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換一換教案及反思

一、設計意圖

換一換教案及反思

在兒童生活中,交換東西是很平常而又常見的事情,可以交換食品,可以交換玩具,可以交換圖書。《換一換》繪本圖書中講述的是動物交換聲音的故事,它來自於兒童的天真想法,被成人的慧眼發現了,又用成人的智慧加以再創造,於是就變成了這本以幽默見長的趣味橫生的故事。故事中,出現的"嘰嘰"" 吱吱""哼哼""呱呱""汪汪""喵喵"等象聲詞是幼兒最喜歡,又是最想模仿的聲音,《換一換》繪本圖書演繹了一場小動物們互相交換叫聲的遊戲,既可以讓幼兒認識許多動物,又可以讓他們學會各種動物的叫聲。

二、活動目標

1.熟悉小雞、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的外型特徵及其叫聲;

2.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讀圖的方式閱讀圖畫書,知道小雞嚇走大貓的原因;

3.體驗動物換叫聲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草地場景:內有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指偶圖。

2.《換一換》繪本大書。

四、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 草地上藏着哪些小動物?

1.引入情境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在草地上游戲、玩耍。

2.找尋動物

師:(手指一隻小老鼠藏的地方問)咦,草地上藏着誰呀?

幼:小老鼠。

師:(請幼兒取出小老鼠指偶,並粘帖到花園前的一條小路上。)草地上還藏着誰呢?我們一起找找看。

(幼兒依次找出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幼兒按故事中的順序進行粘帖…………)

3.過渡語:今天草地上真熱鬧啊,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小動物,每天遊戲,玩耍,好開心呀!

環節點評:

創設草地的場景,讓幼兒在模擬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快樂的玩耍遊戲;這樣的遊戲的方式將幼兒自然地引入教學活動,接着,在遊戲式的說說、貼貼中讓幼兒按動物的某一特徵找尋、識別小動物,吸引幼兒注意力,激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幼兒進一步熟悉了小動物的主要外型特徵,爲接下來猜小動物叫聲了作了鋪墊,同時也爲《換一換》故事的展開拉開了序幕。

(二)猜一猜 小動物怎麼叫?

師:小朋友知道這些小動物是怎麼叫的?

幼:(自由模仿自己知道的某動物叫聲)

師:(重點引導幼兒模仿小豬和烏龜的叫聲)

最後按展板上小動物順序,依次學習小動物的叫聲。

環節點評:

由幼兒先根據自己知道的小動物叫聲進行學習,最後再學習比較陌生的小豬、烏龜叫聲,遵循了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所以,幼兒學得輕鬆、愉快,效果也非常好。透過互學、向老師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六個小動物的叫聲。最後,按故事中小動物的出場順序,依次學習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的叫聲,不僅強化了幼兒對小動物叫聲的認識,爲它們理解故事作了一個知識準備。

(三)讀一讀 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師:小朋友聽,還有誰也到草地上來玩了?嘰嘰嘰--

幼:小雞。

師:(出示大書《換一換》),小雞要跟小老鼠它們玩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教師邊翻書,邊講述《換一換》。)

師:故事講完了。(教師手指動物圖卡小雞)小雞跟小動物們換了什麼?

幼:換叫聲。

師:小雞跟哪些小動物換了叫聲?

幼:小老鼠、小豬……

師:小雞想跟小老鼠換叫聲,是怎麼說的呀?

幼:小老鼠,我們換一換叫聲,好嗎?

師:誰來學學小雞對小狗說的話?……

師:當小雞遇到老貓時,發生了什麼事?老貓怎麼說的?

幼:差點給老貓吃掉。

師:小雞最後給老貓吃到了嗎?爲什麼?

幼:小雞學了小狗的叫聲。

師:最後小雞回到家,媽媽嚇愣了,爲什麼呀?

(引導幼兒理解小雞嚇走老貓的原因,以及媽媽嚇一跳的原因。)

環節點評:

幼兒在邊傾聽邊讀圖中,眼裏流露出無數的好奇與驚喜,尤其當小雞遇到貓要吃它時,全體幼兒心也跟着懸了起來,當小雞緊張中脫口學了小狗的叫聲,卻意外地嚇走小貓,讓幼兒們頓時放鬆了心情,自然地迸發出爽朗的笑聲。故事結尾,當小雞學烏龜叫聲"嗯、嗯"地回到家,又把媽媽愣住了。這些讓孩子們完全沉浸到故事中,情感也隨着情節一起跌宕起伏。故事中有趣的換聲音,使幼兒帶着遊戲的心情去閱讀,去感受,在讀完故事後,幼兒仍然感到意猶未盡,沉浸在故事的趣味中。書中動物圖畫展現的神情,妙趣橫生,充滿着探究欲,讓幼兒產生許多的聯想。最後在回憶情節時,也因爲前面兩環節的滲透,以及展板上依次排列的動物順序,使得幼兒輕鬆地掌握了動物出場順序,以及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獲得了閱讀的.愉悅感。

(四)玩一玩 我們也來換一換。

師:小朋友,我們也來學小動物,換一換叫聲,好不好?

