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雨沙沙音樂說課稿範本

說課稿9.07K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雨沙沙音樂說課稿範本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理念,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體驗音樂教學實踐活動。

(二)理論依據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爲本,從持續發展,終身教育的視角去考慮問題,所以本課的教學就是遵照“以學生髮展爲中心”,使教學設計和活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激活學生先前的生活經驗。無論是唱歌還是表演、創造等活動,都力圖體現出讓學生深感興趣、易於接受、願意參與、敢於創造和表現的教育理念,以達到“以人的發展爲本”的教育思想。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歌曲《小雨沙沙》是九年義務教育(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下雨了》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特點:《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春天氣息的歌曲,歌詞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本課還可以充分利用其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操的教育。這是一首2/4拍的活潑的歌曲,共有四個樂句。第一、二句以變化重複的手法用xx x| xx x節奏生動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聲。第三、四樂句採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圖畫,使人精神奮發。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一年級學生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基礎,本學期開學的前五個星期一直在做唱譜的訓練、欣賞的訓練和口風琴的訓練。他們學東西快而且喜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考慮爲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機會。

(三)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以啓發式教學法,主要過程是:教師啓發學生在體驗小雨和種子這兩種不同角色的心理以及表現。透過表演、合作展示自己對角色的理解。

(四)技術準備

1.使用繪聲繪影軟件

2.PPT幻燈片

3.彩色的亮穗以及製作的頭飾。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及其對策

歌詞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學生很可能對於種子的生長髮育沒有見過,因此,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能夠想象出,種子在合適的溫度、溼度下生長的過程。這樣才能使學生理解種子的生長是離不開陽光和雨露的滋潤的,同時教育小朋友,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辛勤培育。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啓迪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裏小雨和種子的形象,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同時能聯想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人的培養。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透過扮演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內心想法。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舉例:(以春天裏最活躍的是小動物爲話題,啓發學生聯想春天裏植物也是活躍的談話活動,使學生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並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

(一)組織教學(階段目標: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

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多高興呀,讓我們向在坐的朋友們也瞭解一下歌曲《誰在叫》中描寫的小動物吧。(身體坐端正,看誰的演唱最大方)--播放歌曲伴奏錄音。

生:進行歌曲表演唱。

師:你們感覺周圍的夥伴表現怎麼樣呀?

生:彙報。

師:我們跟着老師的伴奏來演唱,好嗎?

生:跟着伴奏,六人一組進行演唱。

師:如果你認爲自己唱的還不充分,哪我們下面要學的新歌中還有機會。

(二)學習新歌(階段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經驗準確學習歌詞和歌譜)

1.初聽作品,瞭解歌曲

師:春天來了,大自然中的動物那麼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麼變化嗎?

生:回答。

師:老師今天帶來的這首歌曲《小雨沙沙》會告訴大家。(出示歌篇並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歌曲。

師:聽了歌曲,你知道什麼了?

生:回答問題。

師:自然界中的變化在春天最明顯,動物、植物已經沉睡了整整一個冬天,到春天它們漸漸甦醒了,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啊。

2.發散思維 鼓勵發言

師:歌曲裏有誰?它們誰先出場的?給你什麼感覺?我們再聽一遍。(第二次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後回答問題小雨和種子。

師:他們一個有聲音,一個有動作,誰說說聲音是什麼?動作是什麼樣的?誰會學學它們?

生:發揮

3.學唱作品 先唱歌詞

師:看來大家對歌曲瞭解的很深了,那麼能跟着唱的有誰呢?(播放歌曲錄音、強調眼睛看屏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生:跟着錄音唱。

師:糾正問題,要求背唱歌曲(伴奏唱)

生:以組爲單位背唱歌曲。

4.自主學習 大膽嘗試

師:第二段歌詞,能不能自己獨立唱一唱呢?

