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我們的身體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的身體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的身體教案

我們的身體教案1

活動目標: 1、自己身體哪些部位可以動,知道人的關節是可以動的

2、瞭解保護關節的簡單方法

3、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小朋友做操的錄像

2、球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小朋友做操,看老師拍球。

提問:

1、剛纔我們看了錄像中,小朋友做操時身體的哪些部位在動?(手、腳、腿、腰、頭)

2、老師拍球的時候有哪些地方在動?(肩膀、手、腰、手腕)

3、我們身體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地方在動?(因爲有關節)

二、老師講述人的身體裏有許多關節,有了關節我們活動起來很輕鬆自在。

提問:

1、我們的身體裏有哪些關節呢?它們有什麼作用呢?

2、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做動作,瞭解自己身體各部位的關節,知道人的關節是可以動的,如:人的肩關節、膝關節可以幫助我們行走,腕關節可以幫我們拿東西,頸關節可以幫我們前後左右看東西。

三、老師爲每位幼兒準備一張娃娃圖,請幼兒用鉛筆在能動的部位(有關節的地方)畫上一個小空圈表示這兒有關節。

四、瞭解保護關節的簡單方法

1、身體裏有這麼多的部位能動,靠的是關節。有了關節我們才能參加各項活動(請幼兒跟音樂跳舞,說出感覺很舒服)如果關節不動了,我們就不能參加活動了(請幼兒做"木頭人"的遊戲,說出關節不動了難受不舒服的感覺)

2、關節是怎樣動的呢?(用平拳和拳頭表示)如果用力拖關節就會脫下來很痛,一點也不能動,這樣就是脫臼,同時也不能把關節朝反方向扭轉,如果朝反方向扭轉,不但關節會受傷害,也會使你的骨骼被扭傷。

3、提問:我們在平時的遊戲和各項活動中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關節呢五、評價、結束課。

活動反思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全社會的自豪。所以我設計了幼兒健康運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幼兒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自己善於放開膽量去試試,只有這樣纔會健康、快樂、幸福。

我們的身體教案2

一、目標:

1.透過玩玩、找找、發現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願意和老師一起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發現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

2.難點: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三、材料與環境創設:

幼兒人手一份活動器具、紙寶寶、筆,教師用的一張放大的紙寶寶。

四、活動流程:

嘗試發現—>找身體會動的部位—>活動—>延伸活動

1.嘗試發現

1)今天,老師在活動室裏放了好多的活動器具,請孩子們看看都有些什麼呀?請每個孩子拿一樣你喜歡的器具玩,玩的時候你要仔細地看看,你身體的什麼地方動了?

2)提問:你玩了什麼你身體的什麼地方動了?

2.找身體會動的部位

1)我發現你們的手和腳會動,其實身體上還有許多地方也在動。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位紙寶寶,請孩子們一邊動動你們的身體一邊把發現身體上會動的地方用筆點出來。

2)請你們把身體上會動的地方告訴大家吧

孩子們講出會動的部位老師在放大的紙寶寶上記錄並相應讓孩子們動動該部位。

3.:動一動

1)紙寶寶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動一動的。

2)老師點到紙寶寶什麼部位,你就動什麼部位。讓我們聽着音樂有節奏地每個部位動5下。

3)今天,你們發現人身上許多部位都會動,就是因爲這些部位會動,我們人的身體就很靈活,樣樣事情都會做。

4.延伸活動:

身體外面可以動,那麼身體裏面部位會動嗎?請孩子們去問問爸爸媽媽或者看看書,用你們的心、眼睛慢慢地去發現,看誰發現的小祕密多,把你們的發現記下來。

我們的身體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身體能活動的一些部位,對身體感興趣。

2、知道多運動,身體纔會健康。

3、在大膽探索、自我發現的活動中,增強活動興趣,提高合作能力,體驗愉快情緒。

活動重點:

透過自身探索,感知身體多個地方能動。

活動難點:

認識關節這一新名詞。

活動準備:

紙偶娃娃,人物動、靜活動圖片,如跳舞、織毛衣、踢足球等,記號筆等。

設計理念:

