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課題研究方案

一、什麼是方案

方案,漢語詞語,一般是指進行工作的具體計劃或對某一問題制定的規劃;

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由於一些具有某種職能的具體工作比較複雜,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說明問題,因而公文內容構成勢必要繁瑣一些,一般有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

二、課題研究方案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研究方案1

一、 課題的提出

1、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人類邁入了新的世紀。新的世紀是一個人文價值逐步走向趨同的世紀,是一個對人確立尊嚴,尊重生命、尊重個性、個性自由、個體自律的世紀。新的世紀對教育教學提出了“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獨立性、自主性、發展性”的要求。

2、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呼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體驗”爲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同學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議同學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滿足不同同學的學習需要”等要求。《義務教育全日制課程規範(實驗稿)》也對教學反覆提出了“體驗”的要求。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喚轉變全體同學的學習方式,呼喚在教育教學中實行體驗性學習。

3、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正努力改變同學的學習方式,改變目前課堂教學“重結論、輕過程,重傳授、輕領悟,重知識、輕智慧”的現狀,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的目標,促進同學積極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同學語文學習的特點。小同學活潑好動,語文學習的資料形象生動。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引導他們親臨實踐,在親歷中生成“真切體驗”,發生個性化見解,使課堂洋溢人文氣息,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的界定

(1)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繫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透過同學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它是優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 (2)體驗性學習是重視學習主體的直接經驗,強調讓同學親歷語文實踐活動,與文字“親密接觸”,發生“內在意義的交流”(即“對話”),從而獲得真切的心理體驗。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發明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發明、發明和發現。"

2、蘇霍姆林斯基的"勝利教育"理論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勝利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同學都體驗到勝利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溢興趣。

3、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沛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它是以同學爲主體老師爲主導,誘發同學自主探究、主動求知。

4、布魯克斯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同學必需主動“投入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是“無用知識”。同學必需在情境脈絡下與問題互動才幹真正理解。同學必需積極建構意義,透過內在對話與考慮過程,與他人互動,來理解脈絡與解決問題。

四、主要研究目標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標透過本課題的研究,逐步改變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同學體驗不夠、感悟不深、個性解讀文天性力不強的現狀。我們認爲,在語文教學中,應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爲同學設立各種全過程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程序,引領同學透過聽、說、讀、寫、思、查、演等語文實踐活動,在“體驗感知、體驗感悟、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實踐、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勝利”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情商,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啓智慧,積累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樹立較強的學習、實踐、創新的自信心,引領同學“積極的發現、建構、發明意義”,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爲“一種被引導的發明”。 (二)主要框架子課題一: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1、負責人:施彩萍

2、主要合作者:蘇詠梅 龔秋燕

3、研究內容:尋找識字教學與體驗性學習的最佳結合點;引領同學透過多種渠道體會漢字的構成方法,體驗學習漢字的樂趣,提高識字能力。子課題二: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1、負責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雲芳 楊聞豔 3、研究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同學進入文字情境,透過多種語言實踐活動,使同學深入體驗感悟,讀出個性化的理解,使課堂洋溢濃郁的“人文”氣息。子課題三: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1、負責人:毛華芬

2、主要合作者:高葉芳 瞿燕

3、研究內容:

在作文教學中,精心創設情境,引導同學聯繫生活,深入體驗,把自身真實的見聞感受透過口頭、文字表達,積極構建“作文——生活”的橋樑,使同學樂於寫作、善於寫作。子課題四: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實踐研究 1、 負責人:王曉君 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針對小同學活潑好動的特點,結合蘇教版小語教材,我們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引領同學從課內走向課外,積極動口、動手、動腦,在活動中豐富體驗、增加知識、提高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一)課題的研究對象太倉市朱棣文小學一(5)班、一(6)班、一(7)班、二(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二)研究方法: 1、比較實驗法: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在自然狀態下進行,選擇8個班爲實驗班。本校同年級其他班級爲對照班,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隨機接受教育輻射。 2、調查法:透過觀察、問卷、測試等手段對同學參與體驗積極性,體驗感悟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

3、理論探索法;透過查閱各種理論著作和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體驗性學習的內涵和其能力培養方法。

3、經驗總結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時總結研究效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課題研究的時間和步驟

1、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爲2004年1月到2006年11月 2、具體步驟:前期工作:選擇討論,申報立項第一階段: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 (1)完成

文獻資料的收集、學習。

(2)制訂課題方案,確立課題組人員和實驗班,做好組織發動工作。

(3)擬定若干研究子課題。

(4)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5)舉行開題會。 第二階段: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語文教學中同學體驗性學習的戰略。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於捕獲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資訊,和時記錄、存檔。

(3)透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瞭解同學體驗性學習的進展情況。

(4)2005年上半年舉行中期彙報,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彙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並透過課堂教學觀摩和子課題優秀論文等形式展示效果。

(5)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第三階段: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透過中期彙報,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第四階段: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 (1)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鑑定。

(3)寫出課題優秀論文,彙編優秀論文集。

(4)觀摩活動。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效果

(1) 課題優秀論文集

(2) 課題優秀課堂實錄

(3) 同學體驗性學習效果展示

(4)課題彙報資料

八、課題的組織管理

課題研究方案2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注重語文實踐,讓學生在體驗中得到發展》課題,是福建省語文教學重點課題(課題批准號:---)。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實踐是一切認識的源泉。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形成各種能力和習慣,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都離不開深入紮實的學習實踐活動。一切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是各個學科當然也是語文學科必須遵循的思想原則和客觀規律

