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說課稿1.69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

可以說是寫馬詩裏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後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爲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緻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惟妙逼真。詩的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託付生命。“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着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爲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將教學目標鎖定在: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朗讀古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體會詩所表達的詩人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再現形象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在誦讀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基於此,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匯入,解詩題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關於他的詩,同學們能背多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背誦杜甫的其他詩作。接着引出課題《房兵曹胡馬》,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題,胡馬:古代稱來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馬,也就是詩中的大宛馬。教師講解和汗血寶馬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先認識杜甫筆下的雄健之馬,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爲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明詩意

《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因此,我首先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這一步驟來展開學習。自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尤其要注意讀出詩句的節奏,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本詩需要注意的字詞有:鋒棱竹批峻堪驍騰

學生採用讀讀、議議、查查、問問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初步解決後,反饋資訊,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理解詩意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在疏通字意的基礎上,感悟詩意,討論交流這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體會馬的外形,再抓住“風入四蹄輕”“體會馬前進的速度,抓住“真堪託死生”和“萬里可橫行”體會馬的驍勇,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邊讀邊想象這匹馬的外形和它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場面,將詩句在學生頭腦中轉化成生動的畫面,有助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三、細讀品味,悟詩情

透過以上教學,學生對這匹馬有了準確的認識,教師又繼續引導,作者的朋友房兵曹騎着這匹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報效祖國,假如是你是房兵曹,騎着這匹戰馬你會做些什麼呢?杜甫騎着這樣的好馬又會做什麼呢?教師介紹杜甫寫這首詩時唐朝國力強盛,他正處於青年時期,銳於進取,胸懷大志。至此,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馬的品格和杜甫的相似之處,詩的意境噴薄而出,在反覆誦讀、感悟中,營造特定的情境,突破了難點,實現學生、詩人文字三者之間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曉詩人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詩《春望》,採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聯繫老師介紹的杜甫的生活背景,自讀感悟詩的意境,鞏固學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以時間爲經線,深入認識偉大的詩人杜甫,感悟古詩獨特的魅力。

說教學反思:

1、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舉一反三,注重知識的遷移。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詩人的情懷。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品悟出詩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教學中,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詩句想象生成爲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並不失時機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投身於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憤詩人之所憤……於是,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在想象的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3、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情境,透過品析文眼,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透過多種誦讀方法,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意蘊,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導”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導”在聲情並茂的情境中,“導”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較好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不久前,我讀了一篇散文,文字中流露出的的真情震撼了我。它就是S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的課文《西風胡楊》,也是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首先我爲大家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

教材分析:

(一)、內容:

《西風胡楊》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滿激情和哲理的語言描述了“沙漠神樹”胡楊的堅韌、無私、悲壯的可貴品質,抒發了對胡楊的熱愛、同情和讚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單元以神奇的大自然爲題材,共選編了五篇課文,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時更要意識到:人類不僅有熱愛它的權利,更有保護它的責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觀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達方法是本單元的訓練專題,《

《西風胡楊》是本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在教學中,除了要繼續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外,還要繼續學習作者觀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寫作的表達方法。

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胡楊特點。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胡楊的熱愛、同情和讚美之情以及對環保事業的關注。

教學重難點:

瞭解胡楊的特點及作者對胡楊的深情讚美,理解作者對胡楊命運的同情及對環保事業的關注。

學前準備:

老師: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提前推薦孩子們閱讀《羅布泊,消失的仙湖》《沙原隱患》兩篇文章,豐富與課文有關的資訊。

學生:預習時讓孩子們透過查字典、詞典理解文中部分詞語的意思;查閱資料瞭解課文中提到的有關塔里木、羅布泊、樓蘭、西域的知識,瞭解胡楊的生存環境,生活狀態。

教學理念:

以新課程標準以讀促講,自主感悟的理念爲指導,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爲:

