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爲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透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二、教學設計的目的

是爲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精選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 第117—118頁。

二、教材目標:

1、透過生活中的事例,知道 “植樹問題”的三種不同的情況,理解與掌握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係和變化規律。

2、透過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經歷觀察、比較、發現、概況等數學活動,培 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爲簡、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3、能運用規律或研究方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 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經歷規律的獲得過程、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所學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

理解間隔數 與棵數之間的關係;解決與植樹問題具有相同數學模型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準備

學習單、多媒體課件、小樹和小路模型。

六、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匯入:

出示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讓學生猜一猜:這會是什麼呢?

教師組織學生認識手中的間隔,並認識它們存在的規律“間隔數+1”

(二)探究新知:

1、隊列問題:

出示學生排着整齊的隊伍去植樹的圖片,引導學生髮現學生隊伍中存在間隔,透過學生站一站,數一數等形式總結人數和間隔數的關係,再次對應“間隔數+1”

並出示課題。

2、植樹問題:

(1)體會“化繁爲簡”思想:

問題匯入:同學們到達目的地,又遇到難題了:在全長1260米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5米植一棵,按怎樣的方案植,又需要多少棵樹呢?

突出矛盾:數字太大,不易思考,引導學生轉換較小的數。

明確思想:當遇到複雜的問題,可以轉化成簡單的問題,這就是“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板書:化繁爲簡)

(2)設計三種植樹方案:

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或用線段畫一畫的形式,同桌兩人合作設計植樹方案。

①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②彙報、展示:

③小結:組織學生對不同方案進行命名,突出其主要特徵。

教師板書: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兩端不種

(3)探究規律:

①求間隔數: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植樹過程中的間隔,總結植樹棵數和間隔數的關係,再次對應“間隔數+1” 。

在沒有植樹的棵數時,探究間隔數與全長、間隔的關係。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藉助學具、線段圖等形式探究規律

a:學生思考並擺學具或畫線段或列算式。

b:彙報:

②探究間隔數與棵數的關係:

開放間隔的長度:(出示課件)在20米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 米植一棵,一個需要棵樹?

小組合作完成探究,活動要求:

1)自己選擇適合的間隔長度,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記錄表。

2)小組選擇一種植樹方式進行探究。

3)可以藉助擺學具、畫線段、數手指或列算式的方式。

a: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b:學生彙報發現規律,教師板書。

c:昇華:

三種情況結果不同,但是在求解過程也存在着相同,都是先計算20÷5,這就意味着解決植樹問題的關鍵是明確間隔數。

d:應用:

老師檢查同學們的植樹情況,他從第1棵樹走到第20棵樹時,一共走了多少米?

(三)鞏固提升:

1、選一選:

下面每一題相當植樹問題的哪一種情況?

(1)音樂中的“五線譜”( )

(2)衣服上的鈕釦( )

(3)成語“一刀兩斷”()

(4)自鳴鐘九點報時的鐘聲( )

A、兩端都種 ; B、只種一端; C、兩端不種。

2、 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4秒敲完。12時敲12下,需要 秒。 3、 小法官:

(1)學校的教學樓每層有24個臺階,老師從1樓開始一共走了72個臺階,判斷:現在老師走到了3樓。( )

(2)一根10米長的木頭,把它平均分成5段,鋸一次需2分鐘。判斷:鋸完一共需要10分鐘。( )

4、學校一條大路的一邊共插了20面彩旗。

(1)如果使兩面彩旗中間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如果要使兩盆花之間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植樹問題的現象呢?無論哪些問題,我們都能用今天的方法和策略進行解決,這就是數學的奧祕。

教學反思

透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都隱藏着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問題,我們就把這類問題統稱爲植樹問題。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本節課着重研究直線上植樹的情況。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植樹問題的規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兩端都要種的植樹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長求株數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數和株距求全長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直尺、卡片、探究表。

課前互動:

1、同學們,我們先來說說順口溜,好嗎?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會說嗎?請繼續……

2、接下來,我們來說一個不一樣的,有信心嗎?兩個手指一個隔(教師示範用手指展示出來,讓學生也跟着做),三個手指兩個隔,會說嗎?請繼續……學生說到五個手指四個隔時,引出“間隔,間隔數”的概念。(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爲4。)

3、隨機請一行同學站起來,不斷增減學生,讓學生邊觀察邊說,幾個同學幾個隔,老師發問,哪個間隔長,引出“間隔長”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生活中“間隔”隨處可見,比如,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間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與間隔有關的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情景匯入例題

①課件出示校園圖片。

植樹不僅能淨化空氣,還能美化環境。這是我們學校的新校區,綠化校園是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植樹節那天,我們全體老師參與了植樹活動,(出示綜合樓前的小樹圖片)這是我設計的,你們想知道我是怎樣設計的嗎?(出示操場圖片)這是我們學校的操場,操場外面是一條車道。現在要在車道一邊種一行樹,校長想在我們班選幾名優秀環境設計師完成這項任務。你們想成爲優秀環境設計師嗎?

出示示意圖及題目: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車道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②理解題意。

a、指名讀題,問:要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樹,首先應該考慮到哪些問題

b、理解“兩端”“一邊”是什麼意思?

指名說一說,然後師實物演示:指一指哪裏是這尺子的兩端?一邊又是什麼意思?

說明:如果把這根尺子看作是這條車道,在車道的兩端要種就是在車道的兩頭要種。一邊栽就是在車道的一旁栽。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④反饋答案。

2、引發猜想

師:三種意見(19棵、20棵、21棵),哪種是正確的呢?

三、解決兩端都種求總長度的實際問題

同學們發現規律的能力可真不錯。下面我們玩個站隊的遊戲。

1、這一列共有幾個同學?(4個同學現場站隊)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的距離是1米,從第1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

師:這個問題與剛纔的類型有什麼不同?學生試做,反饋。

你運用哪個規律?(間隔長×間隔數=總長度)

2、這一列共有10個同學呢?100個同學呢?

3、這個規律,你能算算我們學校綜合樓的長度嗎?

出示:學校綜合樓前種樹,每隔4米種一棵,一共種了15棵樹。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一共多少米?學生口答。(示意選拔設計師)

小結:剛纔,我們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我們已經知道,“兩端要種”求棵數用間隔數+1; 還知道透過棵數與間距求總長度。

四、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其實,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1、出示: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個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問:這道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的?學生讀題,練習反饋。(示意選拔設計師)

2 請同學們認真聽,伸出右手,用手指記下鐘敲打的次數,你發現什麼?(次數比間隔數多1)

出示: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需要多長時間?

學生討論,彙報。(示意選拔設計師)

五、全課總結

1、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真不錯,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不少問題,你們看,老師把大家的發現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小樹苗,栽一栽,

兩端都栽問題來,

間隔數多1是棵數,

棵數少1是間隔數,

怎樣求出間隔數?

全長除以間隔長度。

2、師:植樹問題中的學問還有很多,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中的植樹問題,這些都需要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背景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爲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環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

【教學內容】

數學廣角(一):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的植樹問題,教材第117至119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觀察、操作及交流活動,探索並認識不封閉線路上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主要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探索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及概括能力,從而初步認識植樹問題,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幾幅有關北方沙塵暴的圖片,引出植樹的話題。

學生看完視頻和照片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治理沙塵暴最有效的辦法是植樹造林。你們看,我們學校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的活動中。看到這一排排整齊的小樹,如果我們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這裏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植樹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播放沙塵暴視頻及照片,讓學生深刻體驗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滲透環保教育】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出示情境)爲了綠化校園,學校要在一條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植一棵。想一想,要植多少棵樹?(學生自由讀題)

(1)理解什麼是每隔5米植一棵?下一棵怎麼栽?

(2)介紹什麼是一個間隔?學生指一指每一個間隔。

(3)教師出示學具分析題,學生可以藉助學具擺一擺再列算式算一算。(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設計意圖:把課本中的`例1在100米長的路上種樹,改爲在20米長的路上種樹。這樣降低了探究的難度,便於學生觀察、思考。同時透過情境圖和開放性的提問,爲下一環節的探究作好準備。】

①組織反饋交流

師: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學生可能只出現只植兩端)教師及時引導在我們實際植樹活動中會遇到什麼情況?

可能會遇到建築物,遇到建築物怎麼了?植不了樹了,可能會在哪些地方遇到建築物?看來不僅有這一種植法,還有其他可能,請同學們再動手擺一擺算一算。(學生繼續操作)

②學生彙報其他兩種植法。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在哪裏遇到建築物,植了幾棵樹?

③比較三種植法有什麼不同?(強調在20米的小路一邊間隔是5米植樹只有這三種情況)並板書:兩端都植、只植一段、兩端都不植。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透過想象提問,爲學生如何去探究起到提示作用。接着採取較開放的形式,自主確定每棵之間長度,透過對每一種方案動手擺一擺,列式計算,初步感知每種方案的計算方法。再接着讓學生觀察每一種方案,使學生從中得出,雖然確定的每棵之間長度不同,而計算方法是相同的。最後教師又讓學生想象、觀察,針對實際背景的不同,應選擇相應的種樹方案。整個環節在教師的積極引領下,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經歷了在操作中思考,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評價概括。】

(4)理解三種不同的植法中爲什麼都有20÷5=4這個算式?(學生說一說並上來指一指4在哪裏?)

