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說課稿6.27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綱要》健康領域目標中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現行的《綱要》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來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而《老鼠和鍾》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一個有趣好玩的體育活動。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遊戲是小班幼兒最主要的教學形式,可是它擺脫了以往死板的“老師講規則,幼兒遵守規則”的模式。把一個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都隱含在一個故事裏,創設出一個故事情景,以故事的形式開展遊戲,讓幼兒很快的理解並接受。同時也能極大的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主動性。

2。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A。 感受故事情境,練習慢走、快跑、側身滾。

B。體驗和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3。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

重點:練習慢走、快跑、側身滾的能力。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這個重點爲主的,主要是透過“老鼠和鍾”的遊戲,讓幼兒學習學習慢走、快跑、側身滾等能力。。

難點: 鍛鍊幼兒迅速反應能力。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的反應能力並不是很好,本次遊戲最主要是透過聽信號,做出反應,以快跑、側身滾等形式逃回老鼠洞,不被貓吃掉。所以本次活動對於培養幼兒反應的敏捷性有極大的幫助。

4。活動準備

A :老鼠頭飾人手一個

B。活動場地佈置。

C :錄有“滴答”和“當、當”的鐘聲磁帶,

D 用積木搭建的房子。

二。活動流程

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老鼠跑、老鼠吃東西等動作進入活動室。讓“鼠寶寶”們圍坐在媽媽身邊。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幼兒能及早的進入遊戲中去。

基本部分 :教師透過肚子餓,要找東西吃引出故事,然後透過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初步瞭解遊戲規則,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輕輕的慢走,什麼時候應該快跑,什麼時候應該側身滾。然後再進行遊戲,遊戲進行兩遍,在第一遍遊戲結束時,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表現來作出適當的提醒或者指導。爲幼兒更好的進行下一次遊戲做好準備。

結束部分: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結束遊戲,“鼠媽媽”帶着“鼠寶寶”到外面找食物去,自然而然的結束活動。讓整個活動都是在遊戲情境中進行並完成。。

三。設計亮點

1、整個活動都是在遊戲情境中完成的。

從開始到結束,教師都是在老鼠媽媽和老鼠寶寶找食物的故事背景下進行的,這樣的設計適合小班年齡幼兒的發展特點。拋棄了以往“老師教,幼兒學”的教學形式。

2、配上形象生動的“滴答”“當、當”音樂聲。渲染了活動的氣氛。

“滴答”和“當、當”是遊戲中較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讓遊戲更加生動、更加富有真實性的重要因素。我在網上找到了真實的鐘聲將它錄製下來,非常的真實,給遊戲的整個氛圍增添了亮點。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裏》。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兒童透過朗讀感受童謠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裏》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結束了枯燥乏味的拼音學習,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多媒體教學;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裏”。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裏的生字卡片(也可以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裏”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裏”的聲母是邊音,(這裏可以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主題圖,着重分析“一去二三裏”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裏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着炊煙的村子;(2)村裏有四五戶人家,還冒着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啓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援,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爲“我景我情”。

課間休息:做識字遊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鬆。

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並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並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 。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並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學生展開互評。

總之,教學過程中透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說課稿 篇3

一、關於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透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透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色彩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五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我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學生能夠達到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詞語,句子和全文。

4、藉助朗讀想象、感受詩中田園生活中的美景,並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3、體會“村居”所表現的作者的感情,並能說出來。

二、關於學習活動的設計與課堂反思。

“十一五”課題提出讓學校成爲學生終身發展的策劃中心,學校不再僅僅是傳遞和儲存知識的地方,而是學生實現終身發展的一個平臺。教師依託策劃、引領策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策劃,找到發展的方向,提升發展的技能,學會完善自己,打下終身發展的基礎。

立足以上核心理念,我們在思考:語文學科爲學生打下什麼基礎?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面臨着許多重要的任務,而其中佔據首位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兒童學習。”“在小學裏,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語文課標中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首要理念,我們認爲,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就是學思結合的閱讀能力。語文學科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爲他的終身奠定基礎。

語文學科又怎樣爲學生打好這個基礎呢?在這兒,我們僅僅以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透過策劃自己的教學爲例來談。我們試圖使自己的教學能形成這樣的結構性流程:學生拿到一篇課文,能清楚地知道學習任務,我要學什麼,學會什麼?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教會學生不斷地反問自己:我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嗎?規劃自己的學習,適當地進行組織與調控,做到學思結合。

本課的學習活動設計,按這樣的流程進行:

第一環節,明確學習目標。學生第一次接觸詞,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透過想象畫面的學習,進行遷移,確定這首詞的學習目標,同時指導如何達到以上目標,自己安排學習活動。這樣,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組織起自己的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在這段時間內該做什麼?巡視、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有困難的地方給予單獨指導、幫助,發現共性的問題,在交流時進行集體指導。比如

第三環節,學習結果交流。學習任務明確了,學生也花時間去學了,有的任務能獨立地、很好地完成,但往往會遇到困難,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這節課中,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就是一個難點,在任務完成有困難的情況下,組織學生明確要求與方法,我們再來練習。討論:怎樣才能把詞所描繪的畫面說生動呢?1、所有的景物都不能遺漏;2、加上方位詞,構成完整的畫面;3語言連貫、流暢、優美。加上語言的節奏和表情更好。學生描述後,老師的評價也始終圍繞要求、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的語言從凌亂到整齊,從貧乏到豐富。從今天的課堂現象中也能反映出來。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上肯定會有較大的提高。

課堂教學總是遺憾的,今天的課存在着很多問題,歡迎老師們批評指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努力進行着這樣的嘗試、探索,期待着大家的幫助與指導。

三、教學反思:

儘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於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讀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前面鬆了些,後面有些趕。另外,在讓學生朗讀上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於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朗讀,並有針對性地指導。更好地來體現備課中的“由讀引情”的理念。最後,課件設計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師範讀是我設計了配樂錄音。但教學後發現,教師範讀部分始終還是自己來讀比較適合!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給予樹》。

一、教材理解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所在的單元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的。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在去給家人買聖誕禮物的時候,,選擇買棒棒糖給家人,卻把大部分的錢用來買一個洋娃娃,送給一個不相識的貧困小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金子般的愛心與善良。文章的語言平實也真誠,揭示了“給予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優秀品德。”的道理。透過本文的學習,旨在激發學生關愛別人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孩子們認識了很多漢字,也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交流時也有良好的小組學習氣氛。對新鮮事物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具體可感又貼近他們生活的內容容易接受,對人對事開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學生語感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尚處於初級階段。爲此,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重視讀和說,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把感受到的情感表現出來,透過說去交流感受金吉婭的愛心與善良。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運用聯繫上下文、透過詞語去體會人物內心這樣的辦法來理解詞句,感悟金吉亞美好的品質,從而受到感染和薰陶。

4、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語言。

四、教學方法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力求圍繞一箇中心、抓住三個關鍵點、落實一個統一、貫穿一個情趣。

(一)、圍繞一箇中心,體現主體性。

設計始終圍繞着發展學生語文素養這一個中心展開,力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爲本。根據學情、學段的特點以及本教材的特點,確定了以下目標:會認、會寫生字新詞,能夠運用聯繫上下文、透過詞語去體會人物內心這樣的辦法來理解詞句,感悟金吉亞美好的品質,從而受到感染何薰陶。

(二)、抓住三個關鍵點、實現發展性。

第一個關鍵點是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我抓住了金吉亞給家人和陌生小女孩送禮物的強烈反差引發孩子的思考去進行質疑。讓孩子們提出金吉亞爲什麼給小女孩買洋娃娃這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恰恰又是觸摸金吉亞美好品質的一個關鍵點和重點。這個環節也想對三年級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質疑能力的培養。孩子帶着自己的問題去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就會更加的深入,他們的理解也會更加的深刻。

第二個關鍵點是抓住重點詞、精選訓練點,在訓練中得到發展。我抓住了最能體現金吉亞矛盾心情的“沉默不語”這個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既學會理解詞語的方法,又能夠讓學生透過過詞語、透過人物的神情來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人物內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這樣,學生不僅能讀出詞語表面的意思,還能讀懂詞語背後含着的東西。從詞語入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紮紮實實地訓練,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還力求實現三個緯度的整體推進,達到披文入情的目的。

第三個關鍵點,抓重點句,挖掘動情點,在體驗中受到薰陶。我抓住了金吉婭跟媽媽解釋的這句話: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言爲心聲,這是一個8歲小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婭美好的品質,也深深地打動着我們,所以在教學時,我就抓住了這一個動情點,透過創設情景引領孩子去體會金吉婭爲什麼幫助小女孩實現這個願望,去幫她買洋娃娃。從而去觸摸金吉婭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也讓孩子們在入情入境的真情體驗中達到心靈的淨化。

