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剪枝的學問》教案11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剪枝的學問》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剪枝的學問》教案11篇

《剪枝的學問》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透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透過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懂得“減少”是爲了“增加”這個哲理,並融會貫通領會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例中蘊涵哲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見過種果樹的人要給果樹剪枝嗎?知道爲什麼要剪枝嗎?(學生自由發言)

2、其實,剪枝有很多的學問。今天我們來學習《剪枝的學問》一課,來看看剪枝有哪些學問。(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2)不理解的詞語下作個記號,並嘗試理解它的意思。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檢查詞語朗讀情況:指名讀、齊讀等。

(2)交流詞語理解情況。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比誰讀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子,糾正字音。

5、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想: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6、交流: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三次進園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瞭解剪枝的學問。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學生分析字形,並說說記憶的方法。

2、指導學生描紅、仿影、臨摹。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剪枝的學問》。請大家回憶一下:“我”一共幾次進桃園?各在什麼季節?(“我”一共三次進桃園,分別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瞭解“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1、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三次進桃園,心情各有不同,請找出課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動的詞語,用橫線畫下來並把整個句子好好讀讀。

2、學生彙報交流:

(1)第一次比較複雜,課文中哪些詞語表示“我”的心情?(板書: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2)第二次進桃園呢?(盼望)如果我們也跟上面一致,該在“盼望”前邊加上一個什麼詞?(板書:熱切盼望)

(4)我第三次進討園呢?(板書:又驚又喜)

三、瞭解“我”心理變化的原因:

1、小作者對什麼“滿懷好奇”,又是什麼令他“一臉疑惑”,他起初是“將信將疑”,可最終卻“又驚又喜”,爲什麼?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畫一畫,等下我們來交流。

2、學生交流:

第一次:“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1)“我”進桃園爲什麼好奇呢?結合詞語理解“遠近聞名”

(2)還能從哪裏也能看出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

(3)、把這一段的意思說給大家聽聽。

(4)“我”滿懷好奇地進入桃園,爲什麼轉眼間“一臉疑惑”了呢?誰來做一做“一臉疑惑”的樣子?請學生表演,幫助理解詞義。

(5)指導朗讀。誰來把“我”的一臉疑惑讀出來?試一試,讀出來。(齊讀)

(6)對於“我”的一臉疑惑,着急發問:王大伯是怎麼做的?(王大伯給我講了剪枝的學問)

(7)出示王大伯的話,指導理解:從王大伯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麼樣的枝條?爲什麼剪掉它?

(8)體會“瘋長”的意思。思考:枝條瘋長了會有什麼後果?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

(9)王大伯的話有幾層意思?一點一點來描述。

(10)再讀王大伯的話,體會我的“將信將疑”。

(11)練習朗讀王大伯的話,要讓我們聽了之後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學問。

第二次:“熱切盼望、”。

(1)學生朗讀段落,並思考:第二次進桃園,我的懷疑還存在嗎?“我”看到了什麼?

(2)小組朗讀,其餘思考、想象:聽了朗讀,我彷彿看到了什麼?(聽朗讀,交流、評議)

第三次:“又驚又喜”

(1)當“我”第三次走進桃園時,看到王大伯的桃園有什麼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園豐收了)藉此理解“又驚又喜”。問:“驚”什麼?“喜”什麼?

(2)思考、與小組討論交流:這時我對王大伯剪掉瘋長的枝條的做法還將信將疑嗎?得出結論:看來王大伯剪枝剪得確實有道理啊!

3、小結:透過理解,那麼“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學完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嗎?用自己或書上的話來說一說。(“減少”是爲了“增加”;去“僞”存“真”,去“雜”存“精”;有所失也會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1、你能舉一些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減少是爲了增加的例子嗎?(指名舉例)

2、積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學習貴在持之以恆,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五、拓展作業

在我們生活中你還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物中隱含着這樣的道理?請將自己的發現寫下來,做到資源的共享。

板書設計: 剪枝的學問

剪枝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花開 熱切盼望

結桃 又驚又喜

教學反思

《剪枝的學問》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我”在桃園看王大伯剪枝並瞭解到剪枝的原因,給了我們這樣的啓示:“減少”是爲了“增加”,減去又粗又壯的枝條是爲了剩下的枝條能更好的吸收營養,更好的生長;也告訴了我們: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這篇課文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爲線索,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娓娓道來。最後,“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蘊藉,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揭示課題後,就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我”的心理變化來進行探究性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透過邊讀邊想,主要讓學生明白:王大伯爲什麼要剪枝?重點理解王大伯的話,同時還要從王大伯的剪枝動作中體會他確實是種桃能手。這一部分學完之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種桃能手王大伯話中所蘊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點,也非難點,但寫得很美,於是我就讓學生用多讀練背。學習第五自然段,我先讓學生透過默讀、朗讀等形式體會桃子豐收的景象。最後一句話與王大伯剪枝時說的話遙相呼應,進一步印證了王大伯所說的話有道理。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剪枝裏的學問可真大呀!在課文教學之後,告訴學生:我們要隨時留心周圍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多學多問,向一切有經驗的人學習。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讓孩子體驗了心理變化的過程,怎麼樣是滿懷好奇?又怎麼樣是一臉疑惑?怎麼樣是將信將疑?怎麼樣是又驚又喜?孩子們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心理變化的感覺,在課堂最後,進行了拓展思考的練習,透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文中“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剪枝的學問》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啓示我們:“減少”是爲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分五個自然段。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爲線索,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娓娓道來。最後,“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蘊藉,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學情分析:

學生對剪枝及剪枝的學問不甚瞭解。課文又是透過人物對話來揭示“剪枝的學問”,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過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注意引導學生去認真體會“我”的心理變化,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深入進去,反覆朗讀體會,把自己的體會交流出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剪枝是爲了來年能收穫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4.明白剪枝的學問,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難點:把握我的心理變化,體會剪枝的學問,從中受到啓發。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1.以情爲基點,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語文的重要特點是“情”,注重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字對話。

2.以讀爲主線,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本文字裏行間蘊涵着作者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知道“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爲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課堂行爲,並影響和改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教師透過文字資訊“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義,品味出字裏行間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質疑問難。

1.板:剪枝。(指讀)同學們,你知道什麼是剪枝呀?(生自由說)

師介紹:爲保證果樹正常開花、結果或爲了保持樹形,對花木的枝條定期進行修剪。它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交接時進行。

2.其實,剪枝還有好多學問呢?板:的學問。指讀,齊讀課題。

3.引導提問: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呀?

