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7篇

說課稿1.66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說課稿模板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反比例》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比的意義、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的基礎上學習的。《反比例》內容是前面學習“變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識的深化,是以後學習函數的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反比例關係是數學中比較重要的數量關係,而學生理解反比例的含義往往比較困難。爲此,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創設了三個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相關聯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有着共同之處,使學生從常量的世界進入了變量的世界,開始接觸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從而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透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變化的量”和“正比例”的有關知識,對比例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 ,因此,在教學時依據教材特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出發,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原有正比例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去建構新知,最大限度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透過學生觀察、思考、感知、交流、比較、歸納等數學教學活動,探究新知,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初步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途徑:在互動、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3、情感與評價: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受反比例關係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教學難點】透過具體情境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的

方法。

二、說設計理念及意圖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主動探究,自己去發現。爲此,教學時先複習一些基本的數量關係,使知識間發生遷移,在此基礎上探求新知,最後深化新知。

三、說教法

1.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引入課題﹙出示課件﹚

1、複習: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單價一定,買文具盒的個數和總價

﹙2﹚、一堆貨物一定,運出的和剩下的

﹙3﹚、汽車行駛的路程一定,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2、談話引入:汽車行駛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不成正比例,那麼它成不成比例呢?又會成什麼比例?這就是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出示課題:反比例﹚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共同探討反比例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鞏固學生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學生從中發現第3小題不成正比例,那麼它成不成比例呢?又會成什麼比例?引入課題。透過設疑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激起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學習新知作鋪墊,也爲自主探究新知創造了條件並激發了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教師引導,自主探索

﹙一﹚初步感知理解兩個變化關係的不同。﹙出示情境﹝1﹞﹚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加法表,學生自己總結出:和不變,一個加數隨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所有和爲12的數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乘法表”中兩個量的變化關係﹙學生感知積不變,一個乘數隨另一個乘數的變化而變化,積爲12 的數成一條曲線﹚

3、師生共同小結:由此可見,對於“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兩個變量,都是一

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着變化,但是它們的變化關係是不同的。“加法表”表示的是和一定兩個加數之間的關係,而“乘法表”表示的是積一定兩個乘數之間的關係。所有和爲12的數都在同一條直線上,積爲12 的數成一條曲線。

﹙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1、出示情境﹝2﹞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把表格填寫完整。

﹙2﹚觀察發現:一行一行地看,發現了什麼?再一列列地看,又發現了什麼? ﹙3﹚尋找規律:你是怎麼知道路程不變的?用表中的數據說明。﹙同桌合作交流﹚

學生討論反饋:10×12=120 40×3=120 80×1.5=120 …

﹙4﹚小結:速度×時間=路程 ﹙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組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並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1﹚填表:

﹙2﹚表中有哪兩種量?

﹙3﹚分的杯數是怎樣隨着每杯的果汁量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律是什麼?用表中的數據說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數=果汁總體積 ﹙一定﹚

3、學生合作交流比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點,比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一下,互相說說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2﹚學生歸納概括反比例意義的概念:

反比例概念: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之間成反比例關係。

4、學生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它們的積是不是一定的。

﹙三﹚練習:討論“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觀察情境﹝二﹞和情境﹝三﹞,在學生思考、交流合作、比較的基礎上,歸納反比例的概念。歸納總結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最後又對“加法表”和“乘法表”中兩種關係進行分析討論,解決了開始提出的問題,鞏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三、模仿應用,解決問題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並說明理由。﹙出示課件﹚ 指名學生口答,要求說出數量關係式判斷。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張伯伯騎自行車從家到縣城,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3﹚生產電視機的總檯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4﹚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5﹚蘋果的單價一定,購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

﹝設計意圖:透過五道練習題,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係,進一步加深了對反比例關係的認識,又鞏固了正比例的知識。最後又透過找一找環節,學生說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了反比例關係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全課總結,深化提高

你們又有了什麼新的收穫?把你們的收穫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讓學生反思本課學習所得,把自己的收穫告訴同學。這一過程,是知識再現的過程,又是再次學習、鞏固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P26、1.2題。

說課稿 篇2

一、說課標,說教材: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以人爲本”的理念——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得本學段學生能夠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品詞析句,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本文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青蛙準備吃飽之後鑽進泥土裏冬眠,蜜蜂則儲存了很多蜜在蜂巢裏過冬。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結合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學目

