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說課稿8.73K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今天講的是乘法的初步認識、2—5乘法口訣教學內容,內容包括P59例6、“做一做”和練習十二。根據乘法的意義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提出的問題。同時讓學生在“用數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和所學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實際問題。

(2)透過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體驗教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4)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及環保教育等。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具及學具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師生準備了電腦課件、圓片、學習用具。

二、說教法

新《課標》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目標、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是: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透過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的視覺材料,啓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獲取知識。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合作、發現以及探索學習機制,實現學習方法的多樣化,着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生生互動作爲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透過擺學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

四、說過程

(二)創設情景 探究新知

學生的知識是透過感知表象、比較、抽象,最後形成的,所以在例題教學中,我設計了創設情景、述說圖意、分組討論、歸納、小結4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技能。

1、創設情景

課本第59頁例6是“用數學”的內容,讓學生根據乘法意義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實際問題。在教學時,我藉助多媒體教學軟件顯示小象運木頭的情形,把課本的靜態插圖轉化爲動感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屏幕上出現小象向我們走來,這時,我問:“看看誰向我們走來了?”當學生看到是小象向我們走來時,我再問學生,它們在幹什麼?有幾頭小象?每頭小象運了幾根木頭呢?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思維的狀態,接着我用電腦再演示小夥伴明明給小朋友提出了“一共運多少根木頭?”這個問題。

2、述說圖意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並大膽述說,設計這個教學環節,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根據問題,從畫面收集資訊,能用幾句話完整地說出圖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分組討論

在學生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分4人小組討論確定用什麼方法計算,並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參與討論,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這個環節既達到給學生獨立思考和互相交流的時間,又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的目的。

4、歸納小結

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我強調:一頭小象運2根木頭,3頭小象運了3個2根,求3個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然後,讓學生口述算式列式有兩種情況2×3=6(根)或3×2=6(根)]對這兩個算式我都給予肯定,用電腦板書出一種,讓學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師生交流中,弄清題中的數量關係,明白爲什麼要用乘法計算。

(三)深化練習 鞏固新知

在鞏固練習方面,我主要遵循知識的再現性、發現性和創新性原則,精心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的練習題,從易到難,層層深入,並不斷從學生中獲得反饋資訊,調整教學程序,解決疑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方法。

1、完成書中“做一做”題目

例6之後的“做一做”讓學生觀察畫面,練習提出和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教學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討論,學生可以根據畫面,提出自己喜歡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如學生有的提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隻小熊有的提出一共有多少隻天鵝?一共有多少隻猴子?……教師彙集學生提出的問題,並和學生一起評價提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乘法獨立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

2、完成練習十二

①完成第一題,呈現一幅小學生給小樹澆水的畫面,提出“一共澆多少棵樹?”的問題。教學時,首先對學生滲透“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教育。接着,提醒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從中找出解決“一共澆多少棵樹?”所需要的資訊數據,然後着手解決問題,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後,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路。

②第2題。以學生感興趣的小兔採蘑菇的事例呈現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請學生說說題裏說的是什麼事,要求解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問題。透過說一說使學生逐漸清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步驟)同時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③第3題是開放性題目。讓學生開啟課本,瞭解每種商品的價格,然後獨立解決書中提出的兩個問題,集體訂正,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根據題中的商品再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解決自己所提的問題,也可以用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來挑戰同學,讓同學幫助解決,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四)師生共同總結全課延伸拓展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2—5的乘法口訣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逐步提高數學學習應該與自己的生活融合起來,並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認識。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㈠教學內容

《金色的草地》是鄂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一位小男孩子無意中發現草地會變顏色,然後開始觀察,發現草地變色的原因,並從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文語言優美,再現的景色奇特美麗,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體驗“美”的好教材。

㈡學習目標

1、 學會8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又”。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喜歡的部分背誦。

3、 讀懂課文內容,培養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㈢教學重點

文章語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發現”的行爲也美。因此,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爲:讓學生透過朗讀,在讀中感受自然景觀的美,體驗發現自然奧祕的樂趣,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㈣教學難點

小男孩透過仔細觀察發現了草地變色的奧妙,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特別是未見過蒲公英開放,合攏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也難體會到發現的樂趣。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爲:透過讀課文,與文中小男孩一起去發現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