(生提問,師幫助整理:誰剪枝?爲什麼剪枝?怎樣剪枝?剪枝有什麼學問?給我們怎樣的啓示?相機在課題上打問號。)

[這一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序號。

2.檢查初讀。

(1)檢查生字新詞。(課件出示)指名讀,跟讀。師相機點撥。

(2)檢查課文朗讀。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其餘同學重點聽聽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了。

3.師:透過讀課文,你能解決哪些問題了?(生自由答,相機去掉誰剪枝、爲什麼剪枝、怎樣剪枝的小問號)

三、自主交流,走近王大伯。

1.師:透過初讀,同學們就已經有了這些理解,真了不起。我們知道文章主要講了王大伯剪枝,王大伯是個怎樣的人呢?(板:種桃能手)理解能手。(只有多年的實踐和思考,才能得到豐富的經驗和理想的結果。)什麼樣的人是種桃能手?就讓我們走近王大伯,去好好了解他。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直線劃出能夠表現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的句子。

2.討論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現五個句子)

(1)出示第一自然段

A.指讀。說說你從哪裏看出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

(圈點:遠近聞名。理解,換詞。抓住“遠近聞名,總是那:麼大,那麼甜”這幾個詞指導學生讀好,讀出對王大伯的敬佩之情。指讀) 出示:王大伯真是個種桃能手!

B.齊讀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劃出:去年冬季的一天……一根根枝條被剪了下來。

A.說說你的理解。點:揮舞。(指名做動作)

B.對呀,王大伯剪枝動作非常熟練。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個種桃能手!誰來讀好這句話。(指讀1.2)

(3)出示:第三自然段。直線劃出:看我一臉疑惑的樣子,……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囉!

A.你從哪裏看出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的?點:別看 其實

(他能一眼就區分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真是慧眼識枝,經驗豐富,真是個種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個種桃能手!

B.自己讀了這段話,你還讀懂了什麼?(王大伯爲什麼要剪枝?)

C.剪掉的是什麼?留下的是什麼?“別看…其實…”這些都是王大伯的經驗。出示:王大伯真是個種桃能手!指讀。齊讀。

(4)出示第四自然段。直線劃出:春天到了,桃花開了……花間飛舞。

A.這裏是寫的桃花開得燦爛,怎麼就看出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呢?(指答)

B.經你這麼一說,我覺得桃花開得更燦爛了。(看圖、欣賞桃園美景)。

C.這麼絢麗,這麼芬芳,把小蜜蜂和小朋友都吸引來了,誰來讀一讀?(配樂指讀)從桃園的美麗景緻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出示:王大伯真是個種桃能手!

D.看着滿樹的桃花好象已經看到又大又甜的桃子了,心裏多高興啊,引讀:我和小夥伴們……早日變成又大又甜的桃子。(配樂讀好第四自然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在這一環節中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透過邊讀邊思、讀後批註、進一步貼近文字,與文字對話,加深對文字的感悟。]

(5)出示第五自然段。直線劃出: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個個光鮮紅潤,彷彿胖娃娃的臉蛋。

A.說感受。隨機點出“一棵棵”“掛滿”:桃子多;“光鮮紅潤”“胖娃娃的臉蛋”:桃子好。出示:王大伯真是個種桃能手!

B. 指導朗讀。

[讓學生在自我閱讀後獲得獨立感悟,在此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彙報交流,促進師生在彼此的聆聽和訴說中進行心靈的對話、思維的碰撞,從而獲得深層次的感悟。]

四、研讀文字,體會心理變化

1.剛纔我們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伯身上,現在我們轉移一下目光,看一看文中的“我”,他一直對王大伯充滿信心的嗎?讀一讀課文,用曲線劃出表示“我”心理變化的詞句。

2.指名說,相機出示:

去年冬天……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看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條,笑了笑,對我說……

我將信將疑:剪去這些枝條,來年真的能長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嗎?

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還真有道理呢!

(1)自由讀讀這些話,說說我在怎樣的情況下有這些心理變化的?(板: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指答,回憶課文內容。)

(2)指導讀出心理變化。指讀,齊讀。

3.你能將“我”心理變化的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嗎?指名說。

[引導學生透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心理變化的瞭解,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五、合作探究,總結延伸。

1.(結合板書)同學們,學到這兒,我們明白了王大伯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書中的小朋友由“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明白了王大伯說的那番話的道理,現在你們知道剪枝的學問了嗎?

(1)指名說。

(2)出示第三自然段。指說。

A.四人小組圍繞主要問題“王大伯剪枝的學問是什麼?”展開討論;師巡視,下到各小組傾聽。組織學生彙報,引導交流。

B.師:王大伯剪去的是什麼枝條?留下的是什麼枝條?