1、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正確認讀本課的6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 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

4、 學生初步學習“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5、 透過學文,瞭解好朋友要互相關心。

其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瞭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並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四、說課時安排、學具、教具:

本篇課文,擬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教學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熟讀、進行寫字教學和拓展閱讀。

教學本篇課文,準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種小動物的頭飾。

五、說教學預設過程:

根椐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學生的學情及本文的特點,擬採用整體設計教學法(即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後,統觀全文,整體理解,把握中心和表達方法);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進行教學。

同時,對二年級學生滲透品詞析句法,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透過想象感知語言文字背後隱含的情感。想象小動物們第二年相見會說些什麼,體會好朋友之間的關心。

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四個板塊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品詞析句,體會感情;迴歸整體,總結昇華。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上課時,問學生“冬天到了,你們是怎樣抵禦冬天的寒冷的?”然後再談話引出課題:“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天。”板書課題,並且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同時也爲學生“帶着問題”深入研讀文字、進行個性化閱讀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設計兩個環節:

1、學生與文字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先用詞語的形式呈現生字,然後針對本課生字的特點,從讀音、字型、詞義等方面各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點撥。如“商量”“暖和”強調輕聲的讀法,“聚”強調字義;“暖”“商”還要強調字型。這樣一來,在一篇課文的識字教學中,就呈現出各個側重

(2)檢查整體感知的情況:讓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並且談談

“從課文中你瞭解了什麼”,引導學生大致地瞭解課文內容。此時學生可能會解答開課時自己針對課題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反饋。(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整體感知入手,符合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

這部分的教學都從課文中的兩個“商量”入手(“商量”一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兩次:“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它們商量好了,約定第二年春天還在這裏見面。”),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商量”的內容;第二個層次是引導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麼。 第一層次的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商量”的內容。

學生學習小動物們第一個“商量”的內容,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小動物們如何過冬的句段,然後點撥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語,體會其獨特的過冬方式,並且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體現燕子如何過冬的: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快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2)體現青蛙如何過冬的: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裏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鑽到泥土裏去,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3)體現蜜蜂如何過冬的:我早就採了很多蜜,藏在蜂巢裏,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學生學習燕子如何過冬一段時,可點撥學生抓住“飛到南方”“暖和”“很多蟲子”等詞語體會燕子遷徙的過冬方式,並指導學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學習小青蛙如何過冬一段時,引導學生自己找找哪些詞語能體現小青蛙如何過冬的,學生可能會找出“吃得飽飽的,鑽到泥土裏,好好睡上一大覺”,然後點撥學生“吃得有多飽?”“什麼叫好好睡上一大覺?”從而有感情地朗讀;學習小蜜蜂如何過冬一段時,點撥學生抓住“早”字型會它的勤勞,並且可以結合一年級學的《螞蟻和蟈蟈》一課,體會“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之後,引導學生再和文字對話,畫出小燕子說的幾個問句,學生畫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麼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沒有鮮花,你怎麼生活呢?

學生讀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教師給以點撥,如“從小燕子對青蛙和蜜蜂的稱呼中,你體會到什麼?”還可以用把三個問句的問號變紅,引導學生讀出問句的語氣,同時體會小燕子對好朋友的關心。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品詞析句的方法,體會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學生始終在自讀、自悟、交流中學習,教師只是在學生說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給予點撥、指導,並且總結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引導地位。)

學生學習小動物第二個“商量”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們再見面時,會說些什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

第二層次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麼。學生可能會說他們非常團結,相互關心等,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深入閱讀文字,課文中還有哪裏能體現出他們互相關心、團結?從而匯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學生會從第一自然段中“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一句中體會到它們的團結和友好。

此時教師進行小結:好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關心、團結。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透過和文字對話,實現文字的薰陶感染作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緯度目標)

(四)迴歸整體,總結昇華: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談談自己的收穫(包括方法和內容)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3、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說說自己瞭解的其他動物的生活方式,體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海南省中小學《資訊技術》編寫組編寫的高中資訊技術教材第一冊,適用於高中一年級學生。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佈的《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要求,在高中階段的資訊技術課程中一共設定了6個必修模組和2個選修模組,本節內容屬於模組八——計算機硬件結構及軟件系統(必修);同時,本人認爲該部分內容與模組二——操作系統簡介(必修)密切相關。因爲檔案的壓縮與解壓縮不僅與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相關(這一點可以從各個軟件網站對軟件的.分類看出),而且更加涉及到對於檔案的組織管理。同時,由於實際運用中,人們會經常碰到與之相關的問題,因此,對於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有比較明顯的實際意義。

