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讓細節照亮文章――感受細節描寫魅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細節,明確細節描寫的內涵,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

2.學會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來塑造人物、表達情感。

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細節描寫的妙處。

2.例文引導,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

3.寫作訓練,將細節描寫融入學生作文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捕捉細節,有心而重情地感悟人生,做一個生活的有情有心人。

教學重點: 

細節描寫的方法及寫作運用。

教學難點: 

透過細節描寫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方法:

情境法、範例法、比較歸納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競猜激趣,聚焦細節

猜一猜他是誰  ?

1、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2、把銀子攥在手裏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着。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裏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他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裏揣。

3、又有這樣一個人,黑臉短毛,長嘴大耳,圓身肥肚,提一柄九齒釘耙。

4、火眼金睛辨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鏡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時地左右觀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鏡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賊眉鼠眼地向四周張望,目光始終瞄着行人的口袋和揹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鏡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賊眉鼠眼地向四周張望,目光始終瞄着行人的口袋和揹包。突然一陣警笛聲使他身子一顫,立刻又恢復了常態。

(過渡:我們是透過什麼來判斷他們是誰?是什麼身份的?――外貌、動作等。)

人物因細節而鮮活,作品因細節而精彩

二、 出示課題、目標、細節描寫概念、作用

細節描寫:

(1)概念--細節描寫就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細緻生動的描寫。

(2)作用--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凸顯人物個性特點。 

“一個細節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的作用上,有時和一個情節、一場戲起着同樣的作用。”  (李準)

“唯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巴爾扎克)

教師小結:

人物細節描寫就是抓住人物活動中的細小的,具有特徵性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環節來進行細膩逼真,具體生動的描寫叫人物的細節描寫。人物因細節而鮮活,作品因細節而精彩。人物的細節描寫就像精彩的特寫鏡頭一樣,真切、細緻、生動、深刻地把人物個性特點展現的活靈活現,正如作家李淮說的那樣:“一個細節在刻畫人物的作用有時和一場戲,一個情節起着同樣的作用。”

三、 透過修改習作,歸納方法

歸納方法:先讓學生比較後分析總結其中的方法,教師引導補充。

原文:並沒有睡熟的我,感覺媽媽來到了我的牀前。我偷偷睜開眼,看到媽媽果然站在我牀邊,她就那麼站着,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怎樣複雜而深情的眼神啊!讓我的心頭不禁一熱,眼淚在瞬間涌出雙眸,打溼了枕畔……

修改後:(一)並沒有睡熟的我,感覺媽媽來到了我的牀前。我偷偷睜開眼,看到媽媽果然站在我牀邊,她就那麼站着,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怎樣複雜而深情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縷晨曦對嬌花的撫弄,那是三月裏的春風對碧水的溫柔,那是夏日晚霞對嫩柳的輝映,那是秋夜月光對修竹的依戀,那是冬日裏的朝陽與小草的交談。

那一刻,雖然初冬的涼意與深夜的昏暗籠罩房間,但我的心中卻灑滿陽光,溫暖而甜蜜。媽媽很少守在我的身邊,但我終於懂得了媽媽埋藏在心底的愛,那麼濃,那麼深,那麼重。眼淚如決堤的水一般在瞬間涌出雙眸,打溼了枕畔……

我們可以運用比喻、排比、對比、反問等修辭,將細節寫得生動形象,文采飛揚。這就是細節描寫的第一招--運用修辭,畫其神韻(板書)

(二)並沒有睡熟的我,感覺媽媽來到了我的牀前。我偷偷睜開眼,看到媽媽果然站在我牀邊,她就那麼站着,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怎樣複雜而深情的眼神啊!我分明感到媽媽的目光在撫摸我的頭髮,她是在回憶那逝去的歲月嗎?媽媽的目光又撫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她是在尋找他自己的影子嗎?媽媽的目光灑到了我的臉頰上,她在爲一生心血的結晶而欣慰嗎?媽媽的目光又滑向了我的嘴脣,她在爲脣邊那淡淡的疤痕而心疼嗎?

讓我的心頭不禁一熱,眼淚在瞬間涌出雙眸,打溼了枕畔……

那一刻,雖然初冬的涼意與深夜的昏暗籠罩房間,但我的心中卻灑滿陽光、溫暖而甜蜜。媽媽很少守在我的身邊,但我終於懂得了媽媽埋藏在心底的愛,那麼濃,那麼深,那麼重。眼淚如決堤的水一般在瞬間涌出雙眸,打溼了枕畔……

將媽媽看我的動作進行了細細地分解,從我的頭髮、眉毛、臉頰到嘴脣,彷彿電影中的慢鏡頭將那一瞬間延長,並用特定鏡頭加以放大,用文字細緻描寫,這樣就把母愛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方法就是--細化動作,延長過程。(板書)

(三)並沒有睡熟的我,感覺媽媽來到了我的牀前。我偷偷睜開眼,看到媽媽果然站在我牀邊,她就那麼站着,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怎樣複雜而深情的眼神啊!我在這眼神的普照下,頓時有種異樣的感覺:我好象變成了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在酣然入眠,感動得母親滿臉都是幸福;一會兒,我好象又變成了一朵俏麗的月季花,激動得母親綻開了笑顏;一會兒,我好象又變成了一副五彩的畫,陶醉得母親在那兒欣賞啊欣賞! 

