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說課稿2.06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人與橡樹和諧共處的感人故事。爲了保護這棵高大、粗壯、挺拔的橡樹,築路工人和工程師在經歷了一番思 想鬥爭後,最後圓滿地完成了施工計劃,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壯的橡樹,體現了人們對環保的高度重視。文章語言質樸無華,反映了人們高尚的行爲。基於本文的 環保教育意義,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並以一課時來進行教學。

1、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從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環保啓發。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培養環保意識,體會環保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定爲引導學生體會人們爲保護橡樹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繫生活實際爲保護環境作出的自己的努力。教學難點是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透過對一件平常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做法的描寫。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創設法、情感體驗法、想象朗讀法等教學方法,力圖讓學生走進文字,探索文字背後的精神世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透過朗讀感悟、放飛想象、移情體驗等方法與文字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狀態下,在想象的推助下感悟文字,獲得情感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略讀課文有別於精讀課文的教學,精讀是理解,略讀是運用。因此,我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比較重視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將我的設計流程做如下講解:

(一)圖片激情,談話匯入

1、 課的伊始,我以這樣的談話方式開場:小朋友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森林旅遊!創設這樣的語言情境是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注意力 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再課件出示一張張精美的森林圖片,其中就包含了幾張橡樹圖片,並讓學生說說對這些圖片的看法。這樣爲學習課文做好一個情感鋪墊,初步 滲透了環保的意識。

2、接着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匯入新課: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橡樹的故事。(板書)最後引導學生簡短地讀題,讀準“橡樹”的字音。

(二)初步感知,瞭解大意

1、 先讓學生自由默讀課文,讀正確流利,難讀的多讀幾次。默讀課文的設計主要爲了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默讀有助於學生潛心會文,注意力更加集中。默讀完 後,我讓學生互相交流碰到的難讀、難懂的字詞,然後再請學生說出還不懂的字詞,教師板書出來引導學生認讀、理解。這裏的生字認讀環節設計有別於精讀課文的 集中出示字詞,因爲略讀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應該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

2、再次默讀課文,要求學生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性,這次的要求比第一次更高,無形中在考驗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默讀就是要培養學生從文字中搜尋有用的資訊,把文字語言整理變成自己的語言。

3、快速瀏覽課文,小組內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這裏又設計了一個瀏覽課文談看法的環節,主要想讓學生及時交流思想、鍛鍊口才,這樣教師從中也可以瞭解學生的思想形態,好爲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預設。

(三)聚焦重點,突破難點

1、 談話過渡:當遊客們坐車經過這個地方看到這棵橡樹的時候,(簡筆畫橡樹)總會不約而同地發出怎樣的讚歎?接着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話:“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 顆高尚的心。”先讓學生以遊客的身份來讀這句話,再讓學生理解人們爲什麼這樣說。這裏我主要抓住“高尚”一詞來解決課文的重點,(板書:高尚)以“你從哪 兒可以看出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爲主線讓學生再次去朗讀文字,走進文字。這樣的設計比較開放,隨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而定。教師要隨着學生的視 角去觸摸文字,展開引導。在引導學生感悟文字重點句的時候,主要透過抓重點詞和文字空白處來感悟人們高尚的心。

我預設以下幾個重點句:

1、第三段: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先出示橡樹圖片並讓學生去朗讀句子,讀出它的粗壯、結實、挺拔。 (板書在樹幹)同時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語言訓練:這樣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除了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還像什麼?當學生回答後緊接着就引導學生展開二度想象: 假如你就是一名築路工人,你看到這樣的橡樹會想些什麼呢?這樣透過對文字空白處的想象讓學生走進文字的背後,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2、第四段: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着氣。

這 段教學主要抓住“沉默不語”、“長久”、“沉重嘆氣”等幾個詞來讓學生體會人們高尚的心,並及時在文字空白處讓學生放飛想象:工程師此時在想什麼?他爲什 麼嘆氣?讓學生再一次走進文字的背後去進一步探索人物靈魂深處的靈動。這裏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附近的環境。如果有這樣的一棵橡樹會給 人們帶來什麼?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沉澱和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智慧的碰撞,從而獲得新的感悟。結合移情體驗後,讓學生再次回到文字世界中體會 工人們和工程師的內心掙扎,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影子並與之產生共鳴。這個環節,我主要抓這兩處來引導學生感悟人們高尚的心。學生可能還會提 出不同的句子,老師就簡單地引導感悟一下。最後歸納出本文的主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四)體悟寫法,昇華情感

