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說課稿1.85W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說課稿 篇1

由於我的從教經驗特殊,李老師的課給我啓發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原先在高中進行美術教學,所以用慣了適合高中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即讓學生接觸、欣賞、創作一些抽象的美感,初踏上小學講臺,我也嘗試讓學生體會這種教學內容的美感和實踐,但往往不盡如人意,今天李老師也擺脫具體的物象,讓孩子用色塊和線條來表達心情,親切的語言,平實的教學環節,扶着學生在四十分鐘踏上一個嶄新的平臺,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讓我也重拾信心,讓我可以一如既往,繼續有自信能讓學生體會單純的美術語言的美。就是有一個小細節,請李老師爲我解答心理的疑問——在畫面中,用形狀來表達心情,大多數孩子都能感性地認識自己的作品,但是有個別學生自己也模棱兩可,似乎有些牽強。

——李老師回答: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首先學會用豐富來成熟自己的美術課堂,但是隻有學會把細節砍掉,找到最勁道的教學環節,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一堂課中的知識技能需要老師去權衡和舍取,老師的知識與學生的需要相結合,用感性帶動理性,有舍纔有得,才能找到最適合教學目標的內容。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地球清潔工》是西師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童話知識小故事,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小動物們是怎樣做地球清潔工的,內容通俗易懂。透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體會這些清潔工爲地球環保所作的貢獻,倡導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2. 教學目標

①喜歡這個知識童話故事,知道故事裏講了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樣做地球清潔工的,有對自然,對生物觀察探究的興趣。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用自己的話講故事,與小夥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3 教學準備

①準備海鷗,鯽魚,烏鴉,蚯蚓,屎殼郎的圖片。

②準備一張招工資訊。

(課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海上清潔工----海鷗,淡水清潔工----小鯽魚,地面清潔工----烏鴉,地下清潔工----蚯蚓,牧場清潔工----屎殼郎,爲地球環保所作的貢獻,內容通俗易懂。藉助圖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等手段,幫助學生體悟各種小動物對環境保護的奇妙功能,進而用自己的話創編故事,並與小夥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二、說教法學法

將"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有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透過遊戲、文字、圖片,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認識各種地球清潔工,瞭解地球清潔工爲保護環境所做的貢獻。

2.賞識成功:透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之間的多向交互,讓學生交流自主學習成果,激勵了學生的創造慾望,促進了學生自信心,自我意識,自我概念的形成。"讓學生感受一個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說教學過程:

《地球清潔工》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知識小故事,透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以前忽視的各種動物,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以平時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介紹知識性質的自然課。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在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爲載體,透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索其他地球清潔工的興趣。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講《屎殼郎出國記》的故事匯入新課,第一時間內抓住學生聽故事的願望,引出本課的主角之一----屎殼郎,然後立即出示屎殼郎的圖片新穎鮮活,爲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從而使教學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目光,延續至整堂課,並順利展開教學。

(二)、創設情境,認識各種地球清潔工

創設遊恐龍園的情利用課文中的情景:動物環境保護站要招收一批清潔工,好多小動物都來了,咱們也去看看吧。讓學生初讀教材,並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在瞭解課文內容後,分別對老師的板書問題進行勾畫填充。在此基礎上,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答案,最後,結合圖片,進行全班交流,把問題和答案對號入座,串講課文內容。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適時對學生給予表揚,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提煉,最終達到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目標。

(三)、聽聽我說書

這是一個複述課文內容,加深印象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大膽對同學表述不當的地方提出意見並做適當的修改。使全體同學加深印象,爲下一步的自主表演做鋪墊。

(四)、看看我表演

這一環節回扣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表演故事。創設適當的情景,引起學生的表演慾望。平常毫不起眼的這些被我們忽視的小動物們原來默默的爲地球做了這麼多的貢獻,你們想怎麼表達對他們的敬佩之情呢?讓學生分小組自主合作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表演慾和積極性,培養其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的意識,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樂在其中。達到在學習中表演,在表演中進步的目的。最後評選出優秀小組作適當的獎勵,讓學生明白,團結合作力量大!