(三)、落實一個統一,體現學科性。

這個統一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其實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特點,只有突出了這個特點,才能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才能使教學有語文味,所以在理解“沉默不語”和“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我就力求讓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有機地結合,不是孤零零地去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也不是脫離語言文字憑空地去感悟體會,而是讓這三個緯度整體推進,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落到實處來體現學科性。

(四)、貫穿一個情趣,突顯情趣性。

語文教學的內容本身就是充滿了情、趣、美的。所以在教學中運用情趣教學的地方比較多。比方說在課前的情景激趣,到課中的創景激情,以及課後的朗讀釋情等等,設計有意識地營造一種有情有趣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整個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都能投入地學習語文,充滿信心地學習語文,有情有趣地學習語文。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和幸福,讓孩子們在情和趣的完美結合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心靈的感染,發展語文的素養。這也是我永恆的追求。

五、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1)、教師採用多媒體課件等展示聖誕節的圖片和背景音樂,讓學生了解聖誕節,感受聖誕節的快樂氣氛。同時教師在黑板畫一棵聖誕樹。

(2)、教師板題、讀題。

2、句中自主識字

(1) 初讀課文,找出會認字,多讀幾遍。

(2) 自學會認字,同桌互相考一考。

(3) 句中鞏固會認字:老師編一段帶有各個會認字的句段,讓學生在讀句子中鞏固會認字。

(4) 學生畫出不懂的字和詞語,與同學討論。

(5) 讀準課文中有生字詞的句子,指導讀準輕聲。

3、記憶會寫字,指導書寫

(1) 自由學會寫字。

(2) 請學生做小老師,指導寫字。

(3) 教師指導寫,重點指導難寫的“糖”和“寬”。

(4) 同學們在抄寫本把“糖”和“寬”等生字各寫兩個,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詞語抄寫一遍。

4、研讀課文,感悟人物情感。

(一)、透過“沉默不語”,體會金吉婭內心

(1)、小組分工讀全文,思考:課文都寫了誰?

(2)、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板書:金吉婭)那麼金吉婭做了什麼事給大家留下了那麼深刻的印象啊?(板書:棒棒糖和洋娃娃的圖)

(3)、聖誕節的時候,金吉婭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卻對自己的家人只買棒棒糖,你對金吉婭的這個做法有什麼疑問嗎?

(過度:她爲什麼這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金吉婭的內心世界。我們先來看看

買了禮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婭。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課件出示)其他同學畫出描寫金吉婭的句子。)

(4)、個人彙報,讀句子。問:金吉婭現在怎麼樣了?什麼是“沉默不語”啊,同學們表演表演看。

(5)、沉默不語就是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想,她真的什麼都不想嗎?

(6)、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一到三自然段。(彙報)

(7)、指導讀金吉婭“沉默不語”句子。

a)

b)

c) 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內心,帶着這樣的體會再來讀讀。 興高采烈是什麼樣啊,表演表演看,沉默不語又是什麼樣啊?一邊想象一邊讀。 要是和哥哥姐姐們的興高采烈相對比,就更能讀出金吉婭的心情了,誰再來讀一讀。

(二)、透過“什麼都”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同情

(過度:透過“沉默不語”,聯繫上下文,我們體會到金吉婭的內心,感受到她的心裏想着家人,體貼家人,但她爲什麼只給他們買棒棒糖呢?)

(1)、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金吉婭爲什麼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畫出相關語句。

(2)、彙報相關語句,課件出示句子: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問:要是句子去掉“什麼都”行不行?爲什麼?透過這個詞,你知道了什麼?

(3)、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許多禮物”、“什麼都沒有了” ,她沒有了什麼?

(4)、如果你是金吉婭,當你來到商場,看到這個卡,你的心裏會想什麼呢?

(5)、你認爲金吉婭真是個( )的好女孩(學生回答)。

5、 朗讀釋情,體會文章中心

(1)、那孩子們,金吉婭送給想女孩的僅僅是洋娃娃嗎?

(2)、師生合作感情朗誦最後一段:

作爲媽媽的我,(師讀)

作爲哥哥的你,(生讀)

作爲姐姐的你,(生讀)

還有我們,每一個被感動的人啊,(集體讀)

6、課後練習

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把你想到的寫在日記本上。

六、小結

希望透過這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能在學習過程中觸摸到金吉婭那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都能在入情入境的真情體驗中達到心靈的淨化。也希望孩子們在這種有情有趣的教學氛圍中,投入地學習語文,充滿信心地學習語文,有情有趣地學習語文。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和幸福,發展語文的素養。這也是我永恆的追求。

當然,這節課的設計,還有許多不足和欠缺之處,懇請尊敬的評委們多多指正。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背景:

《世界多美呀》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隻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本文分兩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可讓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並積累語言,同時受到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學會課題中的3個生字“美、世、界”。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把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定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觀察法多媒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透過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世界,熱愛自然的感情。

3、學寫三個生字:美、世、界。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情感變化,激發熱愛世界、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朗讀詞語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世界多美呀》這一課,認識了好多詞語寶寶,它們正迫不及待地要和我們見面呢!