20÷5=4原來都是在算有幾個間隔數。強調雖然植法不同但他們的間隔數卻都相等,都有這樣的4個間隔。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數形結合理解在植樹問題中,求出間隔數非常關鍵。】

(5)理解4個間隔加1爲什麼等於5棵樹?介紹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學生先想一想,再一起來看一看。

重點強調:1棵樹對於1個間隔,1棵樹對於1個間隔,4棵樹就對應了4個間隔,最後1棵樹沒有對應的間隔就多了1棵樹,所以是4棵樹加1棵樹等於5棵樹。

找一學生再來說一說,同桌兩人說一說。

(6)學生獨立嘗試藉助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解決另外兩種植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一一對應的思想,並深入去理解其他兩種植法中也蘊含的一一對應思想,把一一對應的思想與植樹規律結合在一起,得出的規律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很好地突破難點。】

小結:剛纔我們在理解這幾個算式時用到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叫做一一對應,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可以使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非常簡單。

(7)尋找三種不同的植法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觀察這三種不同的植法,植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這樣的關係?你可以看圖來想一想也可以藉助算式來思考。同桌兩人商量商量。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小結: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這三種不同的植法,但他們的間隔數都相等,看來在植樹問題中求出間隔數非常重要,我們還知道了他們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分別是兩端都植是棵樹等於間隔數加1,只植一端是棵樹等於間隔數,兩端都不植是棵樹等於間隔數減1。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設計意圖:新知結束後帶着學生一起回顧所學的知識,如此設計是基於學生的思維狀態,讓學生對當堂課的知識和收穫做一個回顧,就是學生整理知識思路、內化知識的過程,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精講精練: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學生獨立完成。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棵數,知道什麼是間隔數、。

2、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都栽)的情況中“棵樹=間隔數+1”的關係。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學會透過畫線段圖來分析題意。

教學重點:

探究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能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兩端都栽”情況下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導學指要:

1、透過五指初步感知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理解間隔、間隔數、間距的含義。

2、透過老師用畫線段的方法模擬種樹情境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具擺、數、畫等方法,進一步明確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規律。

3、學習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課件一套學具9套自學提示卡一張

預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學習目標

1、教學“間隔”定義

師:我們班在各方面都十分優秀,俗話說的好:耳聽爲虛、眼見爲實,今天讓來聽課的老師也看看我們班的風采好嗎?

生:好

師生問好

師:我們人有兩件寶貝,是雙手和大腦,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用到這兩樣寶貝,動腦去思考:手與我們這堂數學課有什麼關係呢?手上有哪些數學問題呢?好,現在我們就去探討。

師:請你伸出你的右手,觀察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

師:減掉1根手指,現在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之間又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

師:再減掉1根手指,現在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之間又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

師:透過剛纔的觀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縫之間存在着怎樣的關係呢?

生:……手指比手指縫多1,手指縫比手指少1。

師:這兩根手指之間的手指縫,用數學語言來說就叫間隔,間隔的個數就叫間隔數。

板書:間隔數

2、在生活中找間隔

師:和你的同桌說說:什麼是間隔數?

生:……

師:我們再來體驗,請一排的前三名同學站起來,這一排同學有多少個間隔?

生:……………

師:請這一排的前四名同學站起來,用你們的手指告訴老師,這一組同學的間隔數是多少?

生:……………

師:今天將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植樹問題”。

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探究規律實現目標

1、多媒體出示學校操場

A師:這裏是哪裏?

學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樹,來美化我們的學校。可不是隨便種的哦,學校可是有要求的。

出示例題1: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讀一讀,在題中你讀到哪些資訊?誰來說一說?

生:……………………

師:全長100米表示什麼?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麼意思?一邊表示什麼?

師:什麼是兩端都要栽?

生:……………………

(此環節要全方位理解題意)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板書:兩端都栽

師:題目都理解了,請大家動筆嘗試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B生動筆算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

板書: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師:學校可犯糊塗了,有這麼多種結果,到底該買多少棵呢?接下來我們來驗證下吧

請同學們利用畫一畫,數一數,算一算,到底該買多少棵樹苗?

C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並有目的的選取學生

D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學生展示並板演

用畫線段的方法解決的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

反饋黑板上的題目,注意利用錯誤資源教師提問:100÷5=20求的是什麼?爲什麼還要加1呢?

2、再次課件演示得出結論

那你們獲得的結論是什麼呢?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棵數=間隔數+1

師小結:

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棵數=間隔數+1

3、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師:應用這個規律,我們來解決在一條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4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在一條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生:……………

師: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透過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發現了“兩端都栽”求棵數的解題規律,你們能夠獨立解決植樹問題了嗎?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5

教材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P106頁例1

教學目標:

1、透過猜測、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髮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培養學生透過“化繁爲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3、透過合作交流,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的應用,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運用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建構植樹問題模型,並靈活地解決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

“一一對應思想”的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10根小棒、尺子、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1、師:今天張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怎麼歡迎?(學生鼓掌)

師:手不但能表示情感,還藏着數學奧祕呢!伸開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數字幾?

生:5

師:5是什麼?

生:5個手指

師:就是手指數,那還能發現哪個數?

生:4個空隙

師:你能指給大家看看嗎?

師:像這樣每兩個手指之間的空隙,在數學上叫做間隔。(板書:間隔)

師:4根手指幾個間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間隔現象?(課件出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間隔有關的一類有趣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發現規律

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0米長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數?

(1)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問題是什麼?“一邊”“每隔5米”、“兩端都栽”什麼意思?(解釋“一邊”、“500米”是全長和“每隔5米”是間距)

(2)那麼我們需要種多少棵樹呢?

(3)請同學猜一猜、算一算

預設: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導驗證:現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誰的對呢?怎麼辦?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驗證呢?如果我們畫圖來驗證,你覺得好不好?(太麻煩)

三、建立數學模型

1、化繁爲簡

師:我們可以先從簡單數據開始研究。我們可以把這裏的總長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請你選一個來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規律驗證下吧。

出示活動要求:

(1)結合生活情境,獨立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用畫一畫、找一找、算一算的辦法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同桌合作。

(2)完成後,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導總結規律,完成板書:

小結:1棵樹對應1個間隔,最後一棵對應的間隔沒有了,棵數比間隔數多1。你再仔細觀察,還有什麼新發現?

板書:兩端都栽:全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

棵數-1=間隔樹

師:如果老師下面空格里的全長填上40米,那麼你能不畫圖列式得出答案嗎?100米呢?

預設:40÷5=8?8+1=9(解釋8表示間隔數)

4、迴歸應用

(1)師:那回到原來的題目全長改成500米,會算嗎?那麼我把數字再放大變成1000米,怎麼做?

(2)全長10000米,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都種),要種多少棵?

5、小結:其實今天的學習我們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以小見大或化繁爲簡)也就是像這樣遇到數據比較大或比較繁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數據、一個簡單的草圖找到規律來解決。

四、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出示:爲美化校園環境,建安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0米的小路兩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兩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學生審題後獨立完成。

交流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植樹問題嗎?爲什麼?生活中還有類似的問題嗎?

師:這些樹、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點來表示,植樹問題就是研究這些點和間隔關係的問題。

2、路的一邊從頭到尾擺了6盆花,如果每兩盆花之間在插一面小旗,一邊能插幾面小旗?兩邊呢?

3、同學們排成一隊去參觀,從頭到尾一共12人,每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2米,那麼這列隊伍長是多少米?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兩端都種,學生讀題。出示房子,師:現在還是兩端都種嗎?

預設:只種了一端

師:現在間隔數和棵數有什麼關係呢?

再出示一個房子,師:現在還是隻種一端嗎?

預設:兩端都不種

師:那間隔數和棵數又有什麼關係呢?同學們下課以後可以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

教學目標:

1、利用生活中的問題,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段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並能利用規律來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4、透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利用生活中的問題,透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分的段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並能利用規律來解決簡單植樹的問題。

2、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具準備: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問答,認識“間隔”

1、同學們,我們先做個遊戲請你們伸出一隻手張開手指,仔細觀察。

2、把你的手放好,我們進行快速問答:五個手指幾個空?4個手指幾個空?2個手指幾個空?3個手指幾個空?一個手指幾個空?

3、這4個“空”也可以說成4個“間隔”,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全班一起找)透過剛纔我們找手指數和間隔數,你發現了什麼?誰來說說。(手指數比間隔數多1或間隔數比手指少1。)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生活中跟間隔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

二、創設問題情境:

1、最近我們的學校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新修建的操場旁有一條小路需要同學們發揮聰明才智來綠化、美化我們,現在請你來當設計師,你對自己有些信心嗎?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設計的內容和要求。

2、多媒體出示題目:學校操場邊有一段長20米的小路,學校打算在小路一邊植樹(兩端都栽)、並且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請按照要求設計一份植樹方案。並說明設計理由、

3、從屏幕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你認爲在設計時需要特別注意什麼?你能解釋什麼是兩端嗎?

(總長20米兩端都栽間距相等)

4、在分組探討前,請先商量好準備每隔幾米栽一棵,然後動動手、動動腦,看用什麼方法能夠又快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同桌合作)

5、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三、探討新知:

1、誰能展示一下你的設計才能,注意說明白你是每隔幾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樹?你是怎樣獲得這個結果的?

2、學生交流彙報(畫線段圖法、計算法)

3、教師介紹講解概念:總長、間距、段數、棵數(並隨機板書)

4、用多媒體演示線段圖的推理過程。

在設計方案、交流方法的過程中,老師發現有的同學沒有畫線段圖,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們一定找到了規律,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找一找這個規律是什麼。

總長20米,間距10米,有幾段幾棵。

總長20米,間距5米,有幾段幾棵。

總長20米,間距4米,有幾段幾棵。

總長20米,間距2米,有幾段幾棵。

5、學生交流,教師總結並板書:

棵數總比段數多1,段數總比棵樹少1。

總長÷間距=段數段數+1=棵數

6、當總長是20米時,我們可以用線段圖來解決,當路段變長是1000米、2000米時,就不能這樣做了,就需要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7、多媒體出示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樹苗?

