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1

一、蒐集課外資料,豐滿人物形象。

在上課前,我就讓學生讀了《儒林外史》的第五回,使他們對原文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知道嚴監生原名嚴致和,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鬥,米糧成倉,童僕成羣,牛馬成行。對於這樣一個人,本應該豐衣足食,但是平日裏,他夫妻四口在家裏度日,豬肉也捨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肉店裏買四個錢的哄哄他就是了。

他這樣拼命地節制一切費用,終於營養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後,仍舊每晚算帳,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飯,還要在家前屋後走走,看守他的財產。臥牀不起了,還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發了管莊的僕人下鄉去,又不放心,心裏只是急躁。

病入膏肓時,還捨不得銀子吃人蔘。這種對財物的過分愛惜,該用不用,足可見其吝嗇。在教學感悟嚴監生這個人物形象時,透過補充嚴監生的背景資料,瞭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細讀文字,抓人物的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學習嚴監生的動作、神態的句子的時候,我抓住文中兩根指頭這一細節,讓學生感悟、思考:嚴監生的都已經病得奄奄一息了,爲什麼還伸着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代表的到底是什麼呢?這麼多人猜測,卻沒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內心,他不住地搖頭,那是怎樣的搖頭?

面對大侄子、二侄子、奶媽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怎樣?引導學生體會嚴監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沒人能理解他,沒人能讀懂他,此時他的心裏只有什麼呢?讓學生體會嚴監生從失望到絕望的心情。此時的嚴監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說什麼呢?透過這樣一步一步的引領,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人物內心,真正感悟到嚴監生的吝嗇。

三、感受人物形象,學習寫作方法。

在對文字有了深刻理解後,我問學生: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嚴監生?很多學生都說他吝嗇、愛財如命,也有學生說他是勤儉持家、是節約。爲了讓學生真正把握人物形象,我先讓他們理解吝嗇和節約各是什麼意思?吝嗇是指過分愛惜自己的錢財,當用的不用。而節約是指節省,不浪費的意思,二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然後,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並根據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摩他當時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嚴監生把一根燈草看得比生命、親情、財產都重要,這就是吝嗇。其實,對於這一人物的理解,也許不同的人去讀,會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閱讀教學中要強調多元解讀,強調獨特感受和體驗,但是任何作品的價值都有一個主流解讀。主流解讀是大多數讀者的理解和體驗,也是我們解讀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礎。所以,老師還要起到一個良好的主導作用。另外,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學習本文作者的寫作方法,用細緻的動作、神態來描寫一個你最熟悉的人,讓學生學以致用。

《人物描寫一組》這課有三個描寫人物的片段,教學時我抓住了每個細節描寫的側重點進行教學。

第一個片段是抓住了小嘎子和胖墩的動作描寫,文中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爲細緻。對於這些動作的體會,我分別請幾對同學上臺表演課本劇,請同學從動作神態這方面去評審這幾對同學的表演,加強了對站、圍、蹦、轉、推、拉、拽、頂板等動作的理解。

第二個片段抓住了嚴監生的神態動作描寫,我讓學生畫嚴監生搖頭的動作和伸手指的動作來體會作者所刻畫的愛財勝過愛生命的守財奴形象。

第三個片段抓住了鳳辣子的語言神態描寫。這一課既是課文也可以作爲指導寫作的範文。我在教學時讀寫結合,在瞭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後,對學生進行了細節描寫的寫作練習。在教學這課時,第三個片段中對鳳辣子的外貌描寫,有許多詞是不常用的,學生對這些詞不理解,也讀不通順,於是我採取了領讀的方式,在熟悉的基礎上,讓學生練讀,然後挑讀,並引導學生簡單地理解了句子。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王熙鳳這個人物,我將從《紅樓夢》中截取的片段播放給學生看,圖文結合,更好地幫助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第七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人物的,除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一個很重要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在教學22課《人物描寫一組》時着重點就放在體會描寫人物方法上。

《人物描寫一組》這篇課文是由三篇獨立的片段組成的:《小兵張嘎》、《臨死前的嚴監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並且三篇短文都選自名著。這三個片段分別描寫了小嘎子、嚴監生、鳳辣子三個人物形象,而每一個片段,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側重點又不盡相同。在教學時,我不急於求成,先複習一下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來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特點或某種思想品質。我用了三個課時,每一片課文用一個課時,每課抓住一個訓練的重點。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學習。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句並劃出來,先自己體會,然後交流彙報。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理解,不僅把文中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詞語都找出來了,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徹。再讓學生個別讀、集體讀這些句子,更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語言的描寫來學習。採用小組的形式,先劃出相關的句子,再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在交流的時候還會有較大的爭議,透過同學們的探討,該搜理的知識點基本上都挖掘出來了。

《臨死前的嚴監生》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形象。教學時,我採用完全讓學生自己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讀完課文後,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的句子,在書上把自己的理解寫下批註,絕大部分同學寫得差不多的時候,讓他們互相交流一下後再在全班作彙報。

透過這些方式的學習,同學們對人物描寫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隊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也更清楚地體會到了寫人的文章應該如何去寫,寫人的文章與寫事的文章有什麼不同,學生應該比以前清楚一些了,比較好地達到了學習和運用的效果。