(五)、課外延伸

語文教學絕不僅侷限於課文知識,同時要求適當拓寬。在可結束時,給學生設問:難道除了課文上講的這些清潔工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我們現在還不瞭解的地球清潔工嗎?讓他們課後自己查閱,記下相關資料,組織交流討論。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熱情,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板書設計:

17 ★地球清潔工

海上清潔工----

淡水清潔工----

地面清潔工---- }-------地球清潔工

地下清潔工----

牧場清潔工----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變化的能量中的一課《擺的祕密》。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與策略”、“教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本單元由《擺的祕密》、《鑽木取火》、《通電的線圈》、《無處不在的能量》四課組成,主要研究能量的表現形式及能量的轉換等相關內容。與前面所學的《光與聲》、《火山與地震》、《機械與運動》等組成了小學階段對能量及其轉化認識的整體框架。本單元課與課之間以“無處不在的能量”爲主線串連爲一體,《擺的祕密》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使學生初步意識到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好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型行解釋;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能設計簡單表格,記錄實驗數據;能反思自己的探索過程,將探索結果與假設相比較;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同學交流。

2.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在活動中願意合作交流。

3.透過自己的實驗,初步瞭解影響擺動快慢的因素是擺長。

【教學重難點】

經歷改變擺錘的重量、擺動幅度、擺線的長短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擺線,鉤碼,鐵架臺。記錄單。課件

學生準備:秒錶或電子錶

記錄單是我爲學生事先準備好的。

【教法與策略】

這節課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採用了直觀教學、情境教學、啓發教學、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對話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十分典型的 “實驗觀察——發現——猜想推測——實驗證實” 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擺的更多問題。

本課針對的學生是五年級,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特以課件(擺鐘動畫)引入讓學生觀察它,並且從中發現擺鐘計時的特點從而引入擺的概念,提出本課所要探究的課題。當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激起後便讓學生們利用桌上的現有材料製作擺,觀察擺的結構來了解什麼是擺線,什麼是擺錘。透過學生們發現擺有時慢有時快,從而孩子們就會提出各種猜法,能用設計的實驗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來解決探究活動中的難點。

【教學設計】

一、課件引入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課件,要求他們邊看邊思考。(課件演示機械擺鐘)“你們有什麼發現嗎?”讓學生自由的說出擺鐘的特點,“你能給這個部分取個名字嗎?”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們認識什麼是擺,擺有幾個部分組成。“對於擺你想研究什麼問題”?便順時揭示課題《擺的祕密》並且板書。以上環節透過運用啓發教學、透過有趣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髮現擺動這個運動方式,理解什麼是擺、擺的結構是什麼,讓孩子們產生想研究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與動機,達到匯入、點題的效果。

二、探究活動

讓學生根據桌上的材料製作一個擺,並且利用一分鐘時間玩擺,要求(玩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給他們計時,這樣一來師生共同活動,體現了科學的新課程標準精神。然後提出:判斷擺擺動一次的標準是什麼?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接着讓學生猜測: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有那些?當學生彙報時,教師邊板書:“與擺線的長短有關係、與擺錘有關係、與擺幅有關係”,學生們的回答代表他們的思考,教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結果,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就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標精神。“你們小組準備選那個因素進行研究?怎樣研究”?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並且(課件出示小組討論的要求、小組實驗的要求)。對於學生們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發現問題的經過,同時又讓他們再一次經歷了透過控制變量來分析原因的活動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接着讓學生們在組內、組間、班上進行交流實驗方案。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確任何探究活動必須要有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從而逐漸形成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的習慣,並且還要學會尊重組中的每一個人,做到最終方案的產生是在小組中取得一致意見。接着讓學生分組實驗活動,教師指導參與(提示實驗要反覆做幾次,認真分析數據),這樣體現探究科學的科學性。“你們小組的結論是什麼?”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幅無關的結論。教師直接教會學生誤差分析的方法。探究部分是本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自己親身組裝,觀察,認識,使用擺這鐘工具。可以透過自己的實驗來計算擺的次數,進行探究,爲下面對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進行了鋪墊。