(1)瞭解題目內容。

(2)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8、剛纔我們所提到的手指數和間隔數分別相當於植樹問題中的哪個數量呢?生活中不止是植樹問題包含着間隔現象,在其他方面也廣泛存在,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鋸木頭、路燈、表面上的間隔和數字……)

9、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全班交流)

①同學們做早操,某行從第一人到最後一人的距離是24米,每兩人之間相距2米,這一行有多少人?(獨立思考解決,全班交流)

②李老師從一樓去某班教室,每走一層樓有24個臺階,共走了48個臺階。你知道李老師去幾樓嗎?(獨立思考解決,全班交流)

③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應該設定幾個車站?(獨立思考解決,全班交流)

④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聽老師讀題你自己再讀一讀,你發現這道題與我們剛纔所解決的問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詞語?(2千米兩旁)學生獨立思考後,全班交流方法。

四、拓展例題,訓練思維:

1、多媒體出示例1:同學們在全長( )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栽21棵樹苗、

(1)瞭解題意,解決問題。(21-1=20段20×5=100米)

(2)學生質疑:爲什麼用21-1=20算出的是什麼?爲什麼要減1?

(3)我們所解決的這個問題跟剛纔我們解決的例1有什麼不同?

(不論是要算出棵數還是總長都要先知道段數,然後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2、思維訓練:

①第一個同學到第二個同學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是1米,那麼,第一個同學到第五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

②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3、出示劉翔的圖片,展示劉翔競賽的過程引出問題:中間共有10個欄,欄間距離爲12、2米,請你們算出從第一欄架到最後一個欄架有多少米嗎?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學習了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情況,談一談你的收穫有哪些。其實植樹問題裏還有許多有趣的知識,如植樹時有時需要一頭栽一頭不栽,在圓形的球場一週栽樹以及圍棋盤上擺棋子的問題等,這些都需要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兩端不種三種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發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培養意識

1、師:同學們好!一起來看兩組畫面。

(給學生播放荒漠化嚴重的和綠化優美的兩組圖片。)

師:看了這兩組畫面,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師:怎樣才能擁有這樣美麗的環境呢?

生:植樹。

師:植樹造林,保護環境,讓我們擁有一個充滿鳥語花香的綠色花園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

師:說到植樹,大家知道嗎?在我們數學王國裏,植樹可是有一定的學問的,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植樹問題”。——板題

2、出示教學目標

3、師:見過路邊種樹嗎?一般情況下,每兩棵樹間距離怎樣呢?(相等)一般情況下路邊植樹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也可以叫做等距離植樹。

師:在路的一邊等距離地植樹會有幾種情況呢?大家想不想親手種種看?

二、動手種樹——探討規律

1、動手“種”樹

師:大家先看老師爲大家準備的材料……(師介紹)

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邊,等距離植樹,種完後小組裏交流看看有幾種情況?

學生動手植樹,師巡視。

2、交流方案

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組的種樹方案。

兩端都種

兩端不種

只種一端

3、仔細觀察,每棵樹之間都有間隔,那麼植樹的棵數跟間隔數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仔細觀察,得出猜想: 兩端都種 棵數=間隔數+1

兩端不種 棵數=間隔數-1

只種一端 棵數=間隔數

三、驗證規律

1、師:透過仔細觀察,我們得出了自己的猜想。但是,每一種猜想在沒有驗證之前,也只能是一種猜想,我們只有透過驗證,才能讓猜想成爲科學,對於我們剛纔總結出的規律也必須透過驗證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下面,讓我們一起動手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2、完成驗證表格。

師出示:這是一張驗證表格,就請大家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探究,並展示你們組總結出的規律。(出示驗證事項)

3、小組合作探究。

4、展示。

分三種情況彙報。

5、梳理規律

師:同學們,在一條路的一邊植樹的三種規律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

相同點:都與間隔數有關

不同點:兩端都種要用間隔數+1;只種一端就等於間隔數;兩端不種就要用間隔數-1

師:這三種情況是不同的,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四、解決問題

師:知道在路的一邊植樹有三種情況,對於下面的資訊,你會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呢?

1、處理資訊

問題情境:這是實驗小學剛建好的一條校道(配圖),看到這光禿禿的校道你會想到什麼呢?

生:種樹!

出示資訊: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

師:根據這些資訊你會提什麼數學問題呢?

生: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樹?

得不完整例題: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 ,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看着這道題,誰有話想說嗎?

生1:兩端都種

得完整例題: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受他的啓發,還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生2: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只種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生3: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三種情況大家都想到了。大家再看看這條校道,你認爲採取哪種方案更合適一些呢?

生:兩端都種

2、抽取問題

出示例題:(配圖片)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願意幫學校算算嗎?

3、學生試解。

4、彙報交流。

生彙報,師:能說說你的解題思路嗎?

師:剛纔我們從小的數據入手,探討出規律,然後再用規律來解決數據大的問題。這種思路正是數學上常用的“以小見大”。

師:大家學會了這種方法嗎?我們再來考驗考驗自己的掌握情況好不好?

5、探討只種一端

師:如果學校想在這路的末尾建一座供師生休息用的小亭子,那又應該選用哪一種植樹方案更合理?

生:只種一端。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只種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試解。

6、探討兩端不種

師:我們再接再厲,學校後來還要在這條校道的另一端築一個牆報,請大家想想,應採用哪種方案更合適呢?

生:兩端不種。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試解。

五、小結方法——提升認識

1、探討方法

師:大家能透過自己的努力把這麼一道新的問題解決,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老師認爲還有更重要的方法更需我們去總結!

師:大家再回頭看看,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把植樹問題給解決的?

(動手操作——提出猜想——畫圖驗證——得出規律——解決問題)

2、閱讀課本

(1)閱讀例1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課本117頁開始的數學廣角,請大家開啟書本。

師:課本上的同學們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又是採取什麼樣的辦法來解決的?

生:畫圖,找規律。

師:真是好方法!大家掌握了嗎?

師:他們遇到的問題正確答案應是多少呢? (21)

(2)閱讀例2

師:閱讀118頁例2,看看課本中的孩子又遇到了什麼問題,你能幫他們解決嗎?

生完成,交流。

六、拓展練習

1、聽說大家聰明能幹,又樂於助人市政規劃局的同志找來了,他呀,想請大家幫個忙,(出示119頁做一做1)

2、生嘗試解答。

3、全班交流。

七、全課小結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生暢談自己的收穫。

師小結:收穫方法比收穫知識更重要,祝賀大家!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種 棵數=間隔數+1

兩端不種 棵數=間隔數-1

只種一端 棵數=間隔數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8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數:4課時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7頁118頁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分的`段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段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規律。

3、透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具:

掛圖、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它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它裏面還藏着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它嗎?請舉起你的右手,請每一位學生高舉起右手,並將五指伸直,關攏。

師:現在請每位小朋友將五指張開,數一數,張開後有幾個空格?(4個)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空格叫間隔。剛纔,我們把五指張開,有4個空格,也就是4個間隔。

2、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比如:在馬路邊種樹,每兩棵樹之間有一段距離,我們就把這一段距離叫做一個間隔,樓梯、鋸木頭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那麼,將手指換成小樹,5棵小樹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6棵呢?7棵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植樹問題。

(一)出示: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同桌相互討論。

2)有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

3)學生彙報

4)引導總結:

兩端要栽的時候,比較間隔數和棵數,你得出什麼規律?(生:棵樹比間隔數多1)

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兩端都栽的棵數和間隔數的關係嗎?

板書:棵數=間隔數+1

5)在線段圖上,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點數=間隔數+1

6)這個問題應是:1005=20(個)間隔數

20+1=21(棵)棵數

鞏固練習

(一)書第118頁的做一做獨立完成,指名反饋。

(二)出示: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1)讀題,理解題。

2)分組看圖討論。

3)嘗試列式計算。

4)交流:603=200間隔數

兩端不栽樹:20-1=19(棵)

192=38(棵)

5)質疑:

爲什麼減1?爲什麼乘2?

比較例1與例2的不同?小組討論,再交流

例1兩端要栽樹,所以棵數比間隔大1:例2兩端不栽樹,所以棵數比間隔少1。

鞏固練習二:

教科書第119頁做一做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三、本課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由現實問題到數學建模,理解並掌握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針對不同問題的特點靈活解決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和認識歸納規律對後續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探索歸納規律的意識,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植樹問題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靈活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多媒體放映牛頓和蘋果的故事)

師:科學家的故事給你什麼啓示?(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大膽猜想…)

談話引入:說到不如做到,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看誰的觀察最仔細,看誰的'思考最積極,看誰這節課也能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規律,準備好了嗎?

(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探究規律。

1、手引發的思考。

師:伸出你的左手,張開手指,用數學的眼光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師:大家都有一雙銳利的數學眼睛,發現手指與間隔之間也有數學。其實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只要用心觀察、思考也能發現他們的數學奧祕。這節課,我們將深入研究類似手指與間隔這樣的數學問題。

2、整體感知、確定研究方向。

課件出示:在15米長的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可能有幾種情況?