1、以讀爲主,讀中想象,讀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狀物散文,語言優美,充滿激情,散文之魂“情”動其間,讓孩子們在飽含各種情感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領略胡楊精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2、抓住“兩個版塊”,體會兩種情感。一是學習“胡楊之最”部分,體會作者對“沙漠神樹”的讚美,二是學習“胡楊之悲”部分,體會作者對“沙漠神樹”的同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直觀感悟,揭示課題

上課開始,伴隨着撼動人心的《命運交響曲》,我給孩子們展示一組胡楊在荒涼的戈壁上以各種姿勢挺立的圖片,(課件展示),然後緩緩匯入:“孩子們,這就是生下來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楊,他們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樹種。”這個環節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胡楊在茫茫沙海中倔強挺立地姿態,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談談對胡楊的印象,相機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孩子們憑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探究文字,品味語言,讀中領略胡楊之“最”。

進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胡楊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樹?讓孩子們帶着問題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讀課文。找到課文的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楊“最堅韌、最無私、最悲壯”的特點,孩子們彙報時我相機就板書出胡楊的三個特點(板書:最堅韌、最無私、最悲壯)。這個版塊作者用睿智的語言,生動的筆觸對胡楊的特點進行了描述,抒發了自己對胡楊由衷的讚美之情。針對這段文字的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步驟:

1、讀美文,讀中自主感悟。首先,我給孩子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胡楊的哪個特點給你的印象最深?”然後讓孩子們選擇印象深刻的內容自由讀,反覆讀,邊讀邊品味,邊讀邊欣賞,邊讀邊勾畫能反應胡楊特點的重點詞句,在讀中反覆揣摩它們的意思。

2、品詞句,領略胡楊精神。在孩子們充分品讀了課文的2—4自然段後,讓孩子們先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從哪些詞句體會出胡楊這一個特點的?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這時課堂上可能會生成兩種情況:也許孩子們感悟頗多,都躍躍欲試,交流很順利,也許交流的孩子寥寥無幾,這時,我會帶着孩子們先領悟一個句子,等領悟方法後,再讓他們走進課文,讀中感悟。他們可能會感悟到:“胡楊能在沙漠、鹽鹼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強。”“胡楊很謙虛,不和別的`植物爭名奪利。”“胡楊很堅強,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會給予肯定,讓他們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據孩子們的發言相機點撥這樣幾個句子,把孩子們的學習指向深入。(指幻燈)孩子們先說到哪一句就點撥哪一句:

(一)、點撥“他能在零上40攝氏度的炙熱中聳立……”這一句。先讓孩子們進行這樣一個句子填空(課件展示)再讓他們說說從所填的內容中體會到了什麼?然後抓住“零上40攝氏度”“零下40攝氏度”“侵入骨髓”“斑斑鹽鹼”“鋪天蓋地”“層層黃沙”等詞語進行理解,再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說說自己從這些詞語中彷彿看到了什麼景象,聽到了什麼聲音?再孩子們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時,我相機讓孩子們觀看這樣幾張圖片,(課件展示),這樣,透過理解詞語,想象描述,觀看課件,孩子們更能體會胡楊生存環境的惡劣,從而領悟到胡楊與衆不同的堅韌、頑強。此時,我便順勢讓孩子們飽含着敬佩與讚美之情朗讀這個句子。

(二)、點撥“胡楊是擋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們並不在乎。”“它們將一切浮華虛名讓給了牡丹……而是將這催肝裂肺的風沙留給了自己。”這兩句,先讓孩子們抓住“擋在”“身後”“不在乎”,三個“讓給了”,一個“留給了”體會出作者用擬人、比較的手法寫出了胡楊的無私,再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一個詞語也好,一個句子也好)來誇一誇胡楊,讓孩子們把心中對胡楊的讚美說出來,然後,我再用引讀的方式引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個自然段,把心中對胡楊的讚美讀出來。

(三)、點撥“它們生前爲保衛。”一句。這裏的點撥是在孩子們理解了“生前”“戰鬥”“死後”“仍堅定地挺立”幾個關鍵詞的意思後,我問孩子們:胡楊“生前戰鬥”是在爲了什麼而戰鬥?“死後仍堅定的