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中班孩子的活動量和活動內容,顯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興趣,以及對自己生命的信心,也開始萌芽。於是設計了這個活動《我們的身體》,透過提供自由、寬鬆的環境,充分運用幼兒已有的經驗,讓幼兒探索身體會動的祕密,原來是關節在動,從而使幼兒在自然狀態下接受"關節"這一概念。

活動過程:

一、做遊戲"木頭人"——孩子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動的,老師正好作小結。

老師(小結):人不動是很難受的,因爲我們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樂動一動——讓靈動的身體與前一個活動"木頭人"形成鮮明的比較。

三、說說:人有哪些活動——瞭解人的許多活動,感受生命的豐富。

老師:跳舞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她在幹什麼?織毛衣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踢足球也是一種活動。你們知道,人還有哪些活動呢?

四、說一說:身體的哪些部位能動人們怎麼會有那麼多活動呢?是因爲人的身體的許多部位能動。

1、邊動邊記錄:你的身體有哪些地方會動的?

——記錄在紙寶寶上。

2、講講哪些地方能動,討論:

這個地方能動使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呢?

如果不會動會怎麼樣?

這裏會生什麼病?

——透過"能動"和"不能動"的比較(在感受不會動時,可以請 孩子嘗試不動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這樣的指導語"瞧,不動不行吧"、"動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動部位,爲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介紹骨折、脫臼。

——與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與本班孩子的健康情況相結合則更好。

五、我們身體會動的地方還很多,我們以後慢慢去發現——這個活動還沒有完,因爲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身體的發現 還沒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掛本本子,供孩子進行專題記錄。

活動延伸:

我們身上除了這些能看得見的地方可以動,在看不見的身體裏面也有會動的地方。下課後請你們去找一找,把你的發現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

反思:

今天幼兒表現不是很好,散文中提到耳朵的用處,大多他們都沒聽清楚。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到散文的侷限性,因此幼兒的想象能力沒有發揮出來,也許是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太高了。建議與措施:今天的活動,使我體會到,孩子們是十分喜歡一些實物的東西,非常喜歡把眼鏡帶在自己的耳朵上玩,但這些實物太少了,不能使所有的幼兒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多準備教具。

我們的身體教案4

教學要求

1、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我們的身體。

2、嘗試自己提出研究問題,能透過看、聽、摸等手段對自己和同學的身體結構有個粗略的瞭解,並由此產生進一步觀察和認識自己身體的興趣。

3、能用文字、圖畫等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4、初步瞭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幹、四肢等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

5、在對人體的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第一課時:看看我們的身體

教學活動過程

1、觀察身體的基本組成和外形特點。

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我們來畫一畫人。先想一想你準備畫誰?畫些什麼?然後仔細觀察一下再畫一畫。

先說一說畫了身體的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什麼特點?

再讓大家猜一猜:你畫的是誰?

出示人體全身圖(投影),認識人體各部分的名稱:頭、頸、上肢、下肢、軀幹等。

觀察同桌同學身體各部分的特點(包括結構靈活、左右對稱、長短粗細等),然後介紹給大家。

2、體驗身體對稱及平衡的好處。

出示一張殘疾人的圖片,觀察描述殘疾人身體外形的特點。

說一說:圖片中的殘疾人在生活工作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體驗:只用一隻手拉衣服上的拉鍊。只用一條腿走一段路。

想一想:以前你遇到過哪些殘疾人?怎樣做纔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

3、感知身體裏面有什麼。

先猜一猜:我們的身體裏面有什麼?

關於身體裏面有什麼,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老師也有幾個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補充)如:

心臟在哪個部位?

肋骨在哪個部位?有多少根?

……

你還能用眼睛的觀察來解決這些問題嗎?那你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呢?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集體交流:我們小組想出了這些辦法:……你對他們小組的辦法有什麼建議?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嘗試用得到的方法解決自己提出的各種問題,像以前一樣做好觀察記錄。

交流小組研究的成果:我們知道了身體裏面有……。我們用的方法是……

我們的身體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玩玩、找找、發現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願意和老師一起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發現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

2.難點: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活動器具、紙寶寶、筆,教師用的一張放大的紙寶寶。

活動過程:

1.嘗試發現

1)今天,老師在活動室裏放了好多的活動器具,請孩子們看看都有些什麼呀?請每個孩子拿一樣你喜歡的器具玩,玩的時候你要仔細地看看,你身體的什麼地方動了?