出示詞語:(第一組)睡、醒、啄、撐、站(第二組)黃乎乎、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

(1)這兩組詞語分別表示什麼的?

(2)自由朗讀第一組詞語(加上動作)。領讀第一組詞。過渡:你們真聰明,再來讀讀第二組詞語。

(3)、開火車讀第二組詞語。齊讀。

二、整體感知,質疑激趣

自由朗讀課文

三、美讀課文,細細品味

學習第一段

1、1)這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要從一隻母雞說起,我們來看看雞媽媽在幹什麼?

PPT:母雞蹲着孵小雞,一蹲蹲了許多天。

師:母雞蹲了許多天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母雞孵小雞很辛苦。

師:你能把母雞這種辛苦,蹲了許多天的感覺讀出來嗎?

指名生讀2名,(引導評價:母雞可是蹲了許多天呀,誰能讀的再久一點)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2)許多天過去啦!我們來看看蛋殼裏面有了什麼變化?

PPT:蛋殼裏的小雞先是睡......黃乎乎的。

指讀、齊讀(加上動作)

師:如果你是那隻蛋殼裏的小雞,一醒來看見四周都是黃乎乎的,你心裏會有什麼感覺?會想些什麼呢?

PPT: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第二自然段

過渡: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蛋殼裏又是那麼小,那麼悶,調皮的小雞會怎麼做呢?誰來讀讀。

1、【PPT】小雞用小尖嘴啄蛋殼兒。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

(啄呀啄呀很久才小小的)

老師注意到你讀得時候皺着眉頭的,爲什麼呢?你感受到什麼?

(小雞啄蛋殼很不容易)

你從哪些詞感受到啄得很不容易啊?

(啄呀啄呀,)---小雞啄了很久,很用力---讀好這個詞

(很久)----小雞用了很長時間,很累,很困難----讀好”很久”

過渡:是啊,小雞纔剛剛甦醒過來,它還那麼小,蛋殼又那麼硬,真不容易啊,所以它--------(啄了很久)引渡;花了那麼長時間,用了那麼多力氣,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

是啊,小雞啄蛋殼可不容易了,辛苦極了,能把小雞的辛苦讀出來嗎?

2、導語:小雞從這個小小的洞眼裏看到了什麼呢?

【PPT】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指名說,齊讀。

2、細講“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

3、小雞還會看到什麼美景呢?它們又是什麼顏色的呢?(……顯紅)這些美好的東西都藏在了省略號裏。

PPT:1)圖片 詞語 2)圖片 句子

學習第三段

師引讀:小雞看到如此美景後,怪不得小雞說---

PPT:原來世界這麼美麗啊!

小雞的心情怎樣?

1、誰能用高興的語氣來讀一讀。

(指名兩三名評價:多甜的聲音多美的表情啊)

2、如果你是那隻待在蛋殼裏的小雞,看到外面那麼美,你最想幹什麼?(撐破蛋殼....)

3、蛋殼裏的小雞是怎麼做的?

PPT: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兒撐破了。它嘰嘰嘰地叫着,慢慢站了起來。

(1)指名讀。能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讀好嗎?

(2)自己邊讀這段話,邊帶上動作。

(3)生上臺表演。

(4)齊讀。

第四自然段

PPT:出殼的小雞走呀看呀的圖片。

1、賞美圖,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小雞多快樂呀,嘰嘰,嘰嘰,小雞是在說:

世界多美呀——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

2、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讓我們的眼睛目不暇接了,讓我們和小雞一起從心底裏說——齊讀課題世界多美呀!

