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一共分三種情況,教材在編排時將它們分成三個例題進行教學,分別是兩端都種、兩端都不種、只栽一端。本節課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在第一課時就將三種情況全部呈現,並且將重心放在探究只種一端時,棵樹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其實只要是只種一端,不管路是幾米,間隔數和棵數始終相等,因爲樹和間隔始終一一對應。處理好了這層關係,理解了一一對應,那麼兩端都種和兩端都不種就可以根據對應思想,透過遷移發現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發現在一條線段上植樹的問題的規律,理解並掌握不同種法中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係。

2.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初步滲透“一一對應”思想。

3.感受數學於生活更應用於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係,建構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

建立模型及“一一對應思想”的應用。

教學過程

1.恰好3月份,植樹節即將到來,因此在第一環節透過詢問植樹的好處,滲透環保意識,並讓學生感受數學問題與生活。

2.第二環節我主要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透過小小設計師,將枯燥的解決問題轉變成靈動的設計方案。先引導學生理解“每個5米種一棵”什麼意思,有些學生可能認爲只有兩棵樹之間的5米纔是間隔,一邊不種樹的話那個5米就不是間隔,因此我將示意圖這樣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什麼是間隔。再引導學生猜測並畫圖,讓學生經歷一個“猜想——驗證”的過程。

第二層是本堂課最關鍵的部分,首先請學生展示作品,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在說的過程中詢問學生分了幾個間隔,爲什麼分4個間隔,它是怎麼來的。接着引導學生觀察三種畫法,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溝通三者之間的聯繫,並揭示每種種法的名稱。然後將探究的重心放在只種一端的情況上,透過列算式,解釋算式意義,並透過質疑,引導學生猜測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聯繫,爲探究埋下伏筆。有些學生雖然對樹和間隔的對應關係有點了解,但難以用語言概括,因此我在中用不同顏色描出樹和它對應的間隔,閃爍樹和間隔,並用圈一圈的方法,便於學生區分和發現,之後安排學生對照着左手,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同桌,深化對對應關係的理解。因爲本節課的規律屬於不完全歸納法,單靠一個例子是不科學,沒有說服力的,所以我增加了300米的`小路種樹,想象着種樹的過程,理解爲什麼只一端種時,棵數始終等於間隔數。最後運用遷移,理解爲什麼一個加1,一個減1。

第三層引導學生觀察三個算式,有什麼相同點,它們第一步都是先算什麼?數學廣角這類題目建模是關鍵,但沒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會使課顯得空洞,這一層主要讓學生形成一個策略:要知道一共有幾棵樹,必須先求出間隔數。接着透過例題,使知識得到一個鞏固,最後展示生活中的植樹問題,感受數學不僅於生活,更要運用於生活。

第三環節中設計了兩道習題,第二題是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主要爲了培養學生從字裏行間尋找隱藏資訊的能力,接着透過變式,隱去一座房子又會怎樣種。其實在畫圖時會有這樣一個疑惑,爲什麼那一端空在那不種樹,而這道題目可以給出很好的說明,有時候在解決問題時還要注意聯繫生活實際。

教學反思

作爲新教師,對於這類課我是比較難把握,數學思維如此縝密,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有所疏忽。

1.語言不夠精煉,會不自覺地重複學生的話。在講解只種一端的時候,學生對一一對應還是明瞭。

2.評價語有些生硬,對於學生的回答有時不能及時得做出點評。

3.探究得太少,自己說得太多。使課堂不夠開放。

4.本節課雖然滲透了解決的方法,先求間隔數,但沒有明確間隔數的求法。應該在板書上指明。

標籤:教學 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