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精選20篇)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優秀教學設計怎麼寫?

1.課題要說明本課的名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2.課型要說明屬於新授課還是複習課,並說明課時,屬於第幾課時。

3.教學重點要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教學難點要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的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作業的處理,說明如何佈置書面或口頭作業。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精選20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教學設計模板(精選2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

教材分析:

《稱讚》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思路:

1、課前透過學生欣賞4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後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讀通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學習生字,並且書寫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1、隨機表揚:

(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讚你!)

(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多整齊啊!我也稱讚你!)

(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着老師,我稱讚你們!你們真棒!)

聽了老師的稱讚,你心裏感覺怎麼樣?

2、

我知道你們都非常的聰明、能幹,平時得到的稱讚一定少不了。

請同學們用上“稱讚”一詞來說一句話。

師:(你表現得那麼好,的確該得到稱讚;發現了別人的優點,是該好好稱讚一番啊!)真爲你們高興,得到了那麼多的稱讚!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以“稱讚”爲題目的文章,隨機出示:稱讚(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讓學生問)

4、同學們問的題目非常好,這些問題讓我們共同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圖,思考課文講了誰稱讚誰?

出示:小刺蝟——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讚)

學習生字“蝟”跟讀正音(注意:詞語連讀時這個字念輕聲)

看圖片:我們對刺蝟已經很熟悉了,渾身長滿了刺,圓滾滾的,可愛極

了!可對於獾我們並不瞭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長相吧!看圖片

點擊這兩個生字:“蝟”和“獾”都是四隻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類,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讀通每句話,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小組內自習生字,遊戲“你指我讀”。

三、認讀感知(檢查自讀效果)

1、我能認:認讀生字詞語

刺蝟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氣

傍晚

椅子

留下

(學生讀,教師及時正音)

2、我能記:出示生字,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的。

3、我能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指名讀。

四、書寫指導。

1、我發現:出示本課的8個生字,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我會寫:每個生字寫三個。

五、小結

這節課的收穫真不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初步知道了課文講小刺蝟和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讚的事,那他們爲什麼事而稱讚對方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簡要複述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 揣摩人物內心世界,理解“心聲”的內涵

(3) 嘗試心理描寫的片段語言訓練

2 過程與方法:

教師激趣,學生探津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尊重學生個體,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從文中攝取有益的東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李京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促進健康師生關係的形成

教學重點:

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明確“心聲”內涵

教學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領悟文章的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換位思考法 ;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先請你們欣賞一段歌曲《爸爸媽媽聽我說》,歌中唱道“你對我好,我心裏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能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訴說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成長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說給爸爸媽媽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顧慮,把心裏的話說出來呢?

可能有以下幾種感慨:

生1:我想對媽媽說:媽媽,女兒已經長大,請您鬆開您的手,讓她自由地飛翔吧!

生2:我想對爸爸說:爸爸,我的成績總是沒有達到您希望的目標,請您不要傷心,我會繼續努力的!

生3:我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們很久都沒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們能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輕輕鬆鬆地陪我吃頓飯嗎?

師:(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看來,面對人生,面對爸爸媽媽,成長中的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靜靜地聆聽黃蓓佳阿姨筆下的小學生李京京的“心聲”吧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自行積累字詞,明確小說的三要素

學生可能這樣歸納:

其1: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形象:李京京

其2:小說的環境:校園

其3:小說的情節: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開端(117):李京京要求在公開課前朗讀課文,被老師以“嗓子沙啞”爲理由拒絕;

發展(1844):李京京在林中練習朗讀,想起自己與萬卡相似的遭遇,心裏難過悲傷;李京京糾正同學朗讀的錯誤,被同學嘲笑,他倍感委屈

高潮和結局(4559):李京京在公開課上終於得到了機會,聲情並茂地朗讀了課文

3 結合故事情節,簡要複述課文

(師提示: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複述)

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在一次語文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程老師設計了學生表情朗讀小說《萬卡》的教學環節我(李京京)有着和課文《萬卡》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所以我很想參與課文的表情朗讀我的這一願望遭到老師的斷然拒絕和同學的嘲笑在公開課上,當程老師的按部就班被學生的怯場打亂時,我舉起了手,用沙啞的嗓子滿懷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三:精讀課文,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明確“心聲”內涵

精讀文中,描繪李京京的文字(如:語言、動作、神態、心裏活動),劃出令人感觸最深的語言,有感情地誦讀,並將他的心裏話說出來.

①李京京想讀課文.

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

②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京京垂下頭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麼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朗讀課文難道要唱歌的嗓子嗎?

③李京京想念爺爺,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

京京嘆了一口氣,走起神來講義從他的手指間滑落,飄在地上,他沒有發覺,一動不動他也有一個鄉下的爺爺小時候,他是在爺爺那兒長大的……

④李京京思念妮兒,渴望得到友誼.

這麼說,這個叫“奧爾迦”的女孩子一定跟萬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個好朋友,叫妮兒,就住在爺爺家對門……

⑤李京京渴望渲泄內心情感: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動着身子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後趙小禎會不會嘲笑他呢?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

……

學生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李京京的“心聲”(心裏話)是:執着的要求在公開課上朗讀小說;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認可、尊重;渴望親情、友情,家庭能和睦,想念爺爺和兒時的夥伴;渴望感情的傾訴、宣泄總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語言訓練:

用動情、細膩的筆觸將自己曾經歷的某種“渴望”時的心理活動表達出來(學生預習本文時已醞釀)

示例:渴望“理解”時的心理活動

我到底犯了什麼錯?爲什麼,爲什麼當班長這麼難?我像徘徊在兩片森林之間的小鳥,不知該向哪兒飛我該怎麼辦?幾顆晶瑩的淚珠從臉頰上緩緩滑下來,落到脣邊,苦澀的!我覺得自己就向馬克·吐溫筆下的那個競選州長時被加上了種種罪名的人“馬屁精”、“發報機”……都成了我的代名詞

五、思讀課文,探討主題(多媒體分步出示討論題)

結合下列討論題,快速探討小說主題:

1. 你認爲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點什麼?

2. 談談你對程老師安排公開課的看法?

(提示:可以與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師進行換位思考,談看法)

學生小組探討,積極發言,教師小結:

透過寫李京京渴望朗讀課文、傾訴思念之情,卻遭拒絕,最後勇於爭取、表達心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美好的願望遭到他人拒絕或嘲諷時,不要灰心沮喪,更不要輕言放棄,而是要執著追求,用努力爲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並真誠呼喚教師對普通學生的尊重與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關注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六、拓展延伸、訴說心聲(多媒體課件出示配樂畫面,烘托氣氛)

教師導言:同學們,成長的路上有陽光,就會有風雨;有關愛,就會有孤獨生活中,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曾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給了我們人生的啓示,他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美麗此時我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讓我們再次向生活敞開自己的心聲吧!(學生訴說心聲,師生隨機點評)

教師訴說心聲,並作總結:

溝通從“心”開始,傾聽了同學們的心聲,我深受感動和激勵作爲老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捧着一顆真誠的愛心,與每位同學平等交流,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爲教育最亮麗的風景

七:板書設計

心 聲

黃蓓佳

人物:李京京(沉鬱、執著、倔強)

(117)朗讀要求被拒絕 (開端)

情節 (1844)用真情和體驗練習朗讀 (發展)

(4559)聲情並茂朗讀 (高潮、結局)

教學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重要內容解讀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複述內容;精讀課文,理解李京京的心路歷程,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我,與文字對話,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題

李京京現象在學校裏是司空見慣的,如何善待這樣的學生,不僅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每個教師可以透過認真的反思,想想自己是否配做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

透過分析、揣摩李京京的心理描寫和程老師的做法,領悟作者表達的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教師、評價教育,才能促進良好健康的師生關係的形成。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3

教學要求:

1、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重難點:

1、讀好人物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課前準備:

幻燈片

教學設計:

一、課題匯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

3、生質疑,師歸納並相機板書:

(1)“書”指的是什麼? 爲什麼“書”字要加引號?

(2)這本書裏有哪些內容?

(3)這本書有什麼作用?

二、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請帶着剛纔提出的三個問題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我們現在一個一個地來解決這些問題。

誰來告訴大家,這本“書”指的什麼?

(1)指名回答,相機出示第四自然段。

(2)指名讀,說說岩石爲什麼像書?“一冊”還可以換個什麼詞語?

(3)指導讀好含感嘆號和問號的句子。

(4)哦,原來這本書指的就是岩石啊!現在我明白了。那你們明白爲什麼“書”要加引號嗎?

3、過渡:既然叔叔說岩石就是“書”,那這本書裏有哪些內容?它又有什麼作用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12自然段,找找川川對叔叔提了哪些問題?

(1)指名讀川川的話,指導讀好問號。

(2)從川川的提問中,你覺得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勤學好問)

(3)面對川川的問題,知識豐富的地質勘探員叔叔是怎樣回答的呢?現在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讀,教師示範讀,齊讀)

4、誰能說說這本“書”裏有哪些內容?叔叔是透過什麼判斷這裏原來是長滿樹木的森林,後來變成大海的呢?

5、這本“書”有什麼作用?

(1)課文中用”……”是什麼意思呢?誰能接着說說它還有哪些作用?(出示幻燈片)

(2)聽了叔叔的介紹,川川的心情怎樣? (高興)

(3)帶着高興的心情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讀了這一段,請大家猜猜看: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呢?

四、小結

最大的”書”不僅滿足了川川的好奇心,還讓他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夢想.相信同學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大自然的奧祕還有很多很多,等着聰明的你們去探索、去發現!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3、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解決生字詞。

【教學內容】

《傷仲永》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論文。作者先講述了方仲永由一個神童變化成一個普通人的經歷,然後由此引發議論,表達了對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學本文,除讓學生熟練地翻譯課文外,還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方仲永變化的原因,並從中汲取教訓。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講述一些被人認爲笨或不聰明的人經過不懈努力而終於取得成就的故事匯入新課。

(也可讓學生講述)

二、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

⑴ 劃出生字詞。

⑵ 注意句子的停頓,並用鉛筆在課文中作出標記。

第二遍,學生自由誦讀,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三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扳(pān) 環謁(yè) 稱(chèn) 泯(mǐn)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將課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並將不懂之處標出來,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小組代表翻譯課文。

(其他成員可進行補充)

2、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四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領會課文大意,最後強調本文重點文言詞語:

⑴ 未嘗識書具(曾經)

⑵ 即書詩四句(寫)

⑶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此)(完成)

⑷ 其文理皆有可觀着(文采和道理)

⑸ 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

⑹ 稍稍賓客其父(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作賓客)

⑺ 父利其然也(認爲有利可圖)

⑻ 不能稱前時之聞(相當)

⑼ 賢於材人遠矣(比)

⑽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被)

四、齊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的原因是什麼?

