情境出發,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作爲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主收集資訊、理解數學資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資訊、尋找方法,對於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於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遺憾的是,由於賽課只有三十分鐘,最優化策略的思想未能完全滲透。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2

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據重要地位,從一年級看,目前學生接觸的解決問題從最初的圖畫式到文字題,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到抽象的文字發展,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一年級上冊而言,學生涉及到的解決問題類型有看圖列式,一圖四式,圖畫式解決問題,排隊問題,多角度觀察問題,原來問題。

根據學生的做題和理解情況,學生會出現一些迷思。這些迷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不理解題目的意思,答非所問;第二,學生分不清資訊和問題,會把所求問題當做資訊進行計算。第三,學生加減計算錯誤。學生之所以出現這些數學迷思概念,從客觀條件看,可能是練習不足、反饋不及時、抽象思維能力弱等方面導致的,從主觀條件看,學生計算能力差、語言理解能力不健全、視聽覺發展不完善造成的。

在分析學生出現迷思的情況和原因後,針對這些迷思,我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

首先,重視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多種方法讀題,多次讀題。課堂上,教師領讀,學生齊讀,指名讀,學生領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學生在讀完後進行題目句子、關鍵詞的解釋,請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題目解讀。課下,教師指導家長帶領孩子進行讀題,家長讀題不是代學生做題,家長讀題最多讀兩遍,請孩子解釋題目並且開始做題,做完後再進行檢查、反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少孩子能逐漸學會讀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在講題解決問題的題目時,教師多出幾道變式題目,或者由學生多出幾道變式題,學生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學會自己出題、自己改編題目,這不僅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注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訓練在平時,在上課前進行口算搶答和練習,比如盲聽計數,開小火車,對數遊戲,聽算練習,課下進行口算打卡,長期下來,學生的計算能力會不斷提升,這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因計算出現失誤。

最後,以學生爲主體,將錯就錯,化錯誤於資源。對於學生易錯點,進行同桌間充分討論,爲什麼會出錯,怎麼避免出錯。請孩子出題,孩子談談做題的方法,檢查的方法,這樣學生對這類題目的考點、出題類型、易錯點更加清楚。

當然,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每天一節數學課,講解每一道題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應該精講題目,同類型題目選一道講解,多出幾道變式題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作業負擔,也提高教學效率。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3

按照我校每日一課教學活動的安排,今天是我講課。我講的是數學第三單元《運算定律》的第五節《解決問題》,也就是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定律解決實際問題。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這節課主要是兩個知識點:

一是兩數相乘的簡便運算,拆分其中一個因數,再利用乘法結合律或者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二是利用除法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兩個知識點都是從一個解決問題進入的,透過實例,學生列式解決。

在兩數相乘的計算中,學生先嚐試看看怎樣把一個因數拆分,再運用已學的運算定律計算。透過學生嘗試進行發現總結拆數法的方法。在減法運算性質的基礎上,就很容易發現除法運算性質了。

反思整堂課,正如侯校長所說,我自己講的話有些多。其實在課堂上我一直都在有意識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一遇到學生自己去發現總結時,我就會幫着學生或代替學生跟着說,總怕因爲學生說的慢就會耽誤課堂時間,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今後的教學我會改正這一現象。

正因爲自己講的時間過多,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一些。課堂要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這樣知識的理解掌握纔會更透徹。

我愛數學,更加喜歡和學生們在課堂上解決問題,當問題解決時,內心的舒暢、喜悅別有一番滋味。就如今天課堂上拋出的問題,當我們課下走到班級時,有些學生仍在思考,接着圍上我向我求證。當問題解決時他們恍然大悟,我們再進行反思總結。這一過程,看着他們求知的眼神,帶着他們一起發現總結,我是自豪的。自豪自己是一名老師!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4

《用連乘方法解決問題》是三年級的一節數學課,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提供的需要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範圍擴大了,提供的資訊數據範圍擴大了。問題解決”從原來的計算、概念、應用題到現在新課程的“處處滲透”,從有形到無形,從典型問題到生活問題,進行了較大的改革、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從舊知引新知,讓學生從兩個一步應用題合成兩步解答應用題。