2)提問:你玩了什麼你身體的什麼地方動了?

2.找身體會動的部位

1)我發現你們的手和腳會動,其實身體上還有許多地方也在動。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位紙寶寶,請孩子們一邊動動你們的身體一邊把發現身體上會動的地方用筆點出來。

2)請你們把身體上會動的地方告訴大家吧

孩子們講出會動的部位老師在放大的紙寶寶上記錄並相應讓孩子們動動該部位。

3.遊戲:動一動

1)紙寶寶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動一動的遊戲。

2)老師點到紙寶寶什麼部位,你就動什麼部位。讓我們聽着音樂有節奏地每個部位動5下。

3)今天,你們發現人身上許多部位都會動,就是因爲這些部位會動,我們人的身體就很靈活,樣樣事情都會做。

4.延伸活動:

身體外面可以動,那麼身體裏面部位會動嗎?請孩子們去問問爸爸媽媽或者看看書,用你們的心、眼睛慢慢地去發現,看誰發現的小祕密多,把你們的發現記下來。

活動反思:

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對自己的的身體,對自己與別人產生許多的好奇和興趣。在這個主題背景中,讓幼兒進一步的瞭解人體每一部分的用處和每一部分之間的聯繫,也讓幼兒知道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樣的人。

我們的身體教案6

教學目的:

1、幼兒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小洞以及這些小洞的功能。

2、激發想象力,萌發探索慾望,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愛上閱讀,體會和小夥伴一起做遊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圖上兩個小朋友在看什麼呢?這是什麼呀?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麼的洞?這又是什麼?這兩個洞是用來做什麼呢的?

1、提出問題:這兩個小洞是幹什麼用的呢?幼兒猜一猜。

鼻孔的功能是什麼?鼻子可以用來呼吸,還可以聞各種氣味。

2、操作

(1)老師:在我們的身上還有哪些小洞?小朋友們找一找。

(2)看幻燈片講解這些小洞都有什麼作用。

3、老師:小朋友知道小嬰兒是從哪裏生出來的?

4、老師:身上還有哪些小洞被堵住了,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洞?

小朋友的肚臍眼是什麼樣的?

5、小結

我們身上的小洞好多呀。

6、老師:如果我們身上沒有小洞,會如何?

7、我們身上的小洞很重要,我們要保護好我們身上的洞,也要保護小夥伴身上的每一個洞,不能讓這些小洞收到傷害。

三、教學結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洞,有的洞對我們有好處,有的卻是危險的,我們一起找一找,還有哪些洞。

我們的身體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身體裏的洞洞以及這些洞洞的用處。

2、能夠積極探索,發揮想象力,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喜歡閱讀繪本,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圖片-身體裏的洞洞

活動過程

一、看圖猜測,激起幼兒興趣。

1、咦!這兩個小朋友在看什麼呢?

2、這是什麼?你們猜猜看,它會是什麼的洞?

3、那麼,這又是什麼呢?它會是什麼呢?

4、這這有兩個洞,它會是什麼呢?兩個洞是做什麼用的呢?

(幼兒猜測)

二、探索身體裏洞的祕密。

1、教師:哇!這裏的兩個洞又是做什麼的?幼兒猜測。

鼻孔有什麼用處呢?

(鼻子可以聞氣味,還可以用來呼氣吸氣。)

2、幼兒操作。

(1)教師:我們的身體裏還有哪些洞洞呢!請你們找找看。

(2)看幻燈片講解這些洞洞都有什麼作用?。

3、教師:你們知道小寶寶是從哪裏生出來的嗎?

4、教師:聽說身體上還有被堵住的洞,猜猜是什麼洞?

你的肚臍眼是怎樣的?

5、看圖小結。

教師:我們身上的洞真多啊,有……洞,有……洞。

6、教師:如果我身體上沒有洞,會怎樣呢?

7、教師小結:原來我們身體上的這些洞是那麼重要啊!

讓我們一起保護我們身體上的每一個洞,同時也保護我們同伴身上的每一個洞。

不要讓它們受到傷害。

三、結束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有的洞洞是對我們有益的,有的洞洞是有危險性的、有害的。

讓我們去找找,發現更多的洞洞吧!