指導語:這裏有小雞、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各種小動物胸飾,你喜歡哪個小動物,就戴上它。然後學他的叫聲去跟其他小動物交換叫聲。

(幼兒自選小動物胸飾,教師和幼兒帶上動物胸飾,做換一換的遊戲。)

環節點評: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當幼兒聽完《換一換》後,進入角色的慾望非常強烈,教師安排幼兒玩換一換遊戲,正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在遊戲中,幼兒模仿着動物的叫聲,再與另外的動物換叫聲,既是對文字的體驗,又是對文字的拓展。遊戲中,各種小動物都成了換叫聲的主人,一個個興致勃勃地去找尋自己所喜愛的動物,並主動進行叫聲的交換,既豐富了故事情節,又愉悅了自己的心情。最終讓繪本真正成爲幼兒發展的心靈雞湯。

五、活動反思

幼兒在接觸故事《換一換》過程中,始終是興奮的、愉悅的、收穫的。這些都體現在對找尋動物的熱情中;模擬動物的叫聲中;屏息傾聽故事中;以及遊戲中流暢的語言裏。這次活動之所以讓幼兒在閱讀中獲得了愉悅,增強了對動物的認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爲以下三點:

1.作品內容的磁場性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有與同伴交換玩具等物品的體驗,所以對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情節並不陌生,似乎就是他們平時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所以,幼兒樂於接受,易於接受;同時作品中交換的居然是動物間的叫聲,這讓大家耳目一新,充滿新奇感;更爲重要的是小雞在與動物交換叫聲中所遇到的差點給老貓吃掉的驚險經歷,更讓作品增添了無限的幽默與情趣。所有這些,都對幼兒的眼球產生了強烈的磁場。使幼兒始終對活動有着強烈的興趣。

2.作品語言的重複性

在故事中,小雞與動物交換叫聲時,一直用輕輕的、禮貌的聲音與同伴商量:"××,我跟你換一換叫聲,好嗎?",就是這麼一句重複的問話,讓小班幼兒極其感興趣,當他們聽了2-3次對話後,已經很順利的在老師的講述中輕聲地跟着對話。在遊戲中,也都能熟練的運用這句問話,與同伴交換叫聲,既愉悅了身心,又發展了語言。

3.環節過渡的自然性

活動中,每一個環節的過渡都做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比如,在出示故事之前,首先用找的方法,找到躲藏在花園裏的小動物;接着自然而然地讓幼兒學學小動物叫聲;再緊接着,由"嘰嘰"小雞的叫聲引出作品的主人公,一環緊扣一環,在幼兒正沉浸在模仿小動物叫聲的興奮、激動時,又引出小雞"換一換"的故事,將幼兒剛纔熱烈的情緒暫時冷靜下來,進入到傾聽故事的階段,再接着理解小雞嚇走貓、嚇愣雞媽媽的原因。最後又讓幼兒扮演小動物呼喚叫聲,讓幼兒在遊戲中對話、模仿叫聲,拓升了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讓幼兒在體驗閱讀的愉悅中結束活動。

4.活動過程的情境性

文學具有情境性,活動開始部分創設了一個美麗的花園,把幼兒引入一定的情境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在審美中產生情感的衝擊,激發幼兒閱讀的情感,同時也解決了文學作品內容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距離。在美麗的花園裏找尋躲藏的動物,使幼兒幼兒置身於花園,找尋動物時的熱情也就更高,當他們找到動物時,自然而然地就學習、模仿起小動物的叫聲。緊接着,出示來到花園的小雞,也使得故事更具直觀、形象、情境。最後幼兒帶上動物胸飾,扮演動物互相交換叫聲,更使活動的情境性增強,幼兒活動的熱情也因此更爲強烈,把知識變得智慧和感性。

5.幼兒參與的主體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無論是找尋躲藏的動物,還是模仿動物的叫聲、扮演動物交換叫聲,幼兒都是站在一個主體的地位,沒有老師指揮、操縱的痕跡。活動中,他們積極地找尋動物,激動地模仿動物叫聲,認真地思考小雞嚇走大貓的原因,愉快地交換叫聲等,無一不是在一個輕鬆、愉快地氛圍中去主動的學習、與作品互動、與同伴互動。

標籤:教案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