這課的難點,我是定爲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特殊寫法:透過對一件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做法的描寫。以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培養語文素養。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討論思考:人們這顆高尚的心,作者是怎麼讓我們體會到的?可能這樣的問題有點難度,三年級的學生對寫法的感悟能力比較粗淺,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時給予適當的引導。

2、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環保資料,並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這裏重在讓學生能夠內化情感,把對課文的情感體驗遷移到自己所查資料中,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課的最後,我佈置了以下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抄寫自己覺得優美的好詞好句;

3、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情。

作業的佈置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更是讓學生在短暫的童年中有一段難忘、豐富多彩的語文生活。我們要多一點空間讓學生去挖掘,多一點機會讓學生去體驗,多一點困難讓學生去解決。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字的微型縮影,要力求精美、簡約,體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本課板書,我這樣設計,以簡筆畫的形式簡化文字,突出主題,體現精神。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僅要有詩意的流淌,更要讓課堂生長“冥思力”,引導學生站到文字後面去。只有學會站到文字後面纔會真正體悟“母語”的“根”之情懷,纔會真正得到心靈的盪滌。另外更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挖掘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感悟,並使這種感悟昇華、超越文字。

說課稿 篇2

說活動教材

《耳朵上的綠星》是一篇充斥溫情的童話故事。小松鼠想去加入森林音樂會,但它不願損害小草與玫瑰花,這種美妙純粹的心靈與沒裝扮就去參加音樂會的傷感獨特形成了一種略帶哀傷的溫情,讓讀者情不自禁地爲小松鼠焦急。慶幸的是兩隻可惡的螢火蟲曉得了這件事,他們爲了回報小松鼠的仁慈跟善意就靜靜地停在了小松鼠的耳朵上打扮了她,讓大家徹悟――美好的貨色一定有美好的終局。

之所以抉擇其作爲教養內容,是由於它不同於個別的童話抒懷故事,它還有着惹人人勝的情節和活潑赫然的人物形象,善良可恨的小松鼠、纖弱俏麗的玫瑰花和小草、知恩圖報的螢火蟲,作者賦予了他們鮮亮的個性特點,合乎幼兒的欣賞特色,輕易激發幼兒的欣賞興致,引起情感上的共識。同時,在該童話故事中還蘊涵着多範疇的價值.體現了活動的多元和整合。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領導綱要》的基礎點是以幼兒發展爲起點和歸宿。而以幼兒發展爲本的內涵是相稱豐碩的,包含目標定位要爲幼兒畢生的、可連續的發展奠定基本,要充足斟酌幼兒身心特點,實現“增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程度上得到充分的發展”,促進幼兒生動、活躍的發展等等。本次活動以這一理念爲指點,制訂活動的目標如下:

(1)透過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

(2)激發幼兒語言表白的願望,進步對文學作品的感觸和表示才能。

故事所蘊含的深入思維和作者的情懷,透過形象和情景的刻畫表現出來。到達情景交融、物我融合,這就是意境美。而這種精美的意境是由語言的綵線編織而成的,文學作品之美,離不開語言之美。可見,意境美和語言美是故事觀賞的兩個主要內容。因而,活動的重點目的定位在“透過理解故事件節、內容,感觸作品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懂得贊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對現今的獨生子女,幫助別人這一美德離他們越來越遠,應用多種情勢讓幼兒“理解輔助別人是一件快活而美好的事情”定位爲本次活動的難點。難點的解決並非透過說教來解決,是在懂得故事、表演故事的進程中耳濡目染地感想作品所轉達出的美好心境,從而發生幫助別人的美好感情。

說運動籌備

物資預備:

1.場景設定(大森林、漂亮的小草和玫瑰花)。

2.對於童話《耳朵上的綠星》的FLASH多媒體課件。

3.故事形象的胸飾。

談話動過程說活動特點

1.重視幼兒的情感謝發和遷移,使主題得到拓展和昇華。該篇故事始終以情感線索相連,跟着情節的發展,孩子的情感也在不停地產生着變更,從寧靜平緩到傷感,再到激動和喜悅。幼兒假如能一步步體會這種情緒的變化,也就理解了童話的內容和意境。因此,本次活動不把活動的重點放在詞語和句子的學習上,而是透過配樂、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多媒體課件的渲染、孩子的模擬表演等手腕讓幼兒領會各種角色的心情,引發幼兒的內在情感。同時透過情感的遷徙:“你會去幫助誰?怎麼幫助他?”達到主題的深入。

2.注重氣氛的營造,引領幼兒來到故事情境中。環境賦予人的作用是家喻戶曉的,幼兒的聯想能力、進人情境的能力又是很強的。該篇童話故事存在特定的情境,故事發生在一個大森林裏,那裏有美麗的小草和玫瑰花……如果讓幼兒置身於這樣一種環境.就能讓他們更快地進人作品意境,身臨其境、親自感受。爲此,本次活動營造了這樣一個怡人的氛圍,孩子們坐在其中欣賞,與作品情境相吻合,爲實現教育目標服務。

3.尊敬幼兒,領導他們踊躍、自動地學習。新《綱領》中指出:“教師在教導過程中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撐者、協作者、引誘者。”因此在本活動中盡力體現這一點。從座位的擺放、幼兒自選角色、師生共同配合表演、激勵幼兒本人評估乃至先生與幼兒身材、眼光間的交換都有意識地貫徹這一理念,從而使孩子在學習中專一傾聽、動情對話、公道而豐盛地想像、積極而主動地學習。

說課稿 篇3

一、 說內容

中澳電子琴實驗項目教材第七冊第八課《大象王》。

二、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大象王》是一首雙手彈奏的樂曲,4/4拍,由四個樂句構成,旋律主要採用摸進的手法發展。曲調流暢,表示了大象在衆動物中高大、威武的形象。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爲: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和小同學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定的:

(1)指導同學感受樂曲中人物的形象,從而讓同學獲得情感體驗,培養同學對大自然生靈的熱愛。

(2)透過提供開放式情境化的音樂場景,並運用多媒體引導同學進行自由發揮的探究與發明活動。

3.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電子琴對各種動物形象進行表示較難。

三、 說教學方法

許多美學家認爲,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對於兒童來說,音樂情感與形式幾乎都能誘發其天然的審美衝擊與興趣。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使兒童在充沛地體驗中既受到情感地薰陶,又獲得形式、技能的領悟。

在本節課中,我以“美”爲突破口,以實踐爲中心,以技能爲手段,以能力爲重點,讓同學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發明。

1.創設情境

兒童是以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森林音樂會”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沛調動了同學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同學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2.合作學習

新課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創作美麗的森林時我充沛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透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表示各種大自然生靈的形象。這一學習方式不只爲同學創設了寬鬆、民主、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同學的創新思維,增強了同學學習音樂的自信心。透過合作,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

3.角色扮演

“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爲同學設定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

四、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了場景安排,在教室的正中間擺上了幾棵大樹,並在教室四周掛上了小鳥、小草等讓同學在《大象王》的音樂中進入教室。透過創設與情景,使同學彷彿身臨其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想象的空間。隨後我又以“教室內發生了什麼變化”引入“森林音樂會‘這一話題,讓同學說說對室內變化的感受,爲樂曲教學進行鋪墊

2.實踐體驗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每組小朋友都分配到任務,電子琴音色來模仿、表示各種小動物,可以用人聲模仿,也可以用動作來模仿,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扮演,這樣森林音樂會就拉開了序幕,透過聽、辨、演、猜等多種寓教於樂的活動中,使他們感受到各種動物的形象。

接着,多媒體上突然出現怪物羅易兇猛的形象,他揚言整個森林的小動物都要服從於它,但是多媒體只出現人物形象,沒有出現語言、動作和背景音樂,這樣的話就給同學出了一道難題,因此我採用讓同學爲這一動物形象製作音帶、效果爲“怪物”配音,這樣有利於給同學一個創作的平臺。