挺立着”又是在幹什麼?這一問讓孩子們聯繫第三自然段,體會胡楊是爲了身後的城市,村莊、青山綠水、芸芸衆生而與肆虐的風沙、惡劣的環境進行着戰鬥;領會胡楊爲了保護地球,保衛人類而耗盡生命作後一滴血的悲壯。

3、精讀延伸,學習寫作手法。在對課文的2—4自然段文字進行品味後,我再讓孩子們快速瀏覽這三個自然段,觀察這幾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從而啓發孩子們領悟出作者採用了先總後分的寫作手法來寫胡楊的三個特點。再以胡楊的第一個特點爲例,引導孩子們抓住“二十幾米”““零上40攝氏度”“零下40攝氏度”幾個數字來體會作者採用了數字描寫法表現胡楊堅韌的特點,當孩子們領悟方法後,再放手讓孩子們領悟描寫胡楊的無私和悲壯的特點分別用了哪些表達手法?這一個環節緊扣本單元“領悟作者用了哪些表達手法”這一訓練專題,爲孩子們今後寫作打下基礎。

4、賞美圖,情景交融,強化心中情感。在孩子們充分領略了胡楊精神後,我再向孩子們展示幾張胡楊的圖片(課件展示),當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懷着熱愛、敬佩、讚美的情感欣賞胡楊,感受胡楊的時候,我配聲情並茂的解說:胡楊曾孕育了整個西域文明。兩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蔥鬱的胡楊覆蓋,塔里木、羅布泊等水域得以長流不息,水草豐美,滋潤出樓蘭、龜茲等西域文明。這一個環節,讓孩子們對胡楊曾經的繁盛有一定的瞭解,爲接下來體會胡楊的遭遇埋下伏筆。

三、品讀中感悟真情,體會胡楊之“悲”。

此時此刻,孩子們剛剛領略了胡楊的風采,心中滿含着對它由衷的讚美,我話鋒一轉,進行這樣的過渡:“孩子們,而今,如此堅韌、頑強,爲着人類默默奉獻着的胡楊又遭遇着什麼呢?”然後讓他們馬上細細品讀課文5—8自然段,在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品讀完課文後,孩子們的表情變得嚴肅,有的凝重,有的憤怒,有的悲哀……這時,馬上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品出了什麼味道?心中有什麼感覺?孩子們可能會說到:從“兩千年前胡楊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從“胡楊也有哭的時候。”品出鹹鹹的味道;從“他們想求人類。”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從“我看到塔里木與額濟納旗的河水在驟減。。”這句話品出辣辣的味道,從“我怕……我擔心。。”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這整個過程,我都站在一旁靜靜地傾聽,放手讓孩子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只在最後點撥這一個句子:

點撥句子:“我站在這孑然悽立的胡楊林中……哪怕就三天。”點撥這一句時,結合課後第3題,在孩子們抓住三個“祈求”,理解了每一個“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後,讓孩子們聯繫生活,發揮想象完成這樣一道填空題:(課件展示)“此時此刻,我們也來到了這孑然悽立的胡楊林,我們繼續祈求,祈求……”這時,如果孩子們的發言不夠積極,我會給孩子們一些啓發,比如聯繫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內容,祈求“上游的人們不要攔水造壩圍墾開發”,聯繫我們的甚生活,祈求“人們要節約用水,要愛護地球水資源”…….孩子們的想象空間開啟了,發言也就更加踊躍了。

這一環節的設計,緊扣了本單元關注環保,愛護大自然的主題,讓他們意識到:人類不僅有熱愛大自然的權力,更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

四、迴歸課題,昇華情感。

在感受完胡楊的崇高品格和悲慘遭遇後,再來解決孩子們第一課時提出的疑問:“課文標題爲何用‘西風胡楊’”?這時,孩子們只要能聯繫課文中的內容,抓住重點詞語:烈烈西風、摧肝裂膽等詞,說出胡楊在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爲人類作貢獻等等我都給予肯定。最後,爲了把孩子們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設計了這樣推波助瀾式的引讀方式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課件展示),這節課,就在孩子們充滿激情與信心的回答聲中結束了。

