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論語》六則》(學案)(一)、(二)(語文版七年級)

 課 題:《<論語>六則》課 型:講 讀 課時2課時 備課人:徐  穎 備課時間:2017-09-10

《《論語》六則》(學案)(一)、(二)(語文版七年級)

學習目標:1.誦讀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背誦課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2.瞭解孔子及《論語》;閱讀註釋,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3.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學習重點:讀準字音,正確停頓,背誦課文;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

學習難點:正確把握文言文的節奏停頓;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及用法,能準確翻譯重要句子;

課前自學提要:

(一) 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不亦說乎(   )不慍(   )罔(   )殆(   )默而識之(    )

(二) 用“/”爲下面語句劃開節奏停頓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②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③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⑤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作者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爲商後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政季桓子所爲,離魯而周遊衛、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爲時君所用,歸死於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稱“六經”。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於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後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後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爲核心,以“禮”爲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政治態度上是保守的,有利於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透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化,成爲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奉爲至聖先師。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爲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需要我們去學習、繼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節選自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檢查預習

(一)下面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 爲(wèi)不亦說乎(shuō)B.罔(wǎng)默而識之(shì)

C. 慍(yùn)敏而好學(hào)D. 殆(dài)不亦樂乎(yuè)

2.朗讀下列各句,指出停頓錯誤的一句。(      )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D.是以/謂之“文”也。

(二)填空:《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 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     。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I、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 (1)齊讀,散讀;個人讀。 (2)點撥朗讀文言文的技巧。 

(3)結合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4)注意朗讀節奏,語速語調。 

3討論、質疑、析疑。 根據課文註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把討論後仍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 

(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               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敏 :       好:         恥:      

 下:                 厭:                    誨:          倦: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            從:

(2)分別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翻譯: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翻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翻譯: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翻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                                                                          

(3)下面短語或句了,翻譯時要調整詞序,試着把它們譯成現代漢語。

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2.不恥下問                          3.何有於我哉!

4反覆朗讀直至背誦。 5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課堂訓練:

(一)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 )⑵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慍: )

⑶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新:           )

⑷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識之(識: )⑺擇其善者而從之(從: )

(二)摘出出自《論語》十則中現在常用的成語。(5分)

(三)“而”的用法有:A表順接,B錶轉接等,請區別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

學而時習之( )人不知而不慍(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 )

敏而好學(  )  學而不厭( )擇其善者而從之( )

(四)根據提示用原文填空

  ①              ,不亦說乎?② ,可以爲師矣。

③學而不思則罔, 。④子曰:“ ,是以謂之‘文’也。”

⑤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鑑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 , 。(4分)

(五)在關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方面,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請舉出兩例。

①知識就是力量--培 根  智慧是經驗之母--達芬奇

② 無知識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牛 頓③業精於勤,荒於嬉。---韓 愈

④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⑤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 飛  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 子

五、小結 

   當我們回顧這節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現,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啓示啊!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2.識記文章中的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論語)六則》中,每條語錄都滲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品讀賞析,探究內涵 :l、學生散讀、背誦、討論、賞析。 

2、 (1)從文中找出關於學習方法和態度的句子。 

(2)課文在學習方法方面強調什麼?在學習態度方面又強調什麼? (要點提示:學習方法) 

三、創讀文句,拓展創新 

1學生朗讀(分齊讀、二讀、個人朗讀)。 2 (1)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2)課文中有些話己凝固爲成語,試着把它找出來。 

(3)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結合課文說說,並闡明今後打算。 

四、當堂訓練: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

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爲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定),任重而道 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恕(道)”吧)!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1.《論語》十則告訴我們,學習必須                。

2.第一則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       、        、 。

3.曾子經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麼?

4.“溫故”和“知新”是不是兩件並列的事?該如何理解?

5.課文中強調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起來的一則是 。

6.“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一則是爲了告誡弟子 。

7.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裏有借鑑的意思)。”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 。

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是借松柏之後凋比喻什麼社會現象?

五、小結 

(論語》中關於學習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讓我們'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從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爲我們的成長,爲建設祖國服務。 

六、作業 :延伸閱讀訓練

(一)《論語》節選: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可謂好學也已     同   意思是:      2.誨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           

3.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           

二、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1.吾嘗終日不食          2.誨女知之乎?         3.敏於事而慎於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不憤不啓                    

三、翻譯句子:

1.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討學習與思考之間的關係的句子是                              。

2.孔子認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句子是                              。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個倡導啓發式教學的是孔子。他給後人留下了"啓發式"、"舉一反三"的教育教學經驗的句子是                                     。

五、“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中“君子”的含義是什麼?請在上文中找一個與之含義相同的字。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試理解現實生活中“君子”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二)《師曠論學》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 1 乎?” 平公曰:“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 2 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3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 4 昧行 ‘ 乎?” 平公曰:“善哉!”

[註釋] ①炳燭:把蠟燭點燃。 ②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是個瞎子所以這麼說。 

 ③陽:這裏指陽光。 ④孰與:一種固定格式,用來比較,相當於“比……怎麼樣”。 

 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恐已暮矣(       )  安敢戲其君乎(       )臣聞之(       )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識之      D.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文言句子 。

①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                                                         

②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4.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答:                                                                           

5.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你認爲學習與年齡有沒有關係?是什麼關係?

答                                                                            

(三)《顏回好學》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註釋]①回:顏回,又稱顏淵。②魯哀公:魯國國君。③遷:轉移。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發盡白,蚤死                   ②今也則亡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①孔子哭之慟            ②門人益親        ③弟子孰爲好學         ④不貳過                   

3.翻譯下面的句子。

不遷怒,不貳過。譯文:                                              

4. 顏回的好學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四)閱讀下文,完成文後題目。

29歲那年,顏淵到魯國皇家大學攻讀儒學博士學位。博導是該大學的學術帶頭人孔丘。孔丘教學風格很嚴厲。他每天安排顏淵讀大量的書,而且下指標,每個月要拿出一篇論文。

顏淵是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向來唯師命是從。每天讀書到深夜,每個月都能拿出一篇優秀的論文。孔丘很滿意,對顏淵說他會很認真批閱,並激勵顏淵要忘記過去的成績,每一天都應當從零開始。顏淵深然其言。

一天,顏淵在閱覽室瀏覽時,無意發現了自己一篇論文習作竟發表在一本世界學術權威雜誌上,不過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個下午,又發現了自己另外幾篇論文習作也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顏淵有點氣悶,卻又不敢質問孔丘。孔丘在學術界有着至高無上的威望,和他作對只能自毀前程。

顏淵陷入深深的鬱悶中,原先的憂鬱症更嚴重了。不到一年,“發盡白”。

這樣鬱郁過了三年,顏淵終於沉痾不起,倒在了書桌前,年僅32歲。

得此消息,孔丘大慟:“噫!天喪予!天喪予!”爲表示紀念,孔丘從此封筆,不再進行學術研究。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循規蹈矩(     )瀏覽(     )署名(     )沉痾(      )

2.文中顏淵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4.文章揭示了一種什麼社會現象?                                          

5.文末“爲表示紀念,孔丘從此封筆,不再進行學術研究。”這句話具有怎樣的諷刺意味?

                                                                      

板書

 

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