展示學生的猜想:(兩端都種,共4棵)(只種一端,3棵)(兩端不種,只2棵)

理解:“間隔”、“間隔數”、“棵數”。

(二)、小組合作,探究規律

1、提出問題。

課件:在全長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邊植樹,每隔10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的猜測可能有不同的結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數和間隔數到底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大膽地猜想,並用圖示的方法驗證。

課件顯示:隔10米種一棵,再隔10米種一棵……,一直畫到1000米!學生會感覺:這樣一棵一間隔畫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煩了,又浪費時間。

引導學生:要研究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讓學生思考、交流,嘗試從簡單入手,用“把大數變小數”的方法進行研究,滲透“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

3、發現規律。

學生開始動手畫圖、填表、比較分析,然後展示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小數據中兩端都種的情況下,都有“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

師:“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是同學們用較小的數據研究出來的,如果數據增大,這個規律還成立嗎?

課件動態演示:一個間隔對應一棵,這樣一直對應下去, 1000個間隔就有1000棵,種完了嗎?

師:如果這條路變得很長很長、無限長,兩端都種還有這樣的規律嗎?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管數字多大,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最後還要補上一棵才能達到兩端都種的結果。這個環節,潛移默化地滲透“極限”的思想。

4、總結歸納。

歸納“化繁爲簡”的解題策略。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可以從簡單入手,將困難的變爲容易的,將複雜的變爲簡單的,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化歸思想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提高思維的素質。

5、總結規律。

師:你們能用一個式子把規律表示出來嗎?

【板書】間隔數+1=棵數 棵數-1=間隔數

6、聯繫生活

在我們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類似植樹問題的現象,你發現了嗎?

讓學生透過舉例,體會到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路燈排列、排隊等生活現象都與“植樹問題”有着相同的數學結構,也給這種數學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點擊生活

①(求間隔數)判斷:元宵節,中華大街一側從頭到尾一共掛了200個大紅燈籠,如果在每兩個燈籠間掛一箇中國結,需要201箇中國結( )

②(求間隔長)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9千米,從起點站到終點站共有10個站,相鄰兩站的距離約是多少千米?

③(求棵數)老師登古塔,每層有11個臺階,從一層開始一共走了55個臺階,龍老師到了第幾層?

④ (求全長)塔樓上敲鐘,從第一敲開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時,一共間隔了幾秒鐘?

(四)、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世界著名數學問題)

師:數學史上有個“20棵樹”的植樹問題,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都引起科學家的研究興趣。這就是:‘20棵樹,若每行四棵,問怎樣種植,才能使行數更多?

早在十六世紀,古希臘等國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圖1)

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大師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圖譜。(出示圖2)

進入二十世紀,數學愛好者繪製出了二十行圖譜,創造了新紀錄並保持至今。(出示圖3)

(結語)今天進入21世紀,20棵樹,每行4棵,還能有更新的進展嗎?數學界正翹首以待!期待着同學們大膽探索、積極思考,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P117- P118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並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透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種)”的特徵,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間距數+1=棵數,棵數-1=間距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原型

1、教學“間隔”的含義

師: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他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他裏面還藏着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他嗎?請舉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併攏、張開)

師:張開的五指中有幾個空隙?(4個)數學中我們把這個“空隙”叫“間隔”。(板書)我們發現5根手指中有4個間隔,那麼4根手指呢?3根呢?

2、舉例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兩棵樹之間、兩個同學之間、鐘聲…)

3、根據生活實景資訊回答問題。

(1)公園的一側一些樹,數了數有6個間隔,一共栽了幾棵樹呢?(7棵)

(2)莊老師家在6樓,從1樓到6樓要爬幾層樓?(5層)

(3)河邊的護欄有5根鐵鏈,需要幾根柱子?(6根)

4、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瞭解的5根手指間有幾個間隔;爬樓梯要幾層;鐵鏈需要幾根柱子等,數學中統稱爲植樹問題。(板書)

二、構建模型

1、用圖象語言描述“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師:(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樹,他有4個間隔。那麼,6棵樹、7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呢?你能用一個圖來展示說明嗎?(生作圖,展示)

2、構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1)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位同學畫的圖,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嗎?

(2)比較一下這幾種作圖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簡便,看起來清楚?(是啊,用線段圖的方法最簡便,因此它也是我們最常用的。)

(3)透過畫圖,我們發現這條路的'兩端都栽了樹,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植樹問題的一種類型。(板書:兩端都栽)

(4)在線段圖上,我們用點表示栽的樹,幾個點就是幾棵樹。透過畫圖,我們知道6棵樹之間有5個間隔,7棵樹之間有6個間隔,那麼你能想象一下10棵樹之間、50棵樹之間、100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嗎?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植樹棵數 間隔數

(板書:棵數-1=間隔數 間隔數+1=棵數)

師:今天表現真不錯,一下子就能找到這其中的規律,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

三、利用模型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誰敢接受檢查?既然大家都想來,那麼我們一起來。

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 誰能大聲清楚朗讀這個題目?

(2) 從中你瞭解了哪些數學資訊?(小路長50米,兩端都要栽、每隔5米。)

(3) 兩端都要栽是什麼意思?每隔5米是什麼意思?哪兩棵樹之間相隔5米?

(3)這題也可以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答,你能試着畫線段圖嗎?

(4) 展示學生線段圖,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嗎?

(5) 爲了看起來更清楚,老師把這張圖移到了電腦上,你能猜猜許老師畫圖的意思嗎?從這張圖上你可以瞭解些什麼資訊?誰也知道了也想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的?

(6)線段圖裏其實就反映着題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線段圖用算式來解答嗎?學生獨立列算式。

(7)彙報:說說你的想法。

① 出示學生各種答案,板書在黑板上。

② 對於這幾種方法,你們有什麼看法嗎?(生:我認爲……)

③ 擦去錯誤答案,剩下正確答案:100÷5=10(個) 10+1=11(棵)

④師追問:大家都認爲這種方法是正確的,那麼誰能告訴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麼嗎?“5”表示什麼?“100÷5=10(個)”又表示什麼?(板書:間隔)爲什麼“+1”?(兩端要栽,它比間隔多1)“10+1=11(棵)”表示什麼?(植樹棵樹)這其實就是運用了“間隔數+1=棵數”這個規律。

⑤誰能夠完整地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有誰聽明白了,也想來說一說的?既然大家都想來說,那麼我們就同桌互相說一說。

2、試一試

師:如果老師把題目改一改,看看誰還會?

課件出示:“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學校決定在全長120米的求索大道一邊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兩端都插),一共需要準備多少面彩旗?

(1)

(1) 生輕輕讀題,說說從這個題目中你瞭解了些什麼資訊?

(2) 和剛纔這題比較,你想說什麼?

(3) 學生獨立列式並彙報。

3、鞏固新知

師:恭喜大家,順利透過檢查!你們還想接受新一輪的挑戰嗎?

課件出示: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生獨立閱題,說說這個題目中又有哪些數學資訊呢?

(2)這個題目和前面做的兩題有什麼不同呢?(①前面那題告訴路的長度,而這題求路的長度。②前面那題求植樹棵樹,而這題已經告訴了植樹棵樹。)

(3)在做前面那題時,我們是先求什麼的?(間隔數)那在這個題目中,我們應該先算什麼?

(4)學生獨立解答並彙報:

(5)板書學生的各種答案,你有什麼看法?說說理由。生列式:36-1=35(個) 35×6=210(米)

(6) 擦去錯誤答案,師追問:“36”表示什麼意思?再“-1”表示什麼?(板書:間隔數)這其實就是運用了“棵數-1=間隔數”這個規律。再“×6”又是什麼意思?(板書:總距離)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透過猜測、試驗、、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培養學生透過“化繁爲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教學重點:

發現並理解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中間隔數與棵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植樹問題”的解題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學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麼節日嗎?關於植樹你知道些什麼?(引導學生說諸如植樹時兩棵數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這些距離一般相等……這些與本課學習相關的資訊。)

教師:其實在植樹中還隱藏着很多數學問題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充分經歷,探究新知

1、大膽猜測,引發衝突。

(1)讀一讀,說一說。

課件出示例1,引導學生獲取相關數學資訊。讓學生讀題,然後指名說一說:從題中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重點幫助學生弄清楚下列數學資訊的含義:

“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使學生明確“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是5米,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叫間隔長度,也可以說成“兩棵樹之間的間隔是5米”。

“兩端要栽”是什麼意思?“一邊”是什麼意思?

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後教師拿出實物演示。例如:讓學生指出尺子的兩端指的是哪裏?一邊指的是什麼?

(2)猜一猜,想一想。

讓學生根據例題中的資訊,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樹苗,教師對學生的猜測不發表評論,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對不對呢?你打算怎樣檢驗自己的猜想?

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釐清題意,讓學生透過猜想答案,引起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2、藉助操作,探究規律。

(1)初步體驗,化繁爲簡。

教師:我們用一條線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表示樹,每隔5米種一棵,每隔5米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種下去……是不是很麻煩?

教師:爲什麼覺得很麻煩?

學生:因爲100米里面有20個5米,太多了。

教師:也就是說100米在這道題中顯得數據有點大,因此畫圖時會比較麻煩。像這樣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可以先從簡單一些的情況入手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可以先選取100米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師演示,直觀感知。

教師演示課件,邊演示邊說明。

教師:我們選取100米中的20米來研究,用一條線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說樹的間隔是5米。(教師板書)

教師;大家看一看,我們把這段路平均分成了幾段?也就是有幾個間隔?栽了幾棵樹?

