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1.14W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井底之蛙》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主題是“大”與“小”,大與小之間具有一種辯證關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文根據《莊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寫而成。課文講的是淺井裏的青蛙孤陋寡聞、夜郎自大和安於現狀,把自己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後來認識到自己渺小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被用來諷刺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井底之蛙由“誇耀自己”到“覺得自己很渺小” 的變化過程,進而感知寓意。

2.朗讀課文,感悟語言表達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大海的遼闊無垠,想象東海之鱉在海中獲得的快樂,進而領悟寓意。

二、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設計這一課時,讓學生透過自主地閱讀,體驗青蛙的小快樂及鱉的大快樂,由淺入深地走進文字,透過自己的體驗及獨特的感受感悟寓意。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東海之鱉的對話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三、說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習本課時,本着新課程標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我將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從文章題目入手,以讀爲本,面向全體學生,圍繞重點,輻射全篇,指導學生用“讀、說、議”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引領學生反覆感受文字語言,進行多向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進行道德薰陶。努力拓寬學習渠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合作、勇於創新的能力,在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地成爲課堂的主人,真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3)適時地爲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展開口語交際練習,同時不着痕跡地感悟寓意;

(4)佈置課後續寫井底之蛙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爲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回憶寓言故事,引入新課。

由《坐井觀天》引入,“就是這隻小青蛙跳出了井底,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它的思想改變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關注這隻井底之蛙。”

(二)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滲透質疑方法。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四年級初始是訓練質疑的最佳時機,於是在課初便潛移默化地滲透。透過初讀課文,知道小青蛙開始認爲自己住的環境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地方,所以誇耀自己的生活;後來聽了東海之鱉介紹大海之後,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圍繞誇耀和渺小你能提個問題嗎?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將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會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三) 巧妙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可低估。在《井底之蛙》中體會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個難點。在學生體會小青蛙的快樂,品讀描寫快樂的語句時適時追問:“我生活在這裏真快活”中的“這裏”指哪裏?於是出示井的剖面圖,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青蛙引以爲榮誇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進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變得深入淺出,易於理解。

(四)指導朗讀,啓發想象。

在講述東海之鱉對東海的描述時,透過看課件,談對大海的印象引導學生思考,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麼樣子的?在理解文字含義的基礎上師生交流,透過鱉對東海的描述,你對大海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大海的深大海的廣大海的美,啓發學生想象,生活在廣翱無邊的大海的樂趣又將會是什麼?引出和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相比,青蛙的井底生活只是小快樂而已,水到渠成的揭示出寓意。

(五)歸納總結,自主解疑。

在充分理解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前面環節圍繞“誇耀”和“渺小”提出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從而再一次很好的揭示了寓意。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爲一體,本着板書爲教學服務的目的!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事例,說明了什麼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然後又以“美國黑色風暴”爲例,具體說明了“誰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大自然懲罰的道理”,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生態平衡的規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二、設計理念:

本課語言簡潔明瞭,易讀易懂重點應是使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積極主動地保護環境。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能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夠主動積累詞語,透過課文中列舉的事例,使學生明白“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的道理,能夠理解掌握什麼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

2、能力目標: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主動積累詞語,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課文中事例,喚起學生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從而能夠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主動宣傳環保知識,做個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四、教學重點:

正確書寫本課的13個生字,透過具體事例體會“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的道理。

五、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什麼是“食物鏈”,什麼是“生態平衡”。

六、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實踐的方法來開展學習的,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新課標提倡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加強與同伴間交流合作的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不但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且鍛鍊學生實踐能力,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訓練、培養和提高。

七、教學準備:

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件。

八、教學時間:

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分析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字、詞教學。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匯入採用創設情境,激趣匯入法:

教師播放課件,以強烈的視覺映象衝擊學生的感官,在上課之初創設良好教學氛圍,爲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做好鋪墊。教師隨機啓發學生談內心感受從而揭示課題,喚起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帶着激情進入學習課文的氛圍之中。