3、文章最後一段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4、學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方仲永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衆人矣。完全變成了一個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於受於人者不至也。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學生自由談感想,可以從仲永自身的角度談,也可以從仲永的父親的角度談,還可以聯繫實際來談。只要觀點是從本文中提煉出來的,中心明確,語言流暢即可。

五、小結

1、借事說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說理的方法,以方仲永爲實例,說明了後天教育對成長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敘寫了方仲永由天資過人到泯然衆人的變化過程。第二部分由此引發議論,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2、語言簡潔生動。

六、拓展

口頭說文讀《傷仲永》有感。

說文要求:

1、理解文意,多角度思考;

2、語言流暢,中心明確。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5

一、設計理念

《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這就是說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逐漸感受到學習漢字對自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必然會主動探求識字的方法,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因此,本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創造條件教學生逐漸學會拼讀音節外,還應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逐漸懂得歸納識字的方法,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對韻歌》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拼讀音節,在其中體會學習拼音識字的快樂,以及利用熟字鞏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與拼音的關係,韻文內容可以讓學生淺顯的瞭解,並嘗試讓學生學習“對韻”的方式。

三、教學目標

1.複習聲母b p m f d t n l

2.複習拼讀拼音。

3.閱讀《對韻歌》,讀通課文,會認5個字, 1個字。

4.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知道植物的生長規律和自然現象,懂得愛護大自然。

四、教學重、難點

1.鞏固所學的字母以及兩拼法。

2.識字、寫字。

五、教學方法

談話,創設情境,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學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七、教具準備

1.ppt

2.字母卡片。

八、課時安排

1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了6個單韻母,它們是---那麼聲母有幾個呢?對,23個,我們也學了一些聲母,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還記不記得它們?(出示卡片:b p m f d t n l)

師:看來,大家已經和八個聲母交上朋友了。

(二)拼讀音節

師:今天,這些聲母朋友又帶了一些朋友來,你們還認識他們嗎?自己拼讀一下。(拼音+漢字)大米 泥土 馬路 伯父

1.學生認讀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詞語你們認識嗎?誰願意當小老師帶讀?

師:這個小老師當得怎麼樣?那我們把掌聲送給他。

2.學生拼讀(拼音+漢字)的音節

師:詞語頭上的拼音你們會拼讀嗎?自己拼讀一下。

師:剛纔同學們拼讀得很認真,那我們應怎樣拼讀音節呢?(出示拼讀規則:聲母短,韻母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現在請一些同學來拼讀一下。

師:同學們拼讀得真好。請男生女生合作拼讀一個音節。

3.拼讀沒帶漢字的音節

師:男女生合作得不錯,還有一些音節朋友想和大家交朋友,願意嗎?和同桌一起拼讀一下。

師:剛纔同桌兩個人拼讀可熱鬧了,老師請幾對同桌來拼讀一下。

師:看來,團結力量大。我請小組來拼讀一下。

【設計意圖:採用“識字帶拼音”的方法拼讀音節,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透過熟字認識字母和音節,學習拼讀。】

(三)談話,揭示主題

師:老師發現大部分的同學們都能準確拼讀音節,還不熟練的同學不要緊,只要堅持練一定可以的。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學習一首詩歌,題目叫:對韻歌。先看老師寫課題。

師:同學們,跟老師讀讀課題。

師:同學們,在第三單元裏,我們背過一首對韻歌,大家還記得嗎?

師:在這首詩歌裏,我們知道了幾個對子,那就是?(天對地,上對下,日對月,今對古)

師:今天我們也要再學習一首對韻歌,這首對韻歌同樣藏着意思相對的字或詞語呢,一起來聽聽這首詩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再次學習《對韻歌》時,透過初步滲透《對韻歌》“意思相對,字數相同”的基本特點,讓學生逐漸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四)初讀詩歌

師:同學們,請開啟語文書43頁聽老師讀,老師讀到哪個字你們的手指就指到哪個字。

師:你們想不想也讀一讀?那就趕快自己去讀一讀吧。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熱烈,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待會說說看,他們讀得怎麼樣?

師:同學們真會評價。

師:我請全班同學一起響亮、流利地讀一讀《對韻歌》。

師:第一二組和三四小組比賽一下。

師:四個小組都讀得不錯,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五)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畫出學習過的八個聲母

師:同學們,拿起你們的筆,到詩歌裏把我們學習過的八個聲母圈起來。圈完了和同桌讀讀這些聲母,注意聲母要讀得又輕又短。

師:誰來說說這八個聲母藏在哪裏?我們一起讀讀吧。

2.找出水果名

師:同學們,《對韻歌》中除了藏着我們學過的八個聲母,還藏着一些水果呢!找一找,用“-”畫出來。(出示:葡萄架 蘋果園 李苦對瓜甜)

師: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認識了這些水果。你們知道葡萄長在哪裏嗎,那蘋果呢?

師:你看(出示:葡萄,蘋果的圖片),多誘人呀!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師:你們吃過李子嗎,什麼味道?那西瓜呢?(出示李子,西瓜的圖片)

師:看到你們的笑容老師就知道有多甜了,老師忍不住想表達一下我的心情。聽--(師讀句子)

師:同學們,你們能像老師這們讀一遍嗎?

3.理解“習習 綿綿”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爲了獎勵你們,老師請來了風婆婆和雨姐姐,它們從天南地北趕過來了,大家一起和它們打打招呼。(出示:風習習 雨綿綿 地北對天南)

師:風習習是怎樣的?雨綿綿又是怎樣的呢?(出示風習習,雨綿綿動態圖)

師:同學們真會用眼睛觀察生活啊!那就讓我們輕輕地,柔柔地讀一讀這一句。

師:透過你們的朗讀老師感受到了風婆婆和雨姐姐的溫柔了。

4.學習對子

師:老師上課不久說過這首《對韻歌》裏也藏着對子,你們找到了嗎?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歌,一邊讀一邊找。

師:誰來說說有哪些對子?

師:同學們真能幹。我們一起讀讀對子吧。

師:同學們,我們在課文中找到了不少對子,那你還知道哪些想對的詞嗎?

師:學過的知識會運用真棒。獎勵你們把詩歌再讀一遍。

5.拼讀生字

師:剛纔我們走進詩歌裏,和詩歌交朋友,現在詩歌裏的字詞很調皮跑出來了,還認識他們嗎?(出示生字:葡萄 蘋果 李 風習習 綿綿 地北 天南)

師:誰來拼讀,拼讀對了,其他學生跟着讀。

師:請男生或女生拼讀。

師:同學們拼讀得真好。那這幾個字你們認識它嗎?(出示:蘋、李、瓜、地、南)指名生拼讀這些字。

師:請同學們認真地看着字,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字,想想打算怎麼記住它。

師:同學們的認字能力越來越強了,剛纔我們採用了“加一加”、“組詞”、“找象形字”等等記住了這些字。(出示:“加一加”、“組詞”、“找象形字”、“讀拼音”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記住認識很多字。)在今後的學習中同學們可以繼續運用這些方法認識更多的字。

【設計意圖:透過“熟字帶拼音”的方法,讓學生既學會拼讀識字,又總結歸納識字方法,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6.學寫字

師:好了。字我們會認了,我們要學寫字了,要求我們會寫的字有三個。(出示:果、風、北)

師:誰把他們拼讀一下。

師:這節課我們學寫一個字—“果”,你打算用什麼方法記住它?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果”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師:觀察得真仔細呀。誰來說說它的筆畫順序?

師:現在老師根據你們說的寫,請認真看。

師:請同學們伸出手指書空,描一個,寫一個。(老師巡視指導,展示作品,評價)

【設計理念:爲了落實“寫對”原則,課堂上透過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字的筆畫順序,來引導學生掌握漢字正確的筆順和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六)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果園裏的收穫可真大啊!瞭解了植物的生長規律,知道了一些自然現象,那我們更要懂得熱愛大自然。

(七)佈置作業

1.“果”字寫一行。

2.背誦《對韻歌》

十、板書

對韻歌

苦對甜

天對地

北對南

教學反思

《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讀來琅琅上口。教學這首詩歌前我先帶領學生複習音節,因爲學生已有前面幾課的拼音儲備,所以我採用各用形式,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拼讀音節。例如:採用“識字帶拼音”的方法拼讀音節,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透過熟字認識字母和音節,學習拼讀。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再次學習《對韻歌》時,透過初步滲透《對韻歌》“意思相對,字數相同”的基本特點,讓學生逐漸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學《對韻歌》時,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反覆地朗讀中識字,並在讀中感悟,同時藉助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瞭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和自然現象。

遺憾的是本次教學設計的內容過多,時間把握不到位,可以在學生了解韻文內容後昇華主題---我們應如何愛護大自然,最後教師總結以此結束本課教學。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6

一、教學內容

認一認基本漢子

二、教學要求:

1.認識16個漢字,讀準字音,分清字形。

2.透過觀察圖畫和聯繫生活實際,初步瞭解字義。

3.引導學生髮現象形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相關教學掛圖。

2.學生準備: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老師聽說有的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認識了不少漢字。今天我想來考考大家,看看誰認的字多。不識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們一起來學習,好不好?

2.出示本課第一部分的8個漢字,指名會讀的學生大聲讀。表揚讀音準確的孩子,並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

[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認識這些漢字的,這是一種成功的體驗,也爲其他學生指明識字的途徑,激發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

(二)識字指導

1.教學“人”字。

(1)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rén。(可以多請幾人。)

(2)教師板書“人”的甲骨文,引導學生觀察其象形之處。(教師提示:這就是一個人直立着,手輕輕舉向前方。是側面的樣子。

[引導學生觀察古、今文字,發現漢字的象形之處,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他們對漢字文化的熱愛。]

(3)引導觀察書上的圖:圖上畫了幾個人?是什麼樣的人?

(4)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幫助理解生字。啓發:你家有幾口人?分別是哪些人?

(5)引導學生口頭組詞。soft/(老人、軍人、人口、人家、人山人海、人聲鼎沸……)

[字不離詞,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同時豐富詞彙,起到積累語言的作用。]

2.教學“口”字。

(1)引導觀察圖:圖上畫的是什麼?

(2)引導學生觀察人的嘴巴和“口”字的相似之處。

(3)指名讀kǒu,要求把三聲讀到位。

(4)齊讀。

(5)指導用“口”組詞,加深對“口”的理解。(口腔、口是心非、目瞪口呆、口若懸河……)

3.教學“手”字。

(1)指導觀察圖。引導思考:圖上畫的是什麼?

