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細節描寫(九年級教案設計)

 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複雜感情,點化人物關係,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和盤托出,讓讀者欣賞評價。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閒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定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描寫,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 

關於細節描寫(九年級教案設計)

運用細節描寫,要爲表現人物性格、發展故事情節以及直接間接揭示作品意義或主題思想服務。細節要儘量典型,富有表現力,能起到以一孕萬、即小見大的作用。細節要真實。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細節的真實,是現實主義藝術真實的前提條件。典型環境,典型性格,必須建立在細節真實的基礎上。離開了真實的細節描寫,就會失去感人的藝術力量。細節還要新穎獨特、有生命力。 

例如,茹誌鵑的《百合花》(五年制中學高中課本《語文》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運用細節描寫法兩處寫到了通訊員槍筒裏插的樹枝,前呼後應,把通訊員天真、純樸、面臨戰爭不緊張、熱愛生活、愛好自然等品性活生生地寫出來了。此外,通訊員肩上撕破大洞,新媳婦準備縫,通訊員不肯;通訊員犧牲後,新媳婦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等細節描寫,表現了新媳婦對通訊員犧牲的無比悲痛和深厚的軍民魚水之情。

場景細節描寫

例如: 

(1)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都德《最後一課》) 

(2)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對社會環境的描述,真實、簡單地交代自己的國土已被敵人佔領。在法蘭西綠草如茵的土地上,敵人在這裏操練和踐踏,大煞了這個法國東北部小鎮幽美的風景。這個細節,向讀者揭示“最後一課”這場悲劇的社會根源,句(2)和句(3)景色描寫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在見到了于勒前後的不同心境,並用環境描寫進行烘托。句(2)較明快,表現他們快活而驕傲的歡愉心情。句(3)較灰暗,顯示了他們滿懷失望與沮喪的心情。

服飾細節描寫

例如: 

(1)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魯迅《孔乙己》) 

(2)這藤野先生,據說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帶領結。(魯迅《藤野先生》) 

以上句(1)描寫長衫又髒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說明孔乙己很窮,只有一件長衫,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補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脫下這麼一件長衫,是惟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這個服飾的細節描寫,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句(2)是留級學生講關於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現藤野先生的生活儉樸,一方面表現他的生活隨和、不拘小節、馬虎、不講究的性格特徵。 

語言細節描寫

例如: 

(1)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情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親於是很不痛快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後轉過身對着我,又說:“至於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現菲利普夫婦聽說于勒在外邊發了財,因於勒的經濟地位而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把改變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歸來。充分表現了菲利普夫婦的自私、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圖的性格特徵。句(2)屬表現母親的冠冕堂皇之辭:在兩個女孩和女婿面前,顯得既愛惜自己,又關心別人;既疼愛孩子,又注意教育實質卻是既顧及面子,又節省開支。虛僞、吝嗇的心理暴露無遺。

動作細節描寫

例如: 

(1)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魯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錢。(魯迅《孔乙己》) 

(3)“……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真要命,天這麼熱,看樣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訶夫《變色龍》) 

(4)“哦!……葉爾德林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風了,挺冷……。”(契訶夫《變色龍》) 

以上句(1)(2)兩句中,“罩”這個動詞準確地描寫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而孩子們吃完茴香豆後不肯離開的情況下迫不得已和無奈的動作,表現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動作活靈活現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窮得要命卻還要擺闊的迂腐性格。句(3)(4)中“軍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標誌,是奧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徵,是他裝腔作勢、用以嚇人的工具,“脫”大衣的動作表現的不是天氣熱,而是“判”錯了狗,急得渾身冒汗的膽怯心理。 “穿”大衣的動作表現的不是天氣冷,而是遮掩剛纔辱罵將軍的心冷膽寒的心理。一“脫”一“穿”的細節,勾勒出這個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醜態。 

心理細節描寫

例如: 

(1)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魏巍《我的老師》) 

(2)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都德《最後一課》) 

句(1)抒發了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現一個小學生內心對老師的感情激動到了極點,句(2)當小弗郎士聽到學校屋頂上鴿子咕咕的叫聲時,內心表現出對敵人禁教法語的卑劣行徑的輕蔑、憎恨和珍視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 

細節描寫種類繁多,不一一列舉。文章中每一細節描寫都蘊含新意,發人深思,耐人尋味,我們閱讀時一定要認真揣摩其絕妙之處。 

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一段細節描寫: 

“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着,一個半跪着,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這段描寫形象地體現了伯父和爸爸關心、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品質。扶、蹲、跪、夾、洗這一系列細小動作的描寫充分說明了伯父的細緻、熱心。 

“於細微處見真情”。這段細節描寫豐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寫有血有肉有靈魂,而且把人物與衆不同的個性凸顯出來,從而使人物形象更鮮活。 

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記敘事件、再現環境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準曾經說過:“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細節描寫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此。 