結合目前軟件升級更新的實際情況,我將對教材內容作適當處理,不使用教材中的Winzip8.0版本,而使用目前比較常用的Winzip8.1版。除了考慮軟件本身的功能比較先進,還根據《綱要》關於“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資訊意識,較深入地瞭解資訊技術的發展變化”的要求,逐步培養學生對於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一種意識,培養他們敢於思考、創新的精神。設計該部分內容爲一個教學課時(一節課)。

二、說學生

我市市區內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當中的大部分都已經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過資訊技術相關課程;同時,在這部分內容之前,本學期他們已經學習過WPS辦公軟件系統、Access數據庫、VB程序設計和操作系統等內容,具備較好的基礎,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另一方面,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高中一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始朝着較爲成熟的方向發展,也爲他們進行自學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保障。

三、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綱要》對於高中學生的學習要求和海南版高中資訊技術教材第一冊的要求,結合對學生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l瞭解檔案壓縮與解壓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l瞭解其他檔案壓縮與解壓縮的工具軟件;

l瞭解常見檔案類型的壓縮效果;

l掌握使用Winzip進行檔案壓縮的操作方法;

l掌握使用Winzip進行檔案解壓縮的操作方法;

l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l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l強化學生的資訊意識。

其中,進行多個檔案的壓縮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法

根據對教材、學生情況、教學目標的認真分析,我確定使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l講授法

作爲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主要是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但是對於一些基礎性、輔助性的知識、操作要點,教師有必要進行講授,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困難,減少他們受挫折的機會。在本節課中,對於檔案壓縮與解壓縮的使用和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小結等環節,我將進行必要的講授。 l演示法

根據資訊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出現的問題,我將進行適當的演示教學,這同時也體現了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l分組教學法

根據《綱要》關於“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我會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逐步學會與他人共事,提高學習效率及效果。 l個別輔導教學

學生的個別差異比較明顯是資訊技術學科教學的顯著特點。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將進行個別輔導教學。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除了在小組內獲得幫助,我還會適當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解決“吃不了”的問題;針對那些資訊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我會要求他們自學將多個檔案進行壓縮並讓學生來進行講解、示範,並研究幾種常見格式檔案的壓縮效果,解決“吃不飽”的問題。

五、其他

爲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課前要確保計算機網絡的暢通;爲學生準備一個包含了各種格式檔案的檔案夾。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將分爲“問題匯入”、“講解”、“自主、合作學習”、“深入引領”、“深入探究”、“交流評價”和“小結”等七個部分。

l問題匯入 開始上課,我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上網嗎?上網都幹什麼呢?” 學生會回答“當然喜歡,經常上網,上網打遊戲、看電影、看動漫、聽音樂、收發E-mail、下載軟件……”等。 “老師也喜歡上網,特別是看電影、聽音樂、下載軟件。因爲老師比較喜歡安裝一些好玩的軟件,所以我經常去找需要的軟件,然後把它們下載下來。”之後提問:“當你們剛開始上網下載軟件的時候,是不是都會遇到一個問題——下載的軟件通常需要用專門的軟件開啟?” 學生會回憶起各自上網的情形,給於肯定的回答。(其中一部分學生已經會使用相關軟件,但是大部分學生不會) 然後我引導學生回憶這類檔案的常見格式(常見的、),匯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檔案的壓縮與解壓縮。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l講解 我將大致講解、演示(也可以讓已經會使用的學生來演示)Winzip8.1(說明使用新版本的原因)的使用方法,僅限於右鍵單擊目標檔案(將被壓縮或解壓縮的檔案)調出右鍵選單;然後佈置學習任務:嘗試使用Winzip8.1的各個快捷選單對老師指定的檔案夾中的檔案進行操作,注意觀察並總結操作的結果(操作的步驟、檔案大小的對比等)。最後進行分組。 該環節大約需要5分鐘。 l自主、合作學習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是學生自學與小組內的合作學習。教師主要是巡視課堂,發現一些典型的問題,並解決;同時注意發現基礎相對薄弱和水平較高的學生,分別給與關注。 該環節需要約10分鐘。 l深入引領 當大多數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我會分小組讓學生進行彙報交流學習體會、成果,小節檔案壓縮與解壓縮的操作和不同類型檔案的壓縮效果(Jpg檔案的壓縮效果不太明顯,而Doc、Avi等多數檔案的壓縮效果比較好)(可以讓學生進行操作演示),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比較“解壓到…”和“解壓到‘檔案名…’”的區別以及“添加到…”和“添加到‘檔案名’” 的區別。 然後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從網絡下載的檔案,解壓縮以後往往得到很多個檔案。那麼我們怎麼把多個檔案壓縮成一個檔案呢?”然後佈置學習任務。 該環節大約需要8分鐘。

