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五花山》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花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花山》教學反思

《五花山》教學反思1

這學期我有幸參加了青雲譜區“青雲杯”教學比賽。從抽到課題感覺手足無措,到一次又一次的磨課,聽取專家的意見,讓我對這篇課文的脈絡漸漸清晰起來,心中對上這節課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

《新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

《五花山》這篇課文五個自然段,層次清楚,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結尾回扣課題,中間分春、夏、秋季節描寫。三個段落都是先總寫顏色,再透過“看到的,聯想到的”具體描述,但聯想具體在高段才涉及,《月光曲》一文就是重點品評聯想。要突出三年級學段特點,最後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字語言之美;在朗讀中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五花山顏色豐富之美,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學習先寫看到的,後寫想到的寫段方法,並仿寫片段;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並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 品讀關鍵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五花山之美。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學習先寫看到的,後寫想到的寫段方法,並仿寫片段。

教學第四自然段時,重點在朗讀,透過學生讀,老師範讀,師生合作讀,理解朗讀,配樂朗讀和積累背誦,在反覆朗讀中感受五花山秋天之美,學會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結合起來寫,使原本普通的景色變得靈動豐富起來,讓讀者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那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在前幾次試講時,我讓學生自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輪讀,讀的形式多,次數多,但只停留在了表面,我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不知道如何透過評價去指導學生的朗讀。學生沒有投入進去,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感受課文帶給我們的語言美。《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由此可見,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

因此在最後上課前,我反覆的斟琢老師的評價語言,怎樣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和領悟,真正的知道如何朗讀。

描寫“杏黃色”的這一句,我幫學生創設情境,讓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你現在就來到了這片杏黃色的樹林,滿樹杏黃的葉子,這一片像杏,那一片像梨,滿樹的葉子就像是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你看到了這片杏黃色的樹林嗎?”讓學生在朗讀中把畫面感讀出來,讓學生體會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人們的心情無比的喜悅,讀這一句時,就要讀出高興,喜悅之情來。

描寫“火紅色”這一句,我對同學們說:讓我們試着把這片火紅的樹林讀活起來!

描寫“紫紅紫紅”這一句,我讓學生重點理解“紫紅紫紅”,一個紫紅不夠,還得兩個紫紅。

描寫“金黃色”時,我讓學生透過朗讀給我們帶來溫暖的感覺,抓住“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不是一絲絲陽光,也不是許多的陽光,而是“所有的”陽光。

透過對這些句子的品讀,我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悟,讀中去品。讓學生從讀中去感悟文字帶給我們的那種自然美。學生讀的也是津津有味。

但是整堂課的教學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幾次試教,都超時了,因爲學生沒有充分讀書,要在一節課裏完成這些教學任務,難;仿寫,學生語言貧乏。而正式賽課的班級,和我配合得非常順,幾乎一問就到位,很快就順利地走完教程,發現還有7分鐘。其實課堂有許多生成的資源,我都沒有加以利用。總擔心教學設計完不成,擔心超出備課設計,自己無法駕馭。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沒有順學而導。

2、如檢測學生詞語的朗讀情況,第一位就讀的非常正確,我就沒有再進行教學了。也許正好叫到一位好學生,但她的預習情況不能代表全體。這裏的檢測還可以請一組同學輪讀詞語,大家都讀對了,才能判斷,所以最少都要檢查2、3位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3、再如“梳理文脈”這個教學環節,如果再有個學生“自讀各段,畫出這段寫了什麼?”的學生學習過程再交流,更務實。

4、“品讀第四自然段”這一過程,八次朗讀,後六次朗讀的細節就程式化了,沒有融入教學,不紮實。

5、另作爲語文老師,普通話一直是我的硬傷。

雖然從教十多年,但這是第一次參加比賽,結果也不令人滿意。課後想想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其實本來可以這樣可以那樣,但過了就沒有機會了,要珍惜。另指導朗讀也一直是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困惑很棘手的地方,透過這次的比賽,讓我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方面也學到了一點。

《五花山》教學反思2

《五花山》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描寫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顏色,讚美了五花山優美的風景。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考慮:

1、以疑導學。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帶着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揭示課題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中心句質疑,然後共同梳理問題,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2、自主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秋天的五花山這一段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緊緊圍繞五花山的色彩,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

3、讀中感悟。新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五花山的色彩多姿。因此,教學本課,我既注意到課型特點,更注意到教材的特點,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藉助圖畫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透過讀去感受五花山的美及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總體來說這節課整個環節較流暢,學生掌握的也很不錯。在比喻,聯想等的知識點運用上還要更加深入,再落實。經過這一次課,覺得還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比如朗讀,應該更有感情,對學生的評價語也應該豐富等。

標籤:教學 花山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