三、小結以及拓展。

我們研究的問題是關於擺的快慢與擺重,擺長之間是否有關係。進行了兩組實驗,從數據中我們得出了結論,擺的快慢只與擺長有關。同學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課下想想關於擺你還有哪些可以研究。能不能做一個一分鐘擺60次的擺。

四、整理桌面。

【板書設計】

擺的快慢

擺錘的重量 無關

擺線的長短 有關。

擺線越短,擺的越快。擺線越長,擺的越慢。

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說明:

《安徒生的故鄉》是小學語文實驗本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故鄉——美麗的丹麥城市奧頓斯。這篇課文以奧頓斯的美麗爲主線,具體描寫了房屋、小河、樹木、以及小河兩岸的景色和小河給安徒生帶來的幻想,以此來突現奧頓斯這座城市的美麗。課文把小河兩岸的景色描寫得十分美麗。“清幽的小河”,“緩緩地從城市穿過”不僅寫出了小河河水的清澈,更寫出了小河給這座城市帶來的一片寧靜氣氛。“紅葉似火的丹楓”、“疏疏落落的白樺”、“長條拂水的垂柳”更讓小河兩岸,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而在小河上浮游的小天鵝,又使小河變得富有生命,這一靜一動地描寫着實讓人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二、 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尤其是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樂於瞭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入學來,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從原來的膽小怕、回答問題,到現在自信、敢於發言表現自己,課堂氛圍有了明顯的轉機。在小班化教學實踐過程中,同學們能夠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其中也不乏有個別學生膽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小組合作不夠默契等現象。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13個生字和11個詞語。注意“緩”、“疏”的字形;理解詞語“疏疏落落”、“紅葉似火”、“長條拂水”

2、能順暢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展開想象,把

句子說具體。

4、 積累課文中描寫景色的詞語和句子,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說話。

重點、難點:

1.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指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句子、理解詞句、品句子”的方法,讓學生抓住關鍵句來感受奧頓斯的美麗。

2.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順暢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積累語句,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說話。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聽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到匯入課文。

2、透過子讀課文,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並能把課文讀正確。

3、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指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句子、理解詞句、品句子”的方法,讓學生抓住關鍵句來感受奧頓斯的美麗。

4、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順暢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5、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展開想象,把句子說具體。

6、幫助學生積累語句,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說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透過全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丹麥城市奧頓斯的美麗。

2、透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安徒生,激發學習閱讀的興趣。

四、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是我們推進二期課改,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改的基本理念如果是先進的,是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的,最終只有切實地落實在我們課堂教學的實際行爲中,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穩定的、持續的、具有多種推動力的效果。新課程標準這樣定義語文的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期課改強調優化學習方式,倡導有效的接受與體驗,重視語言的積累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安徒生的故鄉》這一課中,讓學生與自我體驗,在品句中積累,在體驗反思中,昇華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學生的閱讀活動,透過與作者的對話,達到對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現”,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昇華,使自己的內在的生命本質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的形式。與作者對話,與作品對話,學生的心靈受到撞擊,若因勢利導巧妙地給學生搭建與自我對話的平臺,就會促發他們心靈的火花,在類比聯想中,會出現頓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昇華。因此,我根據教材內容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策略:

1.講述故事,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能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在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匯入,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端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在教學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入課題,讓學生說說這個故事是誰寫的?關於安徒生你想知道什麼?這兩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帶着問題在很短的時間裏抓住學生的思緒,很快地就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這樣,深深吸引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熱烈的求知慾。