在這樣一個緊張的局面《大象王》走來了,它高視闊步,威武、勇猛,樂曲分爲兩樂段,第一樂段表示“大象王”聞訊趕來,小動物爲其搖旗助威,第二樂段表示“大象王”奮勇殺敵,擊退怪物,大森林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同學在電子琴上彈奏樂曲,並且用拍手、跺腳、捻指、擺動身體來感受樂曲的形象,欣賞範奏帶中的演奏與自身彈奏的進行比較,選擇與樂曲所表示情景相對應的音色進行彈奏,相互欣賞、相互點評。

3.合作創編與表示

分組討論樂曲前後幾個場景,合作創編音樂劇《大象王》,形式自定。

多媒體映示:

第一幕 美麗的大森林

第二幕 怪物羅易

第三幕 大象王英勇擊退敵人

第四幕 歡慶勝利

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一幕,分配角色,設計簡單臺詞,合作排練旨在張揚同學的個性,發展同學的想象力,曾強同學音樂扮演的自信心,培養同學的良好合作意識,讓每個同學享受表示音樂和創編音樂所帶來的勝利感和愉悅感。這樣一堂課就在音樂聲中降下帷幕。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電磁鐵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能量單元的第三課和第四課,因教學需要我將兩課的教學內容合併成一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能找出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係,並且根據自己的猜測進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由於本課的教學是在前兩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知道電磁鐵的組成,並且親自驗證了電磁鐵的性質。所以本課教學中,教師因勢利導,注意以舊知引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

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使用電池數量和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彙報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體驗自主、合作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使用電池數量和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

五、教學難點: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問題並設計實驗方案加以驗證、分析數據得出結果。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在這一個環節中,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探究氛圍,採用演示電磁鐵吸大頭針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目的是爲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匯入本課的教學內容,同時爲提出研究的問題埋下伏筆。

(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

我在教學中,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顧電磁鐵的組成和基本性質,目的是爲學生猜測“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係?”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設計實驗並進行驗證

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進行設計實驗,實驗方案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實驗操作,爲了降低學生的設計難度,我設計了一張實驗方案表,重點是要理解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與不同條件。透過交流,每個小組完善了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案後進行了實驗,並且及時記錄了實驗的現象。

(四)交流彙報,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詳細的彙報,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即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彙報交流、共享成果。

(五)電磁鐵的應用

這部分教學內容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電磁鐵的磁力之後,聯想到人類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電磁鐵,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專家、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某某選手。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蘇少版小學美術第八冊 第11課《乘車印象》(板書)。

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法分析,教學過程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本科所表現的內容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隨時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會有些形象和故事成爲你有趣的回憶。本課列舉了大量的學生作品,有刻撕紙版畫、剪紙作品、水彩作品以及兒童讀物插圖等作品。表現了日常乘車的一幕,透過這些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乘車印象有了進一步的回憶和了解,培養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的能力,表達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老師要着重讓學生觀察生活,表現生活。

教學重點:讓學生觀察瞭解乘車印象的特點

教學難點:怎樣表現乘車場景和印象

二、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心理特徵上已經能夠初步認識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能夠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小學四年級學生已能運用簡單的抽象邏輯思維去推理、去判斷。

三、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欣賞並回憶乘車印象內容

操作目標:用不同的表現手法表現乘車印象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法分析

本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引導發現法:

3、綜合演示法:

4、多媒體教學法:

5、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教師讓學生動腦想一想回憶日常生活的乘車印象......從而揭示本課課題——《乘車印象》

二、欣賞範作,開啓思路

教師透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讓學生欣賞有關乘車印象的圖片......由此開啓學生的思路,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三、教師示範,瞭解步驟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乘車印象的表達,教師進行現場示範講解繪畫步驟的方法,主要從1如何構思、2如何構圖、3如何刻畫細節、4如何着色和渲染氣氛、5如何整理 這五個方面進行講解。

四、快樂創作,個性表現

教師在此環節播放輕音樂,給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創作氛圍,教師巡視課堂,給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五、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學生創作完成後,將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這樣的評價可以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還可以相互點評,這樣可以取長補短,增進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最後,教師進行點評,教師要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教師概括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的,小結教學情況,肯定學生作品,鼓勵學生學習的熱情,交待課後拓展的學習任務,爲整個教學結束劃上完美的句號。