小作者主要寫媽媽的眼神,但也可以從“我”的角度,透過我的心理、動作等描寫,側面烘托媽媽眼神的魅力,從而使敘述的層次更豐富,更生動。而善於變換角度,從與這個細節相關的多個層面下筆,這是要學習的第三招--變換角度,增加層次。(板書)

(四)並沒有睡熟的我,感覺媽媽來到了我的牀前。我偷偷睜開眼,看到媽媽果然站在我牀邊,她就那麼站着,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怎樣複雜而深情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裏見過,那母親的眼神是一種無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呱……呱……》裏見過,那母親的眼神是一種幸福的安詳;我曾在畢淑敏的《我的五樣》中見過,那母親的眼神裏是一種不能割捨的珍愛!

運用聯想,進行類比粘連,使故事的內涵豐富。這種方法就是――類比聯想,添其內涵。不過,使用這種方法有個前提,那就是要拓寬自己的閱讀面,豐富積累。希望同學們愛上讀書,多積累一些寫作素材。相信大家如能從今天起就樹立起“細節”意識,培養自己敏銳的感受力,將來寫作就不會再急如走馬觀花,忽略了美麗的風景。

四.連結課文片斷,加以佐證,鞏固學習

那麼,一定有同學很好奇,老師運用的這些方法從哪裏得來的?其實大家並不陌生,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中就有許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寫作方法。

朱自清的《背影》中那位父親攀月臺過鐵道的細節正是運用了細化動作,延長過程的方法才讓我們感受到他深沉而濃烈的父愛;《最後一課 》放學時韓麥爾先生的動作描寫。《儒林外史》中嚴監生臨死時豎起的兩根手指。 

關於《故鄉》中的楊二嫂的外貌描寫與楊絳筆下的老王病入膏肓時的樣子都是運用不同的修辭方法,才使作品人物活靈活現。《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中左拉的形象,就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而在《最後一課》中,都德巧妙地運用變換角度的方法側面烘托出小弗朗士對德國侵略者的憎恨情感來。

在《談生命》中,冰心把生命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教師總結:其實我們的課文中還有許多寫作技巧期待同學們去發現、去總結。因此,這節課也在提示同學們,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一定要學會從課文中總結規律,從典型範文中歸納方法,養成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的好習慣!

四、自主訓練,鞏固運用

掌握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就讓我們學以致用吧。看下面的短片,請用心觀察、用情體會。

(播放短片)

(這是影片《暖情》中的一個片斷,影片的主題是: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讓他們健康成長!

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從每一位父母做起!電影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令人深思的故事。鼕鼕的媽媽下崗後,全家的生活就靠爸爸一個人微薄的工資支撐。爸爸同情工友小孫單身母親的遭遇,也選擇了下崗,使本來就很困難的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媽媽在一氣之下與昔日戀人去大連投資新的項目,離家遠去。鼕鼕在家庭面臨破裂的情況下與爸爸一起度過了自己六歲的生日。經濟困難使他離開了自己的幼兒園,和爸爸靠打工度日。對媽媽的苦苦思念使鼕鼕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快樂與幸福與鼕鼕擦肩而過。爸爸決定帶鼕鼕到大連尋找媽媽。然而尋找的過程艱難而漫長。他們靠送外賣、掃馬路、撿破爛維持生活,並且在茫茫的人海中尋找。 短片講的是一天鼕鼕爲了撿一個被小朋友踢到路上的可樂瓶,不幸被車撞傷。爲了支付房租、生活費和鼕鼕的醫藥費,爸爸又找了一份掙錢多的工作,給摔跤隊員做陪練。可憐沒有任何訓練經驗的爸爸,一天下來被摔得暈頭轉向、骨頭散架。)

只要你用心觀察,用情抒寫,你會發現其實你和作家的距離並不遠。

五、佈置作業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刻讓你深受感動,總有那麼一刻讓你倍受鼓舞,總有那麼一刻讓你陷入沉思,總有那麼一刻讓你淚落如雨……請以《那一刻,我     》爲題目,寫一篇作文,要求用細節描寫來照亮你的文章。

六、老師結語

人們都說: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實,大的生活,是由無數小的細節構成的。細節雖小,卻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細節之美,看在眼裏,便是風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擁進懷中,便是溫暖;寫在筆端,便是精彩。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動人的瞬間吧!讓細節之花在生命中綻放,在筆尖永駐芳華!

七、板書設計

讓細節照亮文章

細化動作,延長過程

運用修辭,畫其神韻

變換角度,增加層次

類比聯想,添其內涵

劉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