舉例

細節描寫:童年往事

孩提時,迷戀西瓜,現在長大啦,有時還真懷念那種透心涼的感覺。街頭小攤抑或是屏幕畫面的瓜影映入眼簾,童年吃瓜的那一刻又浮現在眼前: 

夏日裏,餘日的光輝沉入天角,燥熱也漸漸消逝。在晚風的吹拂下,人們的精神格外舒暢。這時西瓜的清香氣息瀰漫在街道里,時強時弱,若有若無。我(大概五六歲)雙手合抱膝蓋,如貓逮耗子似的,蹲坐在小板凳上,烏黑的小眼睛瞟着西瓜在水中上下打轉兒。透過水麪,臉上的汗珠早已風乾,一道一道的,像瀑布一樣遙掛“前川”。蚊子在耳邊“周遊”,心裏也絲毫不在意。一張燦爛的笑臉下,有一顆期待的心在等待-瓜囊的甜絲絲。 

待到西瓜切成一塊塊的:只見西瓜子如黑珍珠鑲嵌在紅彤彤的瓜肉中;而瓜肉透着些許涼意;瓜汁順着明鏡似的瓜面流下來,一滴,兩滴;瓜面的紋理就像彩瓷表面工筆細描的線條…… 

最最幸福的時刻是:冰鎮的西瓜捧在手裏,全身似乎有一股寒流來回飄蕩。 

甜 甜 的&nb飄蕩。 

甜 甜 的 泥 土

黃 飛 

西北風呼嘯着,殘雪在馬路上翻卷。雖已立春了,天還是很冷。 

她,倚着學校門口的一棵楊樹,一動不動,宛如一座雪雕。 

一陣電鈴的急響。她黯淡的眼神裏,射出熱切的光。 

一羣唱着歌兒的孩子,跨出了校門,沒有她的兒子;又一羣說說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馬路,也沒有她的兒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沒有了。 

吱呀呀的大鐵門,鎖住了沉寂的校園。 

她一陣昏眩,幾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撲過去,雙手緊抓鐵欄使勁地搖着。“幹什麼?”傳達室的老頭面帶慍色走了出來。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學了。” 

“知……道……”她目光呆滯地低聲喃喃着,無力地垂下腦袋,慢慢鬆開手,從大襟棉襖口袋裏,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還帶着體溫的糖:“大伯,麻煩……給孩子。” 

“叫什麼?” 

“王小亮。” 

“幾年級幾班?” 

“今天,剛過,八個生日。” 

“我是問幾年級幾班。”老頭有一點不耐煩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搖搖頭。 

老頭奇怪地打量着這神經質的女人:“你到底是什麼人?” 

回答他的是奪眶而出的淚水和踉蹌而去的背影。老頭在疑惑中嘆了口氣,似乎明白了什麼。 

下午,這包糖終於傳到了二年級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驚喜極了,這最喜歡吃的奶糖好久沒嘗過了。他那雙小手在衣服上來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顆,給要好的夥伴發兩顆,又恭恭敬敬地給老師五顆。“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連那隻張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學們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歡樂,只有老師悄悄背過了身…… 

放學了,小亮還沉浸在歡樂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驀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裏還剩下的捨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懼感襲上心頭。他好像又看到:現在的媽媽揚起細眉在爸爸的耳邊嘀咕什麼,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氣勢洶洶地向他走來。他愣怔着,不知如何纔好。他使勁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腦袋,吮着指頭,想了許久,瞅瞅四周無人,迅速將糖埋入路邊的雪堆中,還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這一夜,小亮睡得特別香,特別甜。他夢見過去的媽媽笑着回來了,現在的媽媽垂着頭走了,真高興。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別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淨,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鍋,然後才背上書包拿塊冷饃悄悄溜出門。他要趕緊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間地溫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漿和雪水混在一起,滲入大地。潮溼的地面上,歪躺着幾張皺巴巴的糖紙和那根作爲標記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滾下淚來。他傷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視着。一會兒,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凍裂的小手指,摳起一點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絲絲的。

總結常見的幾種細節描寫

肖像細節描寫

即對人物肖像進行細節描寫。比如,在《爸爸的看護者》裏,對病人的肖像描寫就是一個細節。正是這個細節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語言細節描寫

即對人物的某一典型語言進行仔細描寫。比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在魯達打死鎮關西之後他詐死,就是一個語言的細節,說明魯達粗中有細,勇敢機智的性格特點。 

行動細節描寫

即對人物的典型行動進行深入細緻的描寫。比如,還是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的關於魯達借銀兩幫助金老父女這個段落中,在使用的動詞上就生動的表現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點。 

心理活動細節描寫

即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緻的描寫。比如,在《爸爸的看護者》一文中,對少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嚴重之後的一段心理活動的描寫,就非常能夠表現這個少年體貼關心父母的優秀品質。 

