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說課稿1.52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本節課教學的總體設想:

1、本節課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說明文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爲主題。《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典範的說明文,課文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學習這篇課文,既可以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瞭解,又可以增強我們對祖國的傳統建築藝術產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對我們學習、寫作說明文都具有指導性。所以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對於學習本單元其它課文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2、教學目標及完成目標的策略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瞭解祖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瞭解故宮博物院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二是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能力目標一是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二是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德育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爲實現這些目標,我爲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讓學生對故宮博物院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透過聽錄音,使這篇課文就像一部風光片一樣呈現在了學生面前,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我爲學生準備了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讓學生自己當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故宮博物院,學生在介紹的同時,自然而然就熟悉了本文的寫作思路,也學會了運用空間順序寫作說明文。學生在欣賞圖片的時候,對故宮博物院高超的建築藝術 不免讚不絕口,本文的德育目標的完成應該不是大問題。

3、本節課應達到的教學質量

學習完這篇課文,學生首先應該驚歎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精神,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其次讓學生理解說明文中的空間順序,爲學生寫作說明文打好基礎;第三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二、教材分析

1、重點、難點分析

本文是一篇比較典範的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故宮博物院,對於這樣龐大、這樣特殊、這樣雄偉的建築羣,除了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外,主要還應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所以本文確立的教學重點一是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二是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教學重點是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裏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2、教材的取捨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薈萃,它在我國封建社會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建築佈局也體現了這一特色和功用。本文又是介紹它的一篇說明文,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說,它的歷史地位已沒有必要詳細講解,至於它的建築風格我們又沒有專業的知識,所以在理清說明文的順序後,重點分析了文章的5到8段。因爲作者在取捨時,也是抓住了太和殿的重要性,對它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描寫

三、教法學法設計

1、本節課所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

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理清課文字的說明順序。圖示法。利用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配合相關景物圖象,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遊覽路線。延伸拓展法。標新立異,轉換立足點口頭介紹故宮,內化課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滲透課題研究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繼續使用我校語文組推廣應用的三單元閱讀教學法。在認知閱讀階段,主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完成本節課的德育目標;在理解閱讀階段,主要是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理解本文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拓展閱讀主要是訓練學生對空間順序這種說明方法的應用。

3、學習方法的設計、學生技能的培養

本節課主要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主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掌握文章按空間順序寫作的特點;合作學習主要是學生分組理解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探究學習設計了說話訓練: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我們的學校,要求重點突出,總說分說結合。

四、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和

1、資訊技術與教學目標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確立的學習目標可以有重點的進行展示,而且可以實現跳出課本教語文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多媒體展示的內容,不但形式鮮活,而且利於完成教學目標。像製作的故宮博物院視頻資料、我校的視頻資料都爲學生創造了學習的情景,帶領學生走進美的殿堂。學生在直觀感受中對問題的理解自然深入淺出。

2、資訊技術在本節課中的作用及長短期意義

資訊技術在本節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在學生當導遊時,讓學生對照圖片說明,既便於理清學生的思路,創造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五、教學特色

1、本節課的主要特點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大量故宮博物院的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的殿堂,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在這堂課上,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都能參與到課堂上。

2、本節課新穎獨到之處

因爲本文是一片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故宮博物院,所以我讓學生自己當導遊,向其他同學介紹故宮博物院。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本文有了全面的瞭解,而且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拓展閱讀階段,設計了說話訓練——帶領他人蔘觀我們的學校。先向學生播放學校專題片,引導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對學校有更全面的認識。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美麗的西雙版納》,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遊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向我們介紹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字裏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八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過《小石潭記》、《阿里山紀行》,對遊記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且遊記屬於散文的一種,這類散文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因此我的目標設定爲:

知識與技能:1、透過課文感知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2、瞭解運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的方法。3、學習透過對照手法表現西雙版納神奇秀麗自然風光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1、結合文中相關注解,理解文章內容。2、倡導學生課前查找收集關於版納的資料增加感性認識。3、課堂上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體會傣族人民獨特的人文風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難點:1、透過對照手法體會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的神奇秀麗和人文景觀的質樸意深的特點。

2、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教法

教學中透過圖片,音樂等輔助手段,讓學生直觀地欣賞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感受當地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還需要引導學生透過多讀多想才能體會得出。

對照手法的運用是難點,在問題設計中我用了填空題的格式做引導。爲了幫助學生賞析語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賞析格式。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學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所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①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學會快速閱讀,並掌握在快速閱讀中篩選資訊的能力。

②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並透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三、教學程序

本課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有兩個目標:1、透過欣賞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2、體會對照手法的運用,深層次感悟“美”的內涵。

