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化石吟

《化石吟》課題研究

化石吟3.32W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透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下面是《化石吟》課題研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化石吟》課題研究

【目標導航】

1、瞭解生物進化方面的有關知識。

2、理解聯想和想像在詩中的作用。

3、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說明與詩有機結合的特點。

【課時導學】

〖日積月累〗

1、關於“吟”:

吟,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如唐李白作有《江上吟》、《玉壺吟》、《梁園吟》、《樑甫吟》等,孟郊作有《遊子吟》,明於謙作有《石灰吟》。這類詩都有讚頌的意思。本詩標題《化石吟》,就是讚美化石的意思。

2、關於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跟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化石。在沉積岩裏大多含有生物的化石。化石是生物記載在地層書頁裏的文字。由生物的遺體而形成的化石叫遺體化石。它儲存着生物體原有的形狀和結構,一般儲存下來的多是生物體的硬質部分,如動物的骨骼、牙齒、介殼等,植物的莖、花葉、種子等。由遺物而形成的化石叫遺物化石。如動物的糞便,魚卵爬行類和鳥類的卵,原始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燒骨、裝飾品等。動力的足跡,昆蟲的爬跡,也可以形成化石,這一類化石叫遺蹟化石。

3、詞語積累:

骸骨遠古潛行蔥蘢幽雅化爲烏有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知識點撥〗

1、內容結構:

全詩共七節,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節。透過提問,引出遐想。第1節的提問,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第2節的提問,引出了說明的對象。

第二部分,第3~6節。圍繞“化石”具體抒寫遐想內容,描繪逝去的多彩世界。第3節寫化石承載的資訊,揭示生命的真正起源。第4節寫化石經受了億萬年變遷的考驗。第5節寫化石具有永恆的記憶力。第六節讚美化石的偉大功績。

第三部分,第七節。收束全文,迴應開頭第2節,稱讚化石的記憶萬物的歷史作用。

2、寫作亮點:

⑴想像豐富,內容充實:

這首是抒情詩,但意象甚多,內容極爲豐富,縱向想像到遠古,橫向想像到各種對象,而這都以“化石”爲聯想點。“化石”是本詩的聯想的“點”由此及彼,先後聯想到魚兒、鳥兒、樹兒、海枯、石爛、日轉、星移、恐龍、猛獁等,它們都是透過化石來重現復原的,都與化石密切想關。這樣點面結合,虛實相生,今古交織在一起,拓展了想像的空間,豐富了詩的內容。

⑵擬人比喻,生動形象:

全詩運用擬人手法,將化石當成會說話的人來寫,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同時也增加了詩的靈性,便於抒發感情。“生命的檔案”“生命的航船”“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這些都是對化石的恰當的`比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擬人和比喻手法的運用,增加了詩的形象感和意象美。

〖疑難探究〗

1、詩的開頭兩節連用六個問句有什麼作用?

詩的開頭兩節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了讀者的聯想與思考。後兩個問句點明抒情對象,領起下文內容。兩節連續不斷的提問,表現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開啟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奇幻的神話。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構成前後照應的關係。“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否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話了”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前有提問,後有回答,有放有收,這樣寫,使全詩結構完整而又嚴謹。

3、具體說說“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這兩句詩語言運用的妙處。

這兩句詩兼用擬人和比喻。“皺紋”使人聯想到人,人臉上的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照。但不是寫人,而是在寫化石。如果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臉上的皺紋就是古生物的生命檔案。這裏用比喻和擬人形象在說明了化石的作用──記錄生命的歷程。用詞方面,“道道”與“細細”是重疊詞相對使用,給人以迴環往復、節奏和諧之感。

拓展閱讀:化石吟的鑑賞

遼寧大學教授張鋒作品,原載雜誌《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後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整部作品以詩歌的形式,宣傳科普知識。透過會講話的奇異化石,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該作品作爲教科書,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的教材,可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這是一首科學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爲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寫出了作者非常的熱愛化石。讓我們瞭解了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的生命資訊,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風采。詩歌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意境奇麗,很有特色。

詩歌開篇,詩人用一組反問句組成的排比句,從個體到整體,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向,激發讀者的情思,激活讀者的思維,引導我們去思索探究億萬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礎上,作者十分機智地再用一設問擬人句:“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激情滿懷,巧妙扣題,總領全詩。一個“沉睡”、一個“長眠”、一個“甦醒”,使詩歌上下呼應,環環相扣;一個“"請”字,,極富人情味,使詩歌情趣盎然。

接着,詩人用了四節詩,吟詠化石,盛讚化石的功勞,爲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爲我們指點迷津。是化石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遠古”,爲我們描繪“生物進化的圖畫”、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着生命的資訊”。在“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的過程中;是化石,“爲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儲存了“生命的檔案”;是化石,使我們得以復原恐龍、猛獁,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它們的“引頸長吼”;是化石,使我們得以重現遠古的林木,一睹它們“蔥蘢、幽雅”的風姿。然後,詩人以一“啊”字領起,用第二人稱親暱地直抒胸臆,議論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讚大自然這位“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詩歌寫得美麗而深情。由於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精美而靈動。“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詩眼,詩人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又弘揚了唯物主義的進化論的真理,詩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後,詩人專門用了一節詩照應第二節,巧妙作答,造成一種迴環往復之美.結尾句"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不只是對第二節詩詩意的重申與反覆,而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總結全詩,有力收束.讀罷上文,化石講述的故事難道不"令人神往,驚訝" 詩人在這樣的抒情議論中收束全詩,不但獨具匠心,而且強化了主旨.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儲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讚了化石,宣傳了生物進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學知識,又頗具唯物主義精神,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啓迪,真是難能可貴啊!

標籤:化石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