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方案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範文(精選6篇)

方案2.67W

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研究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範文(精選6篇)

課題研究方案 篇1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小學生正處於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慾強,既具有豐富的情感,又善於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因此,把寫話教學提前到低年級是科學和必要的。但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恆心。在研究中,教師透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透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透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爲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學生日記的界定:小學生日記,即指小學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爲主,以文字爲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透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透過前期檢測,瞭解實驗前小學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透過實驗後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透過對實驗班前後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着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五、申請結題

xx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規劃方案《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 篇2

一、課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對幼兒的培養存在“重知識、輕情感技能”的現象,這也直接影響到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不容忽視。爲還給幼兒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我們將以此課題研究爲契機、以區域活動爲載體、以幼兒園爲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適合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途徑與策略,探索區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師介入指導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內容。

透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域中自主與材料、環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域活動的能力;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二、課題的界定:

區域活動(area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當時美國正流行“開放教育”,對國內的影響比較大。“區域活動”在英文中有多種名稱,例如,遊戲區(Phayingarea)、學習區(leamingarea)或興趣小組等。活動區意味着選擇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從劉焱的這一觀點,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是具有幼兒特點的,透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多元化的活動材料、情境化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活動。

有效性:是指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這裏是指區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性、組織方式的有效性、實施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等。

區域活動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有目的地創設良好的有效區域活動環境,投放具有層次性、漸進性、差異性的有效區域活動材料,並給予幼兒有效的啓發式指導,讓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與材料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幼兒探究、交往、動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由於班額過大、空間範圍小,開展活動區活動存在擁擠、凌亂的情況。

(2)活動區設定缺乏科學性。

(3)活動區材料的投放缺乏適宜性、動態性和層次性。

(4)教師的指導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活動區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遊戲理論。

皮亞傑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遊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遊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遊戲的情感發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有很大啓發。

(三)以加德納爲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強調人有多種智能,對每個人而言,這些智能表現各不相同,有些呈強勢智能,有些呈弱勢智能。這就表現爲不同的個體在某些領域的發展上可能擁有優勢,相反,在另一些領域的發展上可能顯現相對的弱勢,因此教育應該給予兒童充分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強勢智能。活動區活動的宗旨就是爲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既能讓幼兒充分滿足自己興趣、展示強項,又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以新《綱要》爲指導,繼續學習新課程改革精神。廣泛吸納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結合本幼兒園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在確定課題、分析研究成果時使用此方法。

2、觀察法:在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實施的過程中,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對幼兒的區域活動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考察、記錄、分析,獲得事實材料,以取得對幼兒發展的瞭解和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律的東西。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透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域中自主與材料、環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透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域活動的能力。

3、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內容與重點:

(1)區域牆飾創設及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性指導策略;

(3)區域活動的有效性評價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遊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材料,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探索區域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區域活動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並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七、課題研究對象:

開發區中心幼兒園小、中、大班。

八、課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4月--xx年5月)

(1)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成立課題組,並明確個人分工。

(3)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研究。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xx年6月--xx年6月)

(1)對區域活動的現狀進行剖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2)召開教師會議讓全體教師瞭解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3)專題講座,以理論引領實踐。

(4)骨幹教師區域活動觀摩研討,及時反思、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5)撰寫階段性總結及論文,完成各課題研究任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年7月--xx年9月)

(1)區域現場展示活動。

(2)論文的撰寫及彙編。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組織專家鑑定。

九、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課題組科研人員能力保障:

(1)課題組主持人歐燕欽和蔡榕芳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育理論水平,歐燕欽是市骨幹教師,蔡榕芳是縣級優秀青年教師、並在20xx年參加“福建省第六期農村幼兒園骨幹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她們撰寫論文在各級刊物發表。

(2)課題組的核心成員是本中心幼兒園教學一線的骨幹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其中本科以上學歷3人,縣級優秀青年教師1人,她們責任心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撰寫的論文曾有多人次獲得縣級一、二等獎,具有較強的課題研究能力。