(二)、新授部分分爲四個大環節,分別是自主讀書知環保、合作交流議環保、探究昇華做環保和發出倡議喚環保。

第一環節:自主讀書知環保: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主要與同學探討感受最深的語句和交流自己不懂的問題。

3、教師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因此,課題上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重視生生互動,使他們有機會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二環節:合作交流議環保: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主要採用師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展開學習活動的。

主要設計了四個小環節:

1、自讀課文,查找事例。

2、小組交流,得出結論。

3、彙報交流結果。教師主要以黑色風暴爲例展開學習,並指導朗讀。

4、延伸學習,加深理解。學生彙報自己收集整理有關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此環節教師爲學生準備表格,以便學生更好地歸納整理交流結果,很容易就抓住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小組合作交流不僅鍛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鍛鍊了學生整理資訊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第三環節:探究昇華做環保:

1、師生共同理解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的含義。這是本課的難點,學生對這兩個專業名詞很難理解,主要引導學生在具體事例中體會其含義,並且播放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讓學生一看即懂,從而來突破本課的難點。隨後教師相機講解並板書:食物鏈:大魚→小魚→蝦米→浮游生物

生態平衡:不能破壞

透過小組交流討論和彙報,舉一些實例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嘗試到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樂趣。

2、全班交流談啓發,引導學生保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

學生能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相聯繫,達到宣傳教育和實際應用的目的。

第四環節:發出倡議喚環保:

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宣傳環保知識。能與其他學科相聯繫,注重知識的整合。本環節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重視環保,注意“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激發學生環保的熱情。

(三)小結部分:學生談收穫,教師鼓勵學生做環保小衛士。

本環節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學有所獲,進而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業:每人寫一份倡議書,呼籲大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作業安排不僅使學生提高自我環保意識,還明確自身承擔着宣傳環保知識的重任。使我們每個人都能重視環保,愛護我們的家園。

十、板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體現學生難理解的內容“食物鏈”,幫助學生理解把握課文的難點,透過對“食物鏈”的理解來體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由食物鏈引出生態平衡不能破壞,由淺入深,突出展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

十一、教學預期達到的效果: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許多人對地球瞭解甚少,不注意保護它。利用電腦展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地球的美好與破壞後的悲慘,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發出如果不保護地球,人類將沒有生存的環境,破壞大自然,破壞環境,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圖片直接觸動了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的內心感受全部引發出來,起到牽一髮而動全篇的效果。學生能透過自主、合作、全班交流找出課文中列舉的事例,能理解“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的道理。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食物鏈”和“生態平衡”,學生能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掌握這兩個專業名詞。透過學習和開展活動能喚起學生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能夠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主動宣傳環保知識,使環保成爲我們人類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課題!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杜老師執教的《春聯》這節課,可以說是一節成功的、有效的語文課。李老師透過準確、深入地解讀文字,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達到真、實、活的教學境界。這節課的教學,有如下特點:

一、簡明的教學目標,體現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李老師這節課的目標是:誦讀文中五副對聯,理解意思,初步瞭解春聯的特點,感受對聯的音律美,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並將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二、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實現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這節課緊緊圍繞五幅春聯對聯,透過讀春聯、悟春聯、配春聯、選春聯、送春聯這幾個環節完成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過程,學用結合,落實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1、讀春聯——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春聯的意思;

2、悟春聯——感悟春聯對仗、音律美的特點;

3、配春聯、選春聯、——進行紮實的語文訓練,突破了教學難點。

4、送春聯——課末,根據教學內容,給孩子送春聯,把學習內容引向課外,體現了母語教學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樸實,教學環節合理、簡化,教學手段簡便、實用。

三、多樣化的教與學活動,落實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五幅春聯的學習方法不同,前四幅對聯是讓學生從文字中找出來後,透過兩次的讀:一讀學習積累,讀懂課文內容;二讀,抓春聯中關鍵詞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領悟春聯豐富的內涵;在這一過程的學習中,李老師先引導學生,扶着學生學習一幅春聯,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讀,在小組裏說說,然後全班交流;第五幅對聯讓學生透過讀、悟春聯,配春聯、選春聯、體會春聯對仗美、音律美的特點,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反覆的朗讀、品味、互相啓發中清晰、豐富,孩子們在這之中自主調動知識積累,合作探究,積極實踐,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綜合性及文化性。孩子們學得興致勃勃。