C.師:王大伯對這兩種枝條的態度怎樣?聯繫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

D.師:看來,剪枝真是有學問啊!你讀懂了嗎? (“減少”是爲了“增加”;去“僞”存“真”,去“雜”存“精”;有所失也會有所得……)

2.說得真好!其實這個道理不僅用於植物生長,還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去,誰能聯繫生活說一說?(指說)

3.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感受?(有道理即可)

(生活處處皆學問,要勤學好問;看一樣事物不能只看外表等)

[引導學生抓住分散在課文中的能夠表情達意的詞句進行研讀,促進學生在回味品析中領悟到課文內容中蘊含的道理;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思考、發現和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六、 聯繫實際,拓展作業:

俗話說:生活處處皆學問,如果你也能和小作者一樣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心,並能去實踐,打破沙鍋問到底,那你也肯定能獲得更多的學問。

課後,請同學們留心觀察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現象隱含着學問,以“ 的學問”爲題寫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26.剪枝的學問——減少爲了增加

王大伯 種桃能手

滿懷好奇

“我”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板書課題,指名讀。

2、上節課,我們圍繞課題提了許多問題,還記得嗎?(學生回憶問題)(誰剪枝?爲什麼剪枝?怎樣剪枝?剪枝後結果怎樣?)

3、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幾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1—2自然段

放聲自讀這兩個自然段,看看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1、交流,你讀懂了什麼?

(1)出示能手,齊讀,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能手?(指導說話)

(2)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種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2)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

指名讀、男女生分組讀、齊讀

3、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是怎樣剪枝的?(指名做手勢)

4、過渡:看着一根根枝條被剪下,作者產生了什麼疑問?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問: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指名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樣對我說?

1、自讀第三自然段,劃出王大伯說的話。圈出你以爲與剪枝有關的詞句。

2、誰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

3、用因爲……所以……來介紹爲什麼剪枝?(指名練說)

4、齊讀王大伯的話。

5、作者對王大伯的話是相信還是懷疑?(書上哪個詞語是這個意思?)

(1)出示將信將疑,作者懷疑什麼呢?

(2)指名交流,板書:

減少——枝條增加——產量?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春天到了,桃園裏很美,也很熱鬧,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師這就帶你們去。

1、教師範讀,學生閉眼,邊聽邊想象。

2、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指名交流)

3、自己讀,挑最喜歡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讀。

4、指名讀最喜歡的句子,談談體會。

5、試背,評議。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暑假裏,作者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他看見了什麼?

1、口頭填空: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的桃子。

一個個桃子彷彿()。

2、怎樣寫的,我們一起讀一下。(齊讀)

3、此時,作者心裏又驚又喜,他明白了什麼?

4、出示句子:噢,減少是爲了增加,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板書:減少——增加

5、減少什麼?增加什麼?我們再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齊讀)

6、指名回答,板書:(擦掉?)(減少的那些枝條對桃樹來說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舉一些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減少是爲了增加的例子嗎?(指名舉例)

如:(1)小明背英語單詞,每天背100個,十天下來,他只記住了50個。後來他改變方法啊,每天背10個,10天后,他記住了100個。

六、佈置作業

1、挑選喜歡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減少——枝條——不利因素

剪枝的學問

增加——產量——進步和成功

《剪枝的學問》教案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透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談話,誰看過他人培養花草樹木?

2、他們是不是經常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3、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4、揭示課題29剪枝的學問

二、初讀指導

1、自同學字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剪枝遠近聞名瘋長揮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瘋長遠近聞名揮舞養分吸收營養

(2)指名讀一讀

(3)瞭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領會局部詞語的意思。

(4)指導書寫生字:嚓瘋靠注意間架結構難寫的生字。

3、自由輕聲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相機指點。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5節,出示“減少是爲了增加,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俺”認爲什麼裏面還真有道理?

“減少”是爲了“增加”是從哪個事情中得知的?

齊讀第5節

2、學習1、2節

(1)“俺”是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認爲?

(2)什麼原因使俺疑惑?

(3)自由讀一讀1、2節

(4)讀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裏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從哪裏可以看出?

剪掉這麼多的枝條,俺非常不理解,俺是怎樣問王大伯的?這兩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俺的疑惑之情?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1、2兩節。

四、安排作業

1、謄寫詞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導讀

(2)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麼枝條?爲什麼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麼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3)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溢信心的說”,這是爲什麼?

(4)俺聽了王大伯的解釋,有什麼表示?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裏可以看出?

(3)指導朗讀這幾句。

(4)在桃園裏和小夥伴們嬉戲的俺盼望什麼?

(5)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3、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王大伯桃園裏結的桃子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爲什麼俺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

(4)那麼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讀最後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隱含這樣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媽媽常勸俺考試要丟下思想包袱,才幹考好。

學習貴在鍥而不捨,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小結:看來“減少”是爲了“增加”。這裏面還真有學問,要不然它怎麼會運用到各個方面呢?所以,俺們平常做事也要注意這個道理。

(6)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麼?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俺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俺們平時注意觀察,善於考慮,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更好地生活。

四、安排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剪枝的學問減少

《剪枝的學問》教案5

一、複習匯入

1、默寫生詞。請一生上黑板寫。集體修改訂正。

2、請仔細觀察這幾個詞語,你發現了什麼?

二、感知課文

1、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剪枝的學問》這篇課文中的四個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詞語。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找出含有這幾個詞語的句子好好讀一讀,並用直線劃下來。

2、交流。相機出示句子,師點出這幾個詞語。

三、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句子。

2、我爲什麼滿懷好奇呢?

(1)總是是什麼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這樣)

(2)王大伯是個怎樣的人?還有從哪裏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

(3)誰能把這一段話的意思讀給大家聽。

師:下面的三句句子,請同學們像了;老師一樣圍繞這個詞語給他提一個問題,並且找一找問題的答案。

四、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個問題。

2、誰來做一做一臉疑惑的動作。(指名做)

你這樣做是什麼意思?表示什麼?(想不通)

我對什麼想不通?(好好的枝條爲什麼都剪了)

3、個答案就在我說的話裏,誰來讀?