說課稿 篇6

下午好!我說課的篇目是《擬行路難》,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板書六大板塊來展開。

一、教材分析

《擬行路難》選自《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這本書着重從文學鑑賞的角度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散文,進一步夯實高中生古代詩文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文藝審美能力。

第一單元爲古代詩歌鑑賞,按照不同的教學要求本單元又可分爲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四部分。

賞析指導部分明確提出本單元教學目標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所謂“以意逆志”就是指我們在鑑賞詩歌的時候,一方面要在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的基礎上,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裏地理解詩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去推測作者的寫作本意,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謂“知人論世”就是指在分析詩歌時要結合作家的人生經歷、思想傾向、審美情趣和他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來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義。二者之間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在賞析示例部分,安排的詩歌是《長恨歌》,由於篇幅較長,難度較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自主賞析部分的《擬行路難》可以說是本選修教材的第一篇課文,科學地引導學生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角度來解讀詩歌既可以爲本單元的推薦作品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也可爲本教材剩下的兩單元詩歌的學習起一個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學習意義重大。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對詩歌鑑賞的要求以及14班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而制定。

(一) 《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

(二)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1、培養和激發學生閱讀古代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2、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學習鑑賞古代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個性化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 《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要求: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者可歸納爲十個字:學生 語言 形象 技巧 情感 。簡單地說,就是要以學生爲主體,從品味詩歌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表現技巧,感悟詩人情感這些角度來鑑賞詩歌。

(四) 高二(14)班學情分析:

1. 在必修二必修四的閱讀鑑賞板塊的古代詩歌學習的基礎上,(14)班學生已有一定的詩歌積累,具備一定的詩歌鑑賞方法;

2. (14)班學生基礎差,積累實詞少,完整地理解詩歌大意尚存在問題,對文字的分析能力還需加強;

3. (14)班是理科班,邏輯能力很強,形象能力稍差,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的文采性需要加強;

基於以上教學要求和14班的學情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 瞭解鮑照的生平及作品;

(2) 理解詩歌大意,背誦全詩;

(3) 分析詩句中“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

(4) 賞析比興手法的運用;

(5) 分析詩人形象。

2. 過程與方法:

(1) 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角度展開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從“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詩人內心的愁悶透過外在的動作表現出來;

(3) 從“知人論世”角度分析詩人悲憤苦悶的根源。

3. 情感、態度與價值:

(1) 把握詩歌情感,體會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

(2) 激發學生對詩人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對其才華橫溢的敬仰。

其中,教學重點爲:

(1)把握詩歌主旨,掌握詩歌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分析“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3)詩人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爲:(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2)比興手法的理解。

三、教法學法

爲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爲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環節,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爲詩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問題法。問題的科學設計不僅能突出教師的引導性作用,還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樂趣和好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它既強調教師給予足夠的課堂空間給學生,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種教法,又是一種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詩歌,弄清詩歌大意,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詩歌朗誦過程中,先由學生代表嘗試讀,再由學生點評朗讀效果,教師引導點評角度,最後由教師總結閱讀技巧,整個過程強調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在探究詩人“愁”的根源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社會背景和詩人生平深入探討詩人“懷才不遇”的具體性和社會根源。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倡導學生與學生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教師成爲課堂的引路人,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以杜甫和李白對鮑照的讚美匯入,從感性上給學生樹立鮑照的高大形象,讓學生敬仰、欽佩詩人,爲後面分析詩人的不幸遭遇作鋪墊,前後形成鮮明對比,加深學生對詩人內心愁悶的理解和對其懷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二)詩題解讀與預習答疑:樂府詩。“行嘆復坐愁”互文;“歌”,歌詠,吟詠。

(三)誦讀詩歌(重點)

學生集體自由讀—教師提要求:情感,語速,語調。

學生代表嘗試讀—學生點評,教師引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完成情感、語速、語調的教學目標。

教師配樂示範讀—教師示範,帶領學生逐句模仿讀。

學生代表示範讀—檢查模仿效果,學生示範。

學生集體齊讀—進步把握情感,揣摩語速語調。

(四)分析情感:

1. 承接朗讀的情感,提問學生:詩歌中那個詞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憤苦悶?從而引出詩眼“愁”?

