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數學四年級《相交與垂直》說課稿

說課稿3.16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相交與垂直》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四年級《相交與垂直》說課稿

小學數學四年級《相交與垂直》說課稿1

一、教材的認識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於以上理念,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此,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縱向結構,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一)關於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9—41頁的《相交與平行》。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關係。生活中有許多平行這些都是教學本單元內容的現實背景和有意義的素材。教材結合生活情境教學兩條直線間的位置關係,有三個好處: 一是有利於學生憑藉生活經驗形成數學概念;二是有利於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三是有利於學生從數學的視角觀察世界。

(二)關於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認識平行線; 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創造一組平行線。

思維發展目標: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情感與態度目標: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創造一組平行線。

(三)關於教學流程

爲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自主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

1、設疑激情: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課中讓學生隨意擺倆根小棒後將其位置情況畫在紙上。教師收集一些學生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情況,讓學生分類。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並且強調學數學感及鑑別結構和規律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在新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透過觀察、思考、交流,理解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位置情況,並透過自主操作、交流,掌握做一組平行線的方法。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着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線,體會平行線在生活中的作用。

4、交流評價:學生透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透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爲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爲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如教學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三、教學過程(相關圖形參見課件)

(一)設疑激情

1、學生隨意擺兩根小棒,並用直線表示小棒畫出小棒的位置情況。(學生畫的都是兩條直線不同位置情況,突出教學目標:研究的是兩條直線,<板書>)

2、出示教師在一個長方體上不同的面上畫兩條直線和學生的畫在紙上的兩條直線進行比較,引出同一個平面。<板書>

3、出示兩個長方體:它們的正面畫有一條直線,如課件上擺好。質疑:這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嗎?移動一個長方體,再問:這兩條直線還在同一平面內嗎?

4、聯繫生活:你能在教室裏找到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嗎?

5、明確學習目標: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二)引導探索

1、 認識相交

(1) 分類:課件出示4組學生畫兩條直線的情況,請根據直線的位置特點分類,並說說分類的原因。引出相交。

(2)再次分類:根據直線無限長的特點,將2、4組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分別延長,(這裏可以

<板書><板書>

讓學生在腦中靜思一段時間)發現問題,再次分類。說原因。

(3)質疑:在同一平面內怎樣判斷兩條直線是否相交了?

2、 認識平行

(1)引出平行: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補充板書並引出課題:相交與平行〉。

讓學生說說1—4組哪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並說出誰是誰的平行線。

(2)(課件出示):判斷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爲什麼?

(3)(課件出示):說出各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幾組平行線段?

(4)(課件出示):生活中你見過互相平行的線嗎?找一找?

(5)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你見過互相平行的線嗎?

(三)應用提高

做一組平行線。

請學生利用自己的學具做一組平行線。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集體交流:

(1)擺:利用兩根小棒擺出一組平行線。

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擺。

出示一張畫有幾組平行線的紙,讓學生在紙上擺小棒。

利用這張紙上的平行線:你能找出幾組平行線,你能有次序的找嗎?

(2)折:將紙對摺形成平行線。

(3)畫:在有條紋的數學本上畫出一組平行線。

(四)交流評價: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小學數學四年級《相交與垂直》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相交與垂直》是選自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節的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屬於新課標中“空間與圖形”的一部分。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學習和認識了線、直線、射線、角等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相交與垂直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今後繼續學習正方形和長方形奠定基礎。陳老師確定了以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初步感知平面圖形中兩條直線的相交與垂直。

②能利用三角尺畫直線的垂線及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③理解點與直線之間的所有連線中垂線最短的原理,並能運用這一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體會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特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和勇於探究的精神,以及感知生活中處處皆數學,熱愛數學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感知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特徵。

2、能正確畫出點與線之間的垂線。

教學難點: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教學大綱,以及結合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本課時陳老師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引導學生透過“感知、觀察、比較、分析、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採用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讓豐富學生的感知,讓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三、說學法

新課標強調“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本課時的學法指導上,陳老師將讓學生在感知體驗、小組合作交流、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以及運用的過程,讓他們能夠清楚地理解平面中兩條直線相交與垂直的概念,如何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生動而活潑。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完成教學任務,本課時的教學過程陳老師分爲四個環節六個小步驟來完成:

(一)學情調查(二)質疑探究(三)達標檢測(四)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爲了完成教學目標,將內容細化爲四個小步驟,以便學生能夠理解和運用知識。

第一個環節:學情調查陳老師設計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線,得出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交平行線。

第二個環節:質疑探究

第一步:自學課本,互相交流。

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圖後有什麼發現?有什麼特點?引出課題。

第二步:自學課本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自學得出互相垂直的概念。

第三步: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

讓學生拿出正方形的紙,折一折,使兩條摺痕互相垂直。讓學生自己驗證摺痕是否互相垂直,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垂直的概念