2.抓住關鍵,品讀句子。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的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閱讀教學過程的自我建構是建立在學生對文字閱讀理解基礎之上的。因此,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透過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語文再現生活是透過理解、想象、體會來實現的,是與讀者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的結果。透過創設情境,豐富學生想象,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意境,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積累規範語言。因此,我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安徒生故鄉風景的語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並說出喜歡的理由。這樣可以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朗讀來理解詞語,品味句子的魅力所在。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學生都能透過自己的朗讀,說出句子的關鍵之處,在朗讀過程中理解“疏疏落落”、“紅葉似火”、“長條拂水”等。同時,詞語教學的形式多樣,更加便於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詞語。

3. 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課標》指出:不同年級學生,讀的側重

點、讀的形式是有區別的。低年級學生是最難“潛心”的,讀的意識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讀好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讀中進行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在倡導學生主體,尊重學生感受,語文教學要關注生命,要回歸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語文閱讀教學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課堂上學生潛心讀書,書聲琅琅;新的課堂上,有豐富的情境,有體驗、感悟和想像;新的課堂充滿了智慧的討論、情感的交融;課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我透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小組內的朗讀、組間自由組合的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地熟記課文的語言。整堂課書聲朗朗,在幫助學生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同時,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語句。

4. 互幫互助,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交流,是小班化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可以使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大大增多。不敢在班上發言的,可以在小組討論時發言,這樣同學間相互啓發,相互幫助,可以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和互助精神;同時又可以大大增加學生髮言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及自主精神。在小組學習活動中,要訓練學生認真聽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與別人交流看法,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等,當要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應先想後說並控制好交流的音量,談出自己的意見時,語句要婉轉,同時要樂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建議中肯時要及時接納。只有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後,他們所煥發出來的學習激情和智慧則是無可限量的。然而,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要起指導作用,並擔任巡視者,及時督促學生人人蔘與學習與討論,並隨時解答學生在討論中產生的疑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合作學習,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地學習課文。課堂上我也深入到幾個組內,作爲組內普通的一員與學生共同學習,在學生遇到困難難以解決時適時加以點撥,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由於學生年齡小,小組合作學習還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有的學生仍表現出拘謹,膽小,不夠主動,這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引導。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 我們應該讓學生走進課文呈現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課文,感受文中美麗的情境。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家中的電視和電腦的普及,孩子在家中看電視、上網、玩電子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加上部分學生寫字、讀書的姿勢不正確,甚至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家邊看電視邊寫作業的不良習慣,孩子的近視程度越來越低齡化,且人數越來越多。據統計我國的弱視兒童有1000多萬,青少年近視率達40%,大學生近視率超過70%……這說明,保護眼睛、預防近視已經刻不容緩。爲此,開展一次綜合實踐主題活動:《保護眼睛》。

這一主題活動在經歷了主題生成課之後,我們把它分解成了五個活動內容:認識我們的眼睛;瞭解我們的視力;近視帶來的不便;預防近視小常識;愛眼宣傳我能行。這些活動動容分五個小組來完成。由於上節課及課後同學們都已經做了充足的調查,所以本節課只是一個調查成果的展示。

《課標》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優勢和活動進行分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交往能力;能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自我、他人和小組的活動,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建議,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和評價能力。

二、活動目標

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稱。(認知)

2、創編"眼保健操",體驗大膽表達的成功感。(技能)

3、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情感)

活動重點:指導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保護眼睛的方法。

活動難點:創編眼保健操。

三、活動準備

爲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帶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

2、物質準備:每人一面小鏡子、一副自制的太陽鏡,眼睛的結構圖、對視力有益的食物圖片、掛圖《眼睛生病了》,上面貼滿膠帶:幼兒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個。

四、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

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①談話法

②操作法

③遊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相結合。

五、說學法

本次活動以幼兒爲主體,以幼兒發展爲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觀察法②遊戲法③討論評議法④感知體驗法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五個環節:

(1)黑暗體驗,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初步瞭解眼睛的功能

(3)瞭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稱

(4)討論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5)創編"眼保健操"

(一)黑暗體驗,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幼兒戴上自制的眼鏡,體驗看不見東西時的感受。認識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瞭解眼睛的功能

1、談談眼睛被矇住的感受。

師:在捉迷藏的時候,眼睛被矇住你有什麼感受?