(2)教師在掛圖邊板書“手”的甲骨文,(教師提示: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用最簡單的幾筆線條就畫出了手的樣子。)

(3),引導學生了解“手”字的演變過程,發現“手”字的相形之處。

(4)指導讀shǒu article/,注意翹舌音,把三聲讀到位。

(5)指導用“手”組詞,加深對“手”的理解。(手指、雙手、情同手足、手足情深……)

4.教學“足”字。

(1)出示“足”字,請會讀的學生領讀、齊讀,提示學生zú的聲母是平舌音。

(2)引導學生對照圖說一說“足”指的是哪個部分。

(3)指導用“足”組詞。(足球、手足、遠足、畫蛇添足、足不出戶……)

5.教學“舌”、“牙”兩個字。

(教法同上。)

6.教學“耳”字。

(1)出示耳朵的圖,教師板書“耳”的小篆,引導學生對照圖觀察,發現“耳”的相形之處。(2)出示“耳”字,指名讀,齊讀。

7.教學“目”字。

(1)出示圖,指名說說圖上是什麼?(教師提示:一隻眼睛。)引導思考:“眼睛”又可以叫什麼?(目。)

(2)引導觀察:我們的祖先非常聰明,用最簡單的線條就記錄下了眼睛的樣子。板書“目”的古文字。soft/

(3)教師小結:人類在不斷進步,文字越來越統一規範,這就是現在的“目”。

請學生齊讀兩遍。

(三)練習

1.指導學生對照圖,自由讀一讀相應的漢字。

2.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齊讀。

3.指導遊戲:教師出示漢字,學生快速讀出字音,並用手指出自己相應的身體部分。

第二課時

1.教學“山”字。

(1)出示幾幅“山”的圖片請學生欣賞。

(2)引導思考:看了這幾幅圖你有什麼感覺?

(3)啓發:你能用最簡單的線條勾畫出山的輪廓嗎?(學生畫圖,教師巡視,選出優秀的作品。)

師:(實物投影,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大部分同學已經畫好了,你們看,這些都是同學們畫的山,真不錯!(出示山的古文字。)我們的祖先,就用這最簡單的線條畫出了山,這就是古時候的山字。

師:我們小朋友真不簡單,都能和祖先一樣創造字了!經過人們不斷改進,現在的山字這樣寫。(出示“山”。)誰來讀一讀?

(4)出示“山”的古文字,引導學生將自己畫的山與古文字相比,在比較中感知古文字與山的樣子是多麼相似。

(5)出示“山”字,啓發學生髮現“山”的象形之處。

(6)指名讀“山”sjbwz/,指導讀準翹舌音。

[引導學生經歷了發現的過程,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

2.教學“水”字。

(教法同上。)

3.課外拓展。

(1)啓發:你能說出有關“山”、“水”的詞語嗎?

(2)將學生說的詞語歸納、補充,出示以下詞語,教師帶讀。(高山流水、清山綠水、山清水秀、山高水長……)

4.教學“金”、“木”、“火”、“石”、“田”、“土”。

(1)出示:金、木、火、石、田、土卡片及圖畫。

(2)啓發:你能將這些字和圖用線連起來嗎?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在答題紙上完成。

(3)啓發交流答案,說說這樣連線的理由。

(4)指導讀準字音,並隨機引導組詞,幫助理解字意。

教後記:

出示古文字,並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它只是起到了橋樑作用,將圖與今天的規範漢字聯繫起來,引導學生髮現漢字的象形特點,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和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7

教學目標:

(1)學習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瞭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教學重點:

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涵。

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誦讀法,教師講解法。

第二課時:討論學習法。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覽相關材料《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淺談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度》收集關於赤壁的歷史、關於賦的相關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並歸納文章的字詞。

3、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按平均水平分爲若干小組(4-6人之間)。說明:這一步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收集材料,學會整理材料,養成預習的習慣,初步感知課文,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作者和解題:以蘇軾圖片匯入,由小組學生介紹蘇軾的相關經歷。

教師明確:

1、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於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的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2、解題:

(1)赤壁的有關話題:三國時的赤壁和黃州的赤壁

(2)賦的特點的演變: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說明:這一步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和篩選資訊的重要性。展示課前所學,得到認可,激發興趣。

三、第一環節: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奏的緩急和節奏的變化。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四、第二環節:以誦讀爲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餘同學根據註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句式——定語後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爲其然也說明:以朗讀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透過讀了解文體特點和散文的韻律之美。

五、第三環節: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檢查學生有無動筆勾畫)

教師點撥:第一節——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隨緣而安的態度 第五節——忘情塵世的灑脫說明:此步驟重在倡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感上進行強化,促進課文的背誦。從讀到理解文意,再從理解文意到背誦,、落實教學目標。

六、第四環節:透過以上的分析,再讓學生齊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語言,探討景、情、理的關係(再細讀,小組討論)。

學生按四組展開討論:

1、文章寫了怎樣的景?

2、文章寫了怎樣的情?

3、文章寫了怎樣的理?

4、總結情、理、景之間有什麼關係?

七、課堂演練,強化雙基(略)

八、佈置作業:安排下節課的討論話題:

(1)蒐集蘇軾相關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度。參考:《永遇樂》、《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貓》、《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遊》、《後赤壁賦》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3)尋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淵明、李白等)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評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蘇軾在他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僅以“月”爲例,有哪些? 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並進行分析

2、課文中都有哪些月亮?與前面同學們蒐集的有什麼異同之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現實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賞風月(實) 歷史中的“水月”——蒼涼之意——憑弔古人(虛)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須臾——體悟人生(虛)

3、學生分析蘇軾描寫月亮的變化發展過程。討論明確: 以被貶黃州爲界,被貶前,他是一個愉悅輕鬆、激情滿懷的蘇軾。明月高在景中呈寧靜、輕鬆之態。到他密州時,到達極致,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噴薄欲出。“月”成了祥樂、寧靜、澄澈、優秀、高潔、圓滿、理想的化身。被貶後,他的心態發生大轉變。出現在景中的月也是靜的,然而卻是孤寂的“靜”。冷清的“靜”。甚至讓人產生羽化登仙的虛無感、人生如夢的飄渺感。蘇軾由“會換雕弓如滿月”的豪情狀態輕而爲“抱月而長終”的遺此獨立。但蘇軾畢意是大家,總能於逆境中化解苦悶,隨緣自適,超脫放曠。說明: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透過研究性學習,在蒐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鍊,並且透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二、主客是否爲兩個人?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從中看出他們對待人生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將原先的四組分爲兩組,分別從客和主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主——作爲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客——作爲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明確:蘇軾將儒與道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

2、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3、結合詩歌單元《歸園田居》、《夢遊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人格超越。學生展示自己事先蒐集好的材料,並結合相關分析,得出: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帶性使氣的(參考)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權貴,使我不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參考)蘇軾——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是灑脫曠達的(參考)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並且透過競爭激發了興趣。透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情感的體悟。同樣也透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古人人生觀的理解,透過對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傳統文化的神奇。

三、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卻讓人有消極感,他是否有陶淵明歸園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1、蘇軾這番話看起來很超脫,但骨子裏仍然有人生空虛之感,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2、不這麼認爲。蘇軾的人生觀應該是樂觀曠達的,因爲當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於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

3、他與陶淵明的心境還是有區別的,陶淵明是不肯爲五斗米一束帶見鄉里小兒,他是真正厭世。蘇軾的思想從本質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嬌》中拿周瑜比,現在與曹操比,都是感嘆人生短暫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樣有所作爲。

4、認爲聽任自然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最不利時,蘇軾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順乎自然積極去適應現實,在現在競爭社會中,要立足於社會,我們同樣要積極地去適應現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

5、在現代社會,“一毫而莫取”的觀點顯然行不通,你不去爭取,只有被別人“吃”掉。 6、理解是斷章取義了,他說這話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這種態度做官,那現在會少很多貪心官員,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作爲成語現在還用,如果說是對大自然無節制地索取、破壞,顯然是不對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於清風、明月,所以不至於破壞生態。

小結:同學們不是隻停留在讀懂字詞句上,而是立足於時代來評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學習《赤壁賦》,我們不僅走進了作品,也走近了蘇軾,感悟到了一種人生的美。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餘秋雨先生寫給蘇東坡的一段話,和大家互勉。

學生齊讀:“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說明:透過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對他人關注的意識,利用優美的文字喚起對人生的感悟。

四、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語出現的精彩總結:

五、佈置作業

結合蘇軾的詞,分析詞中所蘊涵的對人生(生命),對苦難的理解。寫一篇評論文章800字以上。參考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三。

教學反思:

本案例力圖體現“重在自主,重在發現,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爲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學生的鑑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字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透過探究發現的。在課堂上,鑑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鑑賞權、思考權、發言權,這就爲主體“發現”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成爲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例如學生總結這篇課文十分精彩:

(1)文章有賦的情韻,散文的筆調,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上的束縛,用比較自由的句式構成帶韻的散文,兼具詩的情韻和散文的理意,體現了韻文的優美、綿長的特色。

(2)《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緻,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於是他用那傳神的妙筆,爲我們展現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描寫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發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並以水月爲喻,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係,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

(3)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於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資訊蒐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說明:還學生自主的權利,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教學中透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蒐集、篩選,對於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麼我聽什麼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有好多學生都談到這樣的學習非常輕鬆,並且可以涉獵到更感興趣、更廣泛的知識。

第三,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爲生成。利用現代媒體,利用網絡,利用發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開啟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於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

2、閱讀大量的資料,對於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當然,教會學生方法,改變學生的習慣比任何都值)

3、改進的想法是打算結合網絡,以利於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爲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認識本課生字詞。

2、理解王寧爲什麼要當勞動委員,理解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解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題。

2、質疑:

題目中的“我”指的是誰?

3、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

⑴文中的“我”指的是誰?

⑵王寧選自己做什麼,爲什麼要選自己?

⑶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自然段後面標上序號。

⑷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⑸王寧的話剛說完,爲什麼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

⑹你應該向王寧學習什麼?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清除障礙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本課生字及詞語。

2、同桌小組見交流。

3、讀後檢查:

⑴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

⑵出示小黑板:

學校教室委員親切班長勞動集體(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⑶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指名說出序號。

三、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1、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從“靜悄悄”體會到了什麼?)

2、突然,王寧站起來對說:“我選我”。

(從“突然”體會到了什麼?)

3、王寧選自己做什麼,爲什麼要選自己?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

(從“一片掌聲”體會到了什麼?)

四、再讀課文,突破教學重難點

1、教師適當點撥:

⑴“靜悄悄地都在想”說明同學們正在認真思考選誰合適。

⑵“我選我”:

①說明王寧勇敢。

②體現王寧真心實意的爲大家服務。

⑶同學們都“楞住了”說明王寧與別人不同,不是選別人而是選自己,出乎同學們的意料。

2、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說明同學們有當好勞動委員的決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當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讓學生重點讀王寧說“我選我”理由的那些話,讓學生說出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麼?談談自己的想法。

4、指導朗讀。

(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五、 鞏固練習

1、看拼音讀詞語:

xuéxiàojiàoshìqīnqièxiǎngshēng

學校教室親切響聲

bānzhǎngwěiyuánjí tí yí yàng

班長委員集體一樣

2、假如你參加班幹部競選,你準備怎麼做,講些什麼?試說一說。

3、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寫王寧在班會上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事。讚揚了王寧虛心好學、樂意爲大家服務的好品質。希望你們向王寧學習,熱愛勞關心集體、樂意爲集體做好事,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9

【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

2、學習課文運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會用“雖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讀課文,默寫最後一小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第十課《太陽》。

板書:太陽

談話: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這個落下去,那個升上來,人們熱得受不了,就請來一個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個太陽。還留下一個。你們說這可能嗎?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太陽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1、這篇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2、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介紹的?板書:特點

關係

三、講讀第一大段。

默讀思考。

這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麼介紹的?

