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細節作文

細節描寫作文教學指導教案

【教學思路】

細節描寫作文教學指導教案

本次教學以習作片段《劉老師的茶杯》匯入,透過對習作範例的深入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到成功的習作往往都是從生活中的細節人手的。繼而結合繪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的講述,透過具體的情節再現,引導學生在觀察、品讀、感受、體驗、模仿表達、反思評議等教學環節中感受細節、捕捉細節、再現細節,從而認識到“關注細節”的一般方法要領,並能在今後的生活與學習中自覺地關注細節。

【教學過程】

一、品讀片段,走近老師

1.師: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師生互相瞭解的過程。今天這堂課,從瞭解老師開始。(課件出示學生習作片段《劉老師的茶杯》,要求學生快速瀏覽。)

劉老師的辦公桌上放着一隻很大的玻璃茶杯,裏面泡着紅紅的果子、白白的片子,茶水被映得透亮透亮的。

有時候,他還會把這個大茶杯帶到教室裏來。每當同學們寫作業的時候,他就會悄悄擰開杯蓋兒,喝上幾口,然後很享受地出一口長氣,再把杯蓋兒擰上。

(指名朗讀該片段)

師:透過這個片段,你對劉老師有了哪些瞭解?

2.鼓勵學生一句一句細細地讀,看看這兩段話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好詞好句

3.師:如果要你來給這個片段打分,你會打多少分?

4.師:想想看,這位同學的作文寫得這麼好,他有什麼祕訣?(抓住細小的事情來寫。板書:細節。)

【引導學生藉助對具體詞句的品讀去感受:小作者之所以把老師的特點寫得這樣生動,是因爲他能抓住細小的事情來寫。這些細小的事情,其實就是作文中的細節描寫

這樣的引導方式生動有趣、清新自然,既創設了理想的教學情境,又對本課教學的主題作了良好的鋪墊和提領,可謂一舉多得。】

二、品讀故事,關注細節

師:生活中隱藏着許多看似平常卻又十分寶貴的細節,但這些細節往往不容易被我們發現。也許是太過平常了,也許是司空見慣了,它們便悄悄地從我們的身邊溜掉了。於是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眼前一片茫然,無從下手。於是,老師常說我們的作文“假大空”,或是記“流水賬”。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則精彩的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故事的細節,品讀故事中的精彩。要求:靜心傾聽、仔細發現、用心感受。

(隨着畫面的逐一呈現展開教學步驟,教師對故事的敘述穿插其間。)

1.想知道“我”和爸爸的名字嗎?

師讀:“我的名字叫狄姆,爸爸叫焦尼。”

2.這個人是誰?

師:一起讀——“啊,爸爸!”

3.猜猜看,他們兩個人見了面,首先做了什麼?

“爸爸奔了過來,一把就把我給抱了起來。”

師:看着原文,告訴老師,爸爸是怎樣把“我”抱起來的?

師:可別小看了這個“一把”,它可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細節。這樣的細節,體現爲一種看似平常的細小的“動作”。(板書:動作)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句話一“一把就把我給抱了起來。”

4.爸爸怎麼會想到要給“我”買熱狗的呢?

“我剛一停下,爸爸就叫道:‘給我兩份熱狗!…

師:從剛一停下爸爸就給“我”買熱狗,你體會到了什麼?

師:讀書的時候,稍不留神,細節就從我們的眼皮底下溜掉了。

5.“我”在跟售貨員阿姨說些什麼呢?

“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師:你會向一個陌生人介紹自己的爸爸嗎?

師:小孩子真有趣,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個爸爸似的。

師:如果說前面的細節是透過動作體現的,那麼這樣的天真有趣是透過什麼來體現的?(板書:話語)

6.看看這幅畫面(電影院裏)。你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心情嗎?用心看,你一定會發現,這愉快的心情,其實是透過一些吸引人的細節表現出來的。(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發現的細節)

師:再來看看作者是用怎樣的細節來表現的。

“電影院裏雖然黑黑的,但非常暖和,舒服極了。

爸爸在不時地發笑。因爲他的喉頭在顫抖,所以我知道。”

師:“我”的眼睛明明是盯着前面的電影的,怎麼會知道爸爸在笑呢?

師:細節的捕捉就是這樣的,要善於發現,而發現可不光是要用眼情的。(板書:發現)

7.誰來讀讀小狄姆向店員哥哥說的話?

“‘唔,今天我和爸爸在一起,他叫焦尼!’我把胸脯挺得直直的。”

師:這是小傢伙第二次向別人介紹他的爸爸。

師:藉助後面的提示語,你會讀得更好。誰來試試?

