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二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7篇

說課稿8.13K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二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7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不要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還自以爲是。《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一篇,對於後續課文的學習起着很大的引領作用。

教學目標: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理解“井沿”,並學會書寫“沿”。理解“坐井觀天”、 “說大話”、“無邊無際”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對話。發揮想象,理解寓意。

3、口語練習:用“誰和誰在幹什麼”、“_____得很哪!”“一……就……” “因爲……所以……”進行口語練習;續編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對話。本課的寓言故事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其中有很多口語訓練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課生動有趣的情景,結合語言點對學生進行較爲規範的口語訓練,讓學生理解並且運用文中的句式,豐富口語的內容,爲接下來把口語更規範地轉化爲書面語(作文)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課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口語訓練及續編對話是難點。

創新點:爲突破教學難點,採用的方法有(1)與生活相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結合本課對話內容中的語言點對學生進行模仿訓練,讓學生在口語練習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3)設計“跳出井口”,啓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

三、說學法

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在閱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口語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抓重點詞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達到理解和運用的結合;(3)個別讀、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引導由說到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訓練想象能力和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五、說過程

以讀爲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安排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解決生字(寫7個,除“沿”),熟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並找到了青蛙和小鳥的3次對話。今天的第二課時,首先回顧課文內容,複習詞語,學寫“沿”字,然後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着重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抓住對話中的語言點進行訓練,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在運用過程中加深理解,從而達到理解和運用的相互促進。本課時的口語練習基本分爲三個層次:1、是課文詞語和句式的理解及運用,如“( )無邊無際”、“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2、歸納句式的運用,如本課開頭的“誰和誰在幹什麼”以及最後“因爲......所以......”;3、對所學的詞語和句式的靈活運用,體現在學生續編第四次對話。這三個層面的口語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第三個層面運用所學續寫對話時,我採用了說和寫結合的方式,這樣的方式,首先是幫助學生學會把口語規範化地變成書面語,其次,由說到寫,實際上是放慢了說的速度,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可以將所學的詞語和句式寫出來。最後說和寫結合起來,訓練學生寫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養學生“我手寫我心”的能力,爲三年級過渡到寫作上打下基礎。最後是理解寓意,佈置練習。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主要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語言美麗,每一節詩都相當於一幅美麗的圖畫。

(2)明確教學目標。

以讀代講,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與情趣。

二、說教法

詩歌重在朗讀,嘗試把詩的意境美透過朗讀表現出來,所以這節課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來完成。因爲每個人的感悟與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備課時未用一些美麗畫面,也未用錄音。想讓學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後得到自己的收穫。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例如朗讀:讀出力度、讀出長度、讀出速度;讀課文一讀字音、再讀節奏、三讀意境;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去推敲,去分析感悟,這都是學習詩歌的一些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由讀匯入,步步深入。以“秋”貫穿整個課堂,說秋、誦秋、品秋,誦讀出秋意,達到課堂的高潮,這一點做的不夠很好。作業也是爲了進一步品秋,讓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思考。

2、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

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悟,這一點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學,教師不是簡單的教給,而是給予一定的影響,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

重難點放在了誦秋上,每一節詩都突出幾個詞語,在誦讀中感悟、理解。

4、說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簡單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心中有數,更加明確我們課堂要做的事及步驟。

5、說清楚課題的板書設計和設計意圖。

板書是對課文內容的整理,因爲前面誦讀部分做的到位,歸納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書部分點明熱愛讚美的情感。 簡單,明白爲目的。突出中心、主題。抓住三幅圖內容及作者的情感來設計,讓學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讀的課文以後講時,讓學生先讀,再做指導,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記住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畫風》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小朋友在一起動腦筋,把無形的風生動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人物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觀察,善於合作,多動腦筋,敢於創新。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風與事物的關係,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動腦、敢於創新的精神。