引導學生說出20米長的一條路,間隔長度是5米,有4個這樣的間隔,可以栽5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複雜問題可以從簡單問題入手的解題策略,並透過課件的演示,向學生示範線段圖的畫法,爲學生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好準備。)

(3)動手操作,初步體驗。

讓學生自由選擇100米中的一小段,動手畫一畫,看一看這一小段上,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幾棵樹。

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爲什麼這樣畫?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你是怎樣畫的?爲什麼這樣畫?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教師:雖然這些同學選取的長度不一樣,一共要栽的棵數也不一樣,但他們所畫的線段圖特別是他們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觀察,在這些不同的畫法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棵樹比間隔數多1。

(4)合理推測,感知規律。

教師:不用畫線段圖,如果這條路長30米、35米……又應栽幾棵樹呢?請同學們拿出學習紙,填寫表格。

學生填寫表格,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和說明。

學生填寫完表格後,小組交流彙報結果。

(5)歸納概括,理解規律。

教師:請大家認真觀察表格,你發現在一條線段上栽樹(兩端要栽),間隔數和棵樹有什麼關係?將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彙報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髮現兩端都栽樹,植樹的棵數比間隔數多1,也可以說間隔數比棵數少1。

教師:爲什麼兩端都栽樹,棵數比間隔數多1?

學生回答後,教師藉助課件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直觀理解。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不斷的操作和交流中,經歷了觀察、發現和感受的全過程,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6)即時鞏固,強化規律。

教師:同學們都明白了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樹的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老師出幾道題考考大家:7個間隔種幾棵樹?20個間隔種幾棵樹?9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20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小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3、運用規律,驗證例1。

教師: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哪些同學剛纔猜對了?

教師(點幾個猜錯的同學):現在你知道自己猜錯的原因是什麼了嗎?給大家說說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學生嘗試列式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

全班彙報交流,主要讓學生弄清楚:100÷5=20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還要用20+1=21(棵)?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猜測——試驗——驗證的探究過程,同時讓學生明確每步算式的意義,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三)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1、“做一做”第1題。

教師:這道題裏沒有植樹呀,能用我們今天學的方法解決嗎?

使學生明確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可以解決生活中很多類似問題。在本題中把一盞路燈看成一棵樹,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教師:其實植樹問題,並不只是與植樹相關,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和植樹問題相似,比如安裝路燈、電線杆、設立車站等。

2、練習二十四1、2、3題。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練習二十四第4題。

教師:這一題與例題有什麼不同?

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此題與例題的區別。例題是知道全長與間隔長度求棵數,而本題是知道間隔長度與棵數求路的全長。

教師:你是怎樣計算的?爲什麼用36減1?

(設計意圖:運用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把植樹問題進行拓展應用,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穫。

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和間隔數的關係,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爲了將難點化簡,講授新知前,我利用手指遊戲匯入,孩子很感興趣,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棵數、間隔數的關係。再從生活中抽取簡單的植樹現象,加以提煉,建立數學模型,再將這一數學模型應用於生活實際。

一、創設愉悅氛圍,讓遊戲走入情境。

從學生感興趣的猜謎和遊戲入手,創設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初步感知棵數、間隔數的關係,爲進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礎。這種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

二、注重自主探索,讓體驗走入方法。

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教學中,我創設了情境,爲學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藉助直觀的圖示,探索植樹問題兩端要栽的規律。藉助圖形,建立知識表象,注重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使學生得到啓迪,悟到方法,從而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進一步解決較複雜的問題,滲透一種化歸思想。

三、倡導知識運用,讓建模走入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該爲生活服務。”讓學生認識到只要善於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許多事例跟植樹問題相似,引導學生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但這節課也有我頗感不足的地方,我覺得自己對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充分把握,沒有注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也沒能很好地關注到全體學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度,適當進行取捨,更合理的安排好教學時間。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感受“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能用此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會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有效解決問題方法的潛力。

3、透過生活的事例,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植樹問題”的解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參與探索並發現“植樹問題”的解題規律。

教學準備:

練習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明白我們這天要學習什麼資料嗎?

生:植樹問題

師:你們是怎樣明白的哦?

好,這天我們就來研究植樹中的問題。植樹問題中蘊涵着許多搞笑的數學問題。你們喜不喜歡?

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出示學習目標:

二、操作感悟,探究規律

1、請看大屏幕:

(1)想一想:

那裏有一條線段,我們把它看作一條路,這條路長20米,如果要在這條路上種樹,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還要了解什麼資訊?

①每棵樹之間相隔幾米?(間隔)

②是不是兩端都種呢?……看來同學們思考問題還很全面呢!

(2)猜一猜:

如果告訴你每隔5米種一棵,種幾棵比較適宜?

生1:5生2:4生3:3

(3)畫一畫:

師:那麼,有什麼辦法驗證你的想法?(畫圖)

哦,你能不能用簡單的示意圖把你的想法簡單地畫出來呢?

(教師先介紹畫樹的方法,學生畫圖,教師巡視)看誰畫得又對又快。

2、展示、彙報

①選一學生的示意圖展示、彙報。

兩端都種:電腦展示,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學生畫的示意圖畫在黑板上

②選另一學生的示意圖展示、彙報。

只種一端:電腦展示,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學生畫的示意圖畫在黑板上

③選另一學生的示意圖展示、彙報。

兩端都不種:電腦展示,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學生畫的示意圖畫在黑板上

3、寫算式

師:我們剛纔用圖來表示的思維過程能不能用個算式來表示?

①只種一端:你是怎樣想的呢?誰能來說一說。

20÷5=4(段)=4(棵)

棵數和段數一一對應。

②兩端都種:20÷5+1=5(棵)

20÷5表示什麼?加“1”是什麼意思?

③兩端都不種:最後一種用算式怎樣表示呢?20÷5-1=3(棵)

每間隔5米是這樣的,假如每間隔是2米,分別能種幾棵呢,列出算式(不要畫圖了,要畫就畫在腦子裏)

20÷2+1=11(棵)20÷2=10(棵)20÷2-1=9(棵)

4、小組討論:

我們剛纔在這條20米的路上,每間隔5米和每間隔是2米分別種多少棵樹都做了,仔細看看,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先獨立思考,想好後再和同學交流,然後向老師彙報。(告訴你總長度、間隔長,要你求種多少棵樹,是否有簡單的方法?)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①只種一端:棵數=段數

②兩端都種:棵數=段數+1③兩端都不種:棵數=段數—1

那麼段數(間隔數)怎樣求呢?

所以解決植樹問題,首先要確定它是怎樣種的?是兩端都種、只種一端還是兩端都不種,再分別根據以上數量關係來解決就能夠了。

6、象這樣,這天用植樹問題這樣的思考方式來思考的,平時生活當中的問題還是否有?(擺花、鋸木頭、站隊……)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圖片,看看那裏有植樹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課件,並說明爲什麼屬植樹問題)

三、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我們剛纔透過猜測、驗證、推理,摸索了植樹問題中的一些規律,我們能不能應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

(一)基本練習:我能行!

1、從頭至尾栽了10棵樹,那麼有個間隔。

2、一根木頭長8米,每2米鋸一段。一共要鋸次。

好,兩道題都做對的對老師笑一笑。哇!我從同學們燦爛的笑臉中讀出了自信,讀出了自信!老師爲你們加油!

(二)綜合練習:我挑戰!

1、林木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①6×36=216(米)

②6×(36-1)=210(米)

③6×(36+1)=222(米)

2、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①10÷5=2(米)2×8=16(分鐘)

②5×8=40(分鐘)

③(5-1)×8=32(分鐘)

3、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①12÷1=12(個)

②12÷1+1=13(個)

③12÷1-1=11(個)

(三)拓展練習:我智慧!

四、再次梳理,總結提高

這天我們學習了什麼資料?你有什麼收穫?你有什麼感受?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性: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能夠藉助學具,利用規律來解決簡單植樹的問題。

3、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潛力。

2、滲透建模的思想,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思想。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2、滲透愛綠、護綠的德育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並發現間隔數與棵數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教具、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出示光頭強砍樹的畫面)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光頭強嗎?

生:不喜歡

師:爲什麼呢?

生:因爲他亂砍樹,破壞森林(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進行愛綠、護綠的德育教育)

(出示熊大、熊二抓光頭強的畫面)

師:它們也不喜歡呢!瞧、

(出示“保護森林,熊熊有責”)

師:其實,保護森林,不僅僅僅是熊的職責,更是——

生:人的職責

師:那我們就應說——

生:“保護森林,人熊有責”

師:這天,就讓我們跟熊大、熊二一齊來植樹吧!

二、建模探究,總結方法

1、探究“兩端都植”的狀況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側植樹(兩端都植)

引導孩子們認識“一側”“兩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導孩子們理解並板書“總長”“間隔長”“間隔數”和“棵數”。

遊戲:小組植樹比賽

師:聽我口令,看哪個小組行動最快!

師:兩端都植,間隔長爲5釐米時,間隔數和棵數分別是多少?

師:間隔長爲10釐米呢?15釐米呢?

師:休息會兒,看看總長、間隔長、間隔數和棵數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引導孩子,發現規律: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強調“兩端都植”)

出示練習鞏固:熊大、熊二要在長100米小路的一側,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樹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一中

100÷5=20(個)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狀況

師:突然,發現路的一端是光頭強家呢!(引導學生說“只能植一端”)

師:也是這個規律嗎?趕緊在你的60釐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頭強家,填一填學生報告表格一,並填出你們的發現。

(小組內分工合作:栽樹、填表)

學生彙報: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棵樹(強調“一端植”)

出示練習:熊大、熊二在長100米的小路的一側栽樹,每隔5米植一棵樹,(一端是光頭強家),需要多少棵樹呢?(那兩側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二中

100÷5=20;(20×2=40)

3、探究“兩端不植”的狀況

師:這時,又發現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國王的猴山呢!

