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滬教版《數與運算》數學五年下冊教學反思

滬教版《數與運算》數學五年下冊教學反思

滬教版《數與運算》數學五年下冊教學反思

在進行“數與運算”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複習了四則運算的意義,計算法則;然後複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5大運算定律以及減法的性質、除法的性質;最後進行練習。在練習環節,我出示了怎樣簡便就怎樣算的題目,透過學生的解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缺乏對運算定律本質的理解。

部分學生能進行簡便計算,但不能正確說出使用的是哪一條運算定律。尤其是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互相混淆,主要原因是缺乏對乘法分配律本質的理解。如(4×40)×25,很多學生將它與(4+40)×25混爲一談。

2、缺乏對運算順序及簡算依據的整體把握。

小學階段,如27+73 ,25×4一類的題目被反覆操練,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對類似的數據形成了“條件反射”。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湊整的“條件反射”會讓學生只關注數據特點,而不從運算順序及運算定律來考慮。比如,在25×4÷25×4中,“25×4”給了學生很大的刺激,他們忽視了整體的運算順序,把注意力集中在湊整上。

3、缺乏簡算意識。

簡便計算能使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得到充分的鍛鍊,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應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習慣做“標準”是簡便計算題,在遇到需要“轉個彎”才能簡算的題目時,缺乏必要的觀察力與創造條件簡算的意識,如5/12×7/16+7 /12×11/16大多學生認爲不能簡算。還有的學生在式題中能主動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受數量關係的影響,不能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