(板書設計: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在學習“胡楊之最”這個版塊時,我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板書了胡楊的三個特點:“堅韌”“無私”“悲壯”,學習瞭解“胡楊之悲”時,我板書了最能表現胡楊悲慘遭遇的三個詞語“哭泣、擔心、祈求”,昇華情感時板書了“讚美”一詞,迴歸課題時用紅色突顯出標題中的“西風”兩個字。此設計既緊扣課文的重難點,又突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簡單明瞭,讓人一目瞭然。

尊敬的老師們,以上便是我對《西風胡楊》一課的教學設計,抓住了“胡楊之最”和“胡楊之悲”兩個版塊,以讀爲主,讓孩子讀中自主感悟,深刻體會到作者對胡楊的熱愛、讚美,也感受到了他對胡楊遭遇的同情和對環保事業的關注,教法的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重在以讀促講,自主學習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單元第2課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的(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計理念、教學程序以及教學給我的啓示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方面作深入思考。

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分別是《誠實與信任》、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和《九色鹿》。這三篇課文都是圍繞“誠實守信”這一主題而展開的。《誠實與信任》、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寫的是人與人、人與鳥之間的誠實與信任,《九色鹿》是一個民間故事,它雖寫的是一個背信棄義的故事,但民間故事傳達出的是人們渴望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誠實守信的美好理想和希望。四年級正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期,學懂這三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四個自然段。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居然、不由自主”寫一段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體會“言外之意、言中之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中體會鳥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感受到“相互信賴,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2、教學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我認爲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後的意思。教師應着力訓練,遵循“示範——嘗試”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徵,有順序地觀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發揮想像和聯想,仿寫時,可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五、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遵循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在(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教學,我將圍繞書後練習第4題,說說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這一話題展開教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板塊來進行本課教學。分別是:第一板塊:整體感知;第二板塊:讀中感悟;第三板塊:自讀自悟;第四板塊:仿寫段落。

板塊一:整體感知

課文四、五、六三個自然段,主要寫珍珠鳥和我的關係,從漸漸親近到親密最後到親暱的過程。學生自由朗讀,悟出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精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在本節課我將重點指導、分析課文第4自然段,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的第二板塊:讀中感悟。

板塊二:讀中感悟

1、 聽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評價。讀書要品味,要能從語言文 字裏讀出味道來,這叫“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2、 教師出示第四自然段:

① 比如文中的這個“只”字,你能從中讀出點什麼意思來?

(“只”是僅僅的意思,說明珍珠鳥的活動範圍很小,它很害怕人,很膽小。)

再看這個“竟然”?

(“竟然”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意思,說明珍珠鳥膽子大了,不大怕我了。)

“索性”(乾脆,說明珍珠鳥膽子越來越大,對我完全放心了,不再害怕我了。)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古詩三首》是部編本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家國情懷”爲主題的一篇課文,前兩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唐代的詩人王昌齡和王維。第三首古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陸游。

《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從軍行七首》的第四首。詩歌透過描寫在陰雲密佈、滿眼黃沙的瀚海“孤城”中擔任戍守任務的將士的寬廣胸襟,表現了他們立誓破敵、決戰決勝的頑強鬥志和愛國主義的豪邁氣概。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的佳作。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中年從軍西南,壯闊的現實世界、熱烈的戰地生活,使他的詩歌境界大爲開闊。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憶的“中年始少悟,漸欲窺宏大”;《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所自述的“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浩氣吐虹霓,壯懷鬱雲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蟲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陰,而志氣不衰,鐵馬冰河,時時入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衆命運的無限關切,對南宋統治集團苟安誤國的無限痛恨,在這首七絕四句中盡情地傾吐出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爲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安史之亂迫使詩人攜家帶口流連輾轉,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顛沛流離讓詩人飽受戰亂之苦,風雨漂泊的生活終於在勝利的喜訊中成爲過去,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終於可以過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這些,詩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極而泣,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該詩語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談話,卻又蘊含着深厚、強烈的愛國情感。在語言表達上該詩也沒有堆砌的華麗詞藻,沒有生僻難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會寫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4)深入理解古詩內容,學會背誦古詩。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字詞,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憑藉語言文字註解、圖片等,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3.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文字有獨特的閱讀體驗。但是對於邊塞詩學生讀得較少,再加上學生對於古詩的時代背景瞭解較少,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的資料,必要時教師在課堂上爲學生補充有關的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教學中,設定情景,激發學生認知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探究。

