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

《春到梅花山》是一篇寫景文,第一段寫了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段寫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教學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藉助課文中的插圖,緊扣詞句,指導孩子們邊想邊讀,比較容易入境入情,讀來生動而有感情。最難的倒是最後一句比喻句“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也許有人認爲一年級不需要講得多麼透徹,但是個人覺得對語言的理解,有必要從小從點滴開始感悟。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

我是這樣講解的:你們從哪裏看得出“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剛開始,他們不明白,只是重複讀這一句中心句。他們心裏大概在想,課文中說喜愛啊!不過,也有能夠明白我意思的,小年齡的操丹感悟能力特別強,馬上就說了“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涌動着看花的人流。”我追問:“這句話哪裏可以看出人們喜愛梅花?”操丹語塞了。這句要理解的確有點難度,我不爲難她了,便開始帶着他們分析。我板書了“涌”,指名讀,並想想什麼意思?孩子們大多都知道“涌”與水有關,我補充說道:“一般的水緩緩地流動,等到水特別多,特別急時就叫涌動。所以,從這個‘涌’字我們可以看出,人就像洪水一樣多,涌了過來,人多,也就證明了人們喜愛梅花。”課文中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人多,孩子們一下找到了“人流”,我在黑板上畫了“水流”,說“水源源不斷地往前流,就形成了水流。那麼,人不斷往前走,像水一樣,就叫——”孩子們馬上應聲到“人流”。課文寫的多好啊,看花的人像海洋裏的水一樣多,怪不得課文要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梅花山怎麼會成爲海洋了呢?”我故意問道。很多孩子陷入了沉思,有幾個腦筋靈活的馬上喊出來了“梅花山上的人像海洋裏的水一樣多。”

“歡樂的海洋是什麼意思?”我引導孩子們看插圖上,想象一下,欣賞梅花的人們一定會?——有說有笑,看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看到如此美麗動人的梅花,人們都笑開了花,梅花歡樂地盛開着,人們歡笑着,所以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是一句比喻句,要給一年級的孩子們講透本體、喻體,那太難了,但是,如果就這樣似懂非懂讀過,似乎也說不過去,爲什麼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講解一下的,哪怕只有幾個孩子聽得明白。

在我們蘇教版的語文課文中,很多文章寫得都很美,除了指導孩子們朗讀好以外,細細咀嚼一下,品一品詞意,讀懂句子,讀透文字,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