我的問話裏有兩個??(板書??)

你們覺得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來?(問、疑惑)

4、指導朗讀。

五、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提問題。

2、誰來說說將信將疑是什麼意思?還可以怎麼說。

3、作者疑的是什麼呢?

(1)(板書?)

(2)指名說:按一般推斷,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嗎?

(3)指導朗讀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麼?聯繫上下文理解。

(1)遠近聞名。還有什麼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裏找)充滿信心、笑了笑

(2)指導朗讀。

六、學習第四部分

1、指名提問題。

2、驚的是什麼?

(1)驚:大伯的話居然一點沒錯,他的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他的預料完全變成了現實!

(2)指導朗讀。

3、喜的又是什麼?

(1)喜:桃園豐收了,結了那麼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2)指導朗讀。

4、其實在春天的時候已經給我們預示,請一個同學給我們把當時的情景朗讀一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1)指名美讀第四節。

(2)交流。(桃園美麗的景色、小朋友們嬉戲的情景、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

(3)齊讀,再次體會當時熱鬧歡快的場面。

七、總結課文

1、課文學到這裏,你現在知道什麼是剪枝的學問了嗎?誰能用上自己的話或者書上的話來說一說。

2、齊讀全文。感受王大伯豐富的種桃經驗。

3、爲了推廣王大伯的種桃經驗,請同學們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本領回家教給你的爸爸媽媽,你們應該怎樣說。

(1)小組討論

(2)指名說

4、總結: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是學問,我們要向課文中的我一樣,不僅從書本上學知識,還要從生活中學習,這樣才能取得進步和成功。

《剪枝的學問》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理解“瘋長”“光鮮紅潤”“彷彿胖娃娃的臉蛋”等詞句的意思,能用因果關係(含倒置)的關聯詞語,歸納相關內容;

2、指導依據提示語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方法:

1、找出課文中“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心理活動的詞語,聯繫課文體會“我”當時的心情,並體會課文內在邏輯聯繫;

2、透過應用鞏固抓關鍵詞和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內容的學習方法;

3、在讀講中,學習運用正反法反覆說明道理的方法。

態度、情感、價值觀:透過閱讀、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學問的兩層含義:

(1)剪去無用的枝是爲了來年結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剪枝的學問的第二層含義的體悟;

2、聯繫課文內容,體會描寫心理變化的詞語,瞭解內在邏輯聯繫及表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求得學問:

1、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第26課《剪枝的學問》,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

2、(打亂順序圖)看看這幾幅圖,排列的順序對嗎?(指名說)

應該怎麼排呢?爲什麼?(出示正確順序和提示)表揚:真會觀察,善於思考這應該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3、會用所給的提示,說說課文內容嗎?

評價:看來,一件事情的發展是有先後順序的,我們可以根據時間的變化來把事情敘述清楚。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探討剪枝的學問。

4、開啟語文書,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剪枝的?能找到嗎?(2-3)好,自由地讀一讀

直接寫剪枝有什麼學問的句子有嗎?再讀讀2-3自然段,用筆畫出來。(指名讀 出示)誰來說?

5、這是王大伯說的一番話呀,你們懂嗎?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條

留下______枝條) 剪去就是“減少”(板書)

只有一種說法嗎?還有誰會說?

如果有學生光說粗壯的枝,引導:就是因爲它長得粗壯嗎?是啊,剪去的是這些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的枝條。

相機理解“瘋長”:你懂嗎?對,一個勁地長枝長葉,這有什麼不好?

引導:不懂沒關係,這是我們平時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師也是透過瞭解才知道的。(板書:養分)枝葉長那麼密,那麼嚴嚴實實,擠擠挨挨就怎麼樣?太陽光?空氣流通?(板書:光照、通風)沒了光照、通風,就可能有——(蟲害 板書)

總結板書:是啊,有了瘋長的枝,果實就不多不好了!

6、小結:王大伯的話告訴了我們有關剪枝的學問,咱們可要多讀讀,記住它。

記憶很講究方法,王大伯說了幾句話?(2句)

從正面說的是——(第一句),第二句從——(反面說)

掌握方法,看看誰能最先記住。

王大伯還說了什麼?

出示:王大伯撫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條,充滿信心地說:“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 !”

誰會讀?

評:你看看王大伯怎麼說的?你充滿信心了嗎?信心不夠,頂多五分信心!現在十分信心,現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滿滿!

7、他這麼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經看出來了!

引讀:(出示圖片)春天到了,我來到王大伯的桃園,那裏桃花全都——(開了),彷彿片片——(紅雲),濃郁的花香引來了——(無數的蜜蜂),它們歡天喜地地——(在花間飛舞)。

8、花開得這樣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課文裏的話。(指名讀,兩句話出示)

(請讀的人)能說說看你讀了這段話有什麼感覺嗎?從哪裏感覺到的?

體會詞語:“一棵棵、掛滿、一個個”

“光鮮紅潤”,見過光鮮紅潤的桃子嗎?(出示圖)能說說嗎?

評價:對,這就是抓關鍵詞體會課文內容。(還有其他感覺嗎?從哪裏感覺到的?)

適時板書:多 大 好 甜

誰能透過朗讀,把這樣的體會表達出來嗎?

評:桃子不夠多!還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樹上就滿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誘人!現在我彷彿看見成片的桃子正向我們張開笑臉呢!

評:你看,朗讀是可以幫助我們體會課文內容還能給我們帶來樂趣。

9、(出示填空:結出______果實)(出示填好空)你有什麼發現嗎?

引導:剪枝是在減少,這兒桃子更多更好,這其實就是——(增加)板書

二、抓詞語,讀體會:

1、這篇課文還處處寫到了“我”,從王大伯剪枝開始,到春天裏桃花盛開,再到夏天碩果累累,都寫了我的什麼?默讀課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動)

引導:若有說到動作、語言,每個部分都寫到了嗎?

