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3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3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每學期的種植活動又要開始了,這次我們可以種些什麼,既可以增加一點生機、增添一點綠色,而且又有教育價值呢?於是,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孩子,“種紅豆”、“種綠豆”、“種黃瓜”……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時,以爲小朋友舉起小手說:“老師,我想種向日葵。”咦,這個想法很特別,我突然有了靈感,“那你們知道向日葵是用什麼種子種出來的嗎?”“把葵花籽放在土裏就會長出向日葵了。”小朋友們很肯定地說。“那我們就種向日葵,好嗎?”“好!”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頃刻間在我的眼前出現一片向日葵欣欣向榮的美麗景象。第二天的早晨,許多孩子都帶來了葵花籽,“老師,我帶來了的葵花籽是生的,媽媽說熟的葵花籽是不能長出葵花的。”“我們什麼時候種向日葵呀?”瞧,孩子們有急切的種植慾望,爲了滿足孩子的慾望,我們的“神奇的向日葵”活動開始了。

活動目標:

1.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方式,讓幼兒認識向日葵種子。

2.猜想並記錄向日葵種子的播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猜想記錄表、記錄筆每人一份。 2.葵花籽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葵花籽。

(1)師:“老師給小朋友們猜一個謎語:高高個兒一身青,圓臉金黃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陽笑,結的果實數不清。”(向日葵)

(2)出示葵花籽提問:“這是什麼?”(這就是向日葵的果實,也叫做葵花籽。)“請你們來仔細觀察一下,葵花籽的形狀、氣味、顏色是怎樣的?” (幼兒自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

2.幼兒交流葵花籽。

(1)師:“葵花籽是什麼樣的?誰來說一說?”

(2)師小結:向日葵的種子是黑黑的、扁扁的、一頭尖尖的還有一頭是圓圓的。剝開來裏面有白白的瓜子肉。

3.幼兒猜想:如何播種向日葵的種子。

(1)師:“你們想一想,怎樣播種向日葵的種子呢?”

(2)(尖頭朝上、平放、撥去瓜子殼,把瓜子肉放在土裏、大頭朝上)

(3)師:“請你猜一猜,哪種播種的方式可以使葵花籽最快的長出來呢?爲什麼?”(請幼兒說出理由)

4.出示記錄表。

老師交代記錄要求,請幼兒把自己的猜想記錄下來。

5.結束活動。

幼兒展示猜想記錄表,交流自己的猜想,並按猜想結果把幼兒分成小組。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小動物是怎樣過冬》主題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動物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特殊功能

2、培養幼兒觀察及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動物尾巴的形狀

難點:掌握動物尾巴的特殊功能

活動準備

兒歌《郊遊》、《動物找尾巴》、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多媒體課件《動物找尾巴》、自制動物尾巴和身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郊遊》走進教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形狀猜出是哪種小動物。

2、幼兒看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尾巴的形狀,並試着說出其功能,之後教師給予指導。

3、播放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4、教師提問: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爲什麼都不借給它呢?(引導幼兒說出尾巴的作用)

5、那小朋友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有尾巴的啊?它們的尾巴又什麼用呢?

6、師:師總結常見動物尾巴功能。

7、(幼兒隨兒歌《比尾巴》走到教室後邊),進行找尾巴的遊戲。

三、結束部分

1、幼兒戴好動物頭飾去找相應的動物尾巴,鞏固對動物尾巴的認識。

2、和老師一起進行遊戲,提醒幼兒既要保護自己的尾巴,又不能被同伴抓走。

價值分析:透過遊戲進一步萌發幼兒探索動物奧祕的願望。

四、延伸部分:

在活動區,引導幼兒按動物尾巴的長短、粗細、蓬鬆與光滑等不同給動物找尾巴。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綠豆芽在我們家常菜餚中並不陌生,孩子們幾乎都吃過,但對綠豆變成豆芽的生長過程卻知之甚少,我決定讓大班的孩子們來做一次綠豆發芽的小實驗,讓他們多一次新奇的生活體驗。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綠豆發芽的生長過程。

2、培養孩子們探索科學自然現象的濃厚興趣。

3、初步體驗勞動的樂趣和不易,教育幼兒要學會愛惜我們的食物。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綠豆種子,綠豆芽,自帶的可口可樂或雪碧空瓶子,紙杯,乾淨吸水的小毛巾、溫水、小剪刀、雙面膠、中性筆。