美國教育家杜威針對傳統教育的弊端,認爲學生的學習不應是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兒童對知識的學習可採用類似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獲得。

《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的基本理念"時,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其中有一段話很值得品味:"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爲什麼要強調語文課的這一特點?這是由語文的性質決定的。

語文是一門母語教育課程,兒童來到這個世界,就生活在一個無時無地無不浸潤着沐浴氛圍的環境中。模仿、多渠道、長期積累這三大規律,使兒童學語言的場所絕不會從學校開始,學語言的指導者絕不會僅僅是課堂上的語文老師,學語言的教材絕不會只是一冊語文課本。所以,面對這樣豐富的學習資源,面對如此多樣的機會,怎樣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是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課題。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許多有操作價值的指導性意見。如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了兩點,一是要"整體考慮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從教學目標和學習方式兩方面保證語文實踐的落實,保證全體學生的參與;二是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從教育資源上保證學生的語文實踐是生活的、生動的、生成的。

基礎條件:我校語文教研課題--"讓學生在體驗中得到發展",2004年被定爲龍巖市重點課題,透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語文教研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

軟件上:我校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學生素質分項考評制度",包括寫字(硬筆字/毛筆字)、口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即興演講)、語基、習作、課外閱讀(包括70首古詩/諸子百家和中外經典名著)、語文實踐活動;我校出版了校本課程教材《我是客家人》。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教研室,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教研室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語文專業素質修養和語文教研實踐的培訓。學校師資力量較爲雄厚,能滿足教研教改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傳統的教學觀和教學實踐把課堂教學的目的看成是人類所積累的系統知識的傳遞,把課堂教學的過程簡化爲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這種狀況使得理解、體驗和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課堂教學也因此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灌輸和記憶上,而沒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如果觀念不更新,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教研室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系統的`教育理論著作。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並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原則和策略。

4、實踐問題: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透過課題研究,不斷地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切領會其新教育思想,達到教師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的根本轉型。

2、透過課題研究,形成一些具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策略,從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構建"自主式""交互性"等學習方式。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具生命活力,落實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

3、透過語文實踐、體驗活動的研究,能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相互整合,豐富我們的課程資源,並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充分展現個性,發展創造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4、學生作爲生命的.個體,能精神暢開地面對語文,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中親歷語言實踐活動,帶着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悟語言,欣賞語言,運用語言,讓語文的學習過程與生命個體的豐富發展過程相一致,從中體驗到語文學習本身的樂趣,享受到語文活動帶來的愉悅。

5、透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實踐與總結,進一步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質量觀,進而改革語文教學的結構、內容、方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合作、競爭、交往、創新等意識和能力,激發教師積極參與研究、探索,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研究型、發展型、專業型教師。

6、培養觀察生活、探究周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興趣,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性探索的體驗;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善於確立問題,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能力等方面;在共同的探討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切實學會科學方法。

7、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透過獨立的主動探索性學習研究,不僅能激活和深化原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把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獲得實踐的能力與經驗,在實踐活動中培養特殊的情感,並進一步在實踐中培養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課題的實施原則

1、以人爲本原則,以人爲本,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課堂討論中,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見解,不求答案與自己的教學設計完全吻合,同中求異,張揚學生個性,爲學生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

2、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在整個教學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合作互補的原則。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爲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班級集體的有利條件,加強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補充,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的熱情和交往能力。

4、民主和諧原則。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保證,如果老師高高在上,有意抹殺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探性就無法注重學生體驗,張揚學生個性。

5、探究性原則。極力讓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中,透過獨立嘗試,理解感情等體驗方式,自主探究,實現在探究中學習,探究中體驗,探究中發展。

6、主體性原則。

在新課程標準中,重點指出:要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他們在參與中得到發展,這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共識。在探究性課堂教學中,應更加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的機會,更加體現出參與過程中的思維力度和自主權。

7、探索性原則。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是學生內部的活動。語文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從而獲得情感體驗,發展思維能力。

8、差異性原則。

堅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施教,儘可能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新火花,讓每一個學生形成自己的特色。

9、實踐性原則。

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接受訓練和啓示,並在教師的點撥下內化,昇華從而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

五、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1、分析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幫助教師運用新課程新理念進行整合課程與教學,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差異有效地組織教與學活動。本課題研究中,我們將致力於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的探索,解決過於注重預設,過於注重傳授、灌輸,"教"與"學"的行爲枯燥化、模式化的問題。

2、分析語文課堂學習現狀,幫助學生利用現有的學習能力、學習資源進行有效學習活動。本課題研究中,我們將透過課堂教學細節來探索優化的策略,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化。

3、運用現代教育思想和語文教學理論,結合語文學習內容與學生學習特徵及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構建符合現代教學觀、學生觀、學習觀的最優化的語文教學策略。着重研究形成語文課堂教學準備策略、教學行爲策略、學習方式選擇策略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4、整合小學語文教材,開發語文實踐課的研究

以課內語文教材爲中心,抓住某一結合點,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資料蒐集、網上閱讀與交流等方式開展發散性、拓展性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實踐增強學習的體驗,品味成功的喜悅。

5、挖掘本地資源特點,抓住本地資源優勢,與課內語文教材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寬語文學習內容,加強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素質教育課改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考評手段先進。利用學生分項考評,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和全面考評的空間,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標籤:方案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