二、 說教法

1、美讀感悟法

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更不必過多的講解分析,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藉助課件,藉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薰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多媒體情景法

因爲一年級學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質疑問難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三、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爲“我會學”。結合本課語言優美,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四、說教學程序

這裏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分四大步驟:一是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讀,尋草地之美;三是指導朗讀,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談自然之奇。

㈠、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

教師激情導課:孩子們,喜歡比賽嗎?今天我們來一次“看圖猜物說話”的比賽,好嗎?然後隨之在電腦上勾畫出一棵小草,並說:看到小草,你能說一說與小草有關的話嗎?這樣以“看圖猜物說話”這一比賽巧妙地匯入新課,一方面注重學生“說話”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學生所敘述的內容都融入了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體現語言學科的人文性。當有學生說到“金色的草地”時,教師用自己肢體語言表現:皺着眉頭,顯出很吃驚的樣子,以此激起學生質疑,學生自然會產生疑問:草地應該是綠色的,怎麼會是“金色的”呢?這樣激起學生學習之興趣,激起學生探究之慾望。

㈡、自由朗讀,尋草地之美

閱讀教學中,存在着多種對話。但對話的基礎應是學生潛心融入文字。因此,在學生產生了讀書興趣、探究慾望後,讓學生自讀全文,並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美美地多讀幾遍,教師巡迴傾聽。這樣學生有充分讀書的時間與空間,同時,透過讀、找、畫等方式去尋找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了自主學習的樂趣,爲“美讀”打下基礎。

㈢、指導朗讀,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不必細細講解、分析,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應重視“讀”。因此,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以評代導。

1、讀第一自然段,賞顏色之美

①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小男孩發現了什麼?

②指導朗讀第一句,讓學生自由讀,教師適時評價,在評價中讓學生明白草地變成金色的原因,進而讀出草地之美。

③出示金色的草地圖,教師說道:“看,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圖,你想說些什麼?”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說出自己面對這塊金色的草地想說的話,自然與文字情感產生共鳴,因而對草地的喜愛與讚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讀好“金色的草地太美了”這句話。

2、聽第二自然段,悟變化之奇。

①教師描述:蒲公英開放時,草地一片金黃,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們,這塊草地還有更神奇之處呢。聽聽,小男孩向我們講述啦!

②教師利用課件邊出示草地變化圖,邊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讀,讓學生在聽中發現草地的神奇之處。

③在聽後鼓勵學生說出對課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發現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斷變色,讓學生產生探究之慾望。

3、讀第三自然段,探變化之因

①教師激情:可愛的小男孩發現草地在變魔術,他多想快點找到答案。於是,他迫不及待地來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細觀察起來,請大家自由讀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學生讀後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發現。

②指導朗讀重點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們的手掌一樣,可以張開、合攏。張開時,它是黃顏色,要是攥成‘拳頭’,黃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綠色。”這一段是課文的重點,這一句更是難點,如何讓學生讀中明理,讀中悟情,讀中享受?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可以配合表情讀,因爲學生明白了草地變色的原因後,心情一定很高興,可以笑眯眯地讀;配動作讀,邊讀邊用動作演示,這樣學生很快明白“張開”、“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讀,也可以配課件展示的圖片讀,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讀

爲您提供優質資源!

爲您提供優質資源! 的形式,讓學生能在讀中悟出草地變色的原因。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草地變色的奧妙,難點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種形式地讀,展示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從而使閱讀成爲賞心悅目的享受,使課堂成爲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

③對比欣賞讀

爲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白草地變色的原因,我用動畫展示蒲公英開放的情景,並讓學生美讀“清晨,太陽升起來,我看到了蒲公英慢慢地張開了自己的‘手掌’,草地也就變成了金色。”這一句再用課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綠色草地的對比圖,同時,讓學生做填空練習:傍晚,太陽( )下山了,蒲公英慢慢地( )了自己的( ),草地又變成( )色了。這樣在欣賞對比讀的過程中,學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奧妙,從而感受發現的樂趣。

㈣、拓展延伸,談自然之奇

1、美讀課文後讓學生談自己讀後的收穫:孩子們,今天我們到一塊神奇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們有些什麼收穫呢?學生會說我們欣賞了草地的美,我們知道草地爲什麼是金色的,我們還知道蒲公英會隨着太陽升起而開放,隨着太陽落下去而合攏。

2、在學生興致盎然時,進行拓展延伸。教師進一步激情:是啊,蒲公英這種植物真神奇,其實在大自然中這樣神奇的植物可多呀!仔細回憶一下,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神奇的植物?