l深入探究 學生就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操作,小組進行討論。教師仍然巡視、個別輔導。 這一部份約耗時5分鐘。

l交流評價 學生的探究學習基本完成後,仍然進行小組彙報,並讓全體學生進行交流、對其他同學的做法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演示。然後提出問題:“可不可以像以前的軟件那樣從程序組中開啟Winzip?”。由水平較好的學生演示並讓其他學生操作進入Winzip視窗。 關於操作的彙報交流結束之後,提出問題:“我們經常使用的壓縮與解壓縮軟件除了Winzip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軟件?”再讓水平較好的學生列舉其他壓縮與解壓縮的軟件。然後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平常可以利用壓縮軟件在那些方面爲我們帶來哪些便利,解決使用計算機時的一些問題(比如節約磁盤空間、在有限的空間裏存儲更多的檔案等)。 此環節約需要7分鐘。 l小節 最後,由我(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本節課簡單的小節,並對教學過程中同學們的積極學習進行表揚。 此環節約2分鐘。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乘法,學習了1到4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爲以後運用乘法解決問題做好準備,因此,這部分內容起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本課教材首先用小棒擺小雨傘,透過問題情景,讓學生列表得出幾個5相加的得數,聯繫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性經驗,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我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3個: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使學生經歷編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5的乘法口訣,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在編口訣和用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髮現簡單規律的能力,積累積極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透過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並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是:經歷編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

難點是:學生自己嘗試探究並得出5的乘法口訣。

三、說教法學法

接着,我說說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設定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與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採用觀察、討論、動手操作活動的學習方法,問題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最後,我說說本課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我想採用以下四個環節:(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訣,(三)、實踐運用,鞏固深化,(四)、總結提煉,課後延伸。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口訣活動的興趣,我設計了擺小雨傘的情境,以生動有趣的對話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學生可能會用5個5個地加,也可能會用乘法口訣直接計算,如果學生用加法計算,就用前面學的乘法意義,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乘法算式上來:如果學生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係,同時,要求學生能寫出兩道乘法算式。最後問學生:你是怎麼算出結果來的?讓學生領會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用加法是很麻煩的,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能算得又對又快,於是產生了學習乘法口訣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手,逐步歸納出乘法算式,從而產生了學習乘法口訣的需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爲下一環節探究口訣做好了認知和情感上的鋪墊。]

第二環節:自主合作 探究口訣

爲了突出重點,也爲了能輕易地突破難點,我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情境。在把三把小雨傘用多少根棒寫成一個乘法算式3×5=15後,問學生:“你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表示嗎?”學生可能會說:“3乘5等於15或三五十五”。然後引導學生說出3乘5等於15是算式的讀法,三五十五是乘法口訣。那麼根據這句口訣,你還能說出哪些乘法算式呢?5×3=15呢?因爲這個算式的因數和積與前一算式一樣,我們就用同一句口訣“三五十五”來表示。有了“三五十五”這句口訣的基礎,就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寫、四五、五五這三句口訣。然後進行彙報,講一講怎麼編,都可以算那些算式?最後問:“擺一把小雨傘,也能用乘法算式和口訣來表示嗎?”,從而引出“一五得五”這句口訣,因爲“一五得五”這句口訣與其他幾句不同,放在最後學習,便於學生理解。

將這一過程寫成板書:

1×5= 5 一五得五 5×1= 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0

4×5=20 四五二十 5×4=10

5×5=25 五五二十五 5×5=10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個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自己透過歸納乘法口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編好口訣後,讓學生透過自己喜歡的形式,解釋口訣的含義,並把自己的理解說給同桌聽,這一過程,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同時選擇典型事例展示,使學生加深理解口訣的由來,透過展示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環節:熟練口訣 靈活應用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爲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我精心設計了三個不同程度的練習題。

1、基礎訓練: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爲做後面的題作好準備。

(1) 把口訣補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綜合性練習: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1)填一填:在( )填數並說一說意義。

( )× 5 =( )

(2) 你能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計算嗎?