(引導學生說“兩端都不植”)

師:那到底需要多少棵樹呢?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吧!

學生彙報: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數(強調“兩端不栽”)

出示練習: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側植樹,每隔5米植一棵樹,總共植了20棵(一端是光頭強家,另一端是吉吉國王家),這條路多長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一中

(20+1)×5=105(米)

師:熊大、熊二就這樣一條路一條路的植樹,有一天它們又想在一個圓形的池塘身旁植樹。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圓形池塘周圍植樹。池塘的周長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植一棵,需要多少棵樹呢?(引起孩子們思考)

師:這種狀況,又會是什麼狀況呢?我們下節課之後研究。

師:這就是我們這天研究的不同狀況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三、開放練習,應用方法。

師: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樹問題類似的問題呢,比如xxx(引導孩子來說)

馬路問題、樓梯問題、鐘錶問題、公交站問題、隊列問題、鋸木頭問題,

四、小結:

出示:“完美生活,從我做起”(播放歡快音樂)

師:同學們,說說你們的收穫吧!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及交流活動中抽象出植樹問題的模型,掌握種樹棵樹與間隔數間的關係。

(2)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快樂。

教學重點:

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手指遊戲

師:雙手創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手上也隱藏了數學奧祕,同學們想明白嗎?請舉起右手像老師這樣做,五指伸直,併攏再張開。看着張開的手,你從中想到了什麼數字?(5,5個手指)

師:老師從中也得到了一個數字4,你們明白它指的是什麼嗎?(縫隙、空格等)

師:對了,指的是手指間的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空格叫做間隔。每兩個手指之間有一個間隔,大家仔細觀察老師的手,5個手指,有幾個間隔,4個手指時有幾個間隔呢?3個,2個手指時呢?

師:你們發現手指數與間隔數的關係了嗎?誰能說一說?(間隔數+1=手指數)

[設計意圖:以趣激學。從學生最熟悉的教學資源“手”入手,在簡單的氛圍中進入學習狀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樹問題。]

2、匯入課題

師:我們手上都有這麼多數學奧祕,看來數學真是無處不在!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比如,剛纔我們看到的5根手指有幾個間隔;爬樓梯要幾層;栓廣告牌要幾個柱子等就是數學中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這天咱們主要來研究“兩端都栽”的規律。(板書:兩端都栽)

二、動手種樹,初步感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例1

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側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理解題意

①指名讀題,從中你瞭解哪些資訊?

②理解“兩端”是什麼意思?

(3)討論交流

師:我這樣認爲,100÷5=20,所以要準備20棵樹苗。你們覺得呢?有了答案後與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討論、交流,彙報後得出結論,這種說法不對。就應是:

100÷5=20(段)20+1=21(棵)(板書)

2、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師:把雙手舉起來叉開手指,能夠看到10根手指共有9個間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樹苗,10棵樹有9個間隔。

課件演示:每5米一棵,種到第100米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兩端都要種)

問:100÷5=20(段)20表示什麼意思?(兩棵樹之間的距離)

20+1=21(棵)20段爲什麼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

我們把這條小路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說每一段,每一個空)就是一個間隔,在這道題中,間隔指什麼?共有幾個間隔呢?也就是說,如果兩端都種,種的棵樹=間隔數+1

透過這個例題,你明白了什麼?(棵數與段數有關,求棵數得先求段數。即段數=總長÷間距)

師: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植樹問題中十分重要的規律,那就是:

間隔數(段數)=全長÷段長

植樹的棵數=間隔數+1

全長=段長×段數

[設計意圖:導之敢學。在決定、計算、驗證探索中學習知識,發現知識,並透過討論交流,發現植樹問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規律。]

三、利用規律,解決問題

師:其實植樹問題並不只是與植樹有關,生活中還有許多現象和植樹問題很相似,我們一齊來看一看下面幾個問題。

①劉怡瑤從家到校園乘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3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②張老師去某班教室,從一樓開始,每走一層有12個臺階,共走了36個臺階,你明白她去幾樓的教室嗎?

③廣場上的大鐘3時敲3下,8秒敲完。11時敲11下,需多長時間?

師:這些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的?看來,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設計意圖:樂中求學。把生活中類似植樹問題的各種現象糅合在一齊,加深對植樹問題模型的理解,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四、再次探究,構建模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咱縣新開張的德克士爲了進一步宣傳,要在全長50米的店面前沿插彩旗,請按照每隔5米插一面的要求設計方案,並說明理由。

2、設計方案,動手操作

師:能夠獨立思考也可小組討論再設計方案。把你們設計的方案想一想,畫一畫,擺一擺。擇優錄取哦!

(生動手擺學具,畫線段圖,動手算,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注意發現不同的算法)

3、反饋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自己設計的方案?把前沿分成幾個間隔?(10個)插了幾面旗?(11面,10面,9面)

師:爲什麼同樣的長度,同樣的要求,插的旗數卻不一樣呢?你們的方案有什麼特點呢?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

生1:我設計分成10個間隔,插11面旗,兩端都插旗(投影展示線段圖同時師五指伸直手勢表述)。

生2:我也分成10個間隔,插10面旗,一端不插旗。(投影展示算法師拇指彎曲其餘伸直手勢表述)

生3:我10個間隔插9面旗,兩端不插旗。(投影展示學具擺法後師拇指和小指彎曲其餘手指伸直表述)……

4、師小結

同一個要求,同學們卻設計出了這麼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創造力!看來你們都有成爲設計師的資格。

五、精彩回放,畫龍點睛

1、用手勢表達植樹問題的模型並考察同桌的掌握狀況。

2、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六、穿越時空,展望未來

有20棵樹,若每行4棵,問怎樣種植,才能使行數更多?

七、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

100÷5=20(個)……(間隔數)

20+1=21(棵)……(棵數)

10-1=9(個)……(間隔數)

9+1=10(棵)……(棵數)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5

一、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母親節剛過,我們立刻又要迎來一個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這也是全世界少年兒童共同的節日。其實,一年中有好處的日子還有很多,你還明白哪些?能說幾個嗎?(生說)

大家明白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植樹節)你參加過植樹活動嗎?植樹不僅僅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而且植樹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這天這節課,我們就一齊來研究“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①課件出示圖片。

介紹:這是我縣新修的一條公路。公路中間有一條綠化帶,此刻要在綠化帶中種一行樹,怎樣種呢?

出示題目:這條公路全長1000米,每隔5米種一棵樹(兩端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②理解題意。

a、指名讀題,從題中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b、理解“兩端”是什麼意思?

指名說一說,然後師實物演示:指一指哪裏是這根小棒的兩端?

說明:如果把這根小棒看作是這條綠化帶,在綠化帶的兩端要種就是在綠化帶的兩頭要種。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④反饋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

師:此刻出現了三種答案,而且每種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援者,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咱們可不能夠畫圖模擬實際種一種?如果從圖上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數一數,是不是就能明白到底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了呢?

2、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①畫圖實際種一種。

課件演示:我們用這條線段表示這條綠化帶。“兩端要種”,我們從綠化帶的這頭開始,先在頭兒上種上一棵,然後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的種下去……

師:大家看,已經種了多少米?(45米)這麼長時間才種了45米,一共要種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向種到1000米呀?!同學們,你有什麼想法?(太累了,太麻煩了,太浪費時間了)

師:老師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確實太麻煩了。其實,像這種比較複雜的問題,在數學上還有一種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明白嗎?這種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聽好嘍,這種方法就是:遇到比較複雜的問題先想簡單的,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長了,我們能夠先在短距離的路上種一種,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這種方法試一試?

②畫一畫,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a、先種15米,還是每隔5米種一棵,畫圖種一種,看種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誰畫得快種的好。(板書:3段4棵)

b、跟上面一樣,再種25米看一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板書:5段6棵)

c、任意選取一段距離再種一種,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板書: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植樹問題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規律,那就是:

(板書: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

③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a、課件出示:前面例題

問:應用這個規律,前面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了?那個答案是正確的?

1000÷5=200那裏的200指什麼?

200+1=201爲什麼還要+1?

師:這個“祕方”好不好?

透過簡單的例子,發現了規律,應用這個規律解決了這個複雜的問題。以後,再遇到“兩端要種”求棵樹,明白該怎樣做了嗎?

b、解決實際問題

運動會上,在筆直的跑道的一側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兩端要插)。這條跑道長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學生獨立完成。)

問:這道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的?

師:看來,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小結:剛纔,我們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我們已經明白,“兩端要種”求棵樹用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棵樹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關係呢?

三、合作探究,“兩端不種”的規律

1、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結果是: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

師:到底同學們的猜測是不是正確呢?我們還是用前面學習的方法,舉簡單的例子畫一畫,種一種。

要求:每人先獨立畫一段路種種看;然後4人一組進行交流。你們組發現了什麼規律?

2、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組研究成果,發現規律,驗證前面的猜測。

小結:同學們太了不起了,透過舉簡單的例子,自己又發現了“兩端不種”的規律:棵樹=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求棵樹,你會做了嗎?