3、課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喚起學生的回憶。引發學生談向日葵、夜來香、太陽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之處。

4、最後教師總結:孩子們,你們知道得這麼多!是啊,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現象等着你們去發現!去探索!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樣,不僅發現它們的神奇之處,還能找到其中的奧妙!這樣更能引發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

說課稿 篇3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說課稿

一、課程標準的要求

1.在槓桿的定義,相關名詞上做主要介紹,特別是力臂的畫法上着重落實。

2.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透過多次、反覆的實驗記錄來驗證槓桿的平衡條件。

3.要求學生牢固掌握這一知識,並在生活實踐中熟練應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什麼是槓桿及槓桿的五個要素。能確定槓桿的動力臂和阻

力臂。能透過實驗歸納出槓桿的平衡條件。

2.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會提出猜想、並從實驗數據中歸納結論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槓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興趣.

(2)結合我國古代對槓桿的研究,激發學生對祖國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養學生探索槓桿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興趣以及關注歷史、關注科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1.力臂概念的建立及畫力臂。

2。透過實驗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四、教學重點

利用槓桿的平衡條件來解析生活中的現象。

五、對教材進行分析

從學科的角度而言,槓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從認知的角度而言,槓桿是一種模型。槓桿是最重要的一種簡單機械,是學習後面的滑輪,滑輪組的重要基礎。遵循“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設計理念,本節課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工具開始引入。利用生活中槓桿的應用實例,引入槓桿平衡條件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槓桿平衡條件的探究並得出槓桿平衡條件。最後結合槓桿平衡條件探討槓桿的科學使用問題。

六、學情分析

槓桿是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工具,學生會切實感受到使用它的好處,學習興趣濃厚.但對槓桿的概念及槓桿的平衡條件,學生還不十分清楚,在具體的教學中,應當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瞭解槓桿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幫助學生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降低學習難度。

七.教法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知識,特別是已經明確了力的作用效果,初步形成了力的形象思維。 所以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啓發式教學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

八.教學過程的處理

1.引入新課

透過古埃及金字塔的宏偉壯觀,讓學生聯想到它的建設過程,運用了哪些工具。再透過學生熟悉的玩蹺蹺板的情景,比賽拔釘子等,讓學生初步認識槓桿這種簡單機械,並知道使用機械的好處。

用課件展示一些日常工具,用這些工具所能進行的簡單操作,說明它們的使用方法。從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中認識槓桿,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激發學習興趣。

2.透過觀察課件中撬石頭的撬棒,抽水機的手柄,拔釘子的釘錘等,總結它們工作過程中的共同特徵,得出槓桿的概念。

(1)接着再以撬棒撬石頭爲例,介紹槓桿的五個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提出問題:如何作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學生根據數學知識,點到線的距離,透過數理結合,作出力臂。

以蹺蹺板爲例,要求學生畫出蹺蹺板兩端的動力臂和阻力臂。並巡視學生完成的情況,有比較典型的畫法可以投影給學生看。

3.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1)透過讓學生畫蹺蹺板動力臂和阻力臂,引出如果蹺蹺板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時候,什麼方法最有效?

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如:重的人離翹翹板近,輕的人離翹翹板遠。作用在翹翹板上的力大,力臂就短,力小,力臂就長。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如果蹺蹺板要平衡,是否與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有關?槓桿要平衡,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要滿足什麼關係?引導學生猜想,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直覺感受,引發學生猜想.

(2)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導學生用所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並驗證自己的猜想。

(3)在學生實驗時,提出問題:爲什麼要讓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後可得出,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可以從槓桿上的刻度讀出力臂的長度。

分別在槓桿兩端懸掛鉤碼,多次測量,取得實驗數據。並讓學生保留最後一次實驗鉤碼懸掛在槓桿上平衡的實驗情況。讓學生觀察,最後一次平衡時懸掛的鉤碼各不相同。但都能使槓桿平衡,增加實驗的可信度。

(4)根據實驗數據,驗證猜想。在此過程中,可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歸納分析能力。

各小組的實驗結論是一樣的,培養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評估能力。

4.槓桿的應用

請同學們思考:能否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測量一頭大象的重呢?