2.說學法:

教學過程體現“以讀爲本”的新課標理念,教學中,始終讓讀貫穿着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古詩詞的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入情入境的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的思想的啓迪。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古詩的特點,引導學生或交流與古詩內容相關的古詩,或交流與古詩作者相關的古詩,或欣賞與古詩主題相關的歌曲,其目的都是爲了激發學生認知興趣,使學習成爲他們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前提。

2.交流資料,感受古詩。

由於古詩與現代的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課採用了朗讀感語法、情境教學法,並適時地補充一些資料,以幫助學生感受千年前悲壯、蒼涼的邊塞生活。我還播放了歌曲《從軍行》《送別》和反映故事內容的畫面,學生很快被那動聽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戰場的宏大的場景,一下子把大家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彷彿親眼目睹了激烈的戰鬥場面。同時,我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將士們忠心報國的豪情壯志。

3.藉助註釋,理解詞語。

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有關資料理解古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交流探究,理解詩句的意思。

4.熟讀深思,層層深入。

在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瞭解時代背景、理解重點詞語、從字面上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梳理詩中的重點詞句,進一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詩的詩意,想象詩歌的意境,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在整個過程中,透過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5.課堂總結,拓展閱讀。

在本課的教學中適當地安排延伸和拓展,目的是爲了讓小學生能更多地接受傳統詩歌的浸潤。在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時,指導學生學會對文字的整合,同時加強與課本以外教學資源的聯繫,增大課堂容量,力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在《從軍行》一詩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同詩人”作品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同詩人的作品,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教學中,抓住“同主題”作品拓展延伸。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中,有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學時,資源整合,主題凝聚,學生就能在把握基點中生情。

在課堂教學中適度拓展學生學習詩文的空間,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習詩文,繼承傳統,弘揚中華文化,它不僅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思想,也順應着時代發展的要求。拓展閱讀,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文學修養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引導學生在古詩詞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飛心靈。

七、說作業設計:

透過課後作業,檢查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情況,幫助學生背誦和積累古詩,進一步理解古詩內容,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先寫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圍環境,接着寫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特點,最後寫莫高窟是藝術寶庫。

二、說目標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感受這些風景名勝的美麗,體會到作者蘊於字裏行間的喜愛之情。”根據大綱要求,課文類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文字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極好例子,可以透過朗讀的訓練,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2、藉助圖片和音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莫高窟的藝術特點。

根據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從本課描述的內容極具鑑賞性,在教學中運用展示圖片和音樂相結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特點,這課學習的重點從內容上講欣賞莫高窟的藝術特點(彩塑、壁畫),難點就是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四、說教法

《莫高窟》是繼講讀課文《江南水鄉——周莊》、《美麗的小興安嶺》、《香港夜色》之後的第四篇課文,學生對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本課立定於目標儘可能讓學生確定,問題儘可能讓學生提出,方法儘可能讓學生掌握,內容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

下面,重點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談話匯入,走進生活。

教師出示泥塑、談繪畫,透過問題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構建學生已有的認識,接着引出課題,藉助圖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莫高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樣,學生透過朗讀課文,尋找答案,激發學生走進課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目的是爲了後面學生找描寫彩塑、壁畫的內容打下鋪墊。

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質疑問難,圍繞研究性的問題,學會篩選性閱讀,探討,我們的課堂充滿了問題,纔會學趣盎然。(如果學生不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提問,養成能提問的好習慣。)

四)、精讀品味,點撥提高。

1、你最想讀哪一段內容?(根據學生情況,教師隨機進入,這樣,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尊重學生。)

