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考現代文閱讀複習知識 導學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專題一 記敘文閱讀

一、命題趨勢

從近幾年來的中考命題來看,記敘文閱讀所選的文章大體可分文以下三類:

(一)敘述性的散文

敘事性的散文是中考長選的文章樣式。這裏說的敘事性的散文是指以記敘、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記事、狀物繪景、詠物抒懷爲內容的一種文體。包括新聞類的作品、文學作品等;選文內容多以反映父母之愛、師生之情、同學友誼爲主。

中考考點:

1、對記敘要素、詳略、順序的分析理解。

2、對內容要點的歸納概括。

3、對文章層次結構的分析。

4、對文章表達方式的辨別、比較分析。

5、對特殊詞句含義的理解。

6、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揣摩,題型對以主觀表述爲主。

(二)抒情性的散文

瀏覽2008--2010年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其中“現代文閱讀”的考查,幾乎都有對“抒情性散文閱讀”的考查。

中考考點:

1、結合語境,聯繫文章內容,理解詞語的含義。

2、理解句子的含義及其作用。

3、體會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格句子的妙處。

4、對文章內容要點進行概括。如:概括文章所讚美對象的品質、特點,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讚美對象的,等等。

5、理清文章思路。抒情散文往往有一條線索,可能是以“事”或“物”爲線索,也可能是以“感情”爲線索,理清了文章的線索,就會對文章的寫作思路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6、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如:怎樣理解文章的標題;如何認識文章的主題;對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來的情感、態度的理解。試題中常以問“爲什麼”的形式出現,等等。

7、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散文中,作者所抒發的感情,往往就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當然,有的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在不斷地變化,要注意體會。

8、有的抒情散文,景物描寫是很重要的內容,要求分析其寫法上的特點。

9、從內容、語言、寫作技巧等方面來賞析文章。

10、談談從中得到的感悟或啓示。

(三)小說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中考文學作品的閱讀幾乎在每套中考試卷中均有體現,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散文,其次是小說。主題大多反映人性美、人情美,賦分最多在15分左右。

中考考點:

1、梳理故事情節。

2、概括相關的段落大意。

3、對文章標題和內容的理解。

4、對人物形象的認識。

5、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6、品味小說個性化的語言。

7、對小說的藝術技巧,如構思、結構的佈局,情節的設定加以評價。

8、對小說的主題的理解。

9、從小說中獲得的感悟。

二、知識清單

清單一     記 敘 文

一、記敘文概念

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並有適當抒情、議論)以寫人、寫事、狀物、繪景、詠懷爲內容的一種文體。

二、記敘文“六要素”

“六要素”是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三、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安排材料,使文章更有條理性。

插敘:先寫事件的結果,或把事件發展過程中最突出片段提前,然後再用順敘的方法來敘寫。

插敘:是根據事物發展的需要,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情節,而插入與之有關的情節或片段的敘寫,然後再繼續原來事件的敘述。插敘可使讀者對整個事件的原委有更全面的瞭解。

四、記敘的線索

線索是連貫文章始終的脈絡,也可以說是文章是綱。抓住了線索,對理解文意、掌握結構、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線索的類型:

1、以某一件有意義的實物爲線索,如《羚羊木雕》;

2、以人物爲線索,如《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徵--“背影”爲線索);

3、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變化爲線索,如《故鄉》;

4、以時間爲線索,如《登上地球之巔》;

5、以地點變化爲線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6、以某一中心事件爲線索,如《社戲》。

五、記敘文的人稱

記敘文常用的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有時爲了表達的特殊需要還會使用第二人稱。

作用:

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

第三人稱: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地敘述。

第二人稱:如同與讀者促膝交談,親切自然,抒情性強。

六、記敘文的結構

閱讀記敘文,從結構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一)結構

結構是指記敘文的具體內容的構成,即材料與材料之間的排列組合。它包括開頭和結尾、過渡連貫和照應、段落與層次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層次最重要。

1、“過渡”是段落層次連接的橋樑,對語氣的連貫、佈局的縝密、轉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過渡是透過一個句子來完成的,有的則是透過一個表並列、遞進、選擇、總分等關係的詞語完成的,對於這些詞語,遇到時要用心揣摩,弄清它的作用。

2、“連貫”是指一段文字中句子與句子之間必須有緊密的聯繫,前後呼應,上下銜接,使語意貫通,形成有機的整體。

3、“照應”的特點是“前伏後應”,它的形式有三種:一種是文題照應,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種是文章的首尾照應,如《背影》、《臺階》;還有一種是文中的前後照應,如《我的叔叔于勒》。

(二)劃分段落層次的方法

1、按時間先後劃分或空間的變化劃分。如《藤野先生》,隨着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文中的時間、地點的語言標誌,就可以作爲劃分文章結構的主要依據。

2、按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劃分,如《背影》。

3、從選材角度的變化劃分,如《信客》。

4、按人物、場景的變化劃分,如《雲南的歌會》。

5、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劃分。

七、記敘文結尾常起的作用

1、照應標題;

2、照應開頭;

3、卒張顯志,即結尾點明中心或暗示中心;

4、深化中心;

5、含蓄委婉,發人深省。

6、異峯突起,再顯波瀾。

八、記敘文表達方式以及表現手法

1、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描寫:分爲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

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描寫。

(2)環境描寫分爲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描寫是對日、月、星、辰、天氣、自然風光等的描寫,它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起襯托中心的作用。

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場所、風土人情、社會背景、歷史背景的描寫。描寫從另一個角度可分爲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揭示人物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反映作品主題,而側面描寫是透過其他人物的言行來寫主人公,起襯托、烘托作用。