九.佈置作業

1.P169 第1、2、3 題。

2.利用筷子、塑料蓋、細線和小重物製作一架小桿秤。透過製作小桿秤,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昇華學習興趣.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漢語拼音7《z c s》。

一、說教材

《z c s》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第7課。本節課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聲母z、c、s,每個聲母配有一幅圖畫,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三個字母的讀音;第二部分是z、c、s三個字母的字形。

二、說教法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根據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和學習需要,漢語拼音教學要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喚起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努力創設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輕鬆愉快地學拼音。

爲此,本節課我力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透過學生們喜愛的動畫片角色“喜羊羊和灰太狼” 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比賽,讓學生寓學於玩,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學習zcs時,讓學生自己編兒歌,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在這種氛圍下,人人都有說話的機會,人人都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了記憶的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1、學會z、c、s三個聲母,讀準音。

2、認清z、c、s三個聲母的形,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

四、說教學重點

讀準z、c、s三個聲母的發音,認清形,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

五、說教學難點

z、c、s的發音和s的寫法。我將會引導學生藉助圖片和詞語的聯繫並示範發音,讓學生逐步掌握。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自學與討論相結合法,遊戲法。

七、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和學習需要,漢語拼音教學要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喚起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首先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勇闖拼音王國大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複習已學聲母。

2.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藉助圖畫,讀準音,記住形。

我充分利用圖片,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學習z的發音:(出示圖),提問:你看圖上畫的是什麼?生答:圖

上畫的是一個小朋友在寫字。透過寫字的“字”我引出z的讀音,告訴學生:把“字”讀得輕一些短一些就是聲母z的讀音,然後師範讀,生模仿讀,邊讀邊正音,找個別同學讀,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讀音,這樣達到及時反饋的效果。

學習z 的形:提問:z和誰長得像呢?讓學生自己編兒歌,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像個2字z z z。這樣將抽象的字母與具體的形象聯繫在一起,使同學們對字形記憶更加深刻。

學習聲母c和s:(出示圖2和圖3 ),教學方法和教學z 基本相同。在此過程中,我將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先讓同桌討論,然後指名說說討論的結果,及時鼓勵學生的不同想法。再透過小老師帶讀,師範讀,生跟讀,糾正個別同學不正確的發音,比賽讀等多種方法讀準這兩個聲母的發音;並引導學生給這兩個聲母編出便於識記的順口溜。

(2)指導書寫。

在指導書寫時,我採用了“讓學生觀察圖片上的書寫”(自己思考)——“利用多媒體指導學生書寫”(感知三個聲母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由幾筆寫成)——“自己練習書寫”這三個步驟,在反覆的看與寫中鞏固三個聲母的書寫。

3、小結與鞏固:

透過複習兒歌,鞏固zcs的發音及字形。讓學生思考和zcs有關的詞語,鞏固記憶。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爲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理解部分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學着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學生學習課文,除了瞭解課文內容,還要用自己的話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傳奇色彩。因此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爲: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結合課文內容,學着解說員的樣子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傳奇色彩。3.透過課文的學習來體會我國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二.媒體設計

我本着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服務教學爲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麋鹿,匯入課文。再利用教學軟件突出重點段(第二、三小節),再配上相應形態的麋鹿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探討、交流,幫助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三.學設計過程

我預定三課時完成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設想讓學生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後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並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課時:我透過創設情境匯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我是小小解說員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最後我佈置送一份美好的祝願給麋鹿的作業。

第三課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情景,讓學生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匯入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透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出示麋鹿的圖片.

