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教案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教案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人口數量的變化的原因。

2.瞭解環境對人口數量的影響以及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

3.正確對待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係。

【教學重點】人口數量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人口數量的變化

人口的自然增長:取決於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

人口的機械增長:由人口遷移引起。

〖學生活動如何正確理解“從全球範圍來看,遷移對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並不產生影響,決定人口數量變動的因素僅僅是人口的自然增長”。

二.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

教師講述生育率的概念

〖分析比較出生率和生育率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聯繫在於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礎,一般情況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區別在於生育率表現的是新出生人口與育齡婦女的關係(育齡婦女一般指年齡在15~49歲的婦女),而出生率表現的是新出生人口與全體人口的關係。

(一)環境對生育率的影響

〖學生討論環境對生育率的影響

環境對生育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環境的影響方面。任何地區生育率的變化,主要取決於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以及婚姻制度、生育意願、生育政策、避孕技術等社會經濟因素。氣候等自然環境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可以認爲是微乎其微的。

〖學生活動我國城市和鄉村的生育觀

〖教師講述環境對生育率的影響與環境對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因爲在死亡率,特別是嬰幼兒死亡率較高的情況下,生育率往往也比較高。人們之所以願意多生孩子,主要是爲了保證家庭後繼有人。這種由於嬰幼兒死亡率高而誘發的補償性高生育率現象,在以手工勞動爲主的農業社會中普遍存在。因此,如果說自然環境因素對生育率有影響的話,那也是透過影響死亡率所施加的間接作用。

(二)環境對死亡率的影響

〖學生討論環境對殘廢率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經濟因素是影響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因素,經濟條件、政治因素、職業結構、受教育程度,特別是醫療衛生事業等對死亡率變化有很大的影響;

自然環境因素對死亡率也有着重要的制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比較直觀。

1.自然環境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

氣候、水、土壤等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

〖學生活動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殘廢率的影響(大的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洪水、風暴等所造成的受災地區死亡人數上升)

2.環境污染對死亡率的影響

環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學生活動目前環境污染對殘廢率的影響

三.人口數量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人口數量增長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教師講述

在原始社會,儘管人類的生存主要依賴於大自然,但由於人口數量很少,加之生活地域狹窄,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小。

農業出現以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比以前大大增強,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對環境的影響也在加大。

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水平前所未有的發展,客觀上人類比以往具備了更大的改造自然環境的能力;人口數量越來越多,主觀上形成了對自然環境有更大改造的要求。

2.人口數量增多對環境的作用

〖學生活動當前人口數量的增多對環境的影響

〖教師小結

人口數量增加,對資源的需求量增大,人口數量增長給資源帶來的壓力是其對環境產生的最基本影響。

伴隨着人口數量增加,人口的分佈也越來越集中於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費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劇增。這是人口數量增多,從生活方面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伴隨着人口數量增長,人類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大當然要帶來更多的生產廢棄物,處理不當也會造成環境污染。

3.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係:

〖學生活動人口數量是否是導致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

〖教師小結人口增長無疑對環境惡化有一定的作用;至於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也很難下定論;人口增長與環境污染並不呈現正相關。人口增長對環境有影響,但就環境污染的原因而言,人口增長只能算其中之一。

〖學生活動課本(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第一冊,2003年6月第1版)第9頁“活動”

【“活動”參考答案】三種說法,均不正確。第一種說法是把環境污染主要歸因於人口數量增長,這種說法明顯不正確。第二種說法是把環境與人口數量關係“機械化”了,雖然環境污染與人口數量增長存在着一定的聯繫,但不能認爲“只要人口數量增長了,環境就必然更加惡化”。第三種說法的核心是忽視人口數量增長對環境的作用,同時對先進技術的作用也片面理解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當然有利於環境的改善和保護,但技術能不能完全解決現有的環境問題,先進的技術能不能被掌握,並利用到改善環境中,這些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