本課的重點是:①會認丹、藝等6個生字②指導學生朗讀。難點是:領悟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創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1、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2、創設情景,聯繫實際3、自主合作,讓學生參與其中4、以讀爲本,加強讀本實踐。

三、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直觀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立足點和突破口,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主要任務,聽說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源於文中,超越文字,充分利用文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改的核心。因此本課應“以讀爲本”,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啓發。

四、說教學過程:

㈠猜謎揭題

1、出示謎語:看不見它的身子,摸不着它的影子,有時它抖動樹枝,有時它推倒房子。謎底是風。2、風看不見,摸不着,能畫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就學習15課《畫風》3、板書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猜謎語匯入新課,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質疑課題,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㈡初讀識字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標上自然段,給不認識的字注音。2、老師讀後問老師讀的怎麼樣?敢跟老師比一比嗎?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3、老師把這課的生字寶寶請出來了,你們認識嗎?4、出示宋、濤、陳、丹、趙、藝、顯,我們班誰的名字裏有這些字?

我先範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了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和老師賽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學生營造了寬鬆的學習氛圍,本課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問學生我們班誰的名字裏有這些字?讓學生聯繫實際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㈢精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2、他們三人是怎麼畫風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隨機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3、你喜歡文中的誰?爲什麼?你是從文中哪個地方看出來的?4、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讀這句話?5、(不範讀、賽讀)想分角色讀課文嗎?

新課標要求二年級學生要喜歡閱讀,學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環節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講,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讀中解決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畫出簡筆畫,這樣圖文並茂,再加上老師的鼓勵,透過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見、摸不着的風畫出來,風能以詩的形式吟誦出來嗎?大家背的古詩可真不少,如果讓你來畫風,你打算怎麼畫?展開想象的翅膀動手畫吧!只要大家開動腦筋,敢於創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環節讓學生背有關風的詩,讓學生畫風,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想象的空間,發展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動腦筋、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㈤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圖文並茂、直觀有趣,讓人一目瞭然,符合低年級的特點。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點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透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爲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透過討論、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緊緊圍繞本組“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透過詞句的理解,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難點: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圖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二至八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

二、說學生

我班學生大多數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對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但由於在農村,他們的課外知識面有些侷限,但好思考動腦筋。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但他們在有感情的朗讀上還有待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對於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並且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匯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此我用猜謎爲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匯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於帶拼音的小樹葉或自查字典。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認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透過指名認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接着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在此基礎上,我適時採用了玩“給生字小朋友找夥伴”的遊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比賽的形式認讀,讀得全對的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然後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透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爲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我首先就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①、風娃娃爲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這裏我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討論總結,這樣很快就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於課文內容我是從三大板塊來教的:

第一板塊:品讀課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風娃娃一共爲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幾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學生分爲三小組來一起學習討論,並派一位代表起來發言。)

第二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爲什麼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提出問題: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後,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裏想的,你體會到了什麼?感受怎麼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塊: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說說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並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說些什麼?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說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指着高興、傷心的兩個風娃娃問:你喜歡哪個風娃娃,說說理由,有的說:喜歡高興的風娃娃是因爲它很可愛,樂於助人。而有的說:喜歡傷心的風娃娃是因爲它有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2)、讓學生說說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這樣的設計是爲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後作業

1、練習用課後詞語造句

2、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說給爸媽聽

(六)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圖文結合,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們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18課《雷雨》。本課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過程三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8課,這一篇是一篇老課文,在新課程改革之後保留下來爲數不多的課文之一。這一組課文是向學生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送來蛙鳴,是多麼令人舒暢。本文用字精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是一篇很富表現力的文章。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準備採用“情景教學”、“自主閱讀”兩種教學方法。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能啓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藉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爲主體對文字展開自主閱讀。透過讀,學生與文字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着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着學生語言的感覺;透過讀,課文規範的語言儲藏到學生的頭腦中。