一、故事匯入

上課開始,我講述了關於潑水節傳說的故事,目的之一:激發興趣:之二:爲後面講解傣族人對待水的態度蓄勢,提供鋪墊。

二、感受美(瀏覽課文,探美)

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第一次讀課文之後的感受牽出神奇秀麗心馳神往這條明線後,再要求以"《西雙版納》美在……"說說版納的美.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瞭解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徵。

三、品讀美(朗讀課文,尋美)

這一環節設計了小組合作,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方面體會西雙版納的美。

學生透過朗讀課文,透過問題由淺入深地體會熱帶雨林的特點,其中穿插對照手法是爲了點明西雙版納的神奇的特點。如果說自然景觀的美是大自然對版納的恩賜,那麼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則是這個民族獨特的魅力,文中多處資訊向我們展示了傣族質樸意深的民風民情。讓學生閱讀課文從文中提供的資訊中去考察人文景觀的美,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瞭解傣族的風俗文化,進一步感受西雙版納的人文景觀的美.

人文美是重點,在問題的設計上與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達,對“嫵媚”一詞含義的理解是難點,目的想點明作者對這幅風情畫的喜愛之情。概括,西雙版納的風俗美美在互助友愛、善良虔誠、樂觀從容、質樸意深……

四、表達美(神遊圖片,悟美)

出示西雙版納代表性景觀圖片,配葫蘆絲樂曲。增加感性認識,結合課文內容深切感受西雙版納之美。

暢遊西雙版納回眸那個金孔雀飛出的地方,那片神祕珍貴的熱帶雨林,那顆我國西南部邊境線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迴歸線上唯一的綠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物王國”的美麗的西雙版納……

美就大聲贊:西雙版納美在……美在……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總是濃的化不開的碧綠。

美在水,無論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軟軟地淌,嬌嬌地流。

五、內化美

在我看來,西雙版納之美,美在神祕、美在包容、美在和諧、美在自由、美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一環節我設定了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的圖片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對比播放,爲了喚醒同學們善待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提示:你從傣家人對待水的態度中感悟到了什麼,我們如何看待人與自然這個永恆的話題。

表達:亞馬孫熱帶雨林已經遭到破壞,美麗的西雙版納未來的命運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達你對“美”的理解。

設計意圖:我認爲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裏,美先在心裏纔會在眼裏。真正的美是心靈美,是善良,是真誠的態度。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後的深刻體會。課堂最後以不圓滿結束,前一節課安排見學生時我已預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客觀原因:1、學生之前沒有接觸課文,對內容較陌生對西雙版納沒有一點積累和印象。2、由於對資訊把握不準,我按第二課時準備的學案。3、我所抽的班級沒有固定的小組,上課前才臨時分的導致課堂效率過低。

主觀原因:1、個人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2、對學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沒有堅持在課堂上使用。3、備課過於注重實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

總之,這次任務完成了,無論結果如何我盡力了。在這過程中我收穫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訓,有對今後教學的思考。至少,這個過程中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淨化,我完成了一次“尋美”的歷程,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許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語文老師的幸福。感謝這次公開課的洗禮,致敬!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傳統美德的語文滲透課,題目是《送東陽馬生序》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送東陽馬生序》出自於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明初文學家宋濂寫給同鄉晚輩馬生的一篇臨別贈言,在文中,作者敘述了自己早年求學的艱難和勤奮苦讀的經歷,以此勉勵馬生勤奮刻苦,成爲德才兼備的人。這篇文章中所蘊含的勤學苦讀的思想內容,正是對學生進行立志勤學這一美德教育的絕好素材。

據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反覆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習古人立志成才,勤奮苦讀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勤奮刻苦的求學精神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運用情境創設法、討論點拔法等教學方法。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走進文字、體驗情境,深切感受作者的求學之苦。

三、說學法。本課的學習要以讀爲主,透過聽讀——朗讀——誦讀——品讀來理解內容,領悟主旨。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對聯)同學們一定熟悉這樣一副對聯:“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的,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許多傑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與他們的勤學苦讀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送東陽馬生序》。瞭解一下明代文學家宋濂的求學故事。

(二)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我先播放課文的示範朗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透過聽讀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導學生透過自由讀、單個讀、分組讀、齊讀等方式熟讀課文。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採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疏通文意。瞭解文章基本內容。

2、再讓學生觀看動畫,講一講宋濂求學的故事。

3、之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一是小時候,家貧無書,靠借書、抄書來頑強學習。二是成年後,求教無師,不得不到百里之外,從師叩問。三是求學生活異常艱苦,負籍遠遊,環境惡劣。粗茶淡飯,衣着破舊。