我們的身體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體裏的“洞洞”,知道“洞洞”的作用。

2、學會保護身體裏的“洞洞”。

3、體驗探索人體奧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裝有蒜、姜等物品的瓶子;放大鏡若干。

配套課件:大班科學課件《我們身體裏的洞》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生活中的洞洞)

師:今天,想跟小朋友們聊一聊關於洞洞的事情,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幼兒自由回答)出示PPT。

師:老師這裏也有洞洞,我們來猜一猜,這個洞洞有可能是什麼呢?

逐一出示下水道、蓮蓬頭、隧道洞,幼兒猜測。

二、展開部分(身體裏的洞洞)

(一)鼻孔洞洞

1、出示PPT,幼兒猜測是什麼洞洞?

師:你猜,這是什麼洞洞呢?

看,是什麼?哎呀,這兩個鼻孔怎麼啦?

你們流過鼻涕嗎?什麼時候會流鼻涕啊?

對,流鼻涕太難受了,快拿紙擦一擦!

2、鼻孔的作用

師:鼻孔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有什麼作用呢?出示PPT(聞花香味)

師:這個小女孩,她聞到了什麼?你們的鼻子聞到過氣味嗎?

今天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我的瓶子裏裝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誰能聞出來是什麼?

這麼多東西你們都能聞出來,你們的鼻子真是太厲害了!

師:我們的鼻子除了聞氣味,還有什麼作用呢?出示PPT(呼吸)

你看,我們的鼻子把空氣吸進來,我們的肺就像氣球一樣變大了,再從鼻孔裏呼出去,肺又變小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吸氣……呼氣……你有什麼感覺?

3、小結:鼻孔這兩個洞洞真是太重要了,可以聞東西,還可以呼吸!

(二)耳朵、眼睛、嘴巴、肛門、毛孔洞洞

師:我們的身體裏除了鼻孔這兩個洞洞,還有什麼洞洞嗎?逐一出示PPT

嘴巴:唱歌、吃東西、說話

毛孔:排汗

師:毛孔怎樣排掉沒用的東西啊?我們的身上有許許多多的毛孔,但是毛孔網的洞洞很小很小,要用放大鏡來看,想不想看一看?(發放大鏡,幼兒觀察毛孔)

師:你看見毛孔了嗎?哪裏有毛孔?

眼睛:看東西

耳朵:聽聲音(幼兒互相說悄悄話)

肛門:排泄

師:嘴巴可以吃東西,吃到肚子裏的東西經過食道再進入胃裏,有營養的東西被我們吸收了,那沒有用的.東西去哪了呢?你看,這個人在幹嗎?便便的洞洞叫做肛門。

師:除了便便的洞洞,我們的身體裏還有尿尿的洞洞,還有毛孔洞洞,這些都能幫我們把身體裏沒用的東西排出來。

(三)嬰兒洞

師:你們知道小朋友是哪裏來的嗎?我們都是從媽媽的嬰兒洞裏出來的,媽媽把我們生出來,可辛苦了。

我們的身體教案9

一、活動目的

1、練習由高向下跳的技能。

2、培養勇敢、大膽的意志品質。

二、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椅子若干、沙池。

三、活動過程

1、活動身體:

幼兒隨着音樂做游泳熱身操:上肢運動、踢腿運動、體側運動、跳躍運動、全向身運動等。

2、操作練習:

(1)、幼兒自由練習從小椅子上向下跳的動作,體驗身體的靈活性。

提問:運動員跳水時的動作是怎樣的?我們在練習跳水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2)、幼兒交流從高處跳下的方法並互相學習。

3、學習遊戲:

(1)、共同討論身體的本領:

問:在游泳池裏我們可以怎樣進行跳水?我們的身體還可做哪些動作?

(2)、幼兒遊戲,教師巡迴觀察,對膽小有困難的孩子進行個別指導。

4、師生講評:

師:今天誰表現得最勇敢?