三、【說過程】

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教法學法,設計如下教學過程,分三步進行《雷雨》第一課時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透過猜謎語,引出雨,再透過對雨的瞭解,引出雷雨,循序漸進,娓娓道來。關於雷雨你知道些什麼?(老師肯定學生的體驗後,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從課堂開始讓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話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進入文字,看課文是怎樣寫雷雨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後,馬上進行第二步的教學。

(二)自讀自悟,學習生字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首先,我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會讀的字畫出來,文字是語言的基礎,在低年段語文中認字寫字仍然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在這一環節安排了識字訓練。我先出示要認的四個字,透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認讀,再把生字帶入到詞語中,讓學生更好的識記。還重點講解了“垂“字的寫法。

其次在學生識記完生字新詞後我再請三位學生讀。這次讀的要求不但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而且在讀的同時給學生布置了聽和思考的任務,讓他們思考,朗讀的課文寫了什麼時候的景色?我覺得讀要體現層次性和目的性,紮紮實實地讀好每一遍課文,讓學生在每一次朗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朗讀感悟課文:本課時安排了品讀雷雨前的段落。

自由讀1-3自然段:你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的那種緊張氣氛--黑沉沉的烏雲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席捲大地,閃電、雷聲也不甘示弱,也趕來湊熱鬧。

這種氣氛真的'很難言傳。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用得很妙。但我估計小孩子從這個壓字感覺不到悶熱。我想還是得讓他們進入到情景中去(所以在這裏出示課件,雷雨前的景象)。這時教師同時用語言去營造這種情景,渲染這種氣氛。“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樣向你壓下來了,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不叫。”“夏天的午後,天氣非常炎熱,滿天的烏雲向你壓下來,越壓越低,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不叫。”這時我要求同位互相讀。互相說。小組比賽讀,進一步品讀文字。瞭解雷雨前的景象。我就這樣突破了教學難點。在體會風大這個環節裏,讓學生角色換位,當一當小樹。有經歷,纔有感受。沒經歷,就去創造經歷吧。我這樣鼓勵孩子們後。再讓孩子們分角色演。進一步感受雷雨前的這種景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在品讀這個環節,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爲了檢驗一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相機出示“壓,亂,垂,虹”這幾個要認的漢字,檢驗學生是否養成隨文識字的好習慣,在最後幾分鐘安排了寫一寫指導,描紅靜心書寫”垂”字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了以“讀”爲本,讀中感悟。還在激情引趣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讓學生能主動愉快學習,讓學生學會感受自然、體驗生活、愛好語文。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現在我要說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這是學生接觸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應該說文言文寓言同古詩一樣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學經典。語言簡練卻耐人尋味,給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主要透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告訴人們不要不勞而獲,不要心存僥倖,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我覺得這個小故事應該在學生心中深留印跡的是對什麼事不能存有僥倖心理,也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想法,要憑自己的勞動去生活。

說學情:

對於文言文寓言,學生並不陌生,對於學文言文的方法學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來問他們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學生不太清楚,所以作爲文學經典的一種特殊體裁有必要讓學生明白,尤其是學習的方法,更應該讓學生清楚。我覺得這一學法對學生的終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課前的調研很重要。如果學生表達不清,我將和學生以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濫竽充數》爲例,跟孩子們共同回憶什麼是寓言,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學文言文寓言分幾步走,怎麼樣讀出韻味?這樣也爲學生學習《守株待兔》乃至今後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礎。

說目標、重點、難點:

課是上給學生的。學生學什麼要依綱扣本。對於文言文教學,《語文課程標準》只是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與記誦。根據我班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本節課將完成三項目標:

1. 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尤其是“冀”“爲”“頸”的讀音。

2.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古文,嘗試背誦。

3. 結合註釋、插圖和想象理解寓言內容,懂得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並嘗試運用。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這一培育一指導恰恰是我們教師所做的,這一理解一運用恰恰是學生要做的。要想讓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要想讓他們熱愛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就要把死板的文字激活,讓他們充滿生機、充滿情趣。正如葉瀾教授指出:“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因此,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在學生心中爛熟於心。也就是重點指導學生結合註釋、插圖、想象理解寓言內容。由於守株待兔的現實價值學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沒有接觸過,在運用上將是這節課的難點。

說教學流程:

爲真正地讓學生享受讀文言文寓言的樂趣,感悟其中的道理,並對其產生閱讀的興趣,這節課將從以下幾環節進行:

一、課前談話親近古文

之所以把這一環節展示出來,就是覺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相當重要的。課前我激勵孩子們跟文言文親近、回憶讀出韻味的方法都是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同時也爲學習新課奠定學法基石。

二、 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將出示所學的寓言插圖,讓他們猜成語,在師生共板課題後,追問“株”和課題的意思,對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瞭解。在詢問作者後,與生交流有關韓非子的相關內容。短短几分鐘,學生對作者和課文有了大概的瞭解。

作爲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讀出韻味。

三、初讀課文,讀出韻味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課文是閱讀的基礎。面對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頓是有一定難度的。就這篇課文來看,難讀的句子有三處:一是:折頸而死的頸易讀錯。二是“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中的“耒、冀”的讀音以及這句話的斷句。三是:而身爲宋國笑的爲的讀音。基於這樣的猜測,在讓學生讀文前,我先對這三句話進行指導,強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處理的重點,因爲這句中不僅有兩個生字,而且在斷句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很難讀對。

因此對這一句將做重點指導。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一切的指導均在平等對話中完成。對於這句我先找兩名同學來讀,然後直接告訴他們,這句應該這樣讀,相信學生能根據提示正確斷句,在自由讀、指名讀中加強斷句,然後告訴他們:爲什麼這樣讀,理解了就清楚了。接着學習兩個生字。對於“耒”先讓學生談了解,然後我再出示圖片配以講解,並告訴他們現在耒已演變成了部首,在回憶帶有耒部的字中感受這樣的字與農具和耕種有關。在學“冀”字時,在與“翼”區分後,從字理上

幫助學生區分二字,這樣學生不僅對這兩個字印象深了,還對字的來歷產生興趣。我們的漢字是很豐富的,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語文課的一大任務。我們的語文課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相信對字來歷的理解將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斷句的障礙後,在讓他們讀出韻味,等於給他們搭建了讀書的臺階。在展示朗讀時讓孩子們到前面去讀,這樣既給孩子一次展示、鍛鍊的機會,又給其他學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賞時機。讀書在享受樂趣,欣賞也是一種樂趣。

在學生能很好的讀文後,接下來就是了解這個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參提示我們:教學文言文寓言,應包括三重任務:一是瞭解一些文言詞彙的意思,培養學生閱讀短淺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語言的內容。教學中讓學生在逐句讀懂的基礎上,掌握主要內容。三是體會其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我立足註釋和插圖,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理解內容。首先讓他們自己結合註釋理解句意,不懂的可以猜一猜,實在不懂用問號在詞下標註。然後分句指導。

在第一句中,補充走的有關句子,因爲走古今意思差別很大,在補充中加深印象,爲以後閱讀文言文奠基。同時插入“古文中走是跑,那什麼是走”,引導孩子們明確行是走,古今意思相同。相信這一環節學生對行、走的古今意思一定記憶深刻。在理解句意後,出示畫面和提示語,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種田人的心情。之所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就是避免學生沒有根據地散說,達不到繪聲繪色的目的,有的只是一兩句,達不到發展語言的目的。學生在彙報時心情也會隨着種田人高興起來。