(三)品讀賞析、領悟主旨

1、首先,我問:文中哪一情節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最讓你感動?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語句進行揣摩、品味,如“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時節,硯臺都結冰了,宋濂還堅持借書、抄書,足見其意志之堅。“負篋曳屣”“蘊袍蔽衣”,體現其生活窮苦;再如“窮冬冽風”,“大雪深數尺”以惡劣的環境,反襯出作者求學的決心之大。

透過對這些關鍵語句的品讀賞析,使學生以進一步認識作者的求學之苦。

2、然後,我進一步啓發學生思考:家貧無書,沒有老師,生活艱苦,作者宋濂的求學之路可謂困難重重,而他最終卻學有所成,成爲一代大儒。那麼你認爲宋濂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組織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而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思考,在教學中,學生透過討論得出了以下結論:

原因之一:作者具有非凡的毅力,能十幾年如一日地勤學苦讀,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原因之二:堅定的志向。宋濂從小就立志要成爲一名學問淵博的人,(這個志向、目標是他成功的動力。)正是這樣一種宏偉的志向支撐着他,激勵着他,讓他在學習的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原因之三:他有對知識的強烈渴望。有精神境界的高尚追求,因此不在乎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把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在學業上,所以終有所成。

3、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寫作手法。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己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達官顯貴,而贈言的對象是一個同鄉的晚輩,但文章卻沒有盛氣凌人之感,這是爲什麼?透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因爲作者不是以長者身份自居板着面孔講道理,而是用夾敘夾議的手法,透過敘述自己年輕時代求學的故事,讓晚輩從中領悟道理,這種現身說法、寓理於事的寫法,極大增強了本文的感染力。

(四)聯繫現實,拓展延伸

1、理解宋濂故事的時代意義。請學生說一說:從宋濂求學的故事中你獲得了哪些啓迪?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來談。透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並在古今學習環境的對比中,感受幸福、學會珍惜,進一步明確立志勤學對於一個人成長和成才的重要意義。

2、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講一講,你還知道哪些古人勤學苦讀的故事?

囊螢映雪

懸樑刺股

鑿壁偷光

韋編三絕

畫荻教子

3、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那麼在學習中,除了要繼承古人“勤奮刻苦”的精神之外,還需要怎樣做才能使學習更科學更高效?

在教學中學生說出了以下觀點

①今天古人那種頭懸樑、錐刺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爲像這樣在夜晚強忍着睏倦學習,雖然他們精神可嘉,但是效率不高而且有害身心健康。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休息和睡眠雖然浪費了時間,但他卻爲第二天的工作和學習蘊蓄了精力”應該講究方法,抓緊白天的學習時間,晚上儘量不“開夜車”,這樣勞逸結合、有張有馳才能讓學習更科學高效。

②可以利用網絡來幫助學習。

現在,幾乎每個同學家裏都有電腦,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許多便捷。比如有一次我在讀書時遇到了一句詩,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就上網查找,結果關於這句詩出處、作者、背景、解釋甚至與這首詩相關的其它詩,等全部資料就一下子呈現在我的眼前,真是應有盡有。從那之後,我經常上網查找我需要的學習資料。我覺得藉助網絡學習太方便、太快捷了。希望同學們也能有效地利用網絡。

③科學用腦,講究學習方法,如利用人體的生物鐘規律,比如早上八點到十點,是記憶能力最強的時候,適合學文科,而下午2點到4點,則是推理能力最強的時候,這時最好做理科的題。還有,連續用腦1小時之後要休息一會。保護好視力

④不要把學習當成苦差事,變勤學苦讀爲勤學樂讀,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拒絕誘惑,專心致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業上,並且要活到老,學到老,不可一勞永逸。

透過討論使學生明白:今天的學習,固然需要古人“勤”的精神,但要勤而有度,勤而得法。這樣才能學到更多、更廣、更深的知識,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最後,進行課堂小結:古訓說得好:“好讀書時不好讀書,好讀書時不好讀書”。同學們,我們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學習的大好時機。讓我們秉承中華民族立志勤學的傳統美德,勤字當頭,猛志常在,自強不息,努力拼搏,在求知成才的大道上闊步前行,早日成才,報效祖國!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

《老王》是寫人散文,主要寫了作者與車伕老王的交往 ,反映了老王艱苦的生活及其苦境中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也體現了作者平等的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語言質樸、感情真摯。

二、目標、重點和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根據要求,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點:

1、閱讀課文,能概括出人物特徵,初步領悟作者所要表現的“善”——認識善;

2、透過文段朗讀體會和討論交流,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品味善;

3、聯繫文章背景和寫作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在生活中踐行“善”——尋找善、踐行善。

重點:分析“老王”和“我”兩個人物形象,在準確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特定時代背景,力求對人物品質有深入認識。

難點:在於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楊絳的人格魅力,學習她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精神關注不幸者的做法。文革背景。文革 ,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這段歷史,要到八年級下學期纔會涉及。語文裏,第五單元季羨林的《幽靜悲劇》裏會涉及一些。那是個一切顛倒的時代。現在的學生很難理解那時的一些異相,有必要做較多的補充說明。

三、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談話法和探究法。講授法便於教師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談話法和探究法,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和勾畫圈點讀書法,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動手動腦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四、教學程序

1、直接匯入,出示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楊絳的文章《老王》。

(1)先請大家欣賞一副素描,根據楊絳的《老王》畫的。(出示畫面“老王”)大家欣賞一下,你們喜歡嗎?