生:獨立學習並彙報

師:幫助解決問題。

生:理請歌詞。

5.完整演唱 感情充沛

師:給各組時間進行練習。

生:完整演唱歌曲。

6.學習歌譜 手勢輔助

師:帶着學生用柯達依手勢進行唱歌譜練習。

生:全員參與。

(三)歌曲表演(階段目標: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1.提供設計 模仿創編

師:小雨用什麼動作?種子的動作是什麼?兩個之間怎樣配合呢?

生:模仿並設計。

師:如果大家有跟老師不同的設計也可以。

生:進行設計。

2.提供舞臺 伴奏服務

師:我現在把舞臺讓給大家,我來爲大家伴奏,好嗎?

生:到臺前,帶頭飾表演。

(四)教學檢測(階段目標:檢查學生學習狀況)

1.檢查歌詞

師:鼓勵表演好的同學

2.檢查歌譜

師:鼓勵用手勢進行演唱的.同學。

(五)口風琴教學(階段目標: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片段)

師:指導學生吹奏歌曲片段。

1=D

5 3 | 5 3 | 11 1 | 11 1 | 5 3 | 5 3 | 22 2 |22 2 |

(六)拓展內容(階段目標:聆聽作品《春雨濛濛地下》)

師:今天我們還要請大家欣賞一首描寫春雨的歌曲《春雨濛濛地下》,你聽聽春雨發出了什麼聲音?(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作品

師生:簡短討論。小結下課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教師評價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自評安排在完成分類依據的選擇和分類結果的確定之後。

(二)評價量規

評分表1

評價等次 評 價 的 內 容評價方式

優 秀能獨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自 評

良 好與夥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小組內評

合 格能看着歌詞演唱歌曲《小雨沙沙》。自 評

評分表2

評價等次 評 價 的 內 容評價方式

優 秀能獨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譜。 自 評

良 好與夥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譜。 師生互評

合 格能看着歌詞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部分歌譜。自 評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重在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這是與以往教學中的不同之處,以往教學中,教師過教案現象嚴重,學生到底學的開心不開心、清楚不清楚、明白不明白,不去照顧。現在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明確了自己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即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組織者和學習者,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首先要關注到學生的興趣,關注到我的設計是否適合我的學生,如果不適合,就是課堂上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引領的。例如,這課教學中,教師在學歌之前設計了師生合作學習的環節,模仿種子破土而出的過程。有的學生表演時就乾巴巴的從蹲着的姿勢站起來,沒有展示出種子發芽的變化過程,經過教師指導後,其他同學在表現時,就會去表現發芽的種子了。另一個環節是表現小雨和種子一起合作愉快的情景。當教師請了一些男生到臺前展示時,可能是由於有20多位瑞典教師在看課,他們就沒有把小雨和種子歡暢的感受展現出來,教師在課堂上遇到這樣的情況,更不用着急了,只要教師停下來進行指導,就好了。俗話說,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只要作爲一名音樂教師,始終站在關注學生學習狀態的立場上進行教學,再加上積極的評價,就是給了學生的最大的發展的權利。把學生髮展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我們音樂教師應當充分做到的。

當然,做教學就有遺憾之處,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就是對於教學時間的掌握,由於有20多位瑞典教師看課,因此,吹奏口風琴只進行了一點點。說明,教師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進行改進教學環節的設計,使時間安排上更合理。

《小雨沙沙》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上海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學唱歌曲《小雨沙沙》。

2、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春天氣息的歌曲,歌詞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本課還可以充分利用其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操的教育。

這是一首2/4拍的活潑的歌曲,共有四個樂句。第一、二句以變化重複的手法用xx x xx x節奏生動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聲。第三、四樂句採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圖畫,使人精神奮發。

3、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因此,根據音樂新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彈琴幫學生唱準d m s的音高,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時值。

(2)讓學生在美妙、活潑的旋律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

(3)指導學生用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的生長離不開科學的道理,啓發學生學會細心觀察事物。

(4)透過綜合活動啓發學生爲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