說說你想從課文中瞭解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他們想了解的知識)跟着老師一起來認識麋字的構字結構。(複習形聲字的構字方法)然後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

第二步:初讀感知。第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這樣做考慮到每位學生閱讀的方式不同,尊重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下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第二:檢查初讀情況。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時讓他們先自由讀如遇到不會讀或不理解的地方問問最近的同學,然後點名讀。檢查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落時,讓學生試着說說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的圖片和內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時也取得更爲直觀的教學效果。

第三,在瞭解課文在向我們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

第四.學生在初讀後能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了,然後引導學生去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細讀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解決的問題來過度:原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它的經歷也充滿了神奇色彩,這讓我們越發想深入的瞭解它,跟它去交個朋友,是嗎?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須知道它所處何地,環境如何。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交流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黃海灘塗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最後引導學生齊讀。

第四步:最後爲學生留有五分讓學生抄寫本課的生字或認爲自己值得抄寫的詞語。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是爲了改變單一的抄寫,激發學生抄寫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

四.板書設計:

外形特點

麋鹿

黃海灘塗

生活習性

(理想場所)

傳奇色彩

說課稿 篇6

[教學背景]

教材分析: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是小語第十一冊“體育”這一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五篇都與體育有關,雖然題材風格不同,但是都充分展現體育運動的“力與美”,頌揚了體育精神的偉大。

本篇課文選自魯光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記敘了中國女排隊長孫晉芳在訓練、比賽中的幾件事,塑造了一個鮮活感人的女排隊長形象,再現了她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精神。

學習這篇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到團結奮鬥的'體育精神。

[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沒有問題,但是由於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發生距離現在有20幾年了,學生對那段中國排球的歷史,對人物所具備的體育精神,在認識上有一定的困難。尤其,這是一篇以體育爲題材的典型人物報告文學作品,對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還不十分明確。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多角度刻畫人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透過“自主質疑—合作解疑—創意表達”的學習過程,感悟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所體現的團結、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認識到“祖國的榮譽高於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

感悟鮮活的女排隊長的形象,理解團結、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多角度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法學法]: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爲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質疑研讀法”,藉助動態畫面的“直觀感受法”,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爲而治”的教學境界。

質疑------------解疑------------拓展

(問題意識) (合作意識) (運用意識)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一英語教材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題目是: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以現行的課程標準和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思想,以任務型教學爲主線,堅持知識性、趣味性、交際性和創造性原則,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我是如何鑽研教材、如何進行備課何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它不僅是本單元也是全冊重點內容之一。學好這一課對激發學生學習各學科積極性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本單元在課本中所處的地位和,我確定了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正確應用所學的重點詞彙

(2)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句型

2.能力目標:能夠用所學的句型談論你喜歡的學科和其他的東西

確定這樣的能力目標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真正達到新課標:”爲用而學,學了就用”的要。

3.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熱愛祖國

(2)尊重異國文化,爲人類的和平和友愛架起一座橋樑。

上述目標的確定一方面是爲了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貫徹新課程標準精神“基於課本,高於課本,發展課本,創新課本”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你最喜歡的學科和理由。

因爲:這是本節課的中心話題,學會了喜歡的學科,能進一步地公共發展到最喜歡的運動、最喜歡的俱樂部等,對知識進行了鞏固和發展。

而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智力因素,我認爲本節課的難點是:以課本爲基礎,發展和創新中心話題——我最喜歡的學科、我最喜歡的運動、俱樂部等。

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1. 精心設計圖片,力求圖文並茂,直觀形象。

2. 透過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

總之透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重點內容,解決難點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成功欲、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二.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教學有法,法無定法”。一節課的成敗與否,關鍵是教師在這一節課中所採用的方法如何?我在這節課中所採用的方法有:

1. 透過實物圖片使學生梗直觀、更形象地進入語境參與實踐。

2. 以完成“任務”爲中心,透過“合作學習”來實現和達到本節課的目

3. 要求。透過設定任務型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獨立運用舊知識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努力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突出了“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

4. 透過聽錄音,使學生接觸純正流利的英語,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提高聽的水平。

5. 設定競賽、遊戲、表演等活動,培養競爭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透過活動培養學生興趣,寓教於樂,做學生的好朋友,在課堂中走進他們,這是新課改的轉變教師角色的突出表現。

6. 改善評價機制,把評價小組和小組成員相結合,我主要以集體獲勝,發給每人一個成功卡爲激勵目標,調動人人蔘與、相互合作,讓學生明白“我行、我一定行、沒我不行、我能成功、我的成功不是夢”的道理。