5、教師彈《運動員進行曲》幼兒原地踏步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體育遊戲活動是幼兒較爲喜歡的活動,透過活動幼兒能感受到原來自己的身體確實有很大的本領,感到十分的自豪。因此,在活動中積極性、主動性都有提高。

我們的身體教案10

一、設計思路:

進入中班後,我們的孩子基本動作更爲靈活,他們不僅能夠自如地進行跑、跳、爬等動作,還敢於嘗試、探索各種動作。

《指南》中指出:幼兒應大膽的進行各種身體運動,並具有調整自己身體運動的能力。出於孩子們的動機、興趣,我們一起探索了不同形式的走、跑、跳。孩子們出現了許多新的創意。因此,我就開展了探索“身體、移動”的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將利用身體的四肢包括頭、腰等各個部位來嘗試移動,從自己身體本身得到運動的快樂是本次活動的宗旨。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走、跑、條、跳、爬、滾等能力,提高機體的協調性、平衡性。

2、敢於運用自己身體各個部位來探索不同的動作,從中體驗運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孩子對走、跑、跳的不同形式有了嘗試和探索。

四、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幼兒繞場進行走、跑、跳的多種練習。

走(慢走、快走、高個子走……)

跑(高擡腿跑、踢屁股跑……)

跳(雙腳跳、單腳跳、轉圈跳……)

2、我的身體會移動。

1) 幼兒自由探索、嘗試用不同方法來移動身體。

要求:利用身體的移動,到達終點。但不能使用走、跑、跳三種動作。

2) 挑戰

個別幼兒進行動作的挑戰,其餘幼兒當裁判,判定該幼兒挑戰成功或失敗。

鼓勵幼兒積極挑戰,利用身體的所有可利用的部位(肩膀、腰、臂、膝蓋等)來嘗試移動。

和幼兒一起來積極嘗試有創意、有難度的動作。

3、放鬆運動

遊戲“雪人要化了”。

我們的身體教案1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活潑、樂觀、開朗的性格。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發展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

3、鍛鍊身體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

活動準備:

地毯、獎勵用的小旗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學做音樂機器人:

聽音樂模仿機器人走入地毯。當音樂停止時,一下子癱軟在地毯上。

2、活動身體的各個環節:

我們的身體是否象機器人這般僵硬呢?那我們的身體哪些關節會活動呢?

請幼兒講一講,然後大家用多種方式來活動這一關節。

3、小遊戲:用身體指示上下、左右、前後的動作遊戲。

二、基本部分:

1、我們現在坐在哪裏?(地毯的邊上)

2、那麼誰能移動我們的身體到達身體的對面呢?

3、幼兒自由創造,想出各種走、跑、跳的動作,集體模仿一些有代表性的或新穎的運動方法。

獎勵:女孩子想出辦法就插上一面小紅旗,男孩子想出辦法就插上一面綠期。

4、請幼兒兩個人合或三個人或更多幼兒合作創造出運動的辦法。(可以插上兩面紅旗)

三、結束部分:

遊戲:我們都是機器人。方法同木頭人。

我們的身體教案12

設計意圖:

“洞”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接觸到的事物。繪本《我們身體裏的“洞”》關注的是平常不被稱之爲“洞”而又最爲我們熟悉的“洞”,不僅呈現了身體裏的“洞”,還有各種“洞”的作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中“告訴兒童不允許別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的教育建議,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抓住幼兒興趣點以找找身體裏的“洞”,以及保護身體裏的“洞”作爲重點內容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環節爲“洞洞大猜想”第二環節爲找洞洞,第三環節爲分類環節,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將身體的“洞”分爲可以裸露和需要隱藏的兩類,初步明白身體裏一些洞洞的功能及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各種“洞”,大膽地猜測想象並能清楚地表達。

2.能自主閱讀繪本,對身體的“洞”感到好奇,初步瞭解一些“洞”的用處3.萌發保護身體的“洞”的意識,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學準備:

繪本PPT,簡筆畫“小人”圖,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透過繪本中的“洞”,聯想到身體裏的“洞”,並進行分類。

難點:幼兒能形成初步保護自己隱私部位的經驗

教學過程及指導:

一.“洞洞”大猜想

1.觀察圖片,產生聯想師:你們在生活裏見過洞洞嗎?你們在哪裏見過啊?