四、總結課文,趣編故事

1、齊讀課文

2、編故事

五、賞析字形,書寫生字

過渡:小雞看到的世界這麼美,今天呀,它還想來看看我們小朋友寫的字是不是也很美。

1、美:組詞、結構、偏旁(羊字頭與羊的區別)。

世:筆順。

界:用什麼方法很快就記住這個字(上邊加下邊的方法)

2、習字冊書寫生字。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早上好!感謝305班的小朋友和在座的老師們,陪我度過了那麼有意義的40分鐘,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麼一次學習的機會,感謝教研員凌老師和我品德團隊,是你們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幫助我走出迷茫。這一路過來,辛苦着忙碌着,此刻,我的心情很輕鬆,因爲我確實收穫了。下面我就把自己上好這一課的感受和我們團隊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一、我們對教材的理解

瞭解並介紹家鄉的特產是認識、熱愛家鄉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將爲學生開啟一扇美不勝收,由眼睛通向心靈的窗子。我今天上課的內容是《家鄉特產知多少》,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我養我的地方》中的第三課。教材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各地特產。教科書中彙集了我國東南西北特產的精粹。第二部分:特產相關因素。這部分引發學生2個思考,一個是特產的形成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一個是特產與經濟發展的的關係,這是這一部分教材的難點。第三部分:介紹特產,以各種形式來介紹家鄉的特產,表達孩子對家鄉的熱愛,同時也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

看完教材後,我們想:如何整合教材,體現課程資源的合理整合與利用呢?我們一起研讀了《我們的嘉興》鄉土教材、《人 、自然、社會》相關章節,把相同的部分整合,再增加了嘉興五芳齋糉子、桐鄉杭白菊等特產內容,讓孩子們感受到家鄉特產的豐富,進而突破“瞭解特產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的關係”這一難點。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是嘉興地區的,於是我們想可以以點帶面,先來了解嘉興地區的特產,再輻射到全國的特產。就這樣進行了課時的分配,第一課時主要交流嘉興特產,以五芳齋糉子、南湖菱、杭白菊爲重點展開;第二課時主要交流全國的特產。今天上的是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達成度

課上下來,自我感覺目標基本達成,孩子們在交流中瞭解了嘉興有哪些特產,也知道了特產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的關係。同時感受家鄉特產的豐富,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因爲課前要求學生進行了家鄉特產的調查,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

三、本堂課的亮點

爲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們的活動分兩個階段:即課前調查階段和課中交流階段。

先說課前調查階段:學生只有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親身去感受、體驗、感悟,才能建構起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言行。要上好這堂課,學生的課前準備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接下來我要說說學生的課前調查。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2個調查任務:一是讓學生調查自己家鄉(包括嘉興)有哪些特產,與家長一起聊家鄉、聊家特產、夸特產。二是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特產從外形、種類、吃法、形成故事、發展規模、所獲榮譽、等方面進行調查,透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各種方法親自對感興趣的特產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深入地研究。學生在調查活動中獲取了資訊,培養了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爲課中交流作好準備。

關於課堂交流階段,我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引起我們關注的是怎麼樣激起學生的真實情感,達成課堂的情感目標?討論之後我們決定從“教師資源”入手,利用我是海寧人,以“教師介紹家鄉特產”的形式來引入課堂,這對學生很有吸引力。爲了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嘉興特產的豐富,我把嘉興五縣二區的地圖搬進了課堂,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這樣一塊地方,蘊藏着豐富的特產,嘉興真不愧是“魚米之鄉”!在第三板塊“介紹嘉興特產”這一環節中,我們以嘉興五芳齋糉子、南湖菱、杭白菊爲重點展開,做到既有重點落實,又能顧及全面。其中五芳齋糉子這一環節我們花了較多的心思,從它的種類、口味、榮譽、發展規模進行深入地探討,以大量的圖片、數據引導學生去了解,去感受,比如所獲榮譽這一塊,是我走訪了五芳齋專賣點調查所得,相信這些圖片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到五芳齋在嘉興的地位和實力;爲了突破“瞭解特產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的關係”這一難點,我們則截取了五芳齋宣傳片中關於自然環境的一部分,讓這個說不清楚的難點在學生心中豁然開朗。然後讓學生以“看一看、聞一聞、品一品”的方法來了解杭白菊這一特產,多種感官一起參與,課堂當然不會寂寞了。最後以“我爲特產寫推薦卡”的形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推薦特產,表達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將推薦卡貼在黑板上,是爲了補充板書,形成一個飽滿的整體。這樣簡明概括,學生看後對本堂課的印象清晰,爲提高教學效率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然後推薦網站,拓展小結,爲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四、上課的感受與不足

最後我想說,雖然我們對課堂有了一定的預設,但學生是鮮活的個體,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堂會生成的各種各樣的資源,教師要及時、合理地作出調整, 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在這一點上,我可能做得不是很好,還缺少了一些教育智慧,可能也因此流失掉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希望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