2、組織保障: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做到統一認識,分工明確,目標一致,準備充分。

組長:歐燕欽蔡榕芳

組員:陳惠欽吳晉梅林麗香陳靜靜陳美燕鄭貞

3、時間保障: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組教研活動,及時總結階段經驗;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討論交流實驗成果,部署課題研究,鞏固和推廣研究成果;幼兒每週區域活動時間充足,教學與科研同步進行。

4、經費保障:

學校覈撥專用款項用於該課題的研究、實施。

十、預期研究成果

1、關於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調查與分析。

2、區域活動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論文彙編。

3、各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區域活動現場展示。

課題研究方案 篇3

課題研究是項複雜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項有序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強的計劃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質量。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重視研究方案的設計。當研究者確定了研究課題後,就應爲完成研究課題的任務制訂必需的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亦稱課題研究計劃)有多種形式。

它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爲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製成的施工藍圖。在制訂課題研究的方案時,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題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程序步驟,還應充分預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留有備用的時間,增加調整、迴旋的餘地。在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還應廣泛徵詢導師的意見,聽取同學的建議,多交流研究構思,多討論切磋課題研究的具體方祛,從而使整個課題研究方案趨向完善。

一般來講,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題目名稱

題目名稱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畫龍點睛般反映整個課題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徵。在確定題目名稱時,要着重考慮題目名稱與課題內容,尤其是與課題的研究論點之間的關係。一個好的題目名稱既可以揭示課題,又可以揭示課題的論點。題目名稱一般不宜過長。

2.選題依據

選題依據亦即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課題研究方案中要明確扼要地闡明選擇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發點以及本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預期本選題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見解或能在實際中解決哪些問題,藉以說明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明確了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價值,不至於偏離研究方向。

3.課題研究的範圍

課題研究範圍主要指課題研究內容、研究對象以及所需採用的資料、設備等方面的範圍。只有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範圍,纔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優勢兵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明確選題研究任務,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以避免徒勞無益的勞動。

4.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

課題研究不能採用小農生產方式,幹到哪兒是哪兒。必須預先有個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課題的研究人員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都是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的具體保證。沒有這些研究工作的具體措施安排、時間保障,方案就會落空。因此,在確定課題研究步驟時要注意符合該課題的性質,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要兼顧課題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長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條件。在規劃時間進程時,要注意留出定備用時間,以應付那些原先預料不及的特殊情況的產生,做到有備無患。

5.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

材料(資料和事實素材)是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確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並充分地擁有相關材料,才能使課題研究成爲有源之水,從而保證課題的研究能建築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上,

課題研究方案 篇4

《初中生成績分化成因及對策研究》是由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伏榮超同志主持的徐州市教育科研攻關項目。爲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和課題成果的質量,特別制定本計劃。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本研究試圖從複雜性思維方式的視角對教育理論研究進行一番整體反思,包括本體論層面、認識論層面以及方法論層面等。以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爲主要切入點,以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爲重點,提出有效解決初中階段學生動盪分化的對策,探索操作性較強的有助於預防學習困難生出現的干預模式。同時,努力使研究性學習與初中階段學習困難生研究有效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學習困難生研究領域。透過本研究,促使我國的教育理論研究更加關注教育生活世界,將研究基點更加傾向於教育生活世界的複雜性、本土性、實踐性;透過本研究,增強我國教育理論研究的自主性、開放性等適應複雜性研究的一些特徵;透過本研究,加強教育理論研究者在方法論上的綜合性,改變傳統的單一方法論的局面。

實踐意義:

1.對邳州市初中分化現狀及成因等進行抽樣調查,爲開展初中階段學習困難生問題研究奠定基礎;

2.研究初中階段學業分化的特點和規律,並以此爲主要切入點,探索在新的形勢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途徑、新方法。同時,透過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和造就一些熱心於學習困難生研究的科研教師,使初中生分化現象減少到最低程度,使學習困難生得到及時幫助,獲得健康的發展。