5 + 5 + 5 + 4 = 1 + 2 + 3 + 4 =

3、運用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一面五環旗有五個圓,3面五環旗有幾個圓?4面呢?

(2)每個小朋友有5本書,3個小朋友有 本書。

4個小朋友有 本書。

5個小朋友有 本書。

(3)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練習設計,既着眼於基本技能的訓練,又着眼於相關知識的拓展,在這些多層次的練習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思維的又一次拓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第四環節: 總結全課 適當延伸。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透過總結,可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說說這課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再一次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用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的是五年級科學第十冊第七課的學習內容《擺的研究》。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說說自己本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學生。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只瞭解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運動是擺動,如:鐘擺、鞦韆、搖籃、吊牀、拳擊沙袋------“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但他們不知道擺動這種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科學道理。研究“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能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被激發出來。但如何控制好實驗過程中變量與保持不變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數據,對於學生來說是有些困難的。

二、基於我對教材、學生的瞭解與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透過自己的實驗,能夠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並根據自己的分析進行預測。初步瞭解影響影響擺擺動的因素是擺長。

2、過程與方法:經歷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動幅度、擺的擺長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得到,需要反覆的測量記錄才行。

三、說教法、學法。

爲了教圓滿的完成本次的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在本節課中我貫徹“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綜合本課特點,主要採用對比實驗法,透過真實可靠的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較容易分析、總結出科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小組間的相互合作,拓寬學生的視野,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難點,再輔以課件教學,彰顯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所收集來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後總結出科學知識。

四、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鐵架臺、長短不同的線繩、曲別針、小螺帽等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課件演示,提出問題(幻燈顯示1)

1、看到盪鞦韆,同學們都很喜歡吧!老師也特喜歡。象這樣具有擺動方式的運動裝置我們叫作擺。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襬。板書:擺的研究(幻燈顯示2)

設計意圖:從課件演示入手,從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開始,既向學生明確研究的內容,又容易激發學習興趣。

2、既然要研究擺,先要對擺的結構準確的認識。對擺的數數準確的認識。此時出示幻燈3、4的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準確認識擺的結構,並指導單位時間內數擺的次數,有利於引出問題,爲學生的後續試驗活動,特別是爲實驗的科學性提供了保障。

3、練習15秒時間種數擺。引出問題:同是15秒,有的組擺得次數多,有的組少,說明擺的速度不一樣,那麼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出示幻燈5

【設計意圖】這樣直接提出問題“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明確的直奔主題,爲本節課重難點的教學贏得了更多的活動時間。

(二)提出假設

6、此時請同學們利用已有知識猜測擺的快慢到底與什麼有關?教師即時板書,呈現學生的觀點。出示幻燈5(擺長、擺重、擺角 )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假設,在假設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受認知水平或表達能力的限制,可能說一些較籠統的話,教師在指導時則要將假設具體化。這一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向規範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驗證假設

7.制定實驗方案。

事實真如我們猜測的那樣嗎?引導學生明白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各小組選擇最感興趣的一種假設,作爲自己的研究實驗對象。並且進行人員分工。幻燈顯示6“分工建議”。

設計意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假設進行試驗,學生會更樂於探究,指導學生合理對人員分工。對與提高他們試驗效率也很有幫助。

8、向生出示記錄表,明確填寫的內容、要求。

表1:幻燈顯示7

我們的假設:擺角的大小影響擺的快慢

我們的猜測:擺角越大,擺速越,擺角越小,擺速越。

不變的條件:

擺角的大小實驗數據(秒/10次)我們的選擇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我們的結論:擺角的大小與擺的快慢。

表2:幻燈顯示8

我們的假設:擺錘的輕重影響擺的快慢

我們的猜測:擺錘越重,擺速越,擺錘越輕,擺速越。

不變的條件:

擺錘的輕重實驗數據(秒/10次)我們的選擇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我們的結論:擺錘的輕重與擺的快慢。