請同學們把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詞語圈出來。(指名說)

出示:滿懷好奇 着急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驚又喜

2、請同學們再讀讀這6個詞語所在的句子,聯繫上下文,體會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想一想這些變化都是因爲什麼而發生的?

(學生自由讀)

(1)在哪句話裏出現了?(指名讀)

“滿懷好奇”什麼?(指名說)

評價:能準確地聯繫前面的課文來理解,真會學習!

(出示: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

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段話(指名)你還滿懷好奇什麼?

能用這樣的方法來體會體會剩下的心理變化嗎?

(2)哪裏說到了?(指名讀句子)“一臉疑惑”什麼?(指名說)

(出示:我着急地問:“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這句話會讀好嗎?有一個詞提示我們可以怎麼讀好這句話。(着急)誰來試試?

評:你是在心平氣和的說;你有疑問,但不着急;不僅着急,還在爲王大伯擔心呢!

順水推舟:同學們,這些在“我”眼裏好好的枝條,在王大伯眼裏呢?(無用的)(標出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3)“將信將疑”怎麼理解呢?

對什麼是又相信又不相信?爲什麼相信?爲什麼懷疑?

(4)讀“盼望”一句話

引讀:看着滿樹的桃花——(我盼望着這朵朵桃花能早日變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驚又喜表示驚和喜是並列的,“我”驚什麼?喜什麼?

引導:請大家再聯繫前面的課文,王大伯開始是——剪枝,照理說枝都剪了,桃子結的地方就少了,可結果卻是——非但沒減少,反而增加了,而且還結得更好!驚訝不驚訝?

喜的是?(王大伯的話還真有道理,說得沒錯)

齊讀

3、收攏:你看,課文把“我”的心理變化寫的非常具體,從好奇、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驚又喜,這個過程就是隨着桃園的變化而變化,更是映襯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學們,課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說話的道理,你能明白嗎?請用筆在課文後空白處寫寫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穫。

(出示關聯詞語“因爲…所以…”“之所以…是因爲…”)

全班交流:誰願意和大家來一起分享? 根據學生髮言板書(多少 捨得)

小結:透過學生髮言歸納:有的時候減少是爲了收穫更多。

《剪枝的學問》教案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啓示我們減少是爲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瞭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瞭解剪枝給人的啓示。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網絡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

一、匯入新課

1、板書:剪枝。你知道什麼是剪枝嗎?(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2、如果見到種果樹的農民伯伯剪枝,你有什麼問題問問他嗎?

3、勞動中的知識也不少,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剪枝的學問。揭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後自讀課文,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多讀幾遍。

(2)大聲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下打個問號,並嘗試聯繫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邊讀邊思考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剪枝

揮舞

盼望

瘋長

奪走

紅潤

彷彿

胖娃娃

臉蛋

不禁

遠近聞名

充滿信心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指名讀詞,注意前後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問問說說詞語的意思。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教師抽查,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並選擇段落賽讀。思考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嘗試理清課文層次。友情提示:找到季節變化的關鍵詞,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一(1)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二(2、3)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瞭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

四(5)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3、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生字

1、分析字型,說識記方法。

2、指導書寫:剪、奪、蛋、禁、靠注意上緊下鬆,揮、仿、佛、娃左窄右寬,瘋注意兩筆豎撇要寫好,不能過於傾斜。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完成習字冊。

4、教師矯正學生握筆姿勢、寫字姿勢。

四、作業設計

1、組詞:仿訪

佛扶

枝技

揮輝。

2、讀熟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精讀課文,感受我的心理變化。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一、複習匯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字組詞。

2、聽寫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嘗試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裏可以看出?(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換詞理解能手(能人)、遠近聞名(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2)讀好這一段,在評議中明白該讀出敬佩的語氣。

過渡: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麼問題問他嗎?

2、學習第二段

(1)我跟你一樣好奇,板書:滿懷好奇,帶表情讀好這個詞語,略皺眉。

(2)怎麼他的桃子就能結得那麼大,那麼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問個究竟。

(3)自由讀一讀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麼?(讀出相應句子)只見後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個詞語概括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們在剪枝。)

(5)再讀,說說還從這寫內容中讀懂了什麼?

(剪枝動作熟練、瀟灑;慧眼識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經驗豐富;剪掉了許多的枝條)

(6)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後的心情或者說表情是什麼樣的呢?讀他問王大伯的話,你可以理解當時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怎麼、幹嗎、啦、呢等語氣詞,讀出兩個問號表達的當時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臉疑惑等。板書:一臉疑惑

(7)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同桌一問一答,說清原因。

(8)指名直接對話表演。

(9)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麼枝條?爲什麼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麼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10)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讀對話。

(11)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麼變化?板書:將信將疑

結合課文理解將信將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懷疑。

爲什麼我會將信將疑呢?(種桃能手不會做不利於桃子豐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

(12)指導讀好將信將疑時心裏想的話。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裏可以看出?播放圖片欣賞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樹下戲)隨機說上幾句古詩讚贊眼前景象。

(3)此時的我最盼望什麼?

(4)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語氣輕鬆、愉快。

4、學習第四段

(1)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來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這時的我看到了什麼景象呢?指名讀相應語句。只見後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園裏結的桃子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驚訝、高興,即又驚又喜)

(4)讀好啊這個語氣詞中代表的感情,再讀我看到的景象。

(5)爲什麼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

驚的是:大伯的預料成了現實,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喜的是:桃園豐收了,結了那麼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6)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麼?指導讀好最後一句話。

(7)現在的我還將信將疑嗎?我明白了什麼?