3.透過此項研究爲徐州市及其他地區提供實踐操作層面的借鑑與參考。

二、本研究的子課題設計

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實力,我們準備將總課題分解爲如下子課題:

1.城市農村初中生分化和輟學成因的調查

2.初中生分化和輟學原因的資料分析研究

3.小學初中教與學的銜接問題研究

4.初中生成績分化和輟學的對策研究

初中成績分化和輟學的對策研究是總課題的重點和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又將將其作如下分解:

(1)初中生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研究

(2)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研究

(3)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研究

(4)初中生控流止輟策略研究

(5)初中生學業評價改革研究

三、研究的過程設計

1.前期準備階段(20xx.6—20xx.9)

(1)透過調查研究,初步瞭解初中生學業、學業分化及輟學現狀;透過文獻研究,學習中外關於初中生學業分化的相關理論,確立課題並加以論證,完成總課題研究方案,上報實驗研究方案。

(2)成立總課題、子課題攻關領導小組、指導小組、實驗小組,以指定和公開招標相結合的.辦法,建立核心型、緊密型、鬆散型課題研究組織;公開課題主持人和實驗骨幹成員培訓會,提出組織、管理、實驗的具體任務;完成各子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驗研究階段(20xx.9—20xx.2)

第一階段(20xx.9—20xx.11)健全實驗組織、學生摸底分類階段

(1)公開招標子課題,確定子課題的組成人員

(2)各校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小組

(3)語、數、外等科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4)實驗學校對學生的語、數、外等科的月考和期中考試成績進行摸底。

(5)各校對摸底情況進行分析、劃分學生層次羣類(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和中等程度的學生各佔百分之幾)

(6)各實驗學校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第二階段(20xx.9—20xx.2)初中生成績分化現狀調查階段

(1)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表

(2)進行問卷調查,作量的分析

(3)進行個案訪談,作質的分析

(4)對調查內容進行整合並作統計分析

(5)撰寫“初中生成績分化的現狀及成因”的調查報告

第三階段(20xx.9—20xx.2)初中生學業分化的對策研究

(1)(20xx.9—20xx.2)對策的初期研究

a.各子課題制定實驗研究計劃

b.各子課題進入初期的實驗研究

c.各子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d.總課題組召集會議,聽取各子課題組反饋研究中遇到的困難,明確下一步的研究任務。

(2)(20xx.2—20xx.8)對策的中期研究

a.子課題在總結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實踐研究

b.蒐集並甄別研究過程中的資料

(3)(20xx.8—20xx.2)對策的後期研究

a.各子課題對在實驗研究中獲取的材料進行分析

b.形成子課題的初步研究成果

c.各子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d.總課題組召集會議,聽取各子課題組反饋研究中遇到的困難,明確下一步的研究任務。

第四階段(20xx.2—20xx.7)實驗研究的總結階段

(1)各學科對實驗對象進行實驗的終端測試評價

(2)各子課題組寫出實驗研究報告

(3)總課題組寫出總體實驗研究報告

(4)總結推廣典型經驗

(5)表彰先進學校和個人

(6)鑑定、結題、準備面上推廣

四、預期研究成果

1.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論文

2.《新課改中初中生成績分化成因及對策研究》專著一本

3.建立城區、農村降低初中生分化的兩所示範學校

4.建立完善的網絡資源,透過網絡的專家系統,爲其他學校提供借鑑和指導。

附:20xx-20xx年度第一學期課題研究具體工作安排

1、20xx年9月:

①召開第一次課題組核心成員會議,確定子課研究主持人、課題研究實驗學校,對子課題研究人員進行招標。

②撰制子課題研究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③做好課題開題的準備工作。

2、20xx年10月

①寫出總課題及子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②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對課題研究要點進行分解,確定本學期每個月的研究要點。