幼兒自由談論。

師:哇,有這麼多的洞洞,今天,劉老師帶來了一本關於洞洞的書(出示PPT1),我們一看,都有哪些神奇的洞洞。

2.看圖猜洞出示PPT2,師:你這會是什麼洞呢?

幼:老鼠洞,螞蟻洞,黑洞……出示PPT3,幼兒觀察發現,師:哦,原來這是下水道的入口,水可以從這個洞洞流進下水道。

出示PPT4,師:這兩個洞又會是什麼洞呢?

幼:山洞?車洞?……出示PPT5,幼兒觀察發現,師:這個山洞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隧道。你見過隧道嗎?它有什麼用?

幼:隧道可以用來開車。汽車可以鑽進去,還可以鑽出來。

出示PPT6,師:這些洞和剛纔的我們見過的洞洞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幼:小小的,很多……師:那請你猜一猜這些又小又密的它們會是什麼洞呢?

幼兒自由猜測。

出示PPT7,幼兒觀察回答。

師:原來這些小小的洞是我們用來洗澡的噴頭上的洞。這個噴頭長得很像蓮蓬,因此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蓮蓬頭”。

師:你們用蓮蓬頭洗過澡沒?有什麼感覺?

幼:很舒服,很好玩……師:蓮蓬頭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洞,水從這些洞洞裏流出來,衝在我們身上可真舒服啊。

師: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不同的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但是每個洞洞都有它的本領,真了不起。

二.找找身體裏的“洞”瞭解“洞洞”的本領,

1.看圖發現身體裏的“洞”出示PPT7,師:現在劉老師要考一考小朋友了,請你們睜大眼睛再仔細看看這幅圖,除了有蓮蓬頭的洞,還有別的洞洞嗎?

幼:鼻孔洞。

師(指着自己的鼻孔):呀,這個洞洞我也有的,你們有嗎?

幼:有,在這裏,在這裏。

2.找找身體裏的“洞”師:原來我們身體裏也有洞洞呀,現在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請你們來找一找身體的洞洞,找到後就用水彩筆畫在這個“小人”身上,畫好後就拿着你的小人趕快回到座位上,我要看誰是第一名哦?

(幼兒開始找洞洞,並記錄在圖片小人上,完成後請他們回到座位上。)出示剩下的PPT,一一對照幼兒找到的“洞洞”。

出示鼻孔圖片,師:這個鼻孔怎麼了?幼兒回答。師:那該怎麼辦啊?

幼兒:用紙巾擦乾淨。師:那我要問一問了,鼻孔有什麼用呢?

幼兒自由回答。師:那麼鼻子除了可以聞味道,還可以幹什麼?

幼兒回答。

出示眼睛圖片,師:眼睛有什麼用呢?幼兒回答。

出示耳朵圖片,肚臍圖片等等

三.給“洞洞”分類,

師:原來我們的身體有這麼多有趣的洞,可這些洞洞有的是要藏起來的,有的是要露在外面,那到底哪些是要藏起來的呢?爲什麼?

幼:噓噓洞洞,嗯嗯洞洞,肚臍眼洞洞露在外面會着涼的。。

師:那哪些洞洞爲什麼不能藏起來呢?

幼:眼睛藏起來就看不見東西了;耳朵藏起來就聽不見聲音了;嘴巴藏起來就不能吃東西了;鼻子藏起來就不能呼吸了。

師。

四.幫“小人”藏“洞洞”,

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師:要藏起來的“洞洞”,我們要特別地保護好它們,不能讓別人看見,也不能讓別人摸。你有什麼辦法把它們藏起來嗎?

幼:穿上衣服,褲子。

師:可是你們看一看自己手裏的小人,它身上的洞洞有沒有被藏起來呀?幼兒回答,師:它覺得有點羞羞臉了,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好嗎?怎麼幫他呢?