(一)講讀第一小段。

1、指名讀。

2、這小段重點介紹了什麼?(板書:遠)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3、“其實,太陽離我們有三萬萬里遠……”爲什麼用“其實”呢?

4、指名讀第一小段。

(二)講讀二、三小段。

按同樣的閱讀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從哪裏看出來的。

1、指名讀第二小段。

2、“抵”是什麼意思?(查字典)

3、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大

4、爲什麼我們看太陽覺得它並不大呢?

5、指名讀第二小段。

6、指名讀第三小段。

7、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光熱

(三)默讀、思考:

文章這三小段都介紹的是太陽的特點,文章用什麼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老師小結:作者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說明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寫得生動、真切。

四、講讀第二大段。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樣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係的,我們看課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讀第四小段。

提問:

1、文章的第一句話在這裏起什麼作用?

2、從哪裏看出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板書:植物動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陽有什麼關係?

(二)指名讀五、六小段。

1、這兩小段說明了什麼?

板書:雲雨雪風。

2、前面講到太陽和植物、動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關係,雲、雨、雪、風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三)指名讀第七小段。

這小段介紹了什麼?板書:殺菌

老師:有利於人類的生存。

(四)(看板書)提問:文章是從哪幾方面來說明太陽和我們有關係的?

老師小結:太陽與植物、動物、氣候、殺菌的關係,這些都說明了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

(五)講讀最後一小段。

我們看文章的最後一小段,得出總的認識是什麼?

1、齊讀。

2、指名讀第一、二兩句話。思考這兩句話與以上小段的關係?

3、第二大段是什麼樣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起什麼作用?

五、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既然這是重點,前面爲什麼用那麼一大段文字介紹太陽的特點呢?

老師小結:

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和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有密切關係。太陽是個能發光、發熱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太陽雖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給地球上的萬物生長、人類生存送來適當的陽光溫度、氣候環境。正因爲太陽有這些特點,才和我們人類有這樣密切的關係,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0

一、教學目標設計: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重點詞句。

(3) 朗讀課文,

(4) 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課文,

(6) 激發對自然的觀察興趣。

(7) 初步培養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訊渠道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8) 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課文4-8自然段,理解李衛、小藝、丹丹畫風的方法,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是透過朗讀理解,但學生對自然的感受已經有了許多積累,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朗讀,加上孩子天生愛畫、愛說,本課設計讓學生透過查一查、畫一畫、議一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 以基於交互式網絡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爲依託;

(2) 以課內外聯繫,

(3) 校內外溝通,

(4) 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爲基本理念;

(5) 以自主學習,

(6) 探究學習,

(7) 協作學習爲主要學習方法;

(8) 以讀爲本,

(9) 感悟朗讀,

(10) 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11) 作業設計體現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造性;

五、教學媒體設計:

(1) 多媒體課件,

(2) 交互式絡教室。

(3) 課前佈置同

(4) 學們從圖書館、網絡蒐集有關資料,

(5) 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研究一項環保小課題。

一、匯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喜歡不喜歡猜謎語?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看不見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時會抖動樹枝,有時會推倒房子。(生答)你們可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就是風。

風看不見摸不着,那麼它藏在哪裏呢?讓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風,好嗎?

你找到風了嗎?在哪裏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觀察的非常仔細。

老師這裏有一幅咱們班小朋友畫的畫,你來看看畫上有風嗎?(生答)許多小朋友和他一樣也不會畫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風,好嗎?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想知道怎樣畫風嗎?風畫出來漂亮嗎?咱們來聽課文錄音,好嗎?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

2、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自學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生自學)

3、你的表情告訴老師你非常自信,願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嗎?(生答)

(1)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裏住着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讀。(生讀)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

(2)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旗杆的杆的顏色與其他字的顏色不一樣,你知道爲什麼?(杆是個多音字,)誰能用另一種讀音組詞?

(3)咱們把生字寶寶和他的夥伴請出來,開火車讀好嗎?你來當火車頭,火車這樣開,行嗎?

(4)剛纔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爲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5)都記住了嗎?你認爲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的。還能用別的方法記住他嗎?(猜字謎、講故事)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三、學文。

這麼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給你們!現在你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是不 是讀的更熟練了。(生讀課文)

老師這裏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孩子的,你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說的很完整。)

課文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 想想你喜歡誰?

老師把這幾個自然段搬到屏幕上來了,誰來說說你喜歡誰?

(1) 喜歡小藝。

A、因爲她第一個畫出風。

B、因爲她愛動腦筋。她畫出風來了嗎?

C、因爲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她爲什麼要畫?你從哪裏知道她畫出風來了?她還畫了什麼?爲什麼要畫飄着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你能讀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嗎?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裏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誰來評評誰最棒!他還加上了動作!

(2) 喜歡李衛。

因爲李衛愛提問題。他提了什麼問題?讀出問的語氣。他畫出風來了嗎?畫的是什麼?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李衛畫風的句子嗎?

爲什麼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願意再試試?(齊讀。)

(3) 喜歡丹丹。

丹丹也很聰明是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誰再來讀一讀丹丹畫風的句子。

透過剛纔的討論,大家知道了李衛、小藝、丹丹畫的風在哪裏了嗎?老師找還沒回答問題的同 學來回答。在飄着的旗子裏,呼呼轉的風車裏,斜斜的雨絲裏,彎彎的小樹裏。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課文,好嗎?你可以自由組合,扮演你最喜歡的角色。

那個小組願意上來讀?他們讀得棒不棒?

四、小結,

李衛、丹丹、小藝他們那麼聰明,你從他們身上還學會了什麼?老師看你們更聰明!

五、擴展畫畫。

下面我們來換換小腦瓜,你來閉上眼睛,隨着音樂,想想還能用哪些景物來表現風?想好了就拿起筆來把風畫在紙上。(真像一羣小畫家。)

願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告訴大家你畫的風在哪裏?不但畫的好,表達的(用詞)也很棒!

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風,大自然裏還有許許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觀察。

六、作業:

課文我們學完了,誰願意來爲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穫最大。

七、版書設計:

畫風

小藝 李衛 丹丹

小藝畫 李衛的畫 丹丹的畫

課後反思和自我評價

1、 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中風動的現象,引起學生對周圍景物留心觀察的興趣。課中畫風一環節,喚起已有經驗,學生對生活的再現比較豐富,使教學有了很高的昇華。

2、 用謎語激趣,提供給學生對風的感性表象。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透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網絡是學生間交互的工具,及時反饋,個案分析,互相幫助,共享學習成果及時修改,提高作品質量。

4、 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學爲主,發揮網絡和多媒體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透過看、讀、想、討論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5、 課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根據學習所獲和主觀認識,暢所欲言,闡發議論,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思想感情;

2.掌握賦、比、興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並注意本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梳理《氓》的敘事情節;

3、掌握詩中的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一、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透過初讀文字,疏通了字詞並瞭解了文章大意,本堂課我們要對文章進行美讀、細讀和研讀。

咱們一起先來看一組有趣的數據,注意看完之後,你要說說你的感受。請看屏幕。

PPT:

據說,一個人朝另一個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調動30幾塊面部肌肉;

一個人鼓足勇氣對另一個人說聲“我愛你”,至少要消耗3只蘋果所能提供的熱量;

而當一個人決意遇見另一個人並與之白頭偕老,則需要花費20年左右的時間來等待,還得用掉六七十年的歲月纔會最後完成。

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約是千萬分之一,成爲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爲終身伴侶的可能性只有50億分之一。

同學A,你來談談你的感受。嗯,跟老師想的一樣: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看似平凡的東西,實際上卻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特別是對待愛情。

但是,自古而今,喜新厭舊,始亂終棄的卻大有人在。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氓》,一起對春秋時期的這種現象作深入地探討和思考。

二、美讀環節:

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篇文章。

大家覺得剛纔這位同學的朗讀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

對,就是語氣語調。感覺太平淡了,沒有抑揚頓挫,感情的表達還不夠。那怎麼讀才能讀出感情來呢?首先還是要把文章的內容,主人公的情感先做一個分析。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完成這個表格。

PPT:

內容感情基調語氣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參考:

內容感情基調語氣

第一節求婚——許婚喜悅柔緩

第二節相思——結婚幸福急切

第三節勸誡沉痛激動

第四節控訴怨恨沉重

第五節反省清醒低沉

第六節決絕剛強堅定

三、朗讀難點探究:

這種前後巨大的命運反差,使女子的心情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氓的態度也隨之改變,這一點,大家不妨仔細關注一下文中女子對負心漢的稱呼。

“氓”—————“子”——————“復關”——“爾”——“士”

從這點上你看出了什麼?讀得時候又該注意什麼呢?

氓:故事的開頭,不帶過多的感情色彩,屬於客觀稱謂

子:對男子的美稱,兩人已約定終身,此稱呼充滿愛戀的之情。

復關:以地名代人名。表現女子對男子用情之深,愛屋及烏。

爾:你。兩人婚事已成,表現女子對男子的親近感。

士:對男子的統稱,感情上已經產生了深刻的隔閡。女子由自己不幸的遭遇,引發對所有女性命運的反思,對男權社會提出質疑和批判。

結論:一篇文章中對一個人的稱謂的變化代表着主人公對他感情的轉變,讀時要注意。

朗讀指導:

葉聖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爲親。”“入境”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去,由一個旁觀者變爲一個當局者,去親近人物,去“悲傷着你的悲傷,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學生活動:

跟隨錄音一起朗讀。

四、深讀環節

合作探究——發現別人之所未見:

中國兩大詩歌流派分別是什麼?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它們的源頭分別是什麼?《詩經》、《離騷》。

既然《詩經》被稱爲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而這首<<氓>>選自衛風,風代表着民歌,那《氓》到底要向我們展現春秋時期衛國怎樣的社會面貌或社會風氣呢?它的現實主義的特點我們要想辦法把它挖掘出來。好嗎?我們分四個角度對文字進行深入研讀,這四個方面分別是:

1、生產生活。婚戀觀念。社會風氣。女子地位。

下面分組討論,每一大組負責一個角度開展探究,並派代表上臺來作展示。

明確:

1、生產生活:

(1)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

(2)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3)農業社會時期,種桑養蠶,樸素的比喻。“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4)社會不安下,戰亂頻繁。“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2、婚戀觀念:

(1)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嫁女兒要豐厚的嫁妝。“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3)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到夫家就成了勞動力。“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3、社會風氣

(1)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男子不重禮儀,“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女子年長色衰後,男子喜新厭舊,虐待並拋棄了妻子,“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背景介紹:

自西周未年,奴隸制逐漸沒落,厲王與幽王統治時期,政治十分黑暗,社會動亂不寧,在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總爆發中。諸侯上僭於天子,卿大夫上僭於諸侯,陪臣上僭於卿大夫。貴族階級不能自守其階級統治,本身大亂;庶人崛起而爲大地主、大商人,他們在經濟、政治上的勢力足以威脅諸侯。整個社會呈現出“禮壞樂崩”的混亂局面。