此外,教師優美而富有激情的過渡語、導語、問題的提示語等(如:讓我們爲祖國的欣欣向榮而高興地讀吧,讓我們爲祖國的欣欣向榮而自豪地讀吧,讓我們爲祖國的欣欣向榮而驕傲地讀吧;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願送給祖國吧,送給遠方的親人吧,送給聽課的老師吧,留給自己吧……)一步步引領着學生走進春聯、融入春聯、超越春聯,將本節課的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課中這些靈動的語言催生着情感,喚醒着情感,豐富着情感,同時,它也使這節課承載着厚重的文化積累,蓄積着深刻的文化內涵。真正體現“課堂上放而不野;收而不僵;活而不亂;實而不死”的特色。

四、善用媒體,落實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杜老師課件的使用恰到好處,化解了教學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給予是快樂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記敘文主要寫了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寫保羅以爲小男孩想得到新車,結果錯了。第二段(6—11)寫保羅以爲小男孩想坐車炫耀自己,又錯了。第三段(12—13)寫保羅與小男孩度過難忘的夜晚,並懂得"給予是快樂的"道理。

本課語言文字比較樸實,內容比較淺顯,揭示的道理比較明顯。

(二)教學重點、難點

“獲得”與“給予”的矛盾化解、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昇華人物品質是教學重點。

(三)設計理念

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地引領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從而走向精神的極高境界,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

(四)教學目標

鑑於《語文課程標準》,按照三維立體的設計理念以及認知水平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組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1)會用“炫耀”、“懂得”造句;(2)理解感悟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憑藉課文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體驗,激發助人爲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討論、探究、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透過思考討論朗讀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共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今天,我主要來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四個環節:

1、激趣匯入。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想要學習的要求,我打算引導學生來談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我預設孩子會說的無非是得到老師表揚,受到家長的禮物。這時,我總結大家在獲得的時候會感到很快樂,再提出課文中的保羅卻有另一種感受,他認爲“給予是快樂的”出示課題,研讀課題,然後提出,“給予”意味着付出,失去,怎麼還會快樂呢,這是怎麼回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進入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

2、初讀課文,這個環節主要是對學生的預習情況作一個瞭解,對學生的餓認知水平摸個底。安排的內容是認讀理解生字詞。多種形式檢查朗讀。

3、學習課文。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再讀課文。思考三個人物中給你印象最深,最令你感動的是誰?和你的小組成員討論一下。(指名說)這裏預設學生會認爲小男孩最令人感動,接着再問爲什麼呢,小男孩什麼最令你感動?畫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

(二)組織交流

圍繞學生覺得令人感動的地方進行重點教學,打算採用說理由,讀出感受,採取多種形式朗讀,個別讀,合作讀相互穿插,務必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三)激情渲染,感情昇華

在這個環節打算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帶大家去看看聖誕節的晚上熱鬧的大街,歡樂的人們,美麗的櫥窗。讓學生在震撼中理解小弟弟的不幸和那天晚上的幸福,進而體會小男孩關愛弟弟,思想高尚,體會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原因,解決課後問答“爲什麼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

(四)積累拓展

俗話說,情動而辭發是完美的閱讀過程,學到這兒學生自然有許多話想說,這個環節首先就讓學生來談談自己學完後的感受,

現今語文的教學不能再向過去只圍繞書本來教學,而是應該有開闊的語文教學方式,這裏我打算提供學生一些可以積累的東西,如:相關的名人名言,一首小詩,一些故事等等。

四、說作業安排。

作業以超市自選的形式出現,讓學生任選2題來完成,這個設計是力求體現不同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1)視自己的能力熟讀,講故事給朋友聽。

(2)喜歡寫作的同學用靈動的筆寫生活中"給予是快樂的"故事。

(3)蒐集"給予是快樂的"故事閱讀。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