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化石吟

化石吟課題研究

化石吟1.18W

《化石吟》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爲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寫出了作者非常的熱愛化石。 下面是化石吟課題研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化石吟課題研究

【目標導航】

1、瞭解生物進化方面的有關知識。

2、理解聯想和想像在詩中的作用。

3、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說明與詩有機結合的特點。

【課時導學】

〖日積月累〗

1、關於“吟”:

吟,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如唐李白作有《江上吟》、《玉壺吟》、《梁園吟》、《樑甫吟》等,孟郊作有《遊子吟》,明於謙作有《石灰吟》。這類詩都有讚頌的意思。本詩標題《化石吟》,就是讚美化石的意思。

2、關於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跟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化石。在沉積岩裏大多含有生物的化石。化石是生物記載在地層書頁裏的文字。由生物的遺體而形成的化石叫遺體化石。它儲存着生物體原有的形狀和結構,一般儲存下來的多是生物體的硬質部分,如動物的骨骼、牙齒、介殼等,植物的莖、花葉、種子等。由遺物而形成的化石叫遺物化石。如動物的糞便,魚卵爬行類和鳥類的卵,原始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燒骨、裝飾品等。動力的足跡,昆蟲的爬跡,也可以形成化石,這一類化石叫遺蹟化石。

3、詞語積累:

骸骨遠古潛行蔥蘢幽雅化爲烏有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知識點撥〗

1、內容結構:

全詩共七節,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節。透過提問,引出遐想。第1節的提問,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第2節的提問,引出了說明的對象。

第二部分,第3~6節。圍繞“化石”具體抒寫遐想內容,描繪逝去的多彩世界。第3節寫化石承載的資訊,揭示生命的真正起源。第4節寫化石經受了億萬年變遷的考驗。第5節寫化石具有永恆的記憶力。第六節讚美化石的偉大功績。

第三部分,第七節。收束全文,迴應開頭第2節,稱讚化石的記憶萬物的歷史作用。

2、寫作亮點:

⑴想像豐富,內容充實:

這首是抒情詩,但意象甚多,內容極爲豐富,縱向想像到遠古,橫向想像到各種對象,而這都以“化石”爲聯想點。“化石”是本詩的聯想的“點”由此及彼,先後聯想到魚兒、鳥兒、樹兒、海枯、石爛、日轉、星移、恐龍、猛獁等,它們都是透過化石來重現復原的',都與化石密切想關。這樣點面結合,虛實相生,今古交織在一起,拓展了想像的空間,豐富了詩的內容。

⑵擬人比喻,生動形象:

全詩運用擬人手法,將化石當成會說話的人來寫,並用第二人稱 “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同時也增加了詩的靈性,便於抒發感情。“生命的檔案”“生命的航船”“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這些都是對化石的恰當的比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擬人和比喻手法的運用,增加了詩的形象感和意象美。

〖疑難探究〗

1、詩的開頭兩節連用六個問句有什麼作用?

詩的開頭兩節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了讀者的聯想與思考。後兩個問句點明抒情對象,領起下文內容。兩節連續不斷的提問,表現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開啟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奇幻的神話。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構成前後照應的關係。“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否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話了”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前有提問,後有回答,有放有收,這樣寫,使全詩結構完整而又嚴謹。

3、具體說說“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這兩句詩語言運用的妙處。

這兩句詩兼用擬人和比喻。“皺紋”使人聯想到人,人臉上的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照。但不是寫人,而是在寫化石。如果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臉上的皺紋就是古生物的生命檔案。這裏用比喻和擬人形象在說明了化石的作用──記錄生命的歷程。用詞方面,“道道”與“細細”是重疊詞相對使用,給人以迴環往復、節奏和諧之感。

【知識整合】

〖基礎知識〗

1、《化石吟》這首詩是一首讚頌化石的詩。其中“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的意思。我們已學過同類型的古詩是《》。

2、《化石吟》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請你用“/”給第三節詩標出節奏。

答:。

〖素質昇華〗

1、根據句子的意思將詞語寫在括號內或把詞語的意思寫在橫線上:

⑴直到海水枯乾,石頭粉碎,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多用於誓言,反襯意志堅定,永遠不變。()

⑵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指節令有了變化。()

⑶蔥蘢:。

⑷歎服:。

2、仿照“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爲烏有,生靈之火卻悄然潛行地下”寫一句話。

答:。

拓展閱讀:《化石吟》賞析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開啟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透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爲烏有,但它們作爲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資訊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進階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爲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歎大自然的高妙嗎?“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裏,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最後一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透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標籤:課題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