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橋之美》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3、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理解課文所介紹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4、感受體味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說明技巧,提高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2、揣摩描寫和說明性的文字,體味語言色彩,培養語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橋之美》,讓學生充分受到美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用“美”的心靈去感受,最終成爲一個有品位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橋美在何處。 

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1、用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並配上優美的音樂,創設情景,渲染氣氛。 

2、師問:看了圖片後,給人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受? 

師引入: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橋之美》,去聽聽畫家吳冠中先生是怎樣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 

3、(幻燈片顯示)課題《橋之美》,(連結)“作者簡介”,展示幾幅代表作,介紹吳先生在繪畫界的地位。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齊讀課文,並思考:

(1)畫家眼中的橋有什麼獨到的魅力,“橋之美”到底美在哪裏?請畫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

(2)爲了說明橋的美,作者主要舉了哪幾個例子?

  第四自然段舉了哪幾座橋?這幾座橋在各自什麼環境中起了什麼作用? 

(結合幻燈片和連結,師生重點研討這個部分) 

討論明確: 

橋名 環境 作用 

烏鎮石橋 祕密的葦叢 透一口舒暢的氣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令畫家銷魂 

臥波長虹 湖水蒼茫 打破單調的滿足 

風 雨 橋 飛瀑流泉 可以駐足欣賞 

第五自然段舉了哪幾座橋?這幾座橋在環境中起什麼作用?(同學們課後結合課文研讀分析) 

    橋名 環境 作用 

《清明上河圖》虹橋 往返行人,各樣船隻 重疊、交錯 

莊稼地裏的小橋 倒影被浮萍雜草刺破 給無聲的田野增添熱鬧 

高山峽谷間的索橋 山岩、樹叢、急流 連接了險峻,也孕育了生命 

第六自然段還舉了哪幾座橋?這幾座橋也與環境構成了繪畫美麼? 

    討論後明確: 

① 南京長江大橋 

② 錢塘江大橋 

③ 成昆路上的橋 

      舉這幾座橋時從反面說明橋與環境之間的重要關係。 

(3)你對此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了什麼啓發? 

3、賞析橋“美”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段落,自由朗讀。 

(2)、用優美的語言與同桌互相描繪一下自己選擇的這一幅畫面。 

(3)、全班交流。

4、揣摩語言,體味本文語言的個性色彩。

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 

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三、比較閱讀

本文與《中國石拱橋》相比,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區別?

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

四、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一幅山水畫,要求模仿第四段的寫法把它表述出來。

學生欣賞畫面,並口頭描述。

五、課堂小結:本文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畫家,雖然他自己說,“作爲一個畫家,寫作並不是爲了發表,而是把一些想法或慾望記錄下來”,但我們還是能看出作者行文的條理和邏輯的。( 多媒體出示課文結構示意圖)

 六、作業: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由來。 

2、收集有關橋的故事和傳說。 

 

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