2、師: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些東西?(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

小結:我們的眼睛真了不起,能讓我們看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可是你們瞭解自己的眼睛嗎?

(三)瞭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稱

1、先讓幼兒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眼睛的上面有什麼?眼睫毛有什麼用處?眼睛裏面像黑葡萄的是什麼?眼睛最中間的小黑點是什麼?

2、出示眼睛結構圖,引導幼兒觀察。

小結:眼睫毛對眼睛有保護作用,能遮住眼睛不被強光照射,也可防止塵土落入眼內。眼睛裏面像黑葡萄的是眼珠,眼珠最中間的小黑點叫瞳孔。

(四)討論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1、師:認識了眼睛,知道了眼睛的用處,我們就應該好好地來保護眼睛,應該怎樣保護呢?

2、出示掛圖《眼睛生病了》,提問:這個小朋友爲什麼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麼了?眼睛會生什麼病呢?(近視眼、紅眼病、沙眼等。)

3、討論:眼睛爲什麼會生病?(如用髒手揉眼睛,看書或看電視時間太長等。)

4、討論: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怎樣保護眼睛?

(1)舉例:看電視時,距離電視2米以上,看電視時間不能過長:看書時身體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書,看書時間長了,要休息或向遠處看或看綠顏色的植物;眼睛生病了可以點眼藥水等進行治療等。

(2)出示對視力有益的.食物圖片,如胡蘿蔔、蝦、大豆、豬肝等,引導幼兒每樣菜都要吃,食品應多樣化,葷素合理搭配,這樣對我們的眼睛、身體有好處。

(五)創編"眼保健操"

1、教師請幼兒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黑貓警長,將指偶呈現在眼前,眼珠隨着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動,不讓老鼠逃跑。這一過程,輕鬆達到讓幼兒手眼一致、活動眼球的目的。

2、教師鼓勵幼兒隨音樂節拍設計、創編運動眼球、放鬆眼睛的方法。

3、幼兒分組設計、創編眼保健操。

5、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許多有關眼睛的祕密。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從現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好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

七、說、活動延伸

1、將眼保健操作爲一日活動中的常規活動。

2、進一步開展有關如何保護眼睛的討論。

八、活動特色

這次活動的特色在於首先讓幼兒透過遊戲瞭解眼睛的作用,這個遊戲很直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也能讓幼兒自己發現眼睛的主要作用。接着讓幼兒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瞭解眼睛的結構和知道怎樣保護眼睛。最後運用小動物的形象,達到讓幼兒手眼一致、活動眼球的目的。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說課稿 篇6

本節課教材分析:

《填未知加數》這一內容的安排,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同時又爲今後進一步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準備。

教學目標: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數的意義。2、會讀求未知加數的算式,能直接填寫算式中的未知加數。3、培養學生初步的逆向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教師富有激情,課堂教學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學習的熱情。2、在創作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同學之間的友愛與互助。

重難點:掌握填未知加數的方法,會正確填寫未知數。

教學流程:

一、學前準備

1、開火車的形式口算練習:檢驗學生10以內加減法掌握情況,爲填未知加數做鋪墊,也能讓老師及時瞭解學生,調整課堂預設。

2、數的組成題:從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如7可以分成2和5,還可以怎樣說:2和5組成7,從這一題的練習中,初步爲填未知數的方法奠定思維策略基礎。

3、猜一猜:聯繫學生學校生活實際,體育老師要準備10個籃球,圖上有6個了,蓋住了幾個?學生會利用學過的知識猜出答案,這裏不知道蓋住了幾個,與本節課未知數一詞的教學埋下伏筆,讓未知數的意義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學生的思維體系中。

二、教學圓珠筆圖。

1、課件先出示一個空盒,讓學生觀察後,回答觀察到了什麼?(學生:我看到一個盒子,我看到有10個格等等),這讓學生的回答出現預想的一個數10,提問:猜一猜老師會在裏面放什麼?讓學生充満好奇心與參與的熱情,教師兒童化的語言,與課堂一體,帶動學生愉快的學習。演示放筆過程(學生數出放了7枝)板書7,再問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認爲可以放幾枝(一共),再次出現10(板書10)提問:你們知道老師還要放幾枝嗎?回答:不知道,因此引入我們把不知道的數叫“未知數”。

