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歐姆定律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通用5篇)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1

本章課是在物理實驗室開展的一系列化教學活動。本章課的重點即歐姆定律的內容,該內容不是教師強加到學生腦中,而是透過學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況下學到知識,因此今後我們教師設計本章課教學時,一定要符合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該講的還是要講,該放的一定要放。相信學生能行,能做好,有能力做好。只有轉變了思想認識,擺正了師生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猜想——實驗——驗證”嚴密的科學探究方法,才能培養學生能力,真正發揮實效。

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實驗,要求學生“多測幾組數據”、“比較計算出的答案”,從而“能看出其中的規律”。這兩種安排都能使學生學會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爲學生提供了常用電學器材綜合使用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所測量出來的數據,會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從不同方面加深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對於學生的方法學習和能力培養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只對操作感興趣,對於分析實驗數據得結論、對實驗過程的評估這兩個環節不感興趣。針對這一現象,結合這節課的問題,舉了一些科學家發現科學規律的例子,很多規律和發明並不是有意去研究得出的,而是科學家們在研究問題時分析數據的過程中無意得到的,正所謂“無意插柳柳成蔭”。

實驗中,學生兩人一組,先畫出電路圖,再實驗探究,邊做邊記錄,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合理,做個別輔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和教師、教材、同學交流,思維不斷活躍,在開放發散中探索,既有異又有序。

上課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猜想和假設,幫助學生設計實驗(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可以說在分析過程中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也回答地頭頭是道,但在實驗過程中,卻發現了很多問題:學生連接好電路後電路不通;有部分學生能畫電路圖卻不會連實物圖。

針對上述情況,本人認爲:

(1)在平時教學中要給學生多提供動手的機會,不斷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2)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做實驗,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應分析到位,讓學生知道實驗時所需的器材、實驗原理、實驗方法等;

(3)基於上課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本章課的重點就放在科學探究的前三個過程,特別是設計實驗過程,而把分析和論證等過程放到下一節課學習。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2

教科版物理第六章第一節歐姆定律包括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及歐姆定律公式的得出及應用兩部分。根據我班學生層的實際情況,將本節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專門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本節課容易產生兩個教學難點:第一個難點是很多學生在設計電路時大都會採用改變電池節數來改變電壓的做法,讓教學無法順利進行,會耽誤很多不必要的時間;第二個難點是在兩次探究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難以明確。所以本節課我在提問和實驗上進行了改進。

本節課我首先透過複習兩個問題來讓學生猜想電流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問題1: 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問題2: 對電流起阻礙作用。

猜想:電流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透過前面的兩個問題,讓學生的猜想有一定的理論依據。

再透過兩個實驗提出進一步的猜想.

實驗一:

條件:同一燈泡(電阻不變)。

現象:電壓越大,燈泡越亮,透過的電流越大。

猜想: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上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實驗二:

條件: 電壓不變。

現象:電路中的電阻越小,燈泡越亮,透過的電流越大。

猜想:在電壓不變時,導體上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透過上面的實驗,讓學生的猜想有了實驗依據,但還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不足以說明是否成比例變化。

師:這些猜想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用實驗來驗證。

下面先進行探究課題一: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我們要探究一個量隨兩個量的變化趨勢,通常用什麼研究方法?讓學生透過回憶提出本節課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明確要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應該控制電阻不變。實驗中,選擇幾個定值電阻?怎樣測定它的電流與電壓?如何獲得多組數據,讓結論具有普遍性?透過這些問題讓學生能夠透過老師的提問逐步明確所需要的實驗器材。在如何改變電壓的問題上,由於有前面的引入實驗,多數學生會提出改變電池節數的方法。老師首先肯定改變電池節數是可行的,但由於要拆裝電路,電壓成倍數變化,數據具有特殊性,如何能夠更方便操作,同時讓數據具有普遍性呢?這個時候有部分同學會提出使用滑動變阻器。下面請各位同學根據要求設計出電路圖。

透過上面的問題設計,讓學生順利設計了所需要的電路圖,也能明白在此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在探究課題二電流與電阻關係時,很多學生認爲電源電壓是恆定不變的,感覺加個滑動變阻器很多餘。此時,老師補充一個小實驗,讓兩節相同的乾電池分別給兩個不同的電阻供電,用電壓表測量兩次電路工作時的電源電壓,發現電壓不是同一個定值,讓學生明白乾電池提供的電壓是不穩定的,需要控制。再透過另一實驗,利用探究一的實物電路,將原來5歐的電阻更換爲10 歐電阻時,讓滑動變阻器的位置不變,讓學生觀察電壓表的讀數,此時學生會發現電壓表的讀數已經發生變化,認識到調節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控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透過上面的提問設計和實驗改進,學生掌握的情況比以前好,做課堂練習的正確率比以前高。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3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電學部分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能否掌握好該定律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關鍵之一。在學習定律的同時, 我們還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現行教材中爲了引入歐姆定律都要先做一個研究性實驗,透過這個實驗向初中學生介紹了物理學中最常用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即研究多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時,可以保持一些物理量不變,每一組實驗中只看兩個變化量間的關係,最後再將所有結論綜合起來。筆者這幾年對歐姆定律教學中爲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非常注重對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的教學,細細閱讀現用教材,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阻礙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