接着請學生根據題目的資訊思考:要求3個方陣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麼?第二步再求什麼?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有利於學生對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學生深刻的領會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最終應用於生活。教材裏兩種解法都採用綜合法思路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第一種解法是引導學生根據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條件思考能求什麼問題,再根據什麼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後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第二種解法是先引導學生根據另外兩個聯繫的條件思考能求什麼問題,再根據什麼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後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讓學生用綜合法思路來分析數量關係,有利於學生找出不同的中間問題,理解兩種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數量關係,明確兩種解題方法的區別,便於學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以境促情,激發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蘊含在生活之中。以學生喜歡的運動作爲情境載體,讓學生計算小朋友每天跑兩圈,跑道每圈400米,她一個星期(5天)跑了多少米?以主題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煉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不僅讓他們體味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大大激發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教學中,老師透過讓學生選擇老師出示的算式哪些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透過算式說說想的過程,透過相互交流,能有條理地分析連乘問題的數量關係,並讓學生初步感知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初步掌握連乘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應用題教學理當重視數量關係的分析與解題思路的梳理。本節課在分析應用題時,讓學生從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探索。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的發展。

4、豐富的題型,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成功的預設是課堂教學得以和諧展開的基礎。單一的問題解決課教師稍有不慎就極易上成練習堆積課。老師透過知識層次的遞進,一步步的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的練習也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完這節課後,我覺得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並且能一題多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少數學生由於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學習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困難,還有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5

開學第一單元就是解決問題,教了一週,腦袋都大了,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寫下如下內容,請大家指教。

本單元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本例1的綜合算式是加減混合算式,例3的綜合算式是乘加乘減類型的算式,這兩種類型的題在上學期就出現過,學生學的還可以,所以自己就以爲學生會做這種類型的題了,但是恰恰相反,錯誤很多,剛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疑難問題問答,才知道學生學不好,有很大的原因是自己沒教好,自己總是讓好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就以爲其他學生也應該會了,而且是必須會了,自己沒有細化,看了問答後才知道兩步運算的實際問題,在引入時,老師可以從一步過渡到兩步。

比如教學例1時,老師可以先從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引入,創設這樣的情境:原來看木偶戲的有22人,現在走了6人。讓學生根據這些資訊自己提出問題:現在看戲的還有多少人?然後自己解決。接下來,老師再出示又有13人來看戲,再讓學生提出問題:現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戲?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知道用剩下的人加上新來的人數就可以了,也就是16+13=29人。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把中間的過渡問題去掉,讓學生直接解決:原來看木偶戲的有22人,現在走了6人,又有13人來看戲。現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戲?在學生交流分析思路時,老師要強調爲什麼用兩步,在學生彙報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時候,老師要問一問每一步解決的是什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己的問題:

1、高估學生,總是覺得一個好的學生說了,其他學生也學會了,當作業反饋回來不理想時,又再次的用上面的方法,所以總體效果不好;

2、在新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就是引路人,一步一步指引學生該怎麼做,而現實中自己卻擔當的是路人的角色,原因還是自己方法不得當,沒掌握要領,自己需要不斷學習,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

3、可能還是自己欠缺經驗,一節課的容量太少,所以有些內容沒時間講到。

《解決問題》的課後教學反思6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分數除法應用題就是以它爲基礎,而且很多複合性的分數應用題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拓展延伸的,使學生掌握這裏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引導學生了解題目中有哪些數學資訊,有助於提高學生收集、處理、分析數學資訊的能力,繼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主要採取自主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資訊進行積極的思考嘗試解決問題,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對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認識。練習的設計趣味性和層次性原則,安排了鞏固應用的練習形式檢驗學習效果,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到位。

分數乘法應用題涉及了單位“1”的判斷,而單位“1的正確判斷與較複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法息息相關。學生剛接觸到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很容易把單位“1”搞混淆,出錯也是經常事。在突破這個難點的問題上,我採用的方法是統一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教會學生找單位“1”,利用畫線段圖和列數量關係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本節課是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量是多少,有難度,學生接受較困難。

在解決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這種結構問題時,我沒有走以前的老路——讓學生死記模式,我選擇的方法是透過判斷句子“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中多(少)了誰的幾分之幾。這個句子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其實它是一個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少)了“某個數”的幾分之幾,這裏所指的“某個數”其實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個數”,如果在一個短句中出現兩個“一個數”就會顯得重複囉嗦。

透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找到題中的單位“1”,從而這種結構和第一種結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再透過畫線段圖及列數量關係的方法,分析對應量及所求量的關係,學生就可以比較輕鬆地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