(小結:看來減少是爲了增加啊。這勞動中也藏着豐富的學問,我們可得好好向生活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呀。

(8)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

學完課文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怎樣判斷無用枝?怎樣剪才合適?等等)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留心周圍事物,並且善於思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四、作業設計

1、瞭解生活中還有哪些減少是爲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語氣詞練習,填一填,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

26、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教案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透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談話,誰看過別人培養花草樹木?

2、他們是不是經常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3、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4、揭示課題29 剪枝的學問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剪枝 遠近 聞名 瘋長 揮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瘋長 遠近 聞名 揮舞 養分 吸收 營養

(2)指名讀一讀

(3)瞭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領會部分詞語的意思。

(4)指導書寫生字:嚓瘋靠注意間架結構難寫的生字。

3、自由輕聲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相機指點。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5節,出示“減少是爲了增加,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我”認爲什麼裏面還真有道理?

“減少”是爲了“增加”是從哪個事情中得知的?

齊讀第5節

2、學習1、2節

(1)“我”是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認爲?

(2)什麼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讀一讀1、2節

(4)讀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裏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從哪裏可以看出?

剪掉這麼多的枝條,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樣問王大伯的?這兩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1、2兩節。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導讀

(2)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麼枝條?爲什麼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麼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3)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這是爲什麼?

(4)我聽了王大伯的`解釋,有什麼表現?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裏可以看出?

(3)指導朗讀這幾句。

(4)在桃園裏和小夥伴們嬉戲的我盼望什麼?

(5)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3、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王大伯桃園裏結的桃子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爲什麼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

(4)那麼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讀最後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隱含這樣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媽媽常勸我考試要丟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學習貴在持之以恆,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小結:看來“減少”是爲了“增加”。這裏面還真有學問,要不然它怎麼會運用到各個方面呢?所以,我們平常做事也要注意這個道理。

(6)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麼?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於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更好地生活。

四、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剪枝的學問減少——枝條——不利的因素

增加——產量——進步和成功

《剪枝的學問》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以“我”的心理變化“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爲主線,聯繫上下文,反覆朗讀體會。

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剪枝的學問,揭示“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 理,懂得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二、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三、教學難點:

明白剪枝的學問,揭示“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製作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複習第一組詞語: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指名領讀,評價。

2、複習第二組詞語:揮舞、奪走、靠、成熟、娃娃、臉蛋、不禁、那番話、遠近聞名、充滿信心,開火車領讀,評價。

3、匯入新課,下面我們繼續走進剪枝的學問,共同探討上節課(指黑板)大家提出這些問題。

二、一進桃園:體會滿懷好奇、一臉疑惑

1、快速瀏覽課文,那部分寫的是剪枝的內容?(第二段)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王大伯是怎麼剪枝的。

3、 出示:“咔嚓、咔嚓”,隨着剪刀揮舞,一根根枝條被剪了下來。

指導朗讀體會(咔嚓、咔嚓 揮舞 一根根)感受王大伯剪枝動作快、熟練,被剪掉的枝條多。

4、看到王大伯這種做法,你會怎麼想呢?結合學生回答,指導理解“疑惑”。

5、起初,我又是帶着怎樣的心情走進桃園的呢?(滿懷好奇)對什麼滿懷好奇呢?

(爲什麼王大伯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

6、 難怪我要着急地問:出示(王大伯,您怎麼拉?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指導朗讀,體會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讀。評價指導:讀出着急、讀出疑惑。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理解將信將疑

1、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讓我滿懷好奇,看到王大伯剪枝,讓我一臉疑惑,王大伯是怎樣解開我的疑惑的呢?自己默讀第三段,邊讀邊畫出相關句子。

2、出示王大伯說的話,指導朗讀

從王大伯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瘋長”是怎樣長?“奪”怎麼理解?王大伯他們剪掉這些枝條,留下的枝條會怎麼樣?

3、難怪王大伯撫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條,充滿信心地說:“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囉!”

(指導朗讀讀出信心十足)

4、此時的你還會一臉疑惑嗎?我們再來讀讀我和王大伯的對話,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老師和學生分角色朗讀)

5、指導理解“將信將疑”信什麼?疑什麼?小作者的懷疑是什麼?

四、二進桃園:揭開疑團,體會盼望

1、爲了解開我心中的疑團,春天小作者再次走進了桃園,這次他又有什麼樣的見聞和感受呢?(教師配樂朗讀第四自然段)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學生交流)

2、多媒體出示圖片,理解“紅雲片片”(指導讀好這個詞)

3、這麼多的桃花是怎麼來的呢?(剪枝)這就是剪枝的學問。

4、看着這盛開的桃花,你想到了什麼?

(這麼多桃花一定會結出又大又甜的桃子。)

5、出示:看着這滿樹的桃花,我盼望着這朵朵桃花能早日變成又大又甜的桃子。(指導朗讀,讀出盼望的心情)

6、此時的你還會懷疑王大伯的話嗎?(還有懷疑)

五、三進桃園:體會又驚又喜

1、你看到了什麼?(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桃子)

2、讀讀看,王大伯桃園裏的桃子有什麼特點?

指導理解多(掛滿) 大(像胖娃娃的臉蛋)美(光鮮紅潤)

3、出示桃子圖片理解:光鮮紅潤

4、看着豐收的桃子,我又驚又喜。

5、還有那個字也寫出了我的這種心情呢?(啊)

6、出示: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桃子。(指導朗讀,讀出驚喜)

7、此時讓我驚訝的是什麼?(剪枝果真實現了桃子的豐收)(王大伯的話果然沒錯)

8、喜的又是什麼?(桃子豐收了)

9、小作者還有一喜呢!

10、出示: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去年王大伯剪枝時說的那番話,還真有道理呢!

生齊讀,你體會到什麼道理呢?(再次出示王大伯說的話),現在你對王大伯的話有新的理解了嗎?