幼:給他們穿上衣服,褲子。

師:那請你們回到座位上,爲小人畫上衣服和褲子吧。

(幼兒操作,爲小人“穿”背心,短褲)

師:小人很開心,他不再羞羞臉了,謝謝小朋友。你們也要一樣哦,藏起來的洞洞要保護好,不能被別人看見,更不能讓別人摸哦。現在看看你們有沒有把這些要藏起來的洞洞藏好,藏好了我們就出去玩咯。

我們的身體教案13

設計意圖:

愛玩、愛動是小班幼兒的能力特點。我們班幼兒也是這樣,尤其是一聽音樂,就喜歡扭扭小屁股,拍拍手、動動頭等等。所以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本次音樂活動《我們的身體》。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更是孩子們的最愛,於是整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我扮演羊媽媽,幼兒扮演喜洋洋,跟着音樂用身體創編各種不同的動作,從而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體驗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找身體的各個部位創編不同的動作。

2、感受音樂的不同,初步學玩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喜洋洋胸飾若干,灰太狼頭飾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喜洋洋們,跟着羊媽媽去做做運動,鍛鍊鍛鍊我們的身體吧!(聽音樂進場)

二、傾聽音樂,創編動作

1、欣賞音樂的不同

師:我們來仔細聽一聽,哪段音樂是喜洋洋出來了,哪段音樂是灰太狼出來了。

2、感受A段音樂,創編動作

師:喜洋洋是怎麼走路的呀!它們在羊村裏都幹什麼了?是怎樣鍛鍊我們的身體?

師:那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動動我們的身體吧!(跟隨音樂做動作)

3、感受B段音樂,創編動作

師:仔細聽一聽,會是誰來了?

師:灰太狼來了,聰明的喜洋洋會幹什麼?

小結:灰太狼來了,喜洋洋蹲在草叢裏一動也不能動哦!

三、完整遊戲,體驗樂趣

1、介紹遊戲規則

師:要跟着音樂一下一下地鍛鍊我們的身體,看到灰太狼來了,要立刻蹲下,千萬不能動,否則可要被它抓走的哦!

(完整玩2-3遍遊戲)

2、請部分幼兒扮演灰太狼再次遊戲

四、手指遊戲,放鬆活動

師:我們今天玩得真開心呀!我們聽着音樂放鬆一下,動動我們的手指吧!(隨老師做動作)

教學反思

1、這節課用的直接匯入,小朋友不容易被吸引。如果換成“看看缺什麼”。(畫些缺少五官的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2、那個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掛畫前出示照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指着五官、身體)

3、身體的作用這環節可以增強些。

我們的身體教案14

活動目標:

1.嘗試捕捉畫面中的關鍵資訊,能較清楚地表達對圖片的理解。

2.瞭解我們頭上的“洞”及其作用,樂意在遊戲中運用感覺器官進行探索。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PPT、圖書、花露水、魔盒(糖果)等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洞”

環節意圖:感知理解什麼是洞,引發對洞的興趣

1、鑽洞遊戲,體驗鑽洞的樂趣

2、觀察生活中不同的“洞”,幼兒看看猜猜引發對洞洞興趣。

提問:沒有這些洞會怎麼樣呢?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洞,它們都各有用處。

3、流鼻涕的“洞”:

瞭解除了生活中有很多洞,我們的頭上也有洞。

二、我們頭上的“洞”

環節意圖:捕捉畫面關鍵資訊,瞭解頭上的“洞”的作用,

1、找一找:頭上的“洞”

找找、說說頭上有哪些“洞”,翻出相應的圖片

2、介紹繪本

介紹書名,幼兒自主閱讀(書中“小鎖”前的部分),找找剛纔說到的“洞”,看看它們有什麼用。

3、呼吸、聞味道的洞——鼻子:(共同觀察畫面,引導觀察)

(1)提問:鼻子“洞”有什麼用呢?書裏哪幅圖片告訴你鼻子可以呼吸?

-尋找繪本中相應的頁面,透過呼吸體驗理解圖片內容。

小結:鼻子“洞”幫助我們呼吸。

(2)尋找出書中另一幅與鼻子相關的畫面。

透過辨別花露水的味道,理解畫面所表達的鼻子的作用。

小結:鼻子把聞到的氣味報告大腦,大腦想一想就知道聞到的是什麼東西的味道。

4、聽聲音的洞和看東西的洞(引導幼兒透過自主閱讀捕捉、理解畫面關鍵資訊)

(1)聽聲音的洞——耳朵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資訊,鼓勵幼兒聯繫已有經驗表達對畫面的理解。

