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細節作文

作文教學動作細節描寫

外國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說:“寫人物要多行動少說話”。我國人民藝術家老舍也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可見,動作在刻畫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日常作文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作文中的人物形象流於扁平呆板,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描寫不生動。特別是動詞選用方面,顯得平淡無奇,毫無形象力。

作文教學動作細節描寫

因此,要寫好寫人記事文章,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是描寫,而動作描寫則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品讀經典課例,學習精品動詞,繪現人物特徵的方法,引領學生一起探討動作描寫的技法。

一、感受經典 歸納方法

人,沒有生下來就會作文的,都有一個從模仿到創作的過程。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學習圖畫,先要描寫耳目手足的石膏像,叫做基本練習。學生閱讀寫作從普通文入手,意思正是如此。普通文易於剖析、理解,也容易仿效,從此立定基本,纔可以進一步弄文學。”“若不先作基礎練習而徑與接觸,就不免迷離避恍。”對我們日常教學而言,這“普通文”便應是教材編定的課文,課文大都文質兼美,這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就成了我們向學生系統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根本依據,也是學生吸收語言材料、寫作技巧以及思想質料的重要材料。因此,把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以課文爲跳板,並從中摘取智慧結晶,爲己所用,是我一貫堅持的做法。

(一)例文技法一:讓動作凸顯“性格特徵”。

首先我選用對比閱讀魏巍《我的老師》和品讀分析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兩個動作片段:

1、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然後讓學生思考“她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學生大都回答“善良、溫柔”之類的關鍵詞。接着,亮相第二個片段:

2、“她是一個溫柔,慈愛的老師,總是親切的對待我們,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們。我們都很喜歡她,依戀她。”

透過對比,哪種方式更形象可感?很明顯,作者透過選用準確的動詞“落”、“迎”、“輕輕地敲”、“笑” 把我的老師慈愛、溫柔的形象刻畫得生動可感。然後看另一例子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經典片段:

3、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得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作者採用定點鏡頭的描寫方法,透過選用“蹣跚地走”、“慢慢探身”、“穿過”、“爬上”、“攀”、“縮”、“傾”等一系列動作描寫描寫把望父買橘的全過程寫得款款動人。品讀這個例子,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從動詞中歸納父親的特徵,父親之所以會“蹣跚”是因爲“人至中年”,父親之所以會“傾”是因爲“肥胖”、父親之所以不辭辛苦去買橘是因爲“愛子”,不難分析出,每一處動詞都烙印着我的父親此時此景的特徵。

(二)例文技法二:讓動作傳遞“內心活動”

人物的每一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因此成功的動作描寫,往往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更可以從中窺探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下面選用兩個例子:

1、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鬼子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蘆葦望了一眼。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綠色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孫犁《蘆花蕩》

2、小草偷偷的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朱自清《春》

這兩個例子主要是從動詞修飾用的角度欣賞動作的生動傳神。比如《蘆花蕩》中寫到老頭子爲了替大菱報仇,精心設下圈套,最後勝利報仇一幕。作者選用“砸”、“敲”、“狠狠地”等一系列動作寫出老頭子打鬼子時的痛快,從這些動詞中我們感受到老頭子心中的喜悅和痛快。再如朱自清中的《春》,作者透過仔細的觀察,選用“偷偷的”、“鑽”寫出了初春小草生機勃勃,驚奇可愛的情態。

在欣賞經典的過程中,透過分析例子,結合師生的生活經驗,反思平時作文中的問題,如何做到生動傳神,經典名家告訴我們要想在行動中凸顯形象特徵,必須做到精選動詞,並加上準確的動詞修飾語,那麼它的形象就立體起來了。

二、口頭作文 智慧交鋒

透過以上經典課例的學習,我們總結歸納了選用動詞的技法。要讓技法產生效能,那就是實踐。我採用兩種訓練方式。

(1)看圖口頭作文。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思維是人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口頭作文訓練中,每個人在聽講交流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觸.因爲任何一位“聽講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發揮接受主體的創造才智”。動作,是一瞬間的肢體語言。不同的人對動作的捕捉角度是不同的,不同性格的人對動作的解讀也有着千差萬別。口頭作文正是在透過不斷的“智力雜交”和“智慧交鋒”中拓展了學生的橫向和縱向的思維力,想象力、感知力,因面促進了智力的發展,是訓練精選動詞的良策。

利用幻燈片我播放了一組運動照片,這是學生們剛剛體驗過的一場校運動會照片,然後我依次出示下列幾個問題:

1)、請說出幾個連續的動詞

2)請在動詞上加一些修飾語。

3)請用上一些生動的修辭。

4)請想象此時的一種心理。

5)請把它完整地寫出成一段話

每個問題出示完畢後,都學會一定的時間思考、交流、切磋,最後。實踐證明,透過看圖口頭作文,學生的思路開啟了,由最初的幾個簡單平常的'“跑”、“跳”等動詞,發展成爲“瞪”、“彈”、“飆”等一系列生動形象的動詞。把畫面上的人物說得的躍然紙上,形象感人。

三、書面評改 切磋高下

互評互改是寫作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也是學習寫作的有效方法。不僅能促進認識能力的發展,還能養成字斟句酌的良好寫作習慣。葉聖陶先生說:“‘改’與‘作’關係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着重於培養學生改的能力。這樣,學生自我創作的過程中,既實踐了技能技法,也吸收了他人之長,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和修改文章的水平。”,是的,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在作文教學中,不論是教師的評改,還是學生的自評自改,抑或是學生之間的互評互改,都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必經之路。本課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情景:

晚修下課後,班主任把期末考試的成績貼在公佈欄上,頓時教室熱鬧了起來……

要求:請靈活運動動作描寫,刻畫學生百態(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動作表現,不同心理活動)

這個虛擬場景爲學生設計了很多遐想的空間,根據所學內容按照要求完成一個刻畫人物形象的一個片段描寫。學生完成後,關鍵是互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評改即是是一種能力訓練,也是一種提高寫作技能的途徑。

那麼動作描寫如何評改呢?我首先出示三條評改要求:①動詞是否準確,不可替代。②人物特徵是否鮮明。 ③動作修飾語是否恰當。學生在評改中,有的圈出動詞,有的劃出生動的句子,有的在旁邊寫上旁註,這個過程是學生內化、深化、延化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修改一篇文章,利用這樣半扶半放的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學生寫道“他看到自己的成績後,低頭走出教室,一個人在操場大哭了一場”,評改的學生在旁邊寫道:“你怎麼知道的呢?”簡單的評點,道出了敘說角度與作者角色統一的問題。更有學生從動詞、修辭等方面與作者進行交流與切磋,在評改過程中,提高了他們的作文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關於如何教學動作描寫的技能,提高作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有很多,作爲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也只能根據學情,排除浮躁的心理,靜心探究,不斷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在課文中學技法,在生活取營養。在平時學習訓練中能選用好動詞,並加以修飾,能寫出人物身份、性格特點,能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世界,並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還能和其它人物描寫的方法相結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積累、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將成爲作文的快樂主人,定能做到繪其行,現其人的藝術效果。

標籤:描寫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