2、未知數的表示。用小括號,先請學生書空(臺上演示大大的小括號),師範寫,此時板書有:7()10,師講解把已經放的和還要放的合起共是10枝,列一個算式:7+()=10(這一步沒有讓學生列,因學生並不會念7+幾=10,多數會說成7+3=10,此處要學生掌握7+()=10的讀法),師範讀,學生讀。

3、7+()=10,括號裏應填幾?你怎麼想的,讓學生同桌間互相交流想法,再彙報。學生會有多種方法,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完整性,並有意識讓學生聯繫已學知識,從圖形的直觀到數的組成,初步跳出圖形,同數的組成和加減法的方法來思考。

三、教學小旗圖

1、說圖意。

2、畫小旗

3、說算法

此環節中學生的思路有很多,有先算出來再畫的,有邊畫邊算的,提倡方法多樣性,特別是先算後畫的,讓學生逐漸脫離實物,把直觀感知提升爲數的抽象思維。

四、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1、做一做墨水瓶,水壺,同桌計論,交流算法,然後發言。

2、練習題中雞蛋,汽車題目,同上。

把這兩道有圖的題放一起,繼續積累實物的感性經驗。

3、畫小圓圖,嘗試讓學生蓋住圖形,填空,或者有人先畫圖再填空,多種方法。學生根據自已情況選擇喜歡的方式,學自已喜歡的數學。

4、獎品中有題,激發學生在課堂末尾疲勞的思維,再次讓學生熱情高漲,獎品後的一句話,及時的思想教育,這一步的練習完全脫離實物,重在算理的掌握。

5、小貓釣魚。□+□=10,3+7=10,由此引入開放題目。□+□=10,如1+9=10,2+8=10等等。

五、你想把今天的學習情況告訴給我們希望小學的小朋友嗎?

自我的評價與認可,讓學生在最後帶着成功,快樂的心情結束本節課。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梅花魂》(板題),我主要要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緊密聯繫。但是本單元又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還要在今後的作文寫作中注意應用。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敘事爲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繡着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儲存的往事。文章透過讚美梅花來讚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並培養閱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透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對象爲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爲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學生都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麼?“魂”又是什麼?標題的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使他們對學習此文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我在這裏會讓學生們採用齊讀,默讀,品賞這三次哭,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瞭解梅花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閱讀的樂趣。

(二)說學法

我所教的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班級同學比較活潑開朗,課堂活躍,比較喜歡搶答問題,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討論,多提問,多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們瞭解學習此課。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5冊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於村裏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後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捲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整組課文都是圍繞着“保護環境”爲主題,透過質樸、深蘊的語言,優美真實的課件演示,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視窗,從這個視窗裏他們看到了歷史環境的巨大變遷,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透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爲後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它採用了設定懸念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因此我們認爲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隨機通達教學、自上而下教學設計及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五、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感

在這裏,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老師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透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首先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後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於一種張開的狀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感受到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爲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模擬調查,滲透新知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基礎上,深入瞭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並且採用新穎而獨特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在教學中,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情感畫卷。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心裏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再運用模擬調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學生透過剛纔的課件觀看,聽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裏那麼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三)、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裏,要引導學生根據單元訓練目標,讓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爲學生指明瞭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爲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爲一種激活課堂資訊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開展觀察思考,比如: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學生經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對問題產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弄明白“所有靠斧頭得到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傢俱還有靠斧頭得到的所有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爲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引導學生有序地發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於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於發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露,使課堂討論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後,再引導學生進行整理,對於這些意見的“聯結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爲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由此看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發展思維、深化主題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着意想不到的創造潛能。學完全文後,採用記者採訪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於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始終透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爲一體。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瞭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