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七律的長征說課稿

說課稿1.9W

教學反思

七律的長征說課稿

樹形象悟詩情

──《長征》設計意圖

樹形象,悟詩情,更喜課堂四十分,師生同吟盡開顏。這是我在設計這一課《長征》時的良好初衷。《長征》一詩是新課程五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中的領頭課文,走近偉人是這一組教材的主題。毛澤東同志是我軍、我黨和新中國的締造者和卓越的領袖。這一首七律正是他在1935年10月長征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寫就的,詩中描繪了紅軍戰士跋山涉水,頑強戰鬥的長征過程,歌頌了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透過學習詩來了解紅軍,從而走近領導這支部隊的人:毛澤東。詩雖然僅僅只有56個字,但卻濃縮了紅軍長征的千難萬險,其背後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學生不瞭解長征,不瞭解毛澤東,也不瞭解詩意。如何引領學生走進詩歌中,去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所要表達的情意呢?

一、樹紅軍形象,悟英雄主義

在教學設計時,我先抓住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一首聯作文章,讓學生總的感知長征的難,除了萬水千山,還有千難萬險,千辛萬苦,而面對這些困難,紅軍戰士是不怕,是隻等閒,把紅軍戰士的英雄形象初步樹立起來,並透過朗讀加以提升。在教學頷聯、頸聯和尾聯時,也是緊扣這一句展開的,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難,紅軍都克服了,豐滿了紅軍的英雄形象。在每學完一聯後,就回讀首聯,做到一步一回環,三步三迴環。而每一個迴環都是在不斷豐滿和樹立紅軍的英雄形象。並透過一些課件和朗讀去感悟紅軍戰士的英雄主義。

二、樹背景形象,悟樂觀精神

背景的樹立和了解,對學生來說是理解這首詩的一個關鍵所在,詩頷聯、頸聯和尾聯中提到的五嶺、烏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學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紅軍在這些地方曾經有過的艱辛,樹立這些背景的形象,也是樹立了一個學習的靶子,困難越大,而紅軍克服了,也就越突出紅軍的頑強和樂觀精神。在教學時,我力求先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困難的大,讓常人難以想象和懼怕,再突出紅軍的`不怕和無畏,從而體會到紅軍將士的樂觀。那麼在樹立這些背景形象時,我主要採用了圖片,讓學生直觀觀察,情景敘述,讓學生聆聽,聯繫學生蒐集的小故事等方法來實現,整合這些資源,發揮較好的效益。那麼在課前,我和學生有過一次接觸,主要是讓學生課前去搜集了一些材料,同時我也準備了一些材料給他們,讓他們在學習詩句時能再現出來,因爲時間關係,這一課前的環節我今天沒有展現出來。但我想,學生已經能理解這些困難的大,同時也領悟到了紅軍的樂觀精神。

三、樹英雄形象,頌長征b精神

在理解完全詩大意後,讓學生了解長征最後的結果:一支近10萬人的部隊,經過了長征之後僅剩下了不足8000人,但他卻構成了一道鋼鐵長城,這是多大的犧牲,這多麼的豪邁,透過學生自己的誦讀,欣賞長征歌曲,聯想各種長征場面,從而讓學生自己在內心樹立紅軍戰士的英雄形象,最後的齊誦,就是想讓他們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嘴來表達自己最真的情感,那就是對長征精神,對紅軍英雄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