(冬天剪去無用枝,保證了有用枝的營養,才獲得了豐收;減少了枝條,增加了產量.)這就是剪枝的學問(指課題))

師小結:不僅是種桃樹,其他果樹也需要剪枝,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事例嗎?

六、總結、昇華

1、.這個道理不僅用於植物生長,還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去,誰能聯繫生活說一說?

(利用課餘時間讀書,減少了玩耍娛樂的時間,卻增加了課外知識。每天堅持跑步,減少了脂肪,增加了健康;考試時,減少粗心,增加分數;減少田裏的害蟲,增加莊稼的豐收等)

2、是呀,只有學會取捨,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與成功,關鍵是取什麼,舍什麼,就像剪枝一樣剪什麼枝,留什麼枝,怎麼剪可都是學問呀!

3、生活處處皆學問,要做有心人。要勤學善思,你們一定能成爲有學問的人。

《剪枝的學問》教案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剪枝是爲了來年能收穫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26課,齊讀課題:《剪枝的學問》。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後幾次進入桃園?分別在什麼季節?指名說

2、那麼,這三次遊園,給小作者帶來什麼不同的感受呢?同學們開啟課本,快速朗讀課文,畫出描者心理活動的語句。指名讀

適時

相機板書: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二、精讀課文

師:讓我們先跟隨作者來體驗第一次進桃園的經歷。

第一次進桃園(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指名讀)

2、“我”爲什麼滿懷好奇呢?

a.看見王大伯他們在剪枝(誰有不同看法嗎?)

b.因爲王大伯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你從課文哪裏得知的?讀第一自然段)

(1)“總是”是什麼意思?(一直、始終)

(2)王大伯是個什麼人啊?(種桃能手)他的名氣還很大呢(遠近聞名)是什麼意思?能換個詞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

(3)師:王大伯可真不簡單,誰來誇誇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相機

3、師引導:文中的“我”滿懷好奇,如果是你,此時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嗎?(你種的桃子爲什麼總是那麼大、那麼甜?那麼大、那麼甜的桃子究竟是怎麼種出來的呢?……)

是呀,他的桃園裏有什麼“祕密”呀?滿懷好奇的“我”進入桃園後,怎麼又“一臉疑惑”呢?(指板書)

4.到底“疑惑”什麼?

指名說。文中的這句話正表達了“我”心底的疑惑。

(1)點課件。指名讀

(指導朗讀:不緊不慢,不像在着急;有點着急了,再讀;讀得真好)

啓發: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嗎?一般人都認爲枝多,花就多,果實才會多呀。難怪小作者從“滿懷好奇”轉變爲“一臉疑惑”

(2)對於我的一臉疑惑、着急發問,王大伯是怎麼說的?

6.點課件,出示王大伯的話,指名讀。

同學們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點出重點詞語,誰再來讀一讀?

(那些看似粗壯的枝條,其實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是無用枝;這些枝條不但無用,還有害,一定要剪掉;無用枝到了春天會瘋長,奪走養分。)

7.剛纔提到的“瘋長”是什麼意思?(指導回答瘋狂地長、不停地長、拼命地長,長得滿樹都是樹枝。)

8.在王大伯看來,那些多餘的枝條都應該剪掉,難怪小作者在冬季剛進桃園時就看到了這樣的場面。(出示課文插圖)

誰能把圖上的內容描述一下?

(指導看圖,指名說:王大伯面帶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條,細看這枝條挺粗壯的,但王大伯準備剪掉它。)

9.課文第二小節有描寫王大伯剪枝的語句,誰來讀一讀?

啓發:從這句話,同學們體會出什麼嗎?引導學生說出“咔嚓咔嚓”、“剪刀揮舞”說明王大伯的動作多麼嫺熟啊。

而哪些該剪,哪些不該剪,王大伯的心裏似乎都有譜兒,你覺得王大伯?(經驗豐富)

是呀,一眼就能區分“有用枝”和“無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識“枝”!

10.誰有興趣來扮演經驗豐富的王大伯,讀一讀他的話。

指名讀第3小節王大伯的話

:“來年就*它們結桃子囉”這句話說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夠,誰再來充滿信心地讀一讀。)

追問:王大伯怎麼這麼有信心的呢?(豐富的經驗)注意他說話的動作了嗎?(撫摸)示範動作,大家從“撫摸”這個詞能體會出什麼?(把這些枝條當作寶貝;是對留下的枝條的珍愛)

師:是呀,留下的枝條,實際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過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臉疑惑,出現了什麼變化?指名回答。(指板書:將信將疑)

“將信將疑”的意思?(指名說:一半相信,一半懷疑)他爲什麼將信將疑呢?

(王大伯是種桃能手,經驗豐富,他的話不會錯的;剪掉了粗壯的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誰來讀一讀小作者心底的疑問。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出將信將疑的語氣,我聽出三分懷疑了,誰再讀)齊讀

第二次進桃園(春天)

1、桃樹冬天剪枝,春天呢?(開花了)同學們想去春天的桃園看一看嗎?

(1)師範讀,學生閉眼想象。

說說看,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耳邊又聽到了什麼?(指導學生說話)相機

(2)讓我們來看看桃花盛開的樣子吧!出示桃花盛開的圖片。春天的桃園可真美、真熱鬧啊,此時你的心情怎樣?(愉快、興奮)讓我們帶着這愉快的心情把這美好的畫面讀出來。齊讀

2.看到這麼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文中有句話點明瞭,誰來讀讀?指名讀,:聽出了幾分盼望,再熱切些,重讀“早日”)

第三次進桃園(夏季)

1.師:小作者的願望實現了嗎?自由讀第5小節。

2.課件出示桃子成熟圖片。瞧,這就是王大伯家桃園的桃子,長得怎麼樣?(指名說,從兩個方面說,多:掛滿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見桃子多麼的飽滿、水靈、鮮嫩、可愛。引導學生充分說己的感受。)

師:看到了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樣?指板書(又驚又喜)

3.“喜”的是什麼?(桃子豐收了)

驚訝什麼?(王大伯的話居然一點沒錯,他的“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他的預料完全變成了現實!)