正因爲種田人如此高興,纔會引發他不勞而獲的想法。在理解第二句時,先讓學生談理解,適時引導爲什麼在因後停頓,與前面的問題照應。接着鞏固因的意思,這一句,然後提醒學生藉助插圖想想種田人是怎樣守株待兔的?在學生用稚嫩的語言回答後,引領他們用一個詞來形容種田人什麼也不做,一心守株,滿腦子待兔的情形,並放到句中交流,同時適時板書。應該說到此守株待兔前半部分寓意已經揭示,那結果怎樣呢?估計學生都能猜測出來,說不全讀讀第三句,在板書:爲宋國笑、一無所獲後,引領孩子們看板書感知:看來種田人守的不只是樹樁子,還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夢等,等來的不是兔子,確實一無所獲等,相信學生能與教師互動,自然接讀,同時對守株待兔的深層含義有了瞭解。

理解是運用的基礎。理解內容還不行,還要感悟道理。道理不是生硬的搬出來,要在潛移默化中。在感悟道理這一環節,我首先出示了與守株待兔相匹配的格言、俗語等,讓他們讀一讀,然後匯入: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種田人的鄰居,你打算怎麼勸他?可以用上這些格言。注意稱呼。這裏如果學生對稱呼不懂,我會找幾個同學先說說怎麼稱呼,也就是提前把障礙消除。這樣學生在勸說的時候就有理有據,有法可依,說出來的話也會有一定的水平。應該說交流的環節更是學生勸誡做人的環節。育人育己。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從孩子的心中、口中流淌出來。

而我最後的小結可能是對寓意的直接揭示:看,不知不覺中我們我們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夢……,否則就會……(生看板書接答)。因爲幸福的生活靠勞動來創造。之所以做這樣的總結,就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感受,道理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清楚,也要讓學生明白,要把學生引到生存、生活的正道上來。正如巴金老人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

五、背誦課文,活學活用

學以致用,用的前提是積累,積累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熟背。背誦也要有韻味地背。在背誦後就要活學活用了。估計對“守株待兔”學生活用上有困難。如果生答不出,我將出示對聯,讓學生填橫批。相信學生能填出來,其實這也是檢驗學生是否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與深層道理。

然後出示自己蒐集的幾句作爲課下閱讀的材料。我想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露出笑臉,可能會發覺我們今人真是聰明,活學活用,可能也會激起他們用眼觀察生活的熱情。最後出示字謎,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在暗示他們“守株待兔”帶來的是語文學習的豐富性。

整堂課的設計我總是在追尋着讓學生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的生命體驗的過程,也在追尋着與生共成長的境界。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爲大家說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二、說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緯度,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畫風》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教學難點是"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着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爲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

五、創意理念:

1、"以人爲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爲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六、教法、學法

由於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我設立了"讀--悟--說--畫"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說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

七、教學行爲策略的運用

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引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三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用不同的方式畫出了風。他們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大家用筆把他們畫風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首先得通讀全文,瞭解每個小朋友的態度、觀點;再動筆勾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做法,並引起思索:爲什麼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卻都畫出了風了呢?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然後我再採用課件展示三個小朋友現場畫畫的方式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流。並以此爲契機,讓學生找出"風藏在哪裏?"讓學生以"風來了,風把_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_____裏"(出示課件)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老師"小詩人"的誇獎,讓學生在表達上越來越棒。當幾個句式連在一起以後,就成了一首富有詩意的小詩。(這一環節重在"體驗性學習",這是新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這對於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於是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感受,(邊演示課件邊解說),並透過讀一讀、畫一畫的方式,理解課文,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畫風》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了風,爲什麼我們不能畫畫風呢?三個好朋友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竟然將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風畫了出來,你能畫風嗎?你想怎麼畫?"這簡簡單單的一"問",立刻激起了學生畫畫的慾望,於是我用課件播放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也來畫風。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風的認識,稚嫩的畫面,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萌芽。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出示課件,學生作品)

(四)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展示了學生畫的風以後,我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讓學生的思維又得到了更好的訓練。

八、板書程序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小詩"組成。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理解總結,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昇華和感悟。