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路旁的橡樹》教學片斷與反思

【教學片斷】

《路旁的橡樹》教學片斷與反思

人教版小語第六冊第8課《路旁的橡樹》。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南北兩座大城市之間

,準備修建一條公路。在公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它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爲了保

護這棵橡樹,大家猶豫之後決定爲橡樹讓道,於是本來像箭一樣筆直的公路在這兒彎曲成了馬蹄形。這個故事,表現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讚揚了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環保意識。

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練習。讀完整個故事後,我讓孩子們寫寫心裏的話。可以對自己說,也可以對工人們說,也可以對橡樹說。寫完後小朋友們開始交流。有的說“工人叔叔,你們有一顆高尚的心,我代表橡樹謝謝你!”有的說“我們應該和大自然和諧共處。”

有的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愛護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一次小練筆既訓練了學生的寫話能力,又使環保意識得到潛移默化地滲透,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結合,這不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嗎?“老師,我說的跟他們都不一樣!”正在暗暗得意之時,一個小朋友自高奮勇地站起來說,“我想對大橡樹說:大橡樹呀,你長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長在哪兒不行啊,爲什麼偏偏長在這兒呢?害得本來筆直的公路變得彎彎曲曲的。”此言一出,舉座譁然。教室裏鬧嚷嚷一片。

爲了儘快讓他們安靜下來,我反問孩子們:“你們覺得大橡樹有沒有長錯地方?”有一部分孩子異口同聲地說:“沒有!”我說:“大橡樹長在本來就屬於它的地方,無所謂對與錯。你之所以會覺得它長錯了地方,那是因爲你習慣用人類的眼光去衡量一切。這是不對的。”這時,另一位學生“刷”地站起來,反駁道:“老師,我認爲他的說法也是對的!你上次給我們講《敢於爲“壞蛋”說話的人》這篇文章時不是說過,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答案就不一樣。我認爲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從人類的角度看,它確實長錯了地方。”

我沒想到這孩子會拿我說的話作爲武器向我挑戰,我激動地反駁道:“我不能同意你的觀點。正是因爲我們人類永遠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自以爲是大自然的.主宰,隨心所欲地亂砍亂伐,造成洪水氾濫,土地沙化;隨心所欲地排放廢氣,傾倒垃圾,致使環境惡化,瘟疫橫行。難道我們得到的教訓還不夠嗎?”這時,好多孩子都來附和:“對呀,我們如果亂砍亂伐,大自然就會報復的。”“我們不是

學過《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嗎?因爲人們亂砍樹木,最後洪水把村莊都沖走了。”那個向我挑戰的學生臉紅了,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教學反思

一、要體現人文內涵的薰陶感染作用

當聽到學生說“大橡樹呀,你長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長在哪兒不行啊,爲什麼偏偏長在這兒呢?害得本來筆直的公路變得彎彎曲曲的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怎麼能寫出這樣的話,把課堂的氣氛都給攪亂了。於是,我直截了當地否定了他:“這是不對的。”當我的觀

點受到學生質疑後,我又義憤填膺,振振有詞,把學生作爲辯論對手。粗暴地、武斷地否定孩子的觀點,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們。這種暴

風驟雨式地灌溉,學生真的能接受嗎?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課畢竟不是政治課,它應該是和風細雨式地滋潤,

讓人文關懷猶如春風拂面,春雨入土。所以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結合語言的學習讓人文關懷得到有效地滲透。假如

我這樣做,也許“意外”就會轉爲“意料之中”了。我們不妨讓鏡頭回放,然後重新設想“劇情”。

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想對大橡樹說:大橡樹呀,你長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長在哪兒不行啊,爲什麼偏偏長在這兒呢?害得本來筆

直的公路變得彎彎曲曲的。”

教室裏一下子鬧嚷嚷的。

我示意孩子們靜下來。我問那個孩子:“你爲什麼這麼想呢?你是不是特別希望這條公路是筆直、寬闊、漂亮,像箭一樣橫貫南北?”

那個孩子點點頭。

我再問其他孩子:“你們希望有這樣一條公路嗎?”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是的!”

然後,我又問:“那麼當時的築路工人,他們希望有這樣一條公路嗎?”

孩子們說:“是的。”

我又問:“你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來?”

然後,孩子們開始讀書、討論。從工人們開始的希望,到後來的猶豫,字裏行間,處處可以體會到工人們比我們更希望有一條筆直、寬

闊、漂亮的公路。

然後,我又問:“工人叔叔是多麼希望修建一條筆直、寬闊、漂亮的公路啊,可他們最後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孩子們回答:“工人們決定爲橡樹讓道,把公路修建成馬蹄形的。”

於是我再問剛纔那個孩子:“假如你就是一名築路工人,你同意這個決定嗎?”

二、要給學生真正的人文關懷

當一個男孩理直氣壯地站起來反駁老師時,我直覺的反應就是一連串連珠炮似的反問,直到孩子啞口無言,紅着臉不好意思地坐下。你

認爲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他還會這樣做嗎?其他的孩子還敢這樣做嗎?

假如,當時我能說一句:“你真是一位勇敢的男孩,敢於向老師挑戰。而且還懂得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戰術,果然是智勇雙全

啊。你說得沒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會不同。不過,不是所有的角度看問題都是正確的……”你想,那男孩會是怎樣的心情?

在課堂上,當教師的權威受到挑戰時,你是用寬容、賞識眼光去對待,還是感到惱怒與不屑呢?這些情緒與反應都跟你本身的人文素養

密切相關。教師要有善解人意的心靈,要有寬廣無邊的胸懷,要讓學生時時處處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懷。簡單地說,課堂上體現人文關懷,

不僅要重“言傳”,更要重“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