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數學課三年級教案4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課三年級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課三年級教案4篇

數學課三年級教案1

一、課標解讀: (一)數與代數1。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2。能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4。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5。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二)空間與圖形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2。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3。結合實例,感知理解對稱現象。4。透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三)統計與概率1。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2。透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並完成相應的圖表。3。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如記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並將數據記錄在統計表中。4。透過豐富的實例,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爲整數)。5。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四)實踐活動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獲得一切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年、月、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三、學情分析:

1、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雖已發展了有意注意,但還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而分心。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上課不專心聽講,有其自身的年齡特點。2、學生一般對上課所講的內容不容易感興趣。如果教師講得有趣,學生肯定會全神貫注。3、學生雖然已上了三年級,但有的學生還未養成上課聽講的良好習慣。4、有的學生不適應教師的講課形式或不喜歡任課教師,而“遷怒”於聽課。5、有的差生平時受到教師的關注少一些,而教師的批評正是一種關注,潛意識想得到教師的關注,所以不認真聽講。 總體上,從上學期成績分析看,成績較理想但還需繼續努力,本學期要因材施教,分別對待。對於自己認爲聰明得很,平時懶讀、懶寫、懶做題,成績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的學生,可以引導多自學,自己悟出道理,小組展開討論,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會更有效。對於基礎很差、幹勁更差,上課不遵守紀律,作業叮囑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個同學,更要認真對待,發現他們思想、學習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與家長聯繫溝通,與優生結對子,力爭使他們成爲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

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個學期,要繼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增優補差

1、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教材。教學選取的素材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新穎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資訊窗”“情境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體驗,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有效的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3、儘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口算和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4、應用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過程,準確的把握數量關係,逐步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數學學具,重視學生操作,讓學生積極的動手、動腦、動口。6、作業佈置力求少而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別對待。作業批改要及時,並努力做好批改記錄,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反饋和矯正。 7、對後進生要多給與關心和幫助,多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激發其上進心。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幫助,使後進生樂於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多讀書,多查閱資料,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多聽課,多評課,汲取先進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數學課三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聯繫生活中的問題來進行除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除法和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我根據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及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混合運算計算過程,能熟練計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對、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能夠正確計算。

教法學法:

1.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情景創設,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小組合作法,並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採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透過小組內交流從題目中獲得的數學資訊,說說解題思路,來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透過獨立列式計算,交流計算順序和結果,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出示7×6+24,指名學生板演計算,總結運算順序。

(2)課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數學資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4)在同學們提的問題中選擇“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來研究。

 二、學生交流、合作、探索、歸納方法

(1)鼓勵學生探究

師:關於這一節的問題,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老師想放手讓同學們自己解決,依託小組的力量,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

生: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其中收集資訊。

(2)學生代表彙報本組內的發現,教師補充,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步驟,和書寫格式。

(3)及時總結:在一個算式裏既有除法也有加減法,我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算除法,再算加減法。)

三、鞏固拓展強化新知

(1)課件出示算式,147-72÷6 327-56+78 56÷8×15 32×3+37

學生說說計算順序。

(2)給計算順序分類,(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3)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再計算。

設計意圖:練習時按照,先說計算順序,再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最後計算的模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有說到做,明確了計算順序,提高了計算能力。

四、歸納總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2)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板書設計:

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45-70÷2

=45-35

=10(元)

1.當綜合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時,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2.在一個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透過板演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過程,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並及時的進行計算順序的文字總結,給計算順序分類明確。達到學生正確計算的目的。

數學課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爲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麼?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麼?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並彙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爲什麼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透過剛纔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裏,應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裏,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並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彙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想想做做”

數學課三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爲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麼?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麼?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並彙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爲什麼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透過剛纔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裏,應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裏,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並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彙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想想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