(3)女子被趕回家是一種恥辱,得不到家人的同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家人不體諒,甚至嘲笑,譏諷,女子命運悲慘。

孃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

4、女子地位

(1)女子擁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總角之宴,言笑晏晏”。有自由戀受的機會。

春秋時期封建的生產關係尚處於萌芽階段,封建思想意識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當時青年男女交往比較自由。鄭、衛一帶風俗更是浪漫,桑澗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約、投李報桃,並常以詩歌互表衷腸。

(2)男尊女卑,女子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明明是男子失德,三心二意,但受傷害,遭驅趕的卻是女人。“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子回孃家後又不受待見,得不到孃家人的保護和同情。

所以本詩反映了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在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五、根據以上的分析,大家總結一下女子被拋棄的原因是什麼?請試加以概括。

1、年老色衰,男子喜新厭舊。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2、男子騙情是爲騙財,錢財揮霍一空翻臉不認人。

3、男子富而忘義,士,這男子可能後來發達了,就忘恩負義了。

4、女子經濟不獨立,無權利。

小結:

1、有氓的個人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會原因。男權社會,女子依附於男子,一旦男子變心,女子的生活便得不到任何保障。

2、婚姻的幸福,必須建立在男女人格平等,社會、經濟地位等各方面平等的基礎上。

像《氓》這樣的作品表達兩性間哀樂之情的詩歌流露出人性最真實的情感,可以說是《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分,然這也並不能覆蓋生活的百態千姿。

《詩經》的博大海量還涵蓋了人民的遠征之苦,勞役之怨,國難“黍離”之悲,羈旅懷鄉之思,而愛國主義的戰爭詩與頌揚生活的勞動歌,以及不滿黑暗政權官僚的政治諷刺詩,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精彩多面的內容,配以種種繪聲繪色的寫實手法的調味,使得《詩經》如一盤百味俱全的盛餐,在文學長桌上香遠溢芳,無愧乎中國幾千年現實主義藝術的源頭。

總結:《詩經》爲什麼能被稱爲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透過本文的學習,你瞭解到了現實主義的什麼特點?

1、內容上的主要特徵是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和批判現實;

2、在藝術上的主要特徵是文風樸素,語言簡潔,比興巧妙,人物形象真實、自然而生動,生活畫面親切感人等。

六、天下最親密的關係是夫妻關係,而天下最危險、最脆弱的關係也是夫妻關係。當愛情走入婚姻,家庭怎樣才能牢靠?夫妻關係如何才能持久?

請女生從現代女性的角度談一談。

請男生從現代男性的角度說一說。

你會怎麼說?兩分鐘,寫好,交流。

世上沒有不變的情感,只有在變化中不斷更新和不斷充實的情感。世上沒有架在空中的愛情,只有在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長起來的愛情。涉及夫妻關係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七、總結:

《詩經》《氓》裏的主人公的悲劇雖然有着那個時代的特殊性,但其實也有一定的普遍性,那麼師寄語:且行且珍惜。不思反矣,亦已焉哉。

對於愛情,她堅貞不渝;對於背叛,她勇敢決絕。

生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很多人在其中迷失了自我,向婚姻,財產等低頭。“既然你已不再愛我,那我何必再爲你苦守”氓的主人公正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從這點上來說,本詩留給大家借鑑的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後可以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探討。

八、佈置作業:

課後寫一篇短評,字數500字以上。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體會劇本中連續緊湊的戲劇衝突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理解劇中所揭示的階級矛盾的深刻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播放戲劇片斷、教師講解、課堂討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資產階級虛僞、自私、冷酷、殘忍的階級本質。

教學重點

周樸園的性格特點和話劇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透過劇情對資產階級虛僞、自私、冷酷、殘忍的階級本質的揭露。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曾有一位年僅23歲的清華大學學生,他給沉悶的中國劇壇帶來了強烈的震動,,他就是我國現代著名戲劇作家曹禺,那部戲劇就是他的處女作《雷雨》。

二、《雷雨》簡介、人物關係: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話劇《雷雨》。1934年7月發表在《文學季刊》1卷3期。他從自己青少年時期熟悉的社會圈子裏,提取了《雷雨》的題材,透過周魯兩家8個人物的歷史與現實糾葛,反映了從光緒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後約達30年的複雜社會生活和衝突。

故事梗概一:寫某礦董事長周樸園,年輕時遺棄了爲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長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攜次子投河遇救,離鄉遠走。周誤以爲她已死。後周家亦北遷,與侍萍再嫁的魯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魯家父女皆在周家爲僕,次子大海在礦上做工,周妻繁漪與長子周萍有私情,後知周萍愛魯女四鳳,繁漪欲遣去四鳳乃召來侍萍,兩家關係始被揭開。周萍與四鳳知爲異父同母兄妹,雙雙自殺。繁漪之子周衝爲救護四鳳也觸電身亡。大海爲罷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毆,逃奔而去。侍萍與繁漪不堪重壓,一呆一瘋,只剩下周樸園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人物關係:《雷雨》人物關係表:

繁漪周樸園侍萍魯貴

周衝周萍魯大海四鳳

三、預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並概述全文情節、擬小標題。

①分析劇本的情節結構,一般都以場面爲基本單位,劃分場面的依據,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場或主要場景的轉換。

第一部分:相認梅、周狹路相逢。(家庭內部衝突)昔日情人意外重逢

第二部分:衝突魯、周針鋒相對。(社會階級鬥爭)父子成仇親人難認

②戲劇結構要集中,衝突要強烈,同時還受到舞臺、時間地點的侷限,本劇是怎麼解決這樣的矛盾的,選段部分情節設計巧妙在哪裏?

作者靈活運用“回顧”和“穿插”的表現手法,推動劇情的發展。在侍萍同周樸園相認的過程中,透過侍萍“回顧”過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這樣,既揭露了周樸園罪惡的歷史,又用過去的矛盾推動了現在的矛盾,進而暴露了周樸園僞君子的醜惡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見的的情節中,穿插了周樸園和魯大海父子之間的衝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個特定環境中相遇,從而反映了勞資之間的階級對立,使劇作產生了深廣的社會意義。三人對話,各依自己的性格發展,構成緊湊的戲劇衝突。

四、分析戲劇語言:(重點)

語言、人物與戲劇衝突是構成一個劇本的三要素。其中,語言是劇本的基礎,是第一要素。(投影:“話劇語言”)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人物語言也叫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動作的外現。舞臺說明是一種敘述性語言,用來說明人物的動作、心理、佈景、環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戲劇的情節。

“在戲劇中,能把個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現出來的是語言,戲劇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透過語言才能實現。”————黑格爾《美學》(投影)

黑格爾顯然要告訴我們:對一個劇本而言,語言是劇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語言,等於抓住了人物的靈魂。戲劇語言的特點主要是:個性化——話到人到;動作化——言爲心聲;潛臺詞——言外之意。

※下面就讓我們透過課文節選的第一場戲——周樸園與魯侍萍相認中的語言入手,來體會戲劇語言的特點,並進一步來把握周樸園的複雜個性。

①周、魯兩人相認經歷了怎樣的階段?周又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

偶遇———試探———相認

注意分析的不同前提:偶遇——周認爲魯侍萍已經死了

試探——周認爲魯侍萍活着但不知道是不是眼前的這個人

相認——周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魯侍萍

提示:偶遇部分抓“哦”這個臺詞來分析周樸園語言的潛臺詞,體會周的心理。

試探部分抓長短句式比較分析

相認部分抓“那句話最冷酷”來比較分析

透過比較分析和學生的閱讀首先來體會臺詞的個性化——話到人到;動作化——言爲心聲;潛臺詞——言外之意這樣三個特點,然後在學生對臺詞中人物心理的體會中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旨。

②延伸:學生可以採用相同的辦法欣賞魯侍萍的臺詞:比如“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沒有用洋火呢。”比如:對魯侍萍臺詞中多次提到的“你們”的分析等等。分析舞臺說明。

五:人物、主題探究:

結合周樸園三十年前的“懷念”和三十年後的相認後的“理性“解決分析人物性格的複雜性。(注意人物性格與矛盾衝突的關係)

分析一:

周樸園是一個相當矛盾的人。他年輕時到外國留過學,因此可能還有點浪漫,所以他會或者說敢於同侍女相愛。他與侍萍曾應該產生過真正的愛情,僅從這一點上看,周樸園就可能會對侍萍懷念。因爲感情這種東西是很古怪的,失去了的纔會覺得它可貴我們自己不也是如此嗎?何況他失去的是一個曾經愛戀過的、有血有肉的、美麗柔順的女子呢?

周樸園既然敢於同侍萍相愛,爲什麼最後卻“忽然不要她了”呢?這就要從周樸園的階級本質來說了,任何一個階級,在階級社會裏,他們的任何一種情感都必須服從本階級的利益,離開了現實的利害關係來奢談感情,不過是騙人的鬼話。因此,周樸園“忽然不要”侍萍,不管他是迫於壓力,還是出於自願,因爲周樸園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是屬於整個資產階級的,而他同侍萍相愛卻是後來的事,他們曾經相愛正同他們後來分手一樣是真實的,

周樸園與繁漪的婚姻不幸福卻是肯定的。從這一點來說,周樸園在同魯侍萍分手後的歲月裏爲尋找自己感情的寄託(即使這一點很自私),他也可能對侍萍產生懷念的感情。人,常常是不能剋制自己的,尤其是一種情感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周樸園亦如此。爲了自己,他最後拋棄了侍萍,但對一一個曾經傾心相愛的女子起碼的顧念和內疚之情總還是有的。後來他又聽說侍萍抱着出生才三天的兒子投水自殺了,在內心深處,在某種程度上,他相信或者說不如說希望侍萍是爲自己而死的,因此,對於一個死人,一個爲自己而死去的美麗的女子,他懷着那樣一種永誌不忘的追憶、顧念之情總還是有的,合情合理的。儘管這或許更應該稱之爲一種自我矇蔽、自我陶醉,但卻總還是有的,不能說它從未有過。於是爲了讓自己常常能感受到侍萍在時的那樣一種淡淡的溫馨,屋裏的傢俱都還是三十年前的老樣子,而周樸園自己也要穿三十年前的舊襯衣和舊雨衣,而他最後的表白“你不要以爲我的心是死了,你以爲一個人做了一件於心不忍的事就會忘了麼?你看這些傢俱都是你從前頂喜歡的東西,多少年總是留着爲紀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總記得。一切都照你是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甚至於你因爲生萍兒,受了涼,總要關窗戶,這些習慣我都保留着,爲的是不忘你,彌補我的罪過”,這樣的言語,無可否認其中的虛假和誇大,但同樣也無可否認其中的依戀和懷念,起碼的情感還是存在的,而作爲當事人的侍萍被感動也就毫不奇怪了。但是他後來又忽然翻臉、不認帳,“冷笑”、“(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要多少錢吧!”、“(由衣內取出支票,簽好)”這一系列動作和表現我們也不會感到吃驚,因爲這也是我們早已料到的。相反的,如果周樸園知道面前這個“像貌老得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女人”就是侍萍時,馬上跪下來請求她留下,向她懺悔,向她傾訴思念之苦,表示他們一定要破鏡重圓,更不能使人相信,讓人接受,因爲我們眼前的周樸園已不再是與侍萍相愛時的周樸園,三十年的生活磨練使他的一切都變了,他比從前更加清楚的意識到名譽、地位的重要,他要維護自己的面子,維護周公館的“平靜”,更不願意在兒子的面前戳穿自己三十年來的謊言,使一切大白於天下,在一份過時的愛情與現實的名利面前,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一點也只能說明他的資產階級本質,而並不能否認他的情感。