《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2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藉助媒體,激發興趣。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課文朗讀及配套的動漫,化靜止抽象的語言爲動態的畫面,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人物形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代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在教學中,把讀落到實處,引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閱讀。首先,初讀課文,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再求讀有所悟、讀進文字、讀進人物、讀進作者,最後達成的狀態是讀得有感情、有韻味。

例如學習《摔跤》這個片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作者對小嘎子的動作描寫,如站、圍、蹦、轉、揪、推、拉、拽、頂、扳”等,心理活動描寫如“小嘎子抖擻精神,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着他猴兒似地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感受小嘎子活蹦亂跳、爭強好勝和富於心計的特點;透過作者對小胖墩兒的動作描寫如“塌着腰,合了襠,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兒的沉穩老練、以實力取勝。

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活動是這樣展開的:自由讀文,讀準字音;指名朗讀,師生評議並正音;學生帶着理解讀,教師進行初步的朗讀指導;學生聽老師讀,邊聽邊想象畫面,感受人物形象;提煉描寫動作、神態的語句讀,發現細節描寫特點,品讀悟法並走進人物心裏。

三、細讀文字,抓人物的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例如學習《臨死前的嚴監生》這個片段,我讓學生仔細分析每一句話,並小組討論交流。同學們不僅對動作神態描寫有了更深的體會,並且對嚴監生這一吝嗇鬼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3

學習第七組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任務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是本組課文《人物描寫一組》中的第一篇,怎樣開好這個頭爲後面的學習作下鋪墊呢?我認真閱讀了這篇短短三百多個字的文章,覺得沒有什麼難度,學生一讀就明白,但如何讓他們體會並學會作家的描寫方法呢?

一次課間看男孩子們玩耍,我突然有了靈感,對,就讓孩子們把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的情景表演出來。 上課時,我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形象後,要學生再認真地讀課文,把每個詞、每句話都讀明白,然後找兩位同學,試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的情景表演出來。

其他同學當導演,在底下仔細觀看,對照課文的詞句,看看他們是不是準確地把兩個人物的每一個動作和摔跤的經過都表演出來了。“演員”演戲,“導演”說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且,在評價的同時,學生不僅抓住了任務的動作,還從動作中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表演完後,我適時對課文內容(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要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搬不動他)進行了拓展:讓學生把推、拉、拽、頂放大,想象畫面,小嘎子是怎麼推、拉、拽、頂的,把他的神態、動作描寫下來。因爲學生對課文已經非常熟悉,對作家的寫作方法也有所感悟,所以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也能突出細節描寫,爲本組習作作了較充分的準備。

《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4

《人物描寫一組》由3個片段組成,分別描寫了小嘎子、嚴監生、鳳辣子三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物的個性非常鮮明,每個片段,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是人物描寫的經典。因此,教學中重點達成兩個目標1:感受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中,我根據每個片段所運用的不同的描寫人物方法,有側重點地進行教學。

《小嘎子和小胖墩比賽摔跤》文中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爲細緻,作者用了“站、圍、蹦、轉、推、拉、拽、頂板”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從不同方面對小嘎子摔跤動作進行細緻描寫。對於這些動作的.體會,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閱讀,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情景,邊讀邊加上動作體會,同時播放電影片段,增強學生的親身感受,接着組織交流: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課文透過什麼方法塑造這一形象的?

《臨死前的嚴監生》抓住嚴監生臨死前,伸着兩個手指頭卻總是斷不了氣動作描寫,用語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想象當時嚴監生的心理活動,體會作者所刻畫的愛財勝過愛生命的守財奴形象。然後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假如你就站在奄奄一息的嚴監生牀前,你想對他說什麼?使學生對嚴監生留下深刻印象。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抓住描寫鳳辣子語言的句子,透過介紹賈府的人際關係以及鳳辣子的身份,引導學生體會到鳳辣子的話外之音,言外之意,感受鳳辣子的性格特點。

分別閱讀各個片段後,將三個片段進行比較閱讀,看看同是寫人,寫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使學生明確這些寫人的方法在寫人的文章中要恰當、合理、選擇地運用。

由於課文中的人物學生比較陌生,加上教學中引導不到位,講得多,讀得少,所以學生的感悟和體會還是比較膚淺。

《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反思5

教學這篇課文前,我佈置了孩子閱讀相關資料,對課文片段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篇課文由3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選自中篇小說《小兵張嘎》,《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紅樓夢》。

學習本文,我分爲三個課時,每一課時學習一個片段。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回顧交流,即暢談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閱讀片段,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最後還將三個片段合起來進行比較閱讀,看看三個片段同是寫人,寫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自己有何感悟或體會,並相機開展課外讀寫實踐。

本文三個片段的人物描寫都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外貌等描寫,各個片段描寫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學生經過查找資料在預習的時候對三個人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適當引導,學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寫作方法。課一結束,總體覺得孩子們的學習狀態還不錯,反思自己的行爲有亮點也有不足,遺憾之處:

1、課的準備不夠充分,從孩子們欣喜的眼神中能感受他們對小嘎子這個人物形象的喜愛,在讀的基礎上,要是配上相應的視頻課件我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在教學時,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對問題的設計也可以再推敲。課堂上我努力想做到面面俱到,但效果卻恰恰相反。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細心地教學,結合本班學情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