誰能帶着又驚又喜的心情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嗎?指名讀

4.同學們,小作者除了看到豐收的喜悅,還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呀?(啓發:好好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5.指名說。啓發:原來小作者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呢,這個道理是什麼呢?讓我們先來聽一段錄音。點課件

6.再來讀讀王大伯的那番話。課件出示

自由讀,引導回答:同學們發現是什麼道理了嗎?(引導回答:爲了結出更多更好的果實,就一定要捨棄沒有用的枝條,甚至是果實;雖然枝條減少了,但是果實增加了;所以說有時候“減少”並不是壞事,而是爲了“增加”;只有去掉無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機板書:“減少” “增加”

7.同學們,學習了課文我們瞭解了剪枝的學問,聽了錄音,知道了白果結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識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識可以從書本上學,但更多的知識我們要到生活中去發現……)

相機板書:生活處處有學問

三、全文

師生:我們跟隨小作者三次遊歷了桃園,經歷了由好奇、疑惑、將信將疑到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過程,明白了“減少”爲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的道理。(相機完整板書)

我們要向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不僅從書本上學知識,還要從生活中學習,這樣才能取得進步、獲得成功。

最後,讓我們齊讀這句話,牢記這句話吧。

點擊課件: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四、作業:

請將文中有關心理活動的句子摘錄在“採蜜本”上,並在課後留心積累這方面的詞句。

板書: 26 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減少” “增加”

將信將疑 生活處處有學問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教案11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自主提問,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讀題,引導提問:同學們,看了課文,你想說點什麼?

(生提問,師幫助整理並板書:誰剪枝?剪枝的學問是什麼?什麼是剪枝?爲什麼剪枝?怎樣剪枝?剪去什麼枝?)

2.師表揚學生會提問,並指出這幾個問題正是本課學習的主要目標。

[這一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小節。

2.檢查初讀。

師:誰想讀一讀你會讀的生字詞?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讀生字詞,同座位互相幫助學習生字詞。指名讀,師相機點撥。(瘋注意讀準後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師:誰願意來讀一讀課文的每一節?老師要請幾位同學讀?(五位)其餘同學重點聽聽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了。

4.師:透過讀課文,同學們對哪些問題已經清楚了?(同座位討論。)

5.彙報交流。

師:透過初讀,同學們就已經有了這些理解,真了不起。讓我們再來仔細讀一讀這些語句,好好體會。

[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帶着自己的問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中探究。]

三、精讀分析。交流感悟

1.根據師生共同篩選出的主要問題,精讀主要小節,抓住關鍵詞句和重點語段,理解文章內容,引導體會剪枝的學問究竟是什麼?

2.自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王大伯是個什麼樣的人?的詞句。

師:什麼樣的人是種桃能手?(在種桃方面很有研究)

師:王大伯是種桃能手,你是怎麼知道的?(抓住遠近聞名,總是那麼大,那麼甜這幾個詞指導學生讀好。)

3.出示我的問話:王大伯,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師:對這位種桃能手,我有什麼想法?(引導學生抓住揮舞、一根根體會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問句中怎麼啦?幹嗎好好的枝條剪掉來理解我的焦急,對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師:這句話該怎麼讀?(同座位互讀,指名讀)

[引導學生透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4.默讀第三節,邊讀邊思考: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瞭解到剪枝有什麼學問呢?

(1)四人小組圍繞主要問題王大伯剪枝的學問是什麼?展開討論;師巡視,下到各小組傾聽。組織學生彙報,引導交流。

(2)師:王大伯剪去的是什麼枝條?留下的是什麼枝條?

(3)師:王大伯對這兩種枝條的態度怎樣?聯繫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

(4)出示第三節,試着讀一讀王大伯的這番話。

(5)師:看來,剪枝真是有學問啊!你讀懂了嗎?

自主選擇讀書的夥伴,分角色讀。

(6)師:可是,我對王大伯的話爲什麼會將信將疑?你有什麼想法?

[讓學生在自我閱讀後獲得獨立感悟,在此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彙報交流,促進師生在彼此的聆聽和訴說中進行心靈的對話、思維的碰撞,從而獲得深層次的感悟。]

5.後來,我相信了嗎?讀一讀最後兩小節。邊讀邊想想,你是如何體會到的?

(1)讀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對有關句子進行批註。

(2)組織學生在組內和全班交流自己的體會。(抓住春天時桃花盛開的語句,即春天到了,飛舞這三句話,抓住暑假時走進桃園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臉蛋,引導學生品讀。體會正是由於剪枝,使得桃花開得茂盛,桃子結得大而多。)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在這一環節中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透過邊讀邊思、讀後批註、進一步貼近文字,與文字對話,加深對文字的感悟。]

四、研讀拓展,促使內化

1.出示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師:看看這幾個詞,這篇課文學完了,你認爲應該怎樣讀?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先試着讀一讀、說一說,再採用學生自薦讀、對比讀、小組推薦讀等形式來讀,讀中體會我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

2.師:看來,剪枝的確是有學問的,用自己的話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麼?(引導學生髮散思考:減少是爲了增加;去僞存真,去雜存精;有所失也會有所得)

3.拓展作業: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情中隱含着這樣的道理?請將自己的發現寫下來,多多益善。

[引導學生抓住分散在課文中的能夠表情達意的詞句進行研讀,促進學生在回味品析中領悟到課文內容中蘊含的道理;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思考、發現和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標籤:剪枝 學問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