表3:幻燈顯示9

我們的假設:擺線的長短影響擺的快慢

我們的猜測:擺線越長,擺速越,擺線越短,擺速越。

不變的條件:

擺線的長度實驗數據(秒/10次)我們的選擇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我們的結論:擺線的長短與擺的快慢。

9、學生準備開始實驗並記錄。(幻燈顯示10“活動建議”)

10.學生實驗(幻燈顯示11)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對於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突發問題,個性問題及時指導疏通。提高學生的實驗效率)

11.實驗彙報。

實驗完成了,小組的報告員將實驗結果展示給大家。(幻燈顯示12)

12.實驗小結

引導生就實驗情況彙總得出:我們發現了擺的快慢與擺角的大小、擺錘的輕重都是無關的,只跟擺線的長短有關。(幻燈顯示13)

設計意圖:從實驗的準備到進行到實驗到得出結論的全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領者,引導學生經歷“選擇研究對象---設計完善實驗---合作實驗驗證---分析數據---彙報交流---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獲得快樂,這正是我們科學教學的實質所在。

(四、)拓展延伸。

結合生活實際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幻燈顯示14

13、我家有一個擺鐘,可與標準時間相比,總慢幾分鐘,你能否幫助修理修理,使它走時準確呢?

生:把擺長調短些。

14、前幾天,我鄰居爲自己的小女兒做了個鞦韆,可她小女兒因爲坐上鞦韆時鞦韆擺的太快而嚇得大哭,你能幫忙改進一下這個鞦韆嗎?

生:把鞦韆兩邊的繩子加長!

這一環節與開課的引入環節前呼後應。是在學生探究出科學規律之後,讓學生運用規律去解決生活中關於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學好科學,就能時時爲我們的生活服務。

(五、)全課總結:

15、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運用了什麼學習方法進行探究活動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回顧學習過程:發現問題——進行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總結結論)。透過實驗我們總結出一個什麼科學結論?(生: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繩長短有關係。)再一次強調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學習重點。

其實,不論多麼高深的科學知識,都是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學會探究科學,運用科學,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

同學們,擺的研究今天我們暫時討論到這兒,透過今天的討論,你的收穫是什麼?下去自己總結一下。

說課稿 篇6

師:詩歌語言具有凝鍊、形象、跳躍性的特點,所以同學們在賞析詩歌時需要大聲朗讀,細細咀嚼,反覆品味,理清詩歌結構,明確詩人思路,體味詩人感情。《致橡樹》(板書)是一首愛情詩,詩人透過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表達了一種新型的愛情觀。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詩歌,初步把握詩人的思路和感情。學生朗讀詩歌,教師巡視作朗讀指導。(5分鐘)

師:大家在朗讀詩歌時會發現詩中有兩個人稱代詞,是哪兩個,他們在詩中具體指什麼?

生:一個人稱代詞是“你”,另一個是“我”。

師:他們分別指什麼?

生:“你”指“橡樹”,“我”指“木棉”。

師:回答很正確。(板書)

師:大家已讀過原詩,詩人的思路是怎樣的?

生甲:詩人說自己願作對方旁的一株木棉,她希望自己與對方互相聯繫緊密相依。

生乙:詩人先否定傳統的愛情觀,再抒發自己理想的愛情觀。

師:你能具體指明詩歌中哪一部分是否定傳統愛情觀,哪一部分是抒發自己理想的愛情觀嗎?

生乙:詩歌開篇到“不,這些都還不夠”是對傳統愛情觀的否定,從“我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詩結尾是對愛情理想的傾訴。

師:×××(生乙)說得很正確,請同學們記下來。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鑑賞第一部分。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思考在這一部分中詩人用了哪些意象。

師:詩中有幾種意象?

生:有六種: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峯、日光、春雨。

師:這六種意象各有何特點?

生: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鳥兒:爲對方營造的綠陰重複單調的歌曲

師:這兩種意象有何共同特點?

生:他們都是單純地依賴橡樹,自己並無真正的自立本領。

師:對,詩人在這裏借這兩種意象指攀附他人的愛情觀。

師:請同學們繼續分析以下意象。

生:泉源: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師:這兩個意象有何共同特點?