第四步:實踐活動找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

第五步:畫一畫

這一步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爲此又細分爲三小步:

(1)用三角尺畫垂線。

(2)過點A畫已知直線垂線。

第三個環節:達標檢測,完成教材作業。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

第四個環節:拓展延伸。淘氣要過河,怎樣走最近。讓學生懂得用點到線段垂線距離最短的原理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相交與垂直》說課稿3

一、首先,說教材

《相交於垂直》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2課時的內容,本節課主要透過形象直觀的線,自然引出相交和垂直的概念,再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感受相交和垂直,便於學生的理解,是學生在學習了直線、射線、線段以及角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這部分知識是學生今後學習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形體的基礎,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藉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相交和垂直並能用三角尺畫垂線;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等過程,培養學生辨別和動手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透過活動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確定的教學難點爲:能用三角尺畫直線的垂線。

二、說學情

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基礎上由於受圖形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的影響,學生對相交和垂直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在畫垂線時可能會出現錯誤,操作不規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強操作的具體指導。以形象促抽象,讓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而突破難點,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三、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將透過實物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垂直現象,透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理解互相垂直的含義。透過操作實踐,讓學生在“做”中發現規律,在探索中總結規律,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活動中,獲得發展。

四、說學法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本節課我會讓學生在觀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透過討論與交流,進行積極的思考,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理解新知,掌握和應用新知。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爲五個環節:情境匯入,引入新知;自主學習,探究新知;強化訓練,鞏固新知;小結歸納,拓展新知;佈置作業,內化新知。

環節一、情境匯入,引入新知

上課伊始,教師用一根紅色的`線引出學生學過的知識點:線段、射線、直線,接着出示圖片剪刀和紅十字並提問學生:如果在這兩幅圖中抽出兩條直線,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學生觀察後回答看到的兩條線是相交的,老師接着提問:兩條直線相交有什麼特點呢?從而引出課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現實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環節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活動一:認識相交

首先,教師透過大屏幕展示剛纔看到的兩組圖片,兩條直線相交於一點,那麼這兩條直線就是相交的。相交的這個點就是它們的交點。接着課件出示沒有交點的一組直線,教師提問:下面這兩條直線相交嗎?並提示將直線延長看看是否相交?學生獨立思考動手畫一畫後彙報,預測學生髮現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延長後相交了。教師給於肯定性評價後講:其實兩條直線看似不相交,但是延長後會相交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接着大屏幕展示情景圖片,你發現了什麼呢?預測學生回答發現高樓是梯形的形狀,還發現高樓的兩腰的直線延長後是相交的,最後教師總結: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兩條直線的關係只是相交的一部分,直線可以向兩端無線延伸,延伸後就相交了。

活動二:認識垂直

然後老師提示學生:直線相交後所形成的角有很多情況,讓學生四人一組互相畫相交線並量一量夾角,看看發現了什麼。預測學生小組活動後,小組一發現:相交成的夾角有兩個鈍角和兩個銳角,小組二發現:他們相對的角的大小還相等。老師給予肯定行的表揚後提醒學生:有沒有發現一種特殊情況呢?預測三組學生髮現:相交所成的角都是直角,四個角都相等。教師總結:這是相交裏的一種特殊情況,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互相垂直。它們的交點叫垂足。

接着教師提問:你能得到一組垂線呢?提醒可以折一折也可以用直角尺畫一畫,組織學生同桌之間動手操作並展示,預測學生一利用折一折的方法,最後量一下摺痕發現是互相垂直的,學生二用直角三角尺的兩條直角邊畫出的,教師表揚方法很好:用直角三角尺的兩條直角邊可以很方便的畫出垂線。教師指導畫一組垂線的方法:先畫一條直線;然後用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對齊所畫直線,沿另一條直角邊畫出另一條直線;延長兩條直線,就是互相垂直。

環節三、強化訓練,鞏固新知

在練習環節我將安排大屏幕呈現兩道不同的題。完成後注重反饋中的交流,學生在反饋中品味成功的快樂,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更好地促進對本節課難點的理解和應用。

環節四、小結歸納,拓展新知

練習結束後我會引導學生知識梳理,師生總結。讓學生同桌交流彙報的形式完成小結環節。學生在小結中對整堂課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概括,有利於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環節五:佈置作業,內化新知

基於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在下課之後呢,我會佈置兩個小作業,第一個是課後練習題的第1、2、3題,第二是一個開放性的題,回到家跟爸爸媽媽交流今天的所學內容。

總之本節課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育思想,不斷的引導學生透過合作,討論、探究等方法參與本節課的學習,以促進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