【活動流程】

浸泡綠豆—觀察生長過程—實驗總結

一、浸泡綠豆

活動過程

1、認識綠豆種子和綠豆芽。

(1)教師出示綠豆種子和綠豆芽,讓幼兒識別並說出名稱、形狀、顏色。

(2)教師引導幼兒,說說綠豆芽是怎麼長出來的?教師提問:你們吃過綠豆芽嗎?好吃嗎?你知道一顆小小的綠豆是怎樣變成綠豆芽的?教師提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發好多脆脆的綠豆芽讓媽媽炒着給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現欲)

2、讓幼兒把綠豆種子裝入紙杯(綠豆約佔三分之二),倒入溫水淹沒綠豆。

3、在教師輔導下把飲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鑽4個比綠豆小的眼(以保證每天澆的水不積在瓶子裏,積水會讓綠豆爛掉),把瓶口錐形部分剪掉(便於通風和生長)。

4、在雙面膠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貼在瓶子上。

5、把紙杯裏泡好的綠豆放入飲料瓶內,並在綠豆上面蓋上乾淨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溼),開始第一次澆清水,多餘的水會透過瓶底小眼排出。

二、觀察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1、幼兒每天觀察綠豆發芽的情況,並由老師帶領進行兩次澆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澆水,綠豆芽一個星期即可長成食用)。

2、引導幼兒觀察生長情況。教師提問舉例:今天你看到了什麼?和昨天比有什麼變化?回答:綠豆皮裂開了,有個白色小芽鑽出來了!………白白的身子上還有兩片小葉子………

三、實驗總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知曉綠豆種子發芽也像小朋友一樣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實驗總結:空氣和水是綠豆種子發芽不可缺少的條件。

3、讓幼兒體驗收穫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勞動的。

4、實驗總結:我們所吃的食物是來之不易的,要學會珍惜。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將發好的綠豆芽帶回家,讓媽媽給全家炒一盤香噴噴的綠豆芽菜,

2、當一回小老師,把發綠豆芽全過程教給爸爸媽媽,讓他們也學會在家裏發不同種類的豆芽菜。

3、讓幼兒家長給教師手寫一封短信,介紹一下綠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課”的全過程,發表一下感想,然後教師在全班一一念出。

【活動反思

一、注重學生參與探究教材的準備,透過課前蒐集相關資料,即可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又爲探究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基礎。科學教材爲學生創造了許多課前蒐集材料的機會,如讓學生採集各種樹葉,捕捉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以及蒐集各種液體、家中的材料,米飯等實物。透過學生參與探究材料的準備,既充實了探究材料的不足,爲探究活動打下了基礎,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採用自主探究的模式,從創設探究情境入手,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最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發展。

二、關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我認爲整個教學過程已基本落實了。教學目標的設計具體表現在傳授領悟科學概念,培養學生設計對比實驗,養成觀察實驗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辯證地認識客觀事物。在教學效果上,我認爲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穫是很大的。明確了生物的'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更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尤其是學生種植綠豆、做綠豆生長的試驗、親自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讓他們從中獲得了樂趣,也獲得了知識。

三、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我認爲事先準備好的綠豆芽生長的對比實驗效果明顯突出,使學生耳目一新,認知鮮明,印象深刻。“亮點”產生的原因,我認爲還是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

四、當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不少。例如“讓學生舉出植物努力適應環境的例子”,這一環節中我希望透過出示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圖片,然後討論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形態與生活環境的關係。爲了這個討論,我設計了以下問題:(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有什麼不同?(2)香蕉、松樹、仙人掌生長在什麼地方?(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然而,討論的效果沒有達到。學生的回答與預設結果出入較大。後面設計的鼓勵學生說說他們還知道哪些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這一環節也忽略了。今後在處理時間與預設問題上要多下苦功。

五、本張圖片中學生在觀察植物適應環境的試驗中,學生觀察後的回答很多,有的回答與本節課無關,老師必須在此方面加以引導才能讓學生明白其中道理。

六、縱觀這節課,我收穫很大,學生積極活潑,表現出色,樂於參與,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我很好地組織學生語言,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一定會收到效益。當然,科學課也應培養學生質疑、發問的習慣,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精神。

標籤:科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