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黃河大合唱的教學反思

《黃河大合唱》透過講述詩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創作大型名作《黃河大合唱》的經過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現了他們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熱愛偉大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革命情懷。黃河大合唱的教學反思,我們來了解一下。

黃河大合唱的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

一、轉換教學角色,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新理念的重要體現是:“以人爲本”,“教育應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從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纔是教育的主體。要樹立的學生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師角色,從領導者、組織者轉變爲引導者、參與者,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教師成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引導與合作伙伴,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內在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創新思維的潛能發揮出來。比如我在講授欣賞課《黃河大合唱》時,以精練簡短的語言音到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分析音樂語言的基礎上,透過自己的理解與感受,理解音樂的內在含義和時代意義以及作者的創作初衷。

二、以興趣爲動力,淡化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音樂課當中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特有魅力,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講授《黃河大合唱》過程中,透過聽覺、視覺、感覺等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參與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感受歷史,從思想上得到提升。

三、充分發揮音樂的本體作用,讓音樂開口說話。

音樂時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很多時候音樂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在音樂教學中一定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要充分發揮音樂的本體作用,讓音樂開口說話。我在講授《黃河大合唱》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對音樂的直接感受,引導學生分析節奏、旋律、調式、和聲以及音樂的力度和速度等音樂語言,從中得出音樂情感產生的基本途徑,儘量減少語言的表述,真正的讓音樂開口說話。

四、拉近音樂與學生的距離,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音樂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性,經典的音樂作品必須經過歷史的檢驗,所以當代中學生不得不欣賞一百年前的音樂,唱五十年前的歌曲。因此作爲音樂教師,透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方法,拉近音樂與學生的距離,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是我們的責任。我在講授《黃河大合唱》時,學生對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的並不多,沒有親身感受過戰爭的殘酷性,因此學生很難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繼而對作品的時代價值則更年與理解。這對這一現實情況,我以當年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爲話題,切入教學主題,告訴學生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在五十年前我國也曾遭受戰火的洗劫,日寇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無數的無辜平民慘遭殺害,緊接着給學生播放日軍侵華暴行的錄像資料。這樣從學生身邊的事件引出歷史,從現實生活到充滿血淚的歷史,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同時也倆進了學生與音樂的距離,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從歷史的高度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