三。說學法: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新課改的“主線”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採用的學法有:

1自主學習 首先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圖片,考慮最喜歡的學科,帶着問題去看課本。

2. 探究合作學習 在課堂活動當中,透過小組討論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來學會有關的句型。

我這樣設定的目的:一是避免在小組學習中,個別學生掉隊。二是爲了在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中,更能提高自己,調動每個學生積極性。

四.說程序:

本部分是最主要的部分,共分五步。

Step1:進行Free talk 。

人爲地營造出和諧自然的英語氛圍,每位同學透過自制圖片與小組成員進行自由問答、對話等,並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

Step2:進行復習

1.教師利用學生的作品,如:卡片、圖畫向學生提出問題並讓其表演動作。

2.複習有關Do you like bananas ?Do you like soccer ? 等問題。

Step3:學習新的句型

1. 匯入:透過問學生Do you like tomatoes ?What sport do you like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學生自然回答“Chinese”“English”…

2. 共同完成任務1.

課本1a 3a 以組長爲首記錄每個小組成員所喜歡的學科並填寫表格.然後向全班彙報.最後選出”優勝合作小組”發給每一個小組成員一張”成功卡.”

給他們以鼓勵。

這樣設定的目的就是:首先掌握好課本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爲下步發展課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3.完成課本中的4

調查同所喜歡的學科、運動、俱樂部並說明理由。

我這樣設定的目的是:掌握任務1中的基礎知識後,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

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以便達到“爲用而學,學了就用”的目的。

Step4:進行重點訓練

針對所學的句型進行全面鞏固、練習。爲了調動積極性,採取自願表演的形式進行活動。

Step5:進行全面的總結,佈置家庭作業。

方法:1讓學生總結本節課重點學習了什麼?注意哪些問題?

2.相互談一談自己的感受並說說你在本節課當中的表現。

3.因爲我們堅持的原則是: “爲用而學,學了就用”的原則,所以我設計了一項任務型的作業。向你的筆友介紹你喜歡的學科、運動、俱樂部。

第五方面:說板書設計

優美的板書會給學生留下最美好的記憶,也讓學生處處以老師爲榜樣,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板書的內容有:詞彙、句型、應注意的問題 。

第六方面:說教學評價

本節課說課首先分析了本科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重難點,設計了目標,交代了教法和學法並對教學過程進行簡單介紹。整個課堂活動以“任務型”教學爲主旋律,透過小組間成員的“合作學習”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在課堂活動中透過圖片、電教、遊戲等各種手段,以景激趣,化蘩爲簡,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根據初一學生年齡特點,設計了豐富多采的活動。在評價機制上改變了以往評價個人爲主轉變成評價小集體爲主,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學會合作 ”。

總之, 我認爲我的這節課盡了我最大的努力,是一節理想的課。

我的說課內容全部結束,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8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四年級上冊《古詩詞三首》中的《鄉村四月》。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文章選入課本,主要意圖是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感受講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古詩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爲:

1、會認“蠶”字,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並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並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德育目標爲透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

美育目標爲透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

的美麗。

二、說教法

作爲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的古詩,能基本正確地進行朗讀,結合註釋內容粗知大意,具備了初步的認知水平,怎樣讓學生更深入的對古詩詞的語言的美和所表現的內容的美去品味和體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要引領學生達到的。對本首詩的內容來說,鄉村生活對我們農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切入點。

本首詩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夏的獨特景色,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相同的特點,這是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出來的。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讀、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學方法的一條主線。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開始接觸古詩時要求學生回憶以往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告訴同學這節課我們仍舊按照這個方法學習古詩。讀通順,讀正確,然後調動孩子游戲的天性,動起小手,踏起小腳爲詩配上節奏,把詩讀成琅琅上口的童謠,接着,透過對詩人潛字用詞的體會來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後又進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孩子們在詩中讀出畫兒來,透過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去領悟詩歌內容,寫詩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詩人情感。

四、教學流程

激情匯入;懂詩題;作者簡介;整體感知;知詩情、悟詩意;感悟昇華;拓展閱讀。以上就是本節棵的教學流程,讓同學們在循序漸進中學會這首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學會這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