生:他們都是不計代價地給予。

師:說得很好。他們都充當對方慰藉的對象,爲襯托對方而存在。作者在這裏借這兩個意象指犧牲自己、降低自身價格、一味奉獻的愛情觀。最後,我們來看一下日光和春雨。詩人在這裏沒有直接寫出日光和春雨的特點,請同學們根據剛纔的鑑賞加以想象,仿照關於泉源、險峯的詩句,將“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寫成四句詩。(教師出示練習)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學生用2分鐘時間改寫詩句,教師巡視指導)師:請同座同學間交流改寫的詩句。

生交流互評(2分鐘)

師:這一部分中詩人以六個比喻句直接列出六個否定的意象,激昂強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彷彿吐盡千百年來積壓在女性心中憤恨不平的塊壘,是反抗,是掙脫,是戰鬥,詩人以一個勇敢的鬥士的面貌出現,這部分的旋律是昂揚、奮發、向上的,同學們在朗讀時要讀得剛勁有力,慷慨激昂。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品讀。(3分鐘)

師:請兩個同學給全班作一次朗誦表演。(一男生一女生朗誦詩歌)

師:讀得很好。在前一部分,詩人用昂揚的激情對傳統的愛情觀作了否定,那麼詩人到底嚮往什麼樣的愛情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二部分。生讀第二部分師:詩人在這一部分中用了象徵的手法。象徵是詩歌的重要形式和特點。本詩運用象徵手法,不是從整體上孕含象徵意義,而是在具體的形象上直接表達象徵意義,請同學們在詩中找出描寫橡樹和木棉的詩句,分析木棉和橡樹的形象,並指出其象徵意義。生讀描寫橡樹的詩句。

師:這幾句詩描述了橡樹的什麼形象?

生:堅毅、剛強、敏銳、有力。(板書)

師:它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生:象徵男性的陽剛之氣。

師:對,象徵着男性陽剛之美。(板書)

師:那麼描寫木棉的詩句呢?生讀描寫木棉的詩句。

師:透過這幾句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木棉的什麼形象?生:美麗、熱烈、真摯、柔韌。(板書)

師:它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生:象徵女性的陰柔之美。(板書)

師:說得很好。

師:詩人在詩中傾訴了怎樣的愛情嚮往?請分別找出相對應的詩句。

生:相互依存,緊密結合(對應詩句: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板書)

生:雙方默契,互相尊重(對應詩句: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板書)

生:同甘共苦 獨立相依(對應詩句: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板書)

師:這幾句詩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生: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使詩句整齊,節奏明快。

師:對,用對偶句,既有端莊整飭的古典美,又表現出靈動奔放的現代風格。

師:詩人抒發的是一種新時代的愛情理想,但偉大的愛情不僅只愛對方,更要愛對方的事業,愛對方生活的土地,這纔是愛情的昇華,纔是愛情的最高境界。請同學們帶着上述感情品讀詩歌的最後幾句。(學生讀詩)。

師:這一部分中詩人的感情抒發是平緩的,從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來,詩人以女性的溫柔,真摯細膩,纏綿悱惻地抒發自己內心的夢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風中搖曳。請大家仔細品讀,體味。(2分鐘)

師: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誦。男生讀第一部分,注意讀出你們堅毅、剛強的陽剛之美,女生讀第二部分,注意讀出你們溫柔、真摯的陰柔之美。

師: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教師讀詩題及作者男生讀第一部分,女生讀第二部分師:讀得很好。(下課)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課教材選自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九課第一框,我覺得本課內容的設計是針對青少年在“我長大了“的心態的促使下,開始關注社會生活的更廣泛的領域,也開始接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是複雜的,而青少年的識別能力較弱、自控能力差,所以會受到種種侵害。本框主要以實例介紹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學生可能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指出雖然我們能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保護,但學會自我保護是十分必要的。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依靠家庭、學校和社會保護自己,學會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青少年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存亡、民族的興衰,而透過課前調查,我瞭解到部分學生判斷來自各方面侵害的能力差,缺乏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不瞭解維權途徑。因此幫助學生提高判斷侵害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掌握維權途徑,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就成了本課的一項重要任務。

綜合以上兩方面,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身邊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現象以及瞭解身邊的保護,特別是我國法律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特殊保護。

能力目標:學會認識和判斷面臨的不法侵害行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追求安全而充實的初中生活,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勇氣,學會依靠家庭、學校和社會保護自己,並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重點——辨別身邊的侵害。