③召開課題開題會,屆時邀請有關專家作課題研究工作指導。

④課題組例會,進行具體分工,明確工作任務,強調研究要點,並要求定期拿出研究成果。

3、20xx年11月

①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建立課題研究專題檔案。

②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全面開始課題研究,具體研究方式可採用案例研究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注意積累原始資料。

③實施問卷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④對實驗校學生基礎狀況調查摸底。

4、20xx年12月

①對全體課題研究人員進行教育理論培訓。

②各子課題小組研究札記、教學案例,圖像及文字資料進行彙總,分類整理、歸檔。

③子課題組撰寫階段研究總結。

5、20xx年1月

①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向主課題組上報有關材料,包括典型案例、教學實錄、音像資料、學生作品、階段研究報告等。

②召開課題人員會議,彙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

③主課題研究人員,根據上報來的資料及相關文獻寫出階段研究報告。

二0xx年十月

課題研究方案 篇5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爲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在畢業前至少應該達到二級的目標要求。在二級目標中,讀的要求有: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小短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資訊,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培養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爲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還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牛津小學英語教材,重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讀和寫技能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小學生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培養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視,廣大教師對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較大成績, 其研究表明:

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成功的學好一門語言要進行大量地吸收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 透過對語言 充分閱讀,用心感悟,不斷積累、運用,纔可能真正體味到地道英語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從小學生學習心理看: 小學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維,富有情節的故事、童話學生更感興趣;貼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短文、對話更能吸引他們。英語教學已改變了以往的傳統的封閉、單調、劃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狀態,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

三、研究的預期目標與主要內容:

l研究的預期目標:

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與內容: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儘量與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彙編出四套系統的閱讀教材。

2、研究小學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閱讀課作爲一門技能訓練課,其任務着重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句子中的詞義,幫助他們把音、形、義結合起來。因此,使教師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幫助。

3、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總體英語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研究的原則和主要方法:

l 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法和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踐性原則: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爲學生創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3、整體性原則:注意英語牛津教材與閱讀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的協調,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l 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爲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閱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2、實驗法:

根據實驗目的,對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設計、探索,並將不同課堂教學現象做記錄、分析,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對比較典型的閱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讓其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內存”,抓住他們的“憤”、“悱”之處展開教學。教師要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係融洽。不僅允許他們贊同、接受,而且允許他們否定乃至拒絕;學生之間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討論,讓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民主、合作充滿整個課堂。 同時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2、加大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力度。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由讀去感知語言、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同時積累語言。在此基礎上,更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閱讀習慣

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逐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爲今後的主動發展打下根基。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進程

1、基本進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的構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寫和論證。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A、課題的實施、研究;

B、中期論證;

C、課題的發展、完善。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果的總結,經驗的推廣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

組長:鄧x莉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成員:錢x琴 金壇市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研組長(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王x鳳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溫x玲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

王x琴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

劉x芸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金壇市骨幹教師)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

2、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

3、CAI課件、研究課教案等。

4、學生作品,包括作業、學習體會等。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課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課題組成員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爲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證。

3、本課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本教研組的大力支援,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會得到有力保障。

課題研究方案 篇6

一.課題的提出背景

1.時代的呼喚。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均提到了“培養學生的勇於創新的精神”。江澤民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既是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需要,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同時也給中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2.體現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課程目標》“表達與交流”要求“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將創新思維引入作文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靈感,迸發創新的火花,產生優秀的佳作。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3.改變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的需要。

近幾年來,高考作文大多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現,這種作文形式新、約束少,爲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才能,展現個性的廣闊天地,便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符合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與方向。

但是,歸納學生的材料作文寫作,主要存在“四大難”。

(1)腦袋空空,尋找素材難。

(2)假話連篇,抒寫真情難。

(3)題材老舊,標新立異難。

(4)語言貧乏,準確表達難。

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認識模糊,訓練不到位。很少有教師從課堂教學到批改對學生進行較爲系統的訓練。