(2)這樣一位老王,73歲高齡的楊絳爲他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還被選入了中學課本。楊絳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有誰能爲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熟知的楊絳?

老師補充相關知識。

這樣,利用人們的一般印象和作者文字的矛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閱讀課文,認識善:

老王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請大家閱讀文章,認識老王。注意:坐正,大聲朗讀。在閱讀過程中,請不要忘了拿起你的筆,畫出你認爲重要或有疑難的地方。

(1)解決生字詞。讀完文章,有沒有困難的生字詞?如果有,請自己站起來提問;如果沒有,在自己的本子上快速寫出相應的字音。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

這樣做,爲學生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同時,營造輕鬆的氛圍。·

(2)請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老王名片。

姓名:

職業:

外貎特徵:

家庭住址:

家庭成員:

利用名片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3)思考:老王是怎樣的人?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學生討論完畢後,多媒體展示)

(4)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一位苦而善的老王。在與老王的交往中,作者是怎樣一個人呢?請同學們說出對作者的瞭解。找出文中相應的文字來說明。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或者在聽讀中思考問題,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聯繫背景,品味善

老王是善的,楊絳是善的。

這,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文字中感知到。作者僅僅是表現這種善嗎?

閱讀文學學作品,要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篇文章的背景。

(1)故事背景:文革期間

增加相關背景:那是個一切異化、顛倒的時代。從文中可以看出,載客三輪被取締了,老王不能蹬車了;知識分子去幹校了,默存的腿不得走路了。其實,現實遠不是作者寫得這樣簡單。

楊絳,一位端莊、文雅的女子,她在文章《從“摻沙子”到“流亡”》中說自己和丈夫打人、踹人、咬人,終至從家中逃出去。

在這種環境中,老王沒有如以往一樣對待楊絳夫婦。楊絳夫婦經濟苦難 ,依舊如以往一樣對待老王。這種善是最醇的善,體現了良知在苛刻環境中的堅守。

(2)寫作背景:文章寫於1984年。

當時,很多經歷了文革的知識分子都會以自身的不幸去控訴。在楊絳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控訴,更可以看到金子般的美德。我覺得,在本文中,善別有一番意味。它包含着一種複雜的東西,一種苦難中人性的光輝。

請大家閱讀最後一點,仔細品味最後一句,說說你們的理解。

學生討論。明確:楊絳的虧欠來自於她的善良,來自她的慈悲,來自她的睿智無法解決命運的不公。

這樣,引導學生研讀文字的深意。

4、聯繫體驗,尋找“善”

今年7月17日是楊絳100歲壽辰。她說:我今年100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100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多媒體展示)

看了這段話,再讀讀《老王》,我感受到一種對心靈的拷問。經濟發展了,人們卻開始感慨道德的淪喪。老人摔倒了,無人敢去攙扶;肇事車輛撞人了,揚長而去……人性本善,善在哪?

“我得洗淨這100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們是否有勇氣去追尋心靈的澄淨呢?楊絳用她的筆敘述了她和老王交往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老王的善,也讓我們看到她的善。這種善在當時、在現在都是非常難得的。世上不是沒有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套用一下,世上不是沒有善,只是缺少發現善的眼睛。

請用你的眼睛、你的心去發現,請用你的筆去記載,找出我們身邊的“善”。

學生思考、構思。

5、小結課文,踐行善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楊絳的《老王》,認識善、分析善、尋找善,希望大家踐行善。“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讓善環繞我們身邊,共創美好的家園。(音樂《上善若水》)

作業:(1)再讀課文,識記字詞,感悟善;

(2)尋找身邊的“善”,自擬題目,寫作成文

(3)推薦閱讀:楊絳《幹校六記》、《我們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本文的教學目標

1、識託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採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啓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爲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鑑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匯入新課)匯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於陶淵明我們並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瞭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讚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瞭解,

第二環節,採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

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

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

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

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併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彙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②默讀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小組討論後彙報,,最後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③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讚語部分,(在這裏問題環環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④爲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瞭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讚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後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麼做中,小組討論後彙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於面對現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