議論和抒情:它們是從作品的思想內容提煉出來的,是對記敘材料意蘊的概括和情感的昇華,是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傾向,透漏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

2、記敘文的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卒張顯志、以小見大、正反對比、象徵、襯托、先抑後揚、聯想和想象等。

九、記敘文閱讀方法指導與解題思路技巧

(一)方法指導

1、仔細通讀全文,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內容。(主要從“六要素”入手)

2、閱讀記敘文要能體味作者字裏行間所持有的對生活、對人生、對世事的認識和情感,從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3、要找出關鍵性的語句,體味和推敲這些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樣有助於對中心主旨的把握。

4、在理清線索脈絡、理解內容主旨、品味關鍵語句、賞析情景和形象的基礎上,還要 、體會作者的態度或觀點。

(二)解題思路技巧

1、怎樣分析人物性格?

 答題技巧:

(1)分析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

  (2)分析br>  (3)抓住關鍵性詞語。

  (4)分析寫作手法的作用,如對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如《故鄉》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2、怎樣理解文中某些詞語的含義?

答題技巧:(1)瞭解詞語的本義;

         (2)分析語言環境;

           A 分析詞語所在句子的意義和結構。

           B 尋找和詞語相關的語言資訊。

同時還要注意詞語在文中出現的地方和文章相關的提示性詞語,如“這就是”、“因此”、“所以”等。

3、怎樣體味和推敲文中某些句子的含意?

“句子的含意”一般指能夠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對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有重要作用,或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和議論抒情方面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

答題技巧:

(1)抓主幹的同時,注意那些修飾、限制成分。

(2)抓住關鍵詞語,如強有力的動詞,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詞來理解整句的含意。

(3)根據句子運用 修辭方法的特徵、功能,分析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4)根據語境揣摩句子含意。

(5)抓住中心來理解句意。

(6)結合社會背景來理解句意。

(7)從表達方式入手分析,比如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8)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主要指在文中起總領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啓下作用的句子。

4 、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

  比喻: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具體可感,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也可使說理更透徹。

  擬人: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誇張: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引起聯想和想象,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

  排比:使句子整齊,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對偶:句子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

  對比: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反覆: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候能夠加強節奏感。

  借代: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鮮明。

 設問: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

 反問: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使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作用:(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使事情更具時代背景。

      (2)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

      (3)推動情節的發展。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爲情節的展開作鋪墊。

      (6)交代事情發生的地點,使事情更具真實性。

清單二      散   文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體驗,透過狀物、記人、寫景等表達出來。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爲主,把抒情、敘述、議論融爲一爐;

           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

           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行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點。閱讀散文時,要透過“行”抓住“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

   根據表達方式的側重點不同,散文可分爲記敘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

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爲主的散文。有的着重是記寫、刻畫人物,人物是全篇的中心;有的側重寫一定的風物、物景,在此,作者將外物與內情融合起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爲主的散文。它主要表達對生活的感受。這類散文是對具體“物”進行描述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意義,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徵是寓情於景、寓情於物、借物抒情、託物言志。這類散文有較多含蓄和象徵的成分。

議論散文: 爲議論爲主的散文。它說理時,往往藉助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述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對於這類散文要注意從情中悟理,在理中悟情,認真體會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

三、散文常見的幾種表現手法

 1、寫景類 ---- 借景抒情、移情於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2、懷古類 ---- 即事抒情、借景抒情。

 3、詠物類 ---- 託物言志。

 4、詠史類 ---- 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5、送別類 ---- 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6、邊塞類 ----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有時也用象徵、襯托、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先抑後揚、鋪墊烘托、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首尾照應、擬人、卒張顯志等手法。

四、散文中表達方式的作用

描寫:分爲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景物描寫重點考查描寫的作用。散文的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查動作、外貌、神態、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主要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議論: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主題或者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

五、考點解題的思路技巧

 1、把握散文主題的方法

 考題的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技巧: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

  (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爲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答題要點:

(1)能利用原文詞語時,要儘可能使用;

  (2)沒有原文詞語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把握散文的線索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材料選擇的依據。

  答題方法:

(1)思考散文的題目。有時題目本身就是線索。

  (2)速度全文判斷。可在文中畫出文章敘述最多的人、事、物,這些往往就是文章的線索。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準線索。

3、賞析散文的語言

 (1)考查詞語的含義 

考查形式: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並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

 答題思路:

(1)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回答詞語的含義;

    (2)根據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意來判斷。

 (2)賞析句子

    考查的形式:

(1)請從文中摘錄一個你喜歡的句子,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3)摘錄一句讓你說出含義。

  (4)這句話寫的好,好在哪裏?

 答題思路:

(1)確定答題的角度。可以從句子的形式特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句子的深層含義、詞語的特點等角度選擇一個進行賞析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

  (2)聯繫散文的內容。

  (3)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分析在表達中心或抒發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3)詞語的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

(1)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分析詞語的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錶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3)體現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4、發展性試題

 (1)仿寫

  考查形式: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學生仿寫一個或幾個。

  答題要點:

(1)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要讓學生做什麼,怎麼做。

  (2)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

  (3)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

(2)談感受

  考查形式:(1)對描寫對象;

           (2)對人物感情;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4)對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

 答題要點:(1)能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要有明確的觀點和態度。

          (3)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此外,還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來回答。

(3)續寫

  寫出一段話的前半部分,讓學生續寫後半部分,啓發學生答題的思路,答案往往在原文裏。

 

曹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