(2)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得分捷徑。因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及老師的作文訓練是以應試爲中心的,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再強調立意、選材、結構、謀篇,不再要求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而是片面追求得分捷徑。

(3)觀念滯後,重視不夠。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試題,都有材料作文。正因爲它是一種新生事物,好些人困於傳統的觀念一時還轉不過彎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去好好地研究它、也不去對學生進行很好的訓練,從而導致作文教學與實際需要的脫軌。

(4)課程資源配置嚴重不足。

二、研究目標

1.探索語文高中作文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優化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

2.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3.提升學生作文素質和語文教學成績,進而形成語文教育的特色,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

三、研究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學生是本研究一切活動的參與主體,以人爲本,尊重學生作爲個體的獨立人格與特點,來展開實驗。自主在本實驗中即是出發點又是歸宿,在實驗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的主體性貫穿始終,只有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發展。

2、實踐性原則:研究學生創新能力教學的各種途徑與方法,都要透過師生的共同實踐活動來體現。實踐是認識與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活動設計的實踐性,爲主體的有效參與創造更爲廣闊的空間。

3、開放性原則:教育教學內容、形式、方法、評價開放,應是本研究遵循的原則。內容的開放,有利於教育綜合資訊的整合,更適應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需要;形式的開放,有效地拓寬教育的範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方法的開放,有利於激活思維,使策略運用準確到位,促進實踐的深入實施;評價的開放,有利於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形成,推動課題的實施。

四、研究內容

根據自己多年帶高三的工作實際和畢業班的學生需求,我將自己的課題研究內容定位爲“創新寫作實驗與研究”的子課題“學會寫新材料作文”。

五、研究步驟

1.研究週期:四年(20xx年3月——20xx年9月)

2.研究步驟:

分三個階段展開研究: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3——20xx.9)

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尤其是新課改相關的理論與作文教育理論。利用圖書室、互聯網、自訂(購)的報刊雜誌(書籍)學習,不斷開闊知識視野,豐富理論水平。

在學生中進行作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爲課題提供重要依據。

確定自己子課題的研究方向爲“高三學生如何寫新材料作文”。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9——20xx.6)

具體研究分三步走:

1.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20xx.9——20xx.9)

2.積累作文寫作素材。(20xx.9——20xx.9)

3.合理安排文章結構。(20xx.9——20xx.6)

任務及措施:

(1)總結個人課題研究得失,並圍繞本課題研究的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理論支撐、原則方法、研究過程以及預期成果等,與課題組其他成員展開討論,反覆論證修改形成深化研究的新的課題方案。

(2)按方案組織開展課題研究並收集有關材料。

(3)根據效果調整或完善課題研究。

(4)總結階段性成果。

第三階段(20xx.6—20xx.9)

整合有關資料,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結題。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是一項具有探索性、理論性、實踐性、針對性和時代性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採用了多種研究方法。

1.在研究前,採用文獻法,查閱了大量先進理論、他人研究成果,並認真學習、分析和研究,吸收其精華。

2.在研究中,採用問卷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綜合法(理解、闡釋、反思、體驗、感悟等)等方法。

3.在研究後,採用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研究效果調查法等。

具體培養學生創新作文的途徑:

第一、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向自然,以積累創新素材。

第二、開展藝術欣賞,以感悟創新之美。

第三、輕鬆作文,以營造創新氛圍。

第四、寫想象作文,以便獲取創新靈感。

第五、打破思維定勢,以便掌握創新方法。

第六、作文指導和評點側重命題、選材、結構、語言,以體驗創新樂趣。

七、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1.20xx年10月擬完成《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教學觀摩課的錄製,做好課後反思及教學案例分析。

2.20xx年10月擬完成有關材料作文寫作技巧方面指導論文2篇。

3.20xx年1月前指導學生參加中語會“創新杯”作文競賽,獲獎學生在1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