4、做一做。

①在一條長2000米的路的一側種樹,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學生獨立完成)

②師:同學們注意看,這道題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閃爍:將“一側”改爲“兩側”

問:“兩側種樹”是什麼意思?實際要種幾行樹?會做嗎?趕緊做一做。

小結:這天我們研究了植樹問題的兩種狀況。發現了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以後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分清是“兩端要種”還是“兩端不種”。

四、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1、一根木頭長8米,每2米鋸一段。一共要鋸幾次?(學生獨立完成。)

8÷2=4(段)

4—1=3(次)

問:爲什麼要—1?這相當於這天學習的植樹問題中的那種狀況?

2、我們身邊類似的數學問題。

①看,這一列共有幾個同學?(4個)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的距離是1米,從第1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如果這一列共有10個同學呢?100個同學呢?

②這一列還是4個同學,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是2米,從第一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3、在一條路的一側種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41棵樹。從第1棵樹到最後一棵樹的距離是多少米?

五、全課總結

透過這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透過這天的學習,我們不僅僅發現了植樹問題中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的規律,而且還學習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那就是遇到複雜問題先想簡單的。植樹中的學問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能夠查閱有關的資料繼續研究。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6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而且抽象邏輯思維潛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必須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原本屬於經典的奧數教學資料,而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維方法。本冊“數學廣角”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透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這個數學資料既需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討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並且兩端都要栽樹的狀況,讓學生先透過畫線段,再來發現栽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從而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新課標》提出:“學生透過學習,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所以解題不是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從實際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在培養學生透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資料: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的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間隔概念,明白間隔數與棵樹之間的關係,初步建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2、能根據數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潛力。

數學思考:

1、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自主實驗、探究、交流,從中發現規律,抽取數學模型過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解決問題:

能夠應用本節所建構的植樹問題的數模以及探尋到的規律,針對實際情形靈活的來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教學重點:

會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建構數模,探尋規律。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每組一張表格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猜謎語

師:“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猜到了嗎?”“對!就是這雙勤勞的雙手。請同學們伸出左手五指張開,看看你能想到哪個數?”“5是指5個手指,胡老師想到了4,你明白在哪嗎?”“在數學上我們把這些空格叫做間隔(板書: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是4。”

“此刻看老師的手變魔術了,5個手指有4個間隔,4個手指有3個間隔……你們找出手指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了嗎?”(指名說)

2、找間隔

“生活中的間隔隨處可見,請看大屏幕。你找到間隔了嗎?”(出示課件2—4)

“我們的身邊還有間隔嗎,一齊來找找吧!”

3、揭示課題

出示課件5、6。師:“你更喜歡那組畫面?怎樣才能擁有這樣秀麗的環境呢?”

“對!植樹造林,美化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說到植樹,大家明白嗎?在我們數學王國裏植樹但是有必須的學問的。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

二、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師:“春天到了,爲了美化校園,我們校園也要植樹,想當環境設計師嗎?看看具體要求。”(出示課件7、8)

1、設計不同方案

師:“畫一條線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樣載就用示意圖或線段圖畫出來吧!”教師巡視。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設計方案,問:“你是怎樣畫的?”

師板書三種狀況,分別是: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

師:“這天這節課我們先來探討兩端都栽的狀況。”

3、小組探索、加強體驗

(1)提出問題

出示例1(課件9)學生默讀題目,找出關鍵詞並做解釋。

師:“需要多少棵樹苗呢?”指名說出不同的答案並板書。

師:“此刻出現了3種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種都有不少的支援者,到底哪種答案對呢?”小組討論,並說出理由。

(2)驗證猜想

演示課件9師:“我們用這條線段表示這條路,兩端都種,先在頭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這樣栽下去,你有什麼感受?”(太麻煩)“老師也有同感,其實像這種比較複雜的問題,在數學上還有一種更好的研究方法,想明白嗎?就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在那裏100米太長了,我們能夠先在短距離的路上種種看。”(出示課件10)

分組畫出不同路長的栽法,小組展示栽的棵數。師“爲什麼這麼畫?”

(3)總結規律

小組內填寫表格,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板書規律

“剛纔透過畫圖明白了棵數,能不能透過計算得到呢?”

師:“根據剛纔發現的規律你明白例1的答案了嗎?會列式計算嗎?”(出示課件11)

4、運用規律

(1)此刻我們的小手的5個手指看成5棵樹,你能說說這天發現的規律嗎?同桌相互說一說。

(2)出示課件12“比一比誰的反應快”在兩端都栽的狀況下,有8個間隔共要種幾棵樹?有10個間隔共要種幾棵樹?如果已種了6棵樹有幾個間隔?如果已種了10棵樹有幾個間隔?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師: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周圍有許多類似於植樹問題的現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咱們來看看吧。

1、公共汽車上(出示課件13)

2、公路上(出示課件14)

3、上樓梯(出示課件15)

4、鐘錶上(出示課件16)

引導:師邊模仿鐘響邊板書,學生擊掌感受第一響與第二響之間有間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透過這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對!這天你們發現了植樹問題中的重要規律,我們是怎樣得到的?”“你還學到了什麼方法?”(複雜問題簡單化)

“收穫方法比收穫知識更重要,祝賀大家!”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路長÷間距

路長=間隔數×間距

100÷5+1=21(棵)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透過合作探究,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由現實問題到構建數學模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並培養學生針對不同問題的特點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構建模型、用模型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和認識歸納規律對後續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探索歸納規律的意識,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並發現間隔數與棵數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紙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在我國的北方經常出現沙塵暴天氣,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幾張有關沙塵天氣的圖片新聞。(課件出示沙塵暴的圖片)同學們知道嗎?實際呀沙塵天氣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正因爲以前人們的亂砍亂伐,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纔會出現今天的沙塵天氣。最近呀咱們這個城市也經常出現霧霾天氣,霧霾比沙塵暴天氣危害更大,那霧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不便呀?那你們知道治理沙塵和霧霾天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植樹造林)。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設計植樹方案

爲了改善我們的校園環境,讓大家呼吸到更新鮮的空氣,學校準備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請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設計一份植樹方案。(你能設計出幾種方案)

你們認爲應該怎麼種樹?只讓學生口答方案,追問有哪三種方案?(兩端種樹、一端種樹、兩端不種)。

(二)、兩端都種

出示方案一:學校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學生齊讀題,理解題意:強調“一邊”和“兩端”,理解每隔5米栽一棵的意思。

(2)理解示意圖展示。

那我們就一起來試着種一下吧!用一條線段來表示20米長的小路的一邊,我們應該怎麼種呢?開頭爲什麼要種?(因爲是兩端植樹)也就是說路的開頭先要種一棵,那下棵怎麼種呢?要和頭一棵樹隔5米,也說是隔5米種一棵,一直種到小路的末端。

(3)理解株距。

看示例圖,大家發現沒有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相等嗎?都是多少?(5米)這裏的5米就表示株距,株距指的就是每兩棵樹間的距離。實際上株距表示的就是一個間隔的長度。

(4)發現規律

誰能說說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是什麼關係?

板書:兩端都栽: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棵數-1

(5)教學畫線段圖

這個公式短時間記住沒問題,但時間長了,三個月、半年、一年忘了怎麼辦?可以藉助畫線圖,帶着學生在黑板上畫線段圖。

(6)引導學生列式:

20÷5=4(個)(這裏的4指什麼?)

4+1=5(棵)(這個算式求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加1?)

答:一共需要5棵樹苗

(三)、兩端都不種

出示方案二:學校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指生讀題後,說說這道題和上一題的不同點。

(2)兩端都不栽什麼意思?指生比劃一下,出示示例圖讓學生判斷畫的對嗎?

(3)發現規律並板書。

(4)同桌之間互相列算式。

(5)指生交流並點評。

(四)、一端種樹

出示方案三:學校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生齊讀題後,說說這道題和上一題的不同點。

(2)只栽一端什麼意思?

(3)指生交流,發現規律並板書。

小結:透過這三種植樹情況,大家發現沒有要想算出棵數,必須知道什麼?(只要知道間隔數,就可以算出棵數。)引導學生說出:間隔數=總長÷株距。

你們真是學校的智多星,不僅幫學校解決了難題,還探究出了植樹的規律,真是太棒了!你們幸福嗎?拍拍手吧!

(五)強化規律

課件出示種樹的三種情況,學生搶答,記憶種樹的規律。

其實啊,植樹問題也不只是與植樹有關,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現象與植樹問題類似,你能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嗎?(指名說一說,如,路燈,欄杆,隊形……)數學上我們把這些現象統稱爲植樹樹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生活中的植樹現象。(課件展示圖片。)

三、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我們都知道數學離不開生活,要解決生活中的植樹問題,我們首先要確定它是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老師收集了一些生活實例,同學們能不能運用我們剛探究的這些規律來解決這些問題呢?對自己有沒有信心?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走進生活吧!(課件逐一出示練習)

1、爲迎接六一兒童節,學校準備在教學樓前60米的道路一旁擺放鮮花(靠牆一端不放),相鄰兩盆花之間的距離3米。一共需要幾盆花? 屬於( )

①兩端擺 ②一端擺 ③兩端不擺

答:一共需要( )盆花。

2、小學生廣播操隊列中,其中一列縱隊26米,相鄰兩個學生之間的距離是2米。這列縱隊一共有幾個學生?

屬於( )

①兩端都站 ②一端站 ③兩端不站

答:這列縱隊共有( )個學生。

3、一根木頭長8米,每2米鋸一段。一共要鋸幾次?屬於( )植樹現象?