2、品讀“彩塑”一段。

(1)朗讀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特見解。)

(2)欣賞圖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學生欣賞圖片,形象具體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態。)

(3)品味體驗:欣賞了彩塑,再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爲什麼?(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繪彩塑的神態。)

(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字裏行間蘊於情感。)

(4)對話追問:同學們,我們學會品味語言還不夠,還要學會和課文對話,請你們追問一下古人,他們當時塑造神態各異的彩塑,心裏是怎麼想的?(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真正與課文對話,與課文交流,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5)美讀感悟:把你自己對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放音樂)學生配上動作。(此目的是透過美讀、模仿,讓學生體驗、感悟、薰陶,在語言的海洋裏領會情感。)

(6)想像說話: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會怎樣嘖嘖讚歎?(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鳴。)

3、總結言語感悟的策略。(放幻燈片)

(滲透學法指導)

4、自主品讀彩塑一段,讀後彙報交流。

5、欣賞了莫高窟的壁畫,此時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畫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呢?

(學生進行合作性閱讀,增加課堂的資訊量,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的內容。)

6、齊讀課文最後一段,用橫線畫出最能體現莫高窟地位的詞,你怎樣理解?我國除了莫高窟還有什麼是“舉世聞名”的?“結晶”是什麼意思?

(透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領會莫高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並理解“結晶”的意思,激發學生對我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五)、欣賞影片。

(進一步瞭解莫高窟的藝術,激發學生內心對莫高窟的欣賞,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說:板書

14莫高窟

彩塑

壁畫

(栩栩如生)

(宏偉瑰麗)

結晶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草原》這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上好這堂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範文,在本組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爲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並理解句子中把什麼比做什麼。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爲:學會字詞,理解句子並體會思想感情;瞭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說教法】

以學生爲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

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

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

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

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

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爲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鑑,具體生動的圖像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爲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覆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透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繫,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裏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爲什麼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教學過程】

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後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嘗試着在旁邊註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讀爲本、以質疑研討爲主線,以自主發展爲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

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討論,你認爲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裏用比喻的,把羊羣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羣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教後總結】

本堂課,我重點採用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以讀爲本,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新課標》中也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朱老師執教《莫高窟》一課,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而有效地讀書,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讀中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讓學生在讀中自悟自得,從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以疑促讀,讀中理解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有疑處。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的效率。莫高窟位於我國西北邊陲敦煌,歷史悠久卻遠離現在學生的生活環境,如何設立情景,引發學生的興趣。

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質疑解疑的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實踐、自行發現、自我建構的過程。上課開始,朱老師圍繞莫高窟的藝術價值,課文是從哪些方面的具體描述。從而帶動了全篇的閱讀,讀文學習,貫穿全過程。

二、“讀中品,品中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講過,讓孩子們讀,讀,反覆的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爲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透過讀,去解決閱讀課上的幾乎所有的問題。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能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讀”在語文學習中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的確,課文的理解靠讀,字詞的掌握靠讀,語感的領會靠讀,主題的把握靠讀,學生感情的融入也靠讀,好的朗讀勝過繁瑣的講解。

本課結構明確,條理清晰。特別是二、三兩自然段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透過教師朱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髮現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合作自學,將品發展到學、仿、創新。

朱老師將第二自然段“彩塑”部分作爲教授的重點,引導學生總結本段的寫作特點:

(1)總——分的結構。

(2)習作手法:排比句,分寫的部分詳略得當。

將第三自然段放手交給學生交流自學,當然放手不等於不管不問,教師在此時是幕後的指引者,透過自學前的幾個指引性的問題,給學生自學的方向,輔助學生自學。如果所提問題更具層次性、坡度性,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更好了。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文的教學中,朱老師力求讓學生學會朗讀,即透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透過讀,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在反覆朗讀進入文中情景.根據不同人物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學生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這一道理。總之,朱老師這一課是成功的,值得學習。

朱老師在主講《莫高窟》一文時,採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全面理解,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