師:挺着胸脯說話,這也是細節。這樣的細節體現爲一種“神情”。(板書:“神情”)

師:從小狄姆說話時的這種“神情”,你能感受到什麼?(自豪)

師:一起來讀讀。

師:看,細節就是在這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

8.試寫細節:父子共進午餐。

師:從畫面的內容看,父子二人的這頓飯吃得怎樣?

師:這是一幅溫馨的畫面,裏面藏着精彩的細節。下面就讓我們每位同學也來嘗試着當一下作者:藉助對畫面中一兩處細節的描寫,把父子二人的愉快心情表現出來。話不要多,只兩三句話就可以了。

(教師巡視,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片段進行講評。)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在原文中又是怎樣表達的。

“啤酒在咕嚕咕嚕地冒泡。

爸爸吃得千乾淨淨。啤酒也全都喝光了。”

師:這幾句話裏並沒有出現“愉快”“開心”這樣的字眼,難道是作者寫錯了嗎?

【這是一次開心的午餐,這是一幅愉快的畫面。如何把這種溫馨的感覺表達出來?這需要藉助對畫面中的細節進行捕捉和創造性的表達。在領會了前面幾處細節描寫之後,讓學生也來進行幾外細節的描寫。這樣的環節設定使學生對細節有了更進一步的感受與理解。】

9.猜猜看,小狄姆會喊些什麼?

“我爸爸要付錢啦!”

師:誰來讀讀?

10.猜猜看,小狄姆會想些什麼?

“我把書放在膝蓋上,想開了。

現在幾點了呢?要是時間能停下來就好了。

電車要是不開就好了。”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看。(師朗讀,生輕聲跟着讀。)

師:這也是細節描寫。不過這樣的細節不是說出來的,它只放在心裏,需要用心去感受。(板書:感受)

11.小狄姆跟庫妮娜說了些什麼?

“今天,我是和爸爸一起來的。”

師:相似的話語這可是第三次出現了。注意,這看似重複的話語卻透露出了父子之間的真情,這也是一種細節描寫,值得我們在今後的閱讀中用心去關注。

12.看看咖啡館裏的這幅畫面。

“爸爸爲了讓我看清貨架上的東西,把我抱了起來。付錢的時候,也緊緊地抱着我。”

師:注意,爸爸抱了“我”幾次?兩次?上當了,其實爸爸一直抱着“我”。關注細節,不可以粗心大意。

13.這是小狄姆在送爸爸去車站的路上。在這裏,小狄姆有一處特別的發現,是什麼?

“在往車站走的路上,我一直都握着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好大,都能把我的手包住。

爸爸的手真大呀!”

師:爸爸的手好大呀!這麼大的手,握起來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師:好的細節描寫並不是要把什麼都寫滿的,留下一點空間讓人們去想象也不錯。

三、回顧生活,品味細節

師:故事就讀到這裏。在我們的生活中,肯定也曾有過類似的溫馨細節。這溫馨的感覺也許是來自爸爸的一個眼神,也許是來自媽媽夾過來的菜,也許是來自老師的一句安慰,也許是來自同學遞過來的一塊橡皮……讓我們展開回憶,把這些細節重新拾回,選擇一個寫下來。注意:細節描寫不在於話語的多少,通常兩三句就能取得很好的表達效果。

(生練習。師巡視,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習作作講評。)

【從習作片段《劉老師的茶杯》中對細節的感受,到繪本故事中對細節的捕捉與表達,再到對溫馨生活的連結回顧與練筆再現,此時的細節已從平面的文字、靜態的畫面逐步轉化成了一種觀察事物、體察生活的能力與方法。隨着教學進程的步步深入,學生對細節的關注與表達,在不知不覺中已過渡到了習慣培養的層面。這樣的教學循序漸進、一脈相承。】

四、關注細節,品讀生活

師:其實,這則故事還沒有講完,細節還在延續。(簡述:“爸爸的大聲介紹”“揮手告別”“爸爸的手漸漸小了下去”……)

師:讀書也好,觀察生活也好,我們都要善於細心發現,用心感受,這樣我們就不會錯過那一處處精彩的細節。

如果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裏,能夠真正做到“關注細節,品讀生活”,那我們一定都能寫出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來。

【從畫面走向文字,從故事走向生活,從課內走向課外,在這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中,伴隨着師生對細節的關注,對生活的品讀,“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均得到了落實。】

附:板書

細節(發現)

動作、“神情”、話語、感受……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六合區雙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