-遊戲:聽聽、想想、猜猜

聽聽電話鈴聲、救護車鳴笛聲,想想、說說是什麼

小結:耳朵聽到的聲音報告大腦,大腦想一想就知道聽到的是什麼東西的聲音。

(2)看東西的洞——眼睛

-閱讀眼睛頁面,嘗試透過畫面理解並表達眼睛是怎麼看東西的

-遊戲:看看、想想、猜猜

透過看到的動物影子及動物局部進行推測,並能清晰地表述判斷的理由。聽聲音再次進行刪選與判斷。

小結: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會報告大腦,大腦會把接收到的資訊放在一起,然後向我們報告:“報告小主人,前方發現……”。

5、吃東西的洞——嘴巴

回顧頭上還有哪個洞洞沒說到,知道嘴巴有吃東西的作用。

6、遊戲:“魔盒”裏面有什麼?

用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的方式猜測魔盒裏是什麼,並用嘴巴嘗一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說明理由。

小結:原來大腦收到的資訊越全面你做出的判斷就越準確。

三、身體裏的洞

1、鼻子、耳朵、眼睛、嘴巴,我們頭上的洞真不少,它們都很重要。說說我們身體上除了頭上有“洞”還有哪裏有“洞”呢?

2、開啟小鎖引發幼兒閱讀繪本後半部分的興趣,將繪本投放到語言區,供幼兒延伸閱讀。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抓住幼兒興趣點以找找身體裏的"洞",以及保護身體裏的"洞"作爲重點內容。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將身體的"洞"分爲可以裸露和需要隱藏的兩類,初步明白身體裏一些洞洞的功能及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我們的身體教案15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運動遊戲是指幼兒在室內外運動場所進行的,自定運動形式、自選運動器械或手持玩具,也可以利用自然物或徒手,以身體運動爲主要形式的遊戲活動。進入中班以後,我班的孩子基本動作更爲靈活,他們不僅能夠自如地進行跑、跳爬等動作,還敢於嘗試、探索各種動作,如何讓孩子更喜愛運動,注意科學的運動呢?於是我選擇了《幼兒運動遊戲與主題活動的整合》這一課題。本階段我班正在開展《運動身體》的主題活動,透過音樂活動《健康歌》、語言活動《胖胖兔減肥》、綜合活動《小小運動員》、《木偶娃娃》、遊戲活動《照鏡子》以及帶領幼兒參觀健身房、做健身操等多種形式,幼兒從瞭解別人運動開始,到參與運動,親身感受運動身體的快樂。在此過程中,幼兒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興趣:我們的身體是怎樣動的?我們身上什麼地方會動?帶着這些問題,我設計了“身體、移動”這一活動,讓幼兒從自己的身體本身得到運動的快樂,是我設計和開展這一活動的宗旨。

活動目標:

1、透過感知讓幼兒發現身體中會動的部位。

2、發展幼兒走、跑、跳、爬等能力,提高機體的協調性、平衡性。

3、敢於運用自己身體各個部位來探索不同的動作,從中體驗運動的快樂。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5、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對走、跑、跳等動作的不同形式有了初步的嘗試。

2、伴奏音樂磁帶。

3、材料準備:投放呼拉圈、紙皮圈、腳印、高蹺、跳袋。

4、場地準備:鋪設泡沫軟墊、設定“鐵絲網”、隧道、畫上數字格子。

活動過程:

一、透過感知活動,引導幼兒發現身體內外部可以動的部位。

1、幼兒聽音樂繞場進行走、跑、跳的多種練習。

2、引導幼兒找出自己身體外部會動的部位,大家一起感知一下。

3、透過《木頭人》遊戲和聽、觸摸,引導幼兒感知身體內部會動的部位。

二、探索活動:我們的身體會移動。

1、幼兒自由嘗試用不同形式的走、跑、跳、爬等動作來移動身體。

2、幼兒在集體面前演示自己探索的移動身體的方法。

3、幼兒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自由探索一人或多人一起移動身體的方法。

4、放鬆活動:雪人融化了。

三、分享經驗

1、幼兒自由交流運用材料來移動身體的方法。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3、播放《走路》音樂,幼兒隨音樂做動作結束。

活動反思:

一節活動,時間有限,每一分鐘都不能浪費,每一格孩子都要有所鍛鍊或提升,我們只能透過材料來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