現行教材中一般爲引入歐姆定律所設計的實驗電路如書圖14-13 所示。實驗操作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持電阻R不變,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改變加在電阻R兩端的電壓,研究透過電阻R 的電流I 與R 兩端電壓U 間的關係; 第二部分是變換連入電路的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加在電阻R 兩端電壓U 不變,研究透過R 的電流I 與電阻R 間的關係。完成第一部分實驗時,如果學生問:“前面講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 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但爲什麼可以改變了加在電阻兩端電壓呢?”或者在做第二部分實驗時, 學生問:“剛剛是調節變阻器, 使電阻R 兩端電壓改變, 現在爲什麼同樣是調節變阻器,卻又是使加在R 兩端的電壓不變呢?”可能是覺得解釋這兩個問題並不難解釋,只要用歐姆定律和串聯電阻的知識來解釋就可以了。但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必須用歐姆定律來解釋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這在邏輯上是混亂、相悖、講不通的。由於以上的問題,許多同學會對引入定律的實驗百思不得其解,這必然影響他們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使同學更輕鬆地完成實驗,更容易地理解歐姆定律呢?筆者認爲這裏主要的問題出在滑動變阻器上,於是便思考現用教材中爲什麼要在實驗中加上變阻器?筆者認爲, 這個實驗中加變阻器的作用是使實驗操作更簡單,因爲有變阻器可以不改電路,只需調滑片就可以達到改變和不改變R兩端的電壓。但事實上這一設計不但不能簡化實驗,反而給學生理解實驗和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設定了一個不小的阻礙。經過一番思索後,筆者在歐姆定律的教學中進行了以下的改進,效果不錯,現敘述如下。

實驗中將滑動變阻器去掉,電路簡化爲簡單電路。第一部分實驗中,直接透過改變電池數目或調節學生電源輸出電壓來改變加在R 兩端電壓。第二部分中,只需保持電池數目或學生電源輸出電壓不變即可, 當然, 相比之下用學生電源的效果要優於乾電池。在講完歐姆定律和串聯電阻之後,再提出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 要改變加在R 兩端的電壓該如何改造上面的簡單電路?在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電阻R 的阻值變化,如何改造電路,可以保證加在不同電阻兩端電壓不變?透過分析以上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最後設計出原來的實驗電路,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也爲今後設計伏安法測電阻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電路打下基礎。

個人認爲不加入變阻器確實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如果不加入變阻器,在不改變電源的情況下,電阻變了,由於電池有內阻,如果有電壓表測的話可能會發現電壓略有改變,而加入變阻器則可以消除這一點!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4

關於歐姆定律一課的教學已經完成了,爲了總結經驗和查找不足,我準備從三個方面反思。

一、 課前備課時認真分析了本節課的學情。

1、歐姆定律這一內容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從電學這一部分的前後聯繫來看,這一節處於核心位置,前面是電學的基礎,即對電流、電壓、電阻的認識,後面是電功、電功率、家庭電路的計算,是電學的引申和擴展。

2、本節教材包括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表達、三個物理量單位及兩個變換式。難點是指導學生運用對歐姆定律的理念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問題步驟和思維。所以對歐姆定律內容的學習我採用了利用舊知識來認識理解新的物理意義。教學中,注意了培養學生好的解題習慣;注意了加強對學生理論思維和定量計算的指導;力爭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備課中我注意了並融入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設計建議。如:學生喜歡師生互動,想回答問題,合理分配時間,運用幽默語言,回顧上節課,引入新知識,老師上課不要太嚴肅等建議。

二、 反思上課時的情景

由舊的內容引入新的內容時,我感覺學生對上次課的內容掌握較好,引入輕鬆自如。雖然,一個新的公式產生了,但有對公式認識理解基礎的學生來說並不趕到陌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關於單位的注意。

事項及公式變形,以及運用公式解決簡單問題能力,這些學生都做的較好。但是由於實際問題中並不象例題和課後練習題那樣簡單明瞭,難度會有所提高,所以我對歐姆定律運用上強調了同一性,即公式中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同一個導體上的三個量。從學生反映來看似乎懂了,但我認爲學生的基礎有限,以後解決問題時還會有多數同學不注意或注意不到這一點。由於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於同一性並沒有過多的強調和講解,留到了以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降低了學生本節的難度。另外,考慮到本節科學世界中的“酒精濃度檢測儀”與生活中的“酒駕”息息相關,所以有必要和學生一起討論其氣敏電阻與酒精濃度的關係,以及簡單的電路圖。

三、課後反思

我感覺本節課大致達到了和完成了預期設計目的。學生學習效果不錯。但是就歐姆定律應用的同一性,我覺得應該再有一個相對應的例題講解會更好的讓學生清晰一些。這與時間的安排還欠科學性有關,導致後面的時間還是緊了一些。另外,在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建議還是落實的不太到位:如科學分配時間,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提高課堂活躍氣氛等。我想,在以後的教和學中,我會讓學生的建議在教學設計中更多的充分體現,從而讓課堂更貼近學生,走進學生。讓課堂變得高效,讓師生協作教研之花更鮮、更豔。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5

一、是沒有很好地貫徹以學定教的原則。

首先是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估計過高。要掌握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實現預設的學習目標,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應用字母公式變形的知識、透徹理解串和並聯電路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顯得很不適應。

二、是沒有選擇好課堂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討論、提問、板演等多種方法結合使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暴露,學習情況得到及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的起點和節奏,教學的有效性將會得到提高。再次,教學手段的單一也是造成教學策略選擇不當、教學效果受到影響的原因之一。

三、是一些過時的傳統觀念有時還在有意或無意間主導着我的教學行爲。

譬如,教學過程中我總是設法引導學生區思考、而不敢完全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沒有把學生真正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