分析二:

(一)有真情實意

周樸園固然是一個自私,冷酷,狠毒,狡詐,老奸巨滑的資本家。他身上有虛僞的一面,但他的虛僞更多的不是表現在對待侍萍懷念的真假上,而是表現在他對侍萍有真情實意而沒有結婚這一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他虛僞倒不如說他軟弱。他對魯侍萍有真情實意,表現在:

1、30年如一日懷念侍萍。

(1)趕走侍萍的30年中,他雖然結過兩次婚,但始終懷念侍萍,並一直把侍萍當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待。

(2)每年4月18日都爲她做生日。

(3)30年來無論搬到那裏都帶着侍萍用過的舊傢俱並一直按照她過去喜歡的樣式擺設。

(4)因生周萍着涼,侍萍愛關窗戶,於是30年來即使是悶熱的夏天,周樸園也不允許開窗戶。

(5)常向周萍談及他的母親。

(6)兒子名爲萍,是爲了紀念侍萍。

(7)聽到陌生的“魯媽”有無錫口音便打聽“梅小姐”的下落。

(8)客廳時時擺放着侍萍的大照片。

這些生活細節把周樸園對侍萍的真情實意外化出來。

2、周樸園和繁猗、周萍、周衝關係不太好,也是因爲侍萍。因爲他心裏只有侍萍,所以和後來兩個妻子關係不好。

3、周樸園是一個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實業家,而非一貫玩弄女性的浪蕩公子。

(二)、沒有真情實意

周樸園採用血腥和罪惡的手段,擁有了財富、身份、地位。他刻意把自己標榜成一個“仁厚”“善良”的“好人物”,一個“正直”“有教養”的謙謙君子。其實,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真正的僞君子。

1、不可否認,他對侍萍確實付出過真情。但當他面對家族的壓力和前程的誘惑時,他放棄了感情。這說明,他並不非常看重這份感情。

2、一個人對失去的總覺得珍貴,倍感懷念。侍萍已死去,不會對他的前途構成威脅。而侍萍的死又和他有關係,內心的愧疚和贖罪的想法讓他懷念侍萍。但他並不是懷念侍萍的悲劇,而是把懷念侍萍當作回味溫情浪漫故事和用來點綴、美化自己的裝飾品(向別人顯示自己重感情,有情有義)。

3、對侍萍的懷念是以侍萍已死爲前提的,如果侍萍還活着,他不一定會懷念她,甚至可能時時防着她。因爲當侍萍出現在他面前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向侍萍懺悔,而是想到侍萍可能影響到他的名譽、地位、利益,立即翻臉不認人。由此可見,他的所謂“懷念”是虛假的,完全是爲了標榜自己。

(三)、30年前真心喜歡,後來的回憶是虛僞的

1、“人之初,性本善”。三十年前的周樸園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壞蛋。他對侍萍一見鍾情。可是由於雙方地位差別懸殊,他們不可能在一起。

2、30年後的周樸園是留學回來開工廠的資產階級暴發戶。他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不能告訴別人周萍的母親是他家的傭人,他必須美化侍萍的身份。爲了讓別人相信,他必須假戲真做,所以纔有幾十年的“懷念”前妻。

②“雷雨“標題的意義和主題的探討。

《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周樸園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是劇中一切災難的製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種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壓抑的苦悶,與周樸園的大兒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係。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鳳。出於嫉妒,繁漪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把她領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樸園引誘爲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後又被遺棄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兒子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作爲罷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鬥爭……這些矛盾醞釀、激化,終於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溼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又經過一番複雜的矛盾衝突,周萍和四鳳終於知道他們原是同母兄妹。於是一場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而死,繁漪的兒子周衝爲救四鳳不幸送命,周萍開槍自殺,善良的魯媽癡呆了,絕望的繁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這個罪惡的家庭終於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是和雷雨有關的。同時,作者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裏,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着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3

教學目標

1、瞭解劇情,瞭解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

2、瞭解現代戲劇藝術中常用的象徵手法。

3、揣摩情節、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揣摩人物的臺詞,探究臺詞背後的言外之意,進而理解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對戲劇衝突的理解。

2、領悟劇本所蘊含的象徵意義,理解劇本的主題。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

傾聽童謠,感受親情。上課前學生自由讀童謠,感悟親情。

二、檢查預習,瞭解劇情

1、劇本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這個故事圍繞着什麼展開情節?

明確:

1、劇本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迴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2、學生可能會回答:等人,棗兒,親情等。教師給予積極的肯定,並表明自己的看法:假如要以一個具體的物品名稱來回答,我會答“棗兒”。

三、明確文體,瞭解學法。

補充戲劇知識點。

明確:

補充戲劇小知識——

(1)戲劇是一種以矛盾衝突來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的舞臺藝術。強烈而富有表現力的戲劇衝突表現了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瞭解作品中表現的複雜矛盾與人物性格,更便於深刻地理解劇本的主題。而理解主題也能加深對戲劇衝突引起的原因與性質的理解。可以說沒有矛盾衝突就沒有戲劇,正是由一對對矛盾衝突,纔有了很多精彩看點。

(2)理解潛臺詞是深入鑑賞劇本的關鍵環節之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主要是透過登場人物的對話來表現的。只有認真品味對話中蘊含的豐富的潛臺詞,才能真正理解人物,理解劇本表現的主題。

瞭解學法。

(1)瞭解學法:本課就是從尋找精彩耐看的內容入手,透過品讀人物語言(臺詞)來理解人物內心情感,瞭解作品矛盾衝突,深入理解主題。

(2)速讀課文:找出你認爲文中精彩看點,並讀給大家聽。

提示:精彩耐看的點可以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一組對話,也可能是幾個詞語等等。

四、品析文字,揣摩情感

學生跳讀課文,先標畫內容,然後大聲讀出自己覺得精彩耐看的內容,並說出理由。

明確:一是練習朗讀,二是表達能力,三是以此爲切入點,明確從不同的角度去賞讀人物語言,瞭解人物內心情感,抓住矛盾衝突,從而理解主題思想。

在學生朗讀品說的基礎上,大屏幕顯示下列一組句子。

1、學生分角色演讀,其他同學思考,哪一組句子最好,理由是什麼?

男孩呀,髒死了。

老人髒啥,尿得我全身癢絲絲、熱乎乎的!

男孩呀,髒死了。

老人髒啥,尿得我全身都溼了!

男孩呀,髒死了。

老人髒啥,尿得我全身溼漉漉、粘乎乎的!

明確:從人物語言的角度來分析人物內心的情感,特別是疊詞恰到好處的運用。透過賞讀,深入剖析老人的言行,揣摩其內心的失落與傷感。追尋老人往日的溫馨,引發對老人今昔生活境況的思考。明確老人的期盼與兒子的不歸的矛盾衝突,正是老人對親情的渴盼。

2、學生分角色演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誰讀的最好,理由是什麼?

男孩(拍拍口袋)爺爺,我帶回家吃。

老人棗兒到了口袋裏就想回家了。

男孩(低聲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來的,急什麼。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麼?

男孩我爹興許今天能回來。

明確:從舞臺說明,人物對白,標點符號等角度賞讀出男孩對父親歸來的期盼與父親冷落不歸的矛盾,男孩子走與老人留的矛盾。體會老人和男孩的孤獨與期盼,對親情的盼歸。

3、師生演讀,品讀人物語言,悟出潛臺詞後的象徵意義。

問題1.學生思考討論,男孩與老人所說的“巧克力”不同含義。

問題2.與“巧克力”相對的“棗兒”的象徵意義。

男孩我該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

老人時辰還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來會帶巧克力,巧克力你吃過嗎?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會來了。

男孩來呢,你的棗兒甜!

明確:“巧克力”與“棗兒”的象徵意義。在劇中,棗兒是親情的象徵,是故鄉的象徵,也傳統生活的象徵和精神家園的象徵。劇本巧妙地運用象徵手法,賦予了“棗兒”豐富而深刻地社會內涵,使全劇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底蘊。

五、思索矛盾,感悟生活

1、產生這些矛盾的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大屏幕打出時代背景:90年代以來,隨着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年大規模離開家園,闖蕩世界。據統計,到90年代末期農村外出從業青年達1.2億人,相當於有一半的農村青年外流,這種趨勢隨着人類歷史的發展還在加劇。

2、感悟人類的發展進程帶給我們的關於開拓生活與家園之戀這對永恆的矛盾。

(1)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艱辛,充滿危險,然而又豐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它總在誘惑着人走出家門。因此,人的內心總在吶喊:走啊走!

——曹文軒《前方》

(2)“故鄉,我要跪下去親吻的聖地,我用大半生想象和鄉愁裝飾過雕琢過的藝術品,註定了終生要爲你魂牽夢繞……”

——作家王鼎鈞

(3)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

——伏爾泰

六、齊讀童謠,結束授課。

結束語

文學作品幫我們解決不了根本矛盾,但是可以讓我們的心靈變軟,帶領我們從感性的思想走向理性的思索。透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可以明白:因爲家,它是生存的寄居之地,又是生命的最終去所。失去了精神家園,靈魂就無所歸依;離開了精神家園,個人便失去了生命憑藉,成了漂泊天涯的遊子。在人的開拓生活與家園之戀的生存悖論中,“故鄉”將是一個永遠的不斷被追求着的夢。無論將來你身在何地,以何種方式生活,當拿起親人給的棗兒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自豪地說還是家鄉的棗兒最好吃,還是家鄉的棗兒最甜!請記得在任何時候都要將親情隨身攜帶,記得精神回鄉。

板書設計

棗兒童謠開場——父母疼愛子女男孩遇老人老人念兒子棗兒名字的來歷棗兒尿脖子棗兒樹下撒尿男孩思父母——爲父藏棗童謠收場——呼喚親人社會變遷呼喚親情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4

教學目標:

1、讀課文後,學生能基本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輔目標)。

2、學生默讀討論後,找出一兩處精美的詞句,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標)。

3、背誦最後幾句(機動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確定目標(5分)

1、摸學情。同學們自學了嗎?都學到些什麼?這節課打算探究點什麼內容?

2、定目標。(出示目標略)同學們說合適不合適?有什麼改動?