①兩端種 ②一端種 ③兩端不種

答:一共要鋸( )次。

4、動物園的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1)先判斷屬於哪種情況,獨立解決。

(2)小組交流。

(3)彙報。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學習永遠是件快樂而有趣的事情,這節課老師感到很快樂,我收穫了幸福,你們收穫了什麼?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 兩端都不栽: 只栽一端:

棵數=間隔數﹢1 棵數=間隔數-1 棵數=間隔數

間隔數=棵數-1 間隔數=棵數+1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8

教材分析

兩端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的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

學情分析

讓學生學習應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綠化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關係。

2、利用線段圖理解“棵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中,學會透過畫線段圖來分析理解題意。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並理解“點數=間隔數+1”。

[教學難點]:掌握用線段圖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聽唱歌曲《春天在哪裏》,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較兩組圖片的不同,讓學生說出植樹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的植樹問題。

二、探究新知

(展示題目)

(一)寶塔山下有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都栽,可以怎樣植?用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小組討論)、

1、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回答。

3、教師把學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導總結:

5、生:手指線段圖

師:在線段圖上,點數和間隔數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生:點數=間隔數+1

6、師:總長與間距和間隔數又有怎樣的等量關係呢?

生:總長=間距×間隔數

7、嘗試應用:

三、鞏固新知

四、小結本節內容

五、教學作業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p106—107。

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爲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兩端不栽以及封閉圖形(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透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本課的教學,並非只是讓學生會熟練解決與植樹問題相類似的實際問題,而是把解決植樹問題作爲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個學習支點。藉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含義、《表內除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以及用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設計理念及思路:

“數學廣角”系統而有步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

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植樹問題”的本質是對應問題,只要明確了“間隔”與“樹”這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突出“一一對應”的思想,再以此爲基礎並透過適當變化就可以應對各種變化了的情況。

爲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本節課在教材的處理上我作了如下調整,把原例題中的路長“100米”改爲“20米”,把“兩端要栽”這個條件去掉了。數據改小有利於學生思考,也便於學生動手操作,但並不影響我們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兩端要栽”這個條件去掉了,旨在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情境中,透過動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植樹問題中間隔數與棵數的關係。再透過展示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用發現的規律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而使學生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思想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藉助直觀,透過間隔和數的對應,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的規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2、數學思考。

(1)學生在參與觀察、動手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中,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化歸、建模等數學思想方法。

3、問題解決。

(1)能運用所得到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2)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自信心。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驗植樹問題的價值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運用一一對應,建立植樹問題模型,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靈活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筆 直尺

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討論交流、操作練習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互動、引出課題

師:想讓自己的頭腦變得更聰明的同學請以最佳的狀態坐好,都有這個美好的願望,光說不練可不行。這節課就讓我們走上思維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戰吧。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課前思維訓練題:

1、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鋸成9段,需要鋸幾次?

2、四年級在三樓,每上一層要走20個臺階,一共要走多少個臺階才能到三樓?(每層臺階數相同)

師:鋸木頭和上樓梯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植樹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植樹問題的知識。(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探索規律、建立模型

(一)創設情境,出示問題。

園林工人打算在一條長20米的筆直小路一邊植樹,請同學們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幫忙設計一份植樹方案,並說明理由。

師:從這份要求上,你能獲得哪些資訊?

(預設:20米長的小路,一邊,每隔5米栽一棵)

師:每隔5米是什麼意思?

(預設: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米,每兩棵樹的距離都相等)

(二)動手操作,設計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擺一擺或畫一畫

(三)交流彙報,展示作品

師:大多數同學已經完成了,誰來彙報(彙報後展示)

(預設:我們小組設計栽了5棵樹。在一條長20米的路上,開始先栽一棵,然後隔5米栽第二棵,再隔5米栽第三棵……再隔5米栽第五棵。)

師:不錯,老師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現,他們設計了5棵,還有不同方案嗎?

(預設:我們小組設計栽了4棵樹,開頭的地方沒栽,先隔5米栽第一棵……隔5米栽第4棵。)

師:爲什麼開頭的地方不栽?

(預設:因爲有的時候在一條路的一頭可能會有障礙物,所以不能栽。)

師:你想得真周到,真是個既細心又愛動腦的孩子。是呀,如果在路的一端有建築物就只能在另一端栽了!同學們的設計真精彩啊!還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嗎?

(預設:如果路的兩端都有建築物,可以栽3棵。)

師: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師感到震撼!對,有的時候在路的兩端都會有障礙物,這個時候路的兩端就不能栽樹。

(四)比較方案,探究規律。

1、間隔數與總長、間距的關係。

(1)出示植樹的三種情況,學生觀察相同點。

師:同學們真有創造力!短時間內根據要求設計出了三種不同的方案,你們都有資格成爲一名設計師了。現在請用你們雪亮的眼睛看一看,這三種方案中相同的地方是什麼?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總長、間距、間隔數 20 5 4)

(3)間隔數與總長、間距的關係。

師:這三種方案的間隔數都是幾?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20÷5=4(個))在這個算式中,每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

你們能說說怎樣求間隔數嗎?(總長÷間距=間隔數)

問:要想知道有幾個間隔,必須要知道哪兩條資訊?(總長、間距)

師:接下來,咱們來比一比,誰的反應快?(如果一條小路長1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樹,一共有多少個間隔呢?如果每隔20米栽一棵樹,一共有多少個間隔呢?)

2、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1)學生觀察不同點,教師講解三種方法的名稱,同桌交流棵樹和間隔數的關係。

問:剛纔咱們找到了這三種方案的相同點,請同學們再用你們睿利的目光觀察,不同的地方又是什麼呢? (預設:植樹的棵數不同、植樹的方法不同)

學生彙報後,教師講解三種方法的名稱。

師:看來雖然間隔數相同,但是不同的植樹方法,植樹棵數是不同的。我們就來研究在不同的植樹方法中,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趕緊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吧,可以把你的發現和同桌分享。

(2)彙報交流。(板書)

(3)演示,明白原因。(演示:樹與間隔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

3、小結:解決植樹問題方法

師:會求植樹的棵樹嗎?這三種關係可是個寶貝,你們想得到它嗎?那請閉上眼睛,開啟你的大腦主機,我要把這個寶貝輸入你的大腦了,千萬別開小差啊,出現死機現象那可麻煩啦,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傳寶貝了……好,收到了寶貝的同學請用最美的姿勢坐好。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師:既然寶貝已經儲存在你的大腦裏了,那可不能讓它天天睡懶覺,得常常拿出來發揮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這幾道題就需要它大顯身手。請看:

1、有一條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側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準備幾棵樹?

2、同學們在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8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3、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一側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4、在一條全長180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都要安裝),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植樹的問題”,不過,我有一個疑問想請大家幫我解釋一下:植樹問題就僅僅是指植樹這一種現象嗎?

生舉生活中的其他例子,鋸木頭、上樓梯、安裝路燈……

回到大腦思維體操的題目,進一步理解每一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師:第一題鋸木頭屬於哪種情況,第二題又屬於哪一種情況呢?

師:今天這節課,你覺得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師:植樹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美化着我們的生活,美化着我們的校園。其實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個封閉圖形,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有興趣繼續探索嗎?請利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回家和家長探討。

板書設計:

(一條線段上的)植樹問題

方法 間隔數 棵數 關係

總長 ÷ 間距

兩端都栽 4 5 棵數=間隔數+1

只栽一端 4 4 棵數=間隔數

兩端不栽 4 3 棵數=間隔數-1

《植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2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的所有例題,以及相關習題。

教材分析:

現實生活中與“植樹問題”類似的有很多:如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鋸木頭、走樓梯,等等。由於它們之間都存有共性:都隱藏着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係,因此,抽取比較有代表性的“植樹問題”,作爲數學模型研究,總結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本節課是把所有類型的植樹問題歸納在一起,透過觀察比較,得出公式,最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所有和植樹問題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

2、理解並掌握“植樹問題”幾種類型的特徵,以及解題方法。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植樹問題”幾種類型的特徵。

難點:解決所有和植樹問題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鞏固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直接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複習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2、出示複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植樹問題”幾種類型的特徵,以及解題方法。

(2)、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常見類型:

(1)、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

(2)、兩端都不栽的植樹問題;

(3)、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樹問題;

(4)、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1、出示例題:

例題: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你能想出幾種植樹方案?

2、學生自主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合作交流。

4、全班交流。

特點棵樹間隔數棵樹與間隔數的關係

方案1兩端都栽54棵樹=間隔數+1

方案2兩端都不栽34棵樹=間隔數-1

方案3一端栽,一端不栽44棵樹=間隔數

方案4封閉圖形44棵樹=間隔數

5、總結學習方法:

植樹問題有高招,做題之前先分類。

兩端都栽,棵樹=間隔數+1;

兩端都不栽,棵樹=間隔數-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樹=間隔數;

封閉圖形,棵樹=間隔數。

三、鞏固提高、發展創新。

1、在一條長400米的道路一旁安裝路燈,每隔50米安裝一座(兩端都要安裝),一共可以安裝多少座路燈?

2、兩座樓房之間相距56米,每隔4米栽雪松一棵,一行能栽多少棵?

3、學校要在80米的跑道一旁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如果一端不插,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4、一個圓形池塘,它的周長是2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柳樹,需要樹苗多少棵?

以上四道題爲基礎鞏固題,下面兩道爲拔高題。

5、一根木料鋸成4段要12分鐘,鋸成10段要幾分鐘?

6、祁老師要上樓去某班教室,從一樓開始,每走一層有32個臺階,一共走了96個臺階,你知道祁老師去幾樓的教室嗎?

四、全課小結。

你在這一節課裏學習了什麼知識?

師: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勤於動腦,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

標籤:教學 植樹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