表情變化細節描寫

即對人物表情的變化過程進行細緻的描繪。在《七個火柴》一文中,在無名戰士把火柴交給盧進勇之後的表情變化的描寫,就是一個很值得品味的細節。 

服飾細節描寫

即對人物的衣着進行仔細的描寫。要透過服飾描寫看得出來這個人的職業特點,同時,也看得出來在職業特點之外的個性特徵,這纔是好的關於服飾的細節描寫。 

事物細節描寫

即對某一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進行細緻的描寫。比如,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中,對魯提轄如何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這個部分的描寫就可以看作是對事物發展變化的一個細節描寫。 

三、請同學舉一些細節描寫的實例: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些學過的細節描寫的例子: 

①語言細節描寫: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讀書人竊書不算偷。” 《項脊軒志》中,透過老嫗回憶先母事: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爲應答……”一個細節,其情其景歷歷在目,無怪“(嫗)語未畢,餘泣,嫗亦泣”,就是讀者,我們能不感動流淚嗎? 

②行動細節描寫:……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走了。”(魯迅《藥》)作者對康大叔取錢的動作描寫,用了“抓”“捏”等動詞,準確地寫出了他接錢、數錢的熟練程度,生動地刻畫了康大叔兇狠、貪婪、慣於敲詐的醜惡嘴臉。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錢”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裏吮了一個。”(孫犁《荷花澱》)作者用“震動”、“吮”兩個動詞準確、細緻而生動地寫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隊去的消息之後豐富、複雜、細膩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變化,一個關心丈夫,體貼丈夫,但又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思想進步的青年婦女形象躍然紙上。 

③肖像細節描寫:“穿上雨鞋,帶着雨傘,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描寫一樣,都是對別里科夫服飾的描寫,屬於肖像描寫的一個方面。作者正是運用這種誇張的語言,漫畫式的勾勒來揭示別里科夫種種有形的套子及自願入套的心理,因循守舊的性格。這種獨特的肖像描寫,顯得幽默詼諧,令人忍俊不禁,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給人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寫:“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段描寫,抓住了“長衫”這一典型細節,穿長衫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象徵,而孔乙己的長衫卻“又髒又破”,一個窮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形象出現在我們眼前,也由此可見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④場面細節描寫:《藥》中的一段描寫:“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使人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這段文字寫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殺的情景,而那些無聊的人們都伸長了頸項在欣賞着,就象一羣“鴨”,生動形象,一個比喻就展現了國民的麻木、不覺悟。

有關描寫的最基本的理論

⑴成功的描寫語段都是客觀景物與作者主觀感情的有機結合; 

⑵成功的描寫語段都離不開作者仔細的觀察和大膽的想象; 

⑶成功的描寫語段總將形象的畫面與生動的語言結合在一起的。 

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緻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正確運用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記敘事件,再現環境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李準曾經說過:“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爲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應該學會對細節進行描寫。描寫的目的是要達到生動形象,做到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能給人以真切的感受。

寫好細節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選用典型細節

細節描寫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細節描寫要能抓住典型細節,而應選擇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題的事。這樣才更具有廣泛性,有利於突出文章中心,從而給人留下更爲深刻的印象。比如,魯迅在《祝福》裏幾次寫到魯四老爺“皺一皺眉”,這種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紳士厭惡寡婦、維護舊禮教的反動立場和醜惡靈魂。 

細緻觀察事物

要使得描寫生動形象,在觀察事物過程中,我們要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對事物作非常細緻的觀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徵,所以每個人說話、做事都會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出自己的性格。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地去觀察,然後把它積累下來,作爲寫作的素材。寫人是這樣,細節描寫用於寫景、狀物時,則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徵和變化。 

細節描寫要服從表現中心的需要

力求使細節具有深刻意義 

細節描寫是一種以小見大的方法。細節的分量雖輕,容量卻大,在我們選擇細節的時候要從細微處着手、從大處着眼、小中見大,讓小的細節反映人的思想狀況、社會風貌。魯迅在他的小說《孔乙己》中寫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在買酒時他“排出九文大錢”,這一細節表現出孔乙己作爲底層文人講面子、好顯擺、窮酸迂腐的個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的迫害。 

細節描寫必須典型真實

所謂真實,是指細節描寫能夠精確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徵。所謂典型,是指描寫的細節,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能夠透過個別的、細小的事物,反映一般與全貌,由現象揭示本質。比如,趙樹理《套不住的手》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圓圓的指頭肚兒像用樹木做成的小耙子”, “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指甲”。這一段細節描寫既真實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徵,也表現勞動人民那種健壯、勤勞的共性特徵。又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對父親爬月臺時吃力樣子和動作的描寫,突出了父親對我無私的愛,讓每個讀者感動不已。他的成功之處在於對父親動作的細緻觀察和準確地表達。 

精心錘鍊詞語

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 

巧妙運用修辭

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格,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爲具體,使無形變爲有形。 

總之,細節雖小,但不可小視其作用。好的細節描寫能夠使人物性格鮮明,活靈活現,增強內容的真實性、生動性和感染力。細節描寫是場面中的一個個點,沒有它也就構不成場面;它還是情節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節就不會連貫起來。

 

張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