教學難點——身邊的保護,學會自我保護。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透過圖片的直觀呈現,讓學生在對圖片的分析後認知身邊所存在的侵害,切入主題。

2、案例教學法。透過小品——《我也要上學》展示案例,設定情境衝突,引起學生的思考,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身邊的保護,並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掌握對待侵害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情境教學法。透過案例分析、人生AB劇等形式,設定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理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

4、活動式教學。本節課設計了一個小品——《我也要上學》,課堂的表演即小品是促進學生對教材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它能兼顧認知、情感和身體運動這三大領域,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上臺表演,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對培養學生髮展性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透過人生AB劇的形式,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對AB劇的分析中,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和效果。

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不僅侷限於小組的合作交流,把它擴大到全體學生的合作,大家合作來幫助解決一個問題,使學生在思想的撞擊中產生智慧的火花,引發更多更深的思考與研究,以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2、參與學習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要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在教學中儘可能多地製造參與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快樂和諧、富有成就感的教學激勵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三、說教學程序

響應本次教學改革,根據我們組的具體情況確定的教學改革方案對課堂教學確定是“5+25+5+5”的模式,即5分鐘的複習匯入,25分鐘(或30)的新課教學,5分鐘的鞏固提升即能力提升篇,5分鐘的作業。據此,我總體的設計思路如下:

複習匯入後,新課的教學分爲兩大塊,青少年身邊的侵害和保護,侵害來自四個方面,同時剖析這種種侵害給青少年帶來的傷害及造成侵害的原因;重點是放在第二部分身邊的保護,引發學生對整個社會的認同感,突出自我保護,促使學生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勇氣。

具體步驟如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設計情境,元旦老師收到了很多祝福的資訊,也收到了一條特別的資訊,引起學生的注意,匯出這是一個誘惑,透過設問老師該怎麼辦,讓學生再次明確拒絕不良的誘惑,以此來鞏固舊知。

(二)、新課教學設計如下環節:

第一環節:直觀的圖片呈現,讓學生對圖片進行簡單的分析後,認知青少年身邊存在的家庭、學校、社會和意外事故等四個方面的侵害,切入主題。故事你我說,透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講述身邊的故事,進一步感受種種侵害,有親身的體會就很容易能描述出侵害給青少年所帶來的傷害,再由此進一步剖析出現這種種侵害的原因。

第二環節:學生表演小品《我也要上學》,透過小品中陶源這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明確,在我們遭受侵害時,可以尋求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保護,必要時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同時這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中掌握知識。

有了這種種保護後,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長嗎?很顯然學生能夠表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就得出了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自我保護,基於學生對自我保護的理解不夠,所以展示了FLASH《自我保護問答歌》,透過這直觀、形象的影象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自我保護,並學會自我保護,教會學生假如遇到侵害時,撥打相關電話實施自我保護。

第三環節:自評質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說出自己的困惑,讓全班同學合作交流來解決困惑,這樣既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體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學習的自信心。

(三)、鞏固提升,感悟昇華。

主要是採取了人生AB劇的形式,劇中小強的遭遇都來自於生活,使全班

同學都參與到對AB劇的分析中,使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其中,這樣無形中鞏固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判斷和分析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使得他們學會了自我保護,提高了自我保護意識,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反思

1、 本堂課我認爲學生學得也很輕鬆,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透過圖片、小品、人生AB劇等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了,使學生對本堂課感興趣,選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學生有話可說,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 本節課的教學不錯,學生都是從自己身邊的事情談起,特別是教學環節中的“故事你我說”,學生敞開心扉談自己及身邊人所遇到的不法侵害,談該怎樣解決,這遠比老師教授的知識要強,學生有了體驗和感悟,也是一種經驗交流,做到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3、 在本堂課中我鼓勵學生勇於創新,探究問題的答案的可呈現多樣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也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也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我們的教育更加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

4、 最後的感悟昇華——人生AB劇,其實就是我們教改中提出的能力篇和作業篇結合起來,也是我本節課的一個特色,這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而且那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同時因爲自己是一個年輕的教師,帶了上一輪初三老教材,新課程也是剛剛從這個學期開始接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師的點撥不夠到位,語言不夠精練,下一階段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進一步的磨練;二、時間的把握有點欠缺,導致最後一個環節有點匆忙,沒有充分給學生髮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