●預設說明:

1、調查學生自學的情況,以確定目標。指名一兩個學生談收穫,並徵詢他們對本節課的打算,這就爲調整目標打下了基礎。

2、調查後以簡明的語言展示目標,並徵得學生的同意。

3、學生是陌生的,透過這種談話接近學生,以拉近距離。

第二板塊:換標題、說內容(15分)

1、讀課文。請同學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文章內容。

2、換標題。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來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爲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說明:

1、第1題,可以概括爲“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寫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發生分歧與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題,預設所換標題爲:分歧、責任、整個世界、走得很仔細、我蹲下身來,背起母親、走大路、走小路等。

2、換標題目的之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即落實目標“1”,不強加給學生什麼,但教師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

第三板塊:探究與欣賞

1、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語言。家庭倫理的內涵在字裏行間流淌,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作者寫來卻那樣細膩、深刻、優美、耐人尋味,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請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並作簡要賞析。

●預設說明:

1、學生可能涉及到的內容預設如下:

(1)詞語。如“熬(母親痛苦、我心痛與慶幸)”“鋪(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爲先)”“慢慢地(鄭重小心情態)”等。

(2)句子,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以初春的生機來渲染生命的可貴與散步的愉快氛圍)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襯托母親在選擇小路後的愉快心情)。

(3)對稱的句式,“有的濃,有的淡”“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這個細節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倫理原則?孝字化解,孝優先原則。“尊老”更可貴。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照顧和關心,中年人肩負着養老撫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到更廣泛的境界。

2、這是本節課的主目標,要引導學生充分討論,但不強迫學生都答出來。

第四板塊:讀背欣賞,歸納所得

1、讀最後一段,背最後一句。集體讀最後一段,反覆朗讀背誦最後一句。

2、檢測回顧。提示學生,按照學習目標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效。

●預設說明:“1”一項機動內容,根據進度取捨。“2”這篇課言寫了我們一家三代在田野裏散步,中途產生了分歧,而後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兒子而先滿足母親的心願,反映了“我做人孝當頭”的倫理思想。我揹着老,妻揹着幼,像是整個世界,這是在“做人先盡孝”理念基礎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責任重大,小而言之關係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會穩定的砥柱。在寫法上,尺水興波,一波三折,語言對稱淡雅,餘味嫋嫋。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順 愛幼更尊老對稱

整個世界(家庭-社會) 養老撫幼承前啓後象徵

板書設計說明:

展示給學生的學習目標是:

1、簡明概括文章內容。

2、找出一兩處精美詞句並說說你的理解。

3、背誦最後一句。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5

一、教學目標:

1、品讀描寫父親的語句,感悟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對父親的雙重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課文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情感,感受中國典型的農民形象。

三、教學方法 :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勾畫圈點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有人說,人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每個人都希望在臺階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親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讓我們踏上李森祥的小說《臺階》,走近父親,感受一個農民父親的情懷。

預習檢測

1、字詞的音形義

凼( ) 涎( )水 煩躁( )

砌( )牆 倔強( )

神色、態度不自然( )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

人多的公開場合。( )

好像丟掉了什麼,形容心情悵惘。( )

形容馴良順從的樣子(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自學檢測。

(要求:先自己帶着問題速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寫父親的句子,感知父親的形象,回答下面問題)

1、臺階在父親心中意味着什麼?找出文中的依據。

2、一句話概括小說的內容。

提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2、梳理小說的情節

爲了建一個象徵着尊嚴和夢想的高臺階新屋,父親堅持不懈奮鬥了大半輩子,這是一個勤勞的、吃苦耐勞的父親?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結合文字,文中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塑造父親這個形象?

三、捕捉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1、那麼怎樣結合文字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呢?(播放微課助學)

2、小組合作,用微課中提到的方法分析父親人物形象

學生找出文中細節描寫的句子,分析並歸納人物特點。小組交流後,確定發言人,以“這一節運用了細節描寫,寫出了一個——的父親,表現了父親的——,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情”的句式彙報。

四、讀懂兒子對父親的感情,把握主旨。

1、爲了地位和尊嚴,父親付出了(歲月、青春、健康、意志力),兒子理解父親嗎?

請用““我”——父親,依據是——”的句式回答。

兒子理解了父親,這是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的理解。

2、僅僅是父親想改變自己的地位嗎?用文中的句子做依據。

師:1980年,四川美院院長羅立中的油畫《父親》,讓許多中國人都受到深深震撼,踏上臺階,我們又瞭解了一位父親——這些典型的中國農民,他們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雖然貧窮,但依舊艱苦創業,影響他們的孩子改變命運,拼搏向上,從這個意義上說,父親是我們人生的臺階,父親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級臺階!

五、拓展遷移,朗誦詩歌,再次體味父親形象。

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再次體味父親形象。(課件出示,音樂響起,師生齊讀詩)

父親

我的父親

你喜歡坐在臺階上遠望

你喜歡把那煙槍在青石板上敲得嘎嘎作響

我的父親啊

搖來搖去的柳樹枝總也搖不散你那專注的目光

我的父親

你那古銅色的臉

你那黃几几的腳板

我的父親啊

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

我的父親

你挺直的腰板爲什麼擔不起一擔水

你倔強的頭顱爲什麼埋在膝蓋裏

我的父親啊

你滿掛着的笑容爲什麼在九級臺階築起的鞭炮聲中尷尬

我的父親

我知道你的夢想

三級的臺階到了九級

我的父親啊

怎麼了——你老了

我的父親,

還有我呢

有人曾說,小時候,父親的面子就是孩子面子,長大了,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面子。老師衷心地希望好好學習,有所建樹,我想,那可能就是你對在地裏辛勤勞作的父母最好的報答!

六、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父親形象: 自尊要強 勤勞節儉 老實厚道 質樸謙卑

思想感情:崇敬 憐惜

七:作業佈置

父親或母親有哪些令你感動的細節,用一個片段把它描述出來。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6

教材分析:

《故鄉》是一篇小說,重在寫故鄉的人物變化,但是描寫少年閏土的片段歷來膾炙人口,讓人印象深刻。學習這課,首先要注意小說的體裁特點,瞭解人物、情節、環境等要素,才能更好地閱讀小說,分析小說,把握小說的主題。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閱讀小說,既是一個接受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見解。其三是注意揣摩小說的語言,從中得到啓發,並不斷積累,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學生分析:

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物有一定的認識和分析能力,也能夠獨立的思考問題了,於是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的加深問題的難度,讓學生能夠有自己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是非常關鍵。於是,根據本階段學生的特點和教材本單元的教學要求與提示,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瞭解作者及相關作品,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掌握文章生字新詞,並且理清小說的線索和故事發展的情節。

2、能力目標:學習文中景物描寫、人物刻畫的表現手法,並且學會運用對比;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深入思考文中人物發生變化的原因理解文章主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故鄉的意識,在生活中要勇敢的追求希望,敢於前進。

教學重點

1、掌握小說採用對比手法來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

2、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決心變革舊世界、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教學難點

1、理解辛亥革命後農村經濟日漸衰敗和農民生活日益困苦的根本原因。

2、理解本文結尾的議論:“希望是本無所謂有……也便成了路。”的深刻含義與作用。

教法、學法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體現學生主題,老師主導的學習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準備採用一下的教學方法:

1、導讀式

2、點撥式

學習方法:

1、掃描式(即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摘取有用資訊)

2、討論式

3、小組彙報

教學時數

二課時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匯入新課:

出示掛圖:少年閏土的“月下刺猹圖”,老師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上閏土的形象特點。

好,那大家知不知道老師描述的是誰啊?(閏土)。不錯,正是閏土,是少年時期的閏土。《少年閏土》是我們小學是學習的一篇文章,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的這篇《故鄉》,去看一看魯迅兒時的故鄉是什麼樣的,當他20年後回到故鄉時,自己兒時的夥伴閏土又變成了什麼樣子?到底是什麼使他們發生瞭如此的變化呢?好,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魯迅的《故鄉》。

本設計的意圖是以圖片形式匯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學生自己總結小學時學過的“少年閏土”的形象,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背景介紹:

1919年12月初,魯迅從北京回故鄉紹興接母親,親眼看到故鄉的破舊不堪和農民生活的貧困,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年後就以這次經歷爲素材,創作了小說《故鄉》。

3、作家、作品介紹:

魯迅,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

詩集:《野草》;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

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魯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爲魯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和文學家,應對作者有更多的瞭解。

(二)進入新課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全文可按“漸近故鄉——在故鄉——離開故鄉”三個方面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我”漸近故鄉時見到的一片破敗蕭索的景象及當時的感觸,交代了時間、地點、回家原因及心情。

第二部分(6—77):“我”在故鄉期間的見聞和感受,着重刻畫了閏土、楊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農村破產、農民生活貧困的社會根源,是小說的主幹部分。

第一層(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裏,出去了”)寫“我”到家時的情況。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天真無畏、深厚的友誼;對楊二嫂的比照——小市民習性更厲害。

第二層(到“他就領了水生回去了”)寫“我”和中年閏土見面的情況。(全文重點)閏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變化(社會根源)

第三層(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告別閏土與故鄉。

第三部分(78—末):“我”離開故鄉時種種感觸和矛盾心情,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社會極大的憤懣,表現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堅定信心。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把握文章內容,給學生一個“初步”的印象。

(三)疑難探究

1、分析閏土人物形象: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閏土的相關語段、語句。

潤土前後30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1)外貌變化:

(2)動作、語言的變化:

(3)閏土對“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後變化:

(4)小結:

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把一個活潑的少年折磨成悽慘的苦人兒。

作者在這個人物的前後對比中,不僅從經濟上、政治上刻畫了閏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從精神上揭示了閏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識給他加上精神枷鎖,尊卑觀念愚弄淳樸的農民。見“我”時,強自按熄霎時間閃現出來的真摯友誼的火光;見面時一系列精神變化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尊卑觀念給閏土心靈深處留下的創傷。對香爐和燭臺細節的描寫,進一步揭示內心世界,他虔誠地渴望神靈的賜福,擺脫貧困與苦難,這樣描寫,可清楚地看到:閏土對苦難根源有直覺,但不理解;希望改變現狀,卻又無可奈何;他憧憬未來,卻寄希望於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閏土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是舊中國貧苦農民的典型。

2、楊二嫂人物形象: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楊二嫂的句子。

文中對楊二嫂進行了那幾方面的描寫?

楊二嫂是當時社會既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兩個意義:

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來襯托閏土的純樸善良;

二是用她的變化來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弊病。

此題意在讓學生探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抓住題幹對這類人生活的概括進行合理的想像和補充;可以反思閏土的現實生活,構建“新”的生活。

(四)課堂小結

本文善於運用對比手法,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閏土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是舊中國貧苦農民的典型。

在鮮明的對比中,塑造了楊二嫂的形象:

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來襯托閏土的純樸善良;

二是用她的變化來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弊病。

(五)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1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7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深入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深入理解是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查找有關詩人、時代背景、其他描寫戰爭詩的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詩文。

3、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一)相機匯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樂府詩《十五從軍徵》,讓我們體會到了戰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跟戰爭有關的邊塞詩《出塞》。(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複習方法,交流資料

1、複習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有一個把古詩學好學透的方法,誰來說一說是什麼內容?(生敘述)。

2、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2)明確背景。

(三)討論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詩,整體感悟。

2、運用學法,小組探究。

3、分句彙報,品味詩句。

A、彙報前兩句

(1)說清詩意,體會詩情。

思考:爲什麼要提到秦漢時的明月和關?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帶給你什麼感覺?