2. 接着提問:詩人是怎樣表現這種愁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歸納出透過外部的動作行爲來表現內心的愁悶的寫法,引導學生找出《擬行路難》表現詩人內心的動詞。

3. 學生分四個小組用四字短語概括這些動詞所在的詩句,師生合作,透過比較辨別,得出最好的概括。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出詩人“愁”的層次感。

以上問題,既培養學生透過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情感的能力,又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詩歌語言的能力,強調師生的合作學習,注意從“以意逆志”角度鑑賞詩歌。

4. 提問:詩人“愁”的原因是什麼?引出從“知人論世”角度鑑賞詩歌。

5. 提問:詩人對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沒有清醒的認識?有。

6. 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呢?學生容易答出“命”,很難答到第一二句。教師引導:“命”是直接道出,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 提問:第一二句明明是寫的水呀?怎麼會是愁的根源呢?該怎樣理解?教師引導:此處用的是一種表現手法。學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師補充“起興”,綜合起來即“比興”。

8.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人對“命”的態度:知命認命 抗命 認命

這個問題的設計,注重文字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出文字的深度。

9. 教師小結: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瀉水興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嘆愁”“酌酒消愁”“悲歌斷愁”,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愁緒在不斷流動,不斷加深,當詩人情不能自已時,他發出了生命中的最強有力的吶喊:“心非木石豈無感?”可最終,也只能吞聲躑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後是詩人對不公平的命運的抗爭,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學完詩歌,我想,在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鮑照。

10. 詩人形象分析:讓大家在紙上寫,教師引導學生從外部形象和內部形象來展開。教師朗讀習作,然後點評。本環節調動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完成了分析詩人形象的教學目標。

11. 背誦詩歌:個人背—分組背—集體背

12. 作業:蒐集“愁”的詩句。

說課稿 篇7

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鳥類築巢的不同方法,積累相關經驗。

2、樂意用語言和動作表現鳥類築巢的不同方法,並知道鳥兒是我們的朋友,產生對鳥類的愛護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準備:

豐富相關知識,每人一冊圖書

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謎語:“不用手,不用斧,就能造出美麗的小茅屋。”(鳥巢)

(二)、匯入故事、激發興趣

1、出示四類鳥(山雀、老鷹、啄木鳥、火烈鳥)問問這些鳥你們認識嗎?

2、你喜歡它們嗎?爲什麼?

3、它們還是建築師呢,它們建造的房子是怎麼樣的?大家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三)、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提問:

1、麗麗出門後,遇到了那些鳥類朋友?

1、這些鳥朋友正在幹什麼?它們是怎樣築巢的?

2、它們築巢的方法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你最喜歡哪一類鳥兒朋友,爲什麼?

4、如果你是一隻鳥兒,你會怎樣築巢呢?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及對鳥類的關愛之情。

1、提問:鳥類是動物朋友,爲什麼說它是建築師?

2、世界上的鳥有九千多種,你知道還有哪些鳥會築巢嗎?它們又是用什麼材料築巢的?

3、鳥類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它們、愛護它們呢?

小結:

讓我們種更多的樹,並向人們宣傳鳥是人類的好朋友,讓我們的地球成爲一個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綠色大家園。

推薦理由:

動物大世界的主題之前上的是我們的城市主題,因爲上過奇特的建築,所以再上鳥類建築師,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話題進行討論,選材非常好。活動能夠較好的擴展幼兒的知識面,有一定挑戰性,因此孩子們在活動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討論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問題的設計較開放,給幼兒的空間較大。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石榴》是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石榴、音樂磁帶

學生:畫筆、白紙

【說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透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成熟的石榴樣兒。這一作畫過程,實際上是對感知內容的還原,即由抽象文字還原於具體形象。同時也是自己獨有的閱讀感受的表現,自我潛能的釋放,透過這一過程,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語言。新課程又十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如小組成員一起交流喜歡的詞句,一起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品嚐它的味道。)同學間相互啓發,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