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橋之美》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橋之美》教學設計

一、把握大綱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旨在使學生透過學習這些展示人民大衆創造性智慧,包涵着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掌握說明文和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橋之美》爲自讀課文,位於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樑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中國石拱橋》已使學生初步瞭解了橋的歷史、形式、結構等知識,本文則重在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品味欣賞文中的橋之美。 

(二)教材內容的理解 

  《橋之美》是一篇美學小品,語言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與抒情般的感染力。吳冠中先生將橋置於一個個構圖框中,發掘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美學效果,給人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文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再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肯定強調了橋之美美在構圖,美在它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美學作用。接着以詩意的語言具體描繪了不同的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優美地融合的幾幅畫面。得出結論:“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三)學生情況的分析 

   當今的初中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但是,大量的資訊使他們在接收時大塊朵頤多過細品慢賞,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用新的審美視角去發掘美、品味美,開闊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爲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大類,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要求,結合教材依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2)形象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 

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一、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二、品味形象優美的語言。其中第一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一課時 

說明:本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爲自讀篇目。 

二、促進發展說教法 

要把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教,就是和學生一起學,重視學情的調查和學法的研究,教學相長; 

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品味感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與課文相適應的課堂氛圍,並相機給與指導和啓發。 

三、教師不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加於學生。 

因此我確定教學方法如下: 

1、比較閱讀法 

《橋之美》位於《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透過比較既可以複習上一篇課文又可以自然匯入本文,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即能有意識地去感知科普說明文與美學小品語言的區別,並啓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我採用比較閱讀法來匯入課文,具體做法如下: 

(1)比較兩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寫作角度。 

(2)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較兩文內容上的不同。 

(3)比較兩文的語言。 

2、語境解讀法 

《橋之美》的語言畫面感很強,修辭靈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因此在具體賞析課文時我選擇採用語境解讀法,使學生結合語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覆誦讀,整體把握,最終使學生既欣賞了橋之美又學習了語言之美。具體操作如下: 

(1)在比較閱讀基礎上抓住文眼來析讀 

文章的開篇部分往往有最簡練的文字作文眼來統攝全篇或交代線索以貫穿全文。本文題目中的“美”即爲文眼,析讀時引導學生順着“美”字將文中畫面一幅幅鋪展開來。 

(2)誦讀、賞析、品味、想象。 

(3)、透過替換、刪除描寫的詞語、或更改修辭方法,細加推敲品讀,進一步把握文中語言的魅力 

3、分組討論法 

三、提高能力說學法 

“最好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笛卡爾) 

爲了提高學生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在教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賞析的幾種方法: 

1、聯繫:將詞放在句中品,將句放在文中悟。 

2、替換:(1)比較替換字詞的不同效果 

(2)抓住文中修辭,比較更換修辭或不用修辭的不同效果; 

3、轉化:將文字與畫面或音樂結合,多角度品味。 

5、討論:互相啓發。 

四、優化組合說程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備好課但不事先設定所謂的嚴格的教學步驟,而是把課堂教給學生,教師要因勢利導,藝術地駕馭課堂,良好地把握以下教學節奏: 

比較閱讀 

語境解讀 

討論品評 

遷移拓展 

具體做法如下: 

一、導課: 

1、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2、複習《中國石拱橋》,出示結構示意圖,引起學生對比討論。 

        3、出示《橋之美》中心句。 

二、解讀 

1、抓住本文文眼及中心句“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討論:不同的橋是怎樣與不同的環境在相互聯繫對比協調中體現美感的。 

2、展示板書。 

橋之美           

小橋   流水、人家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風雨橋                                飛泉瀑布 

畫中橋                                   街頭市集 

        橋                               環境 

3、讀、賞第四、五兩段,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時展示畫面。 

4、展示音畫課件,誦讀課文第四、五兩段。 

三、遷移拓展 

(1)談談閱讀本文的啓示。 

(2)教師總結: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中尋求美或新的發現,不僅尋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 

作業的精心設計 

選題完成作業,要求A與B型的作業各選一題完成: 

A:、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名因何起。 

2、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3、收集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 

B、1、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繫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作文 

  2、許多事物都可以從它與周圍事物的關係中得到新的發現,請就此完成一篇作文 

五、展開想象說板書 

在匯入部分與解讀部分各設計一幅板書 

匯入部分: 橋之美                   中國石拱橋 

                 吳冠中-畫家            茅以升-橋樑專家 

                   構                         歷史長 

圖                         形式美 

美                         結構巧 

施工妙 

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 

   說明:這一幅板書將兩篇文章的大體內容做了一個比較,使學生對兩文的區別一目瞭然,自然匯入課文。                                     

    

解讀部分:                                         

                                            

橋之美           

小橋   流水、人家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風雨橋                                飛泉瀑布 

畫中橋                                   街頭市集 

        橋                               環境 

說明:這個板書提綱挈領,歸納出文章脈絡,列出了文中橋所處的不同環境;形似拱橋,形象生動,使學生直觀化感受到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