(2)反覆吟詠,熟讀成誦,昇華詩情。

(3)拿出摘錄筆記,記錄詩句,養成積累的習慣。

(4)聯繫課外,連結知識。

B、彙報後兩句

(1)彙報方法同上:讀、背、摘錄、板書。

(2)看教材“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瞭解詩中引用的典故“龍城飛將”。

二、(一)憑藉情境,昇華詩情。(出示課件)

讓我們再看全詩,大聲誦讀一邊,再來體會作者之情。

(二)回味誦讀,深入品味。(再出示課件)

學生誦讀,練背。

三、(一)解決書後練習題,對比本課兩首描寫戰爭的古詩各自的感情基調。

(二)再看“我的視角”,解決鼕鼕的問題,理解多數古人選擇戰爭題材寫詩的原因。

四、日積月累,課外延伸。

收集王昌齡其他描寫戰爭的古詩,還可以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戰爭的古詩。

《出塞》作爲一篇古詩,是從戰爭的角度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戰的名將鎮守邊關,以消除邊患的感情。今天這堂課,總的來說是按照預設上完了,總的感覺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從預設角度上來看。我一直思考,語文課要教給學生什麼?是字詞,句子,學習方法?還是一首詩,一段話或一篇文章?從教以來,我認爲,語文應該是深度的思考和廣度的吸納,語文的課堂應該成爲學生的流動圖書館。於是,我想透過一堂課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文學元素。

《出塞》是七絕詩的壓卷之作,是唐邊塞詩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學這首詩的時候,應該將其融在邊塞詩中去體會。因此,教學的破題,我選擇“塞”字爲突破口,開啟邊塞之門,直觀地感知邊塞環境之惡劣、生活之艱苦、戰事之頻繁、生死之慘烈。爲學習詩歌,培育好一個深沉凝重的基調。學生的直觀感知,是透過古詩詞典型句子和邊塞圖片直觀去體會,以詩解詩,對於我們班學生的整體水平來說或許稍難,但我預設之初是非常想做這樣一個嘗試的。

在這基礎上,讓學生把詩讀熟,初步體會詩歌大意,從戍邊而引出“萬里長征”,進而在體會萬里長征時,從時間長去感知徵人生活的艱難、慘烈、悲壯,在深究徵人“人未還”的根由時,體會徵人不能回的事實,同情徵人的生活。最後再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中,一層層地體會徵人出征的豪邁;詩人對和平的憧憬和對朝庭的不作爲的無奈。透過分析,去體會。然後再透過朗讀去體悟。

課堂安排很緊湊,環環相扣,課堂語言的設計也很精美細緻,但正是由於預設的東西太多,整堂課似乎都變成了教師的舞臺,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嚴重削弱了。這堂課課堂容量很大,大到似乎已經超出了學生的接受範圍。以致於課文後面接連幾次教師的激情引讀都沒能引讀出學生最有感情的朗讀。

我想說的是對於課堂預設和生成的問題。本課教學我的失誤在於注重了課堂預設,卻忽略了課堂生成。而課堂生成纔是一堂課中最閃亮之處呀!課堂上,預設雖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很多時候,往往不敢去抓住生成的東西,或者說是沒有能力去在瞬間捕捉生成的契機。《出塞》這堂課,讓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提高自我文學修養是我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並積累“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本能”。

2、閱讀課文,弄清楚試驗是怎樣做的,關注法布爾是如何將試驗的過程記下來、記清楚、記準確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媒體出示法布爾照片)師簡介:法布爾年輕時身爲初中數學老師,卻十分癡迷於昆蟲的世界,立志做一個爲蟲子寫歷史的人。他一生深入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最終成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本文便節選自《昆蟲記》。

2、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說明:以本文的作者法布爾說開去,用簡短的語言並結合媒體的介紹,並告知學生本文是世界名著,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衝動。

二、初讀文字,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分節讀課文,集體正音。

3、開火車讀詞語,給“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找近義詞

4、交流問題。師小結。過渡:法布爾的試驗是怎樣做的?再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

設計說明:初讀文字,強調學生的全面參與,從課文的整體性角度出發,讓學生簡單對課文的梗概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同時注重在學生基礎閱讀方面的設計,比如學生輪讀,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的評價,以及詞語的初步理解等等,都是爲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三、析讀文字,理解感悟。

(一)、默讀課文,根據試驗的目的、試驗過程、試驗結果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二)、交流。

1、試驗目的。第1小節。

2、試驗過程。第2—4小節。

3、試驗結果。第5小節。

(三)、你對哪部分最感興趣?隨機學習課文。

第一部分:試驗目的。

1、指名第1節。注意聽別人讀得怎麼樣。

2、評一評。

3、用“無論……總”說一句話。

4、師引讀:因爲聽說( ),無論( ),它總( ),所以我( )。

第二部分:試驗過程。

1、自由讀2—4節,思考法布爾是怎樣做試驗的,他把哪些關鍵的地方記錄下來了,圈劃出這些重點語句。

2、交流。隨機學習重點語句,理解詞語。

(1)出示句子,自由讀。(提示:讀的時候要講能體現試驗關鍵步驟的詞語強調讀出來。)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裏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裏。爲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後,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着,自己帶着做了記號的二十隻蜜蜂,走了兩裏多路,開啟紙袋,把它們放出來。

(2)指名讀,認真聆聽:他讀的時候強調了哪些關鍵詞?你覺得他(她)把握得對嗎?

(3)交流。

(4)齊讀句子。思考:法布爾把他的試驗記清楚了嗎?從這些詞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5)交流。師:法布爾不僅把他的試驗記下來了,而且還寫得非常準確。這樣我們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試驗是經過周密的安排的。師板書: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得好,爲什麼?

3、交流。學生暢所欲言。

4、齊讀2—4小節。

第三部分:試驗結果。

1、自由讀1小節。想想法布爾的試驗結論是什麼?

2、指名答。理解詞語“本能”。

3、齊讀。

設計說明:這是教學的重點部分,也是難點部分。如何處理教材既要做到整體性,又要兼顧到靈活性非常關鍵。於是,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處理,旨在引導學生更輕鬆地進入文字。同時,在教學的設計中有目的有限度地設計了不同難度的聽、說、讀、寫訓練,力求能做到自然。對文章三個部分的處理也有一定的主次安排,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布爾對試驗的安排之周密,記敘的又很準確,從而感受到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四、回顧總結,拓展訓練。

1、讀完了課文,你覺得法布爾的試驗怎麼樣?是否還有改進的建議?或者你對他的試驗結論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答。師拓展資料。

4、寫話訓練:以“法布爾,我想對你說:()。”寫一、二句話。提示:把小組討論的結果結合進去。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受楊老師啓發,旨在透過一系列的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的水平以及質疑的膽量和能力。

附:板書設計: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首先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幻燈片出示幾幅昆蟲的圖片)

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羣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燈片出示蜜蜂的圖片)

(預計學生透過預習課文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情不自禁的喊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

1、透過課前的蒐集,你知道了哪些過於蜜蜂的知識?交流一下。

2、初讀,處理生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麼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

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4、檢查生字:

試驗證實阻力幾乎(jī)幾個(jǐ)

推測沿途超常儘管(jǐn)盡力(jìn)

陌生準確無誤悶熱(mēn)納悶(mèn)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老師用“準確無誤”來形容讀得正確的孩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

4、檢查句子,

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着讀一讀。(給孩子當堂學習的時間)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1、句子讀得真不錯,連着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說了一件什麼事。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或者做了一個什麼試驗。

指名說(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說完整。

2、那麼你有沒有興趣和作者一起去做這個實驗呢?畫出能表示作者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讀一讀,請學生說,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相機板書。

3、“幾乎要觸到地面”轉換角色,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會怎樣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隻?用了多長時間。

⑴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衝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他高聲喊道:‘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他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裏,滿身都是花粉呢。’”

⑵看到經歷過那麼多困難之後歸來的蜜蜂,你是什麼心情?

“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5、學到這兒,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麼會有這種能力的?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麼說的。

“蜜蜂x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你們同意他的這個結論嗎?你怎麼認爲的。

四、書寫指導

歸類識字

1、左右結構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觀察規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2、“途、超”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優秀教學設計模板2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或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習法布爾認真觀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學習用關聯詞說句子。知道用詞準確有利於表達。

〖教學過程〗

一、檢查句子

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讀熟了課文,老師找出幾個有困難的句子,看看你們的能不能把他們讀準確。首先出示帶多音字的三個句子,要求仔細看,用心讀。(鞏固多音字的識別)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二、複習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你知道了些什麼?)指名說,老師隨機板書。

做試驗:原因過程結論

聽說準備不是……而是……

無論……總……放飛、兩隻、十七隻

三、感悟課文

瞭解了這麼多內容,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段或一句,讀出來,說理由,(其他人可以補充)或者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聽清要求,先自己讀一遍,再找。

學生通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在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或段落時,預設了以下幾個討論,希望能夠促進對遣詞造句的感悟,體會用詞準確的妙處。)

1、討論:大家都知道科學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爲了保證試驗的準確,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是否都是必須的?少一個行不行,說出自己的理由。

2、換位思考: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3、透過“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等詞,來學習作者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精神,體會用詞準確爲課文表達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讀課文,看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把自己品味詞語的所得再放回到課文中,朗讀全文,透過第二課的學習,希望能給孩子一些新的啓發。

五、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祕密和知識,等着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現呢,你願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後

1、可以查閱資料,多方面瞭解蜜蜂的知識。

2、續編故事。以《失蹤的三隻蜜蜂》爲題,發揮你的想象,注意用詞準確。

【教學反思】

本單元組的主題是仔細觀察,訓練項目是用詞準確。

基於本班學生的特點,本課想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着手。想以多讀多說的學習方式來進行。

第一課時的讀有了一定成效後,再寫字上的時間就太倉促了,練習寫字的環節只能放到課下來進行。在第二課時裏,學生髮散思維後說得多了,但是讀得不夠,本來設計讀是想在瞭解內容的讀上有所提高,但是發現自己還是顧此失彼,第二課時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一定的深度。在設計課時可能還有點明白,一到了課堂上就又犯糊塗了。品味詞語時,從課文裏走出來,回不去了,我說自己就像一隻迷路的蜜蜂。最後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後的自讀全文)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形式,因爲透過再讀,學生的發現很少。在品評詞語的時候,老師有“牽”的痕跡,在走教案的路子,沒有真切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情。雖然在設計課的時候努力去做到關注學生,照顧到大多數學生感受,但在實際操作“找句子”這一環節時,應該總結出寫作方法,結果又有繞進課文內容的嫌疑。自己的語言很匱乏,一問一答的課堂呈現形式單調無xxxx。總之,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是從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預想得還不夠多,操